NanoScience
NanoScience
68 篇文章・ 4 位粉絲
主要任務是將歐美日等國的尖端奈米科學研究成果以中文轉譯即時傳遞給國人,以協助國內研發界掌握最新的奈米科技脈動,同時也有系統地收錄奈米科技相關活動、參考文獻及研究單位、相關網站的連結,提供產學界一個方便的知識交流窗口。網站主持人為蔡雅芝教授。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3/10/22
美國研究人員最近利用數萬根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 CNT)打造出第一台能執行作業系統、多工運算簡單程式、儲存及輸出結果的奈米碳管電腦(CNT-based computer)。此成果對於商用奈米碳管電腦而言是一重大進展,奈米碳管元件在速度和耗能表現上可望超越一般矽材料裝置。
・2013/10/14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石墨烯(graphene)能成功地藉由硼原子進行p摻雜。此實驗結果代表現在已能對此碳材料進行電子以及電洞的摻雜,這對進一步的石墨烯應用而言實為重要。石墨烯為具有蜂巢狀晶格結構的單層平面碳材料。由於具有許多獨特的電子與機械性質,有人認為此「神奇材料」(wonder material)未來有可能取代矽元素成為電子產業的基材。
・2013/10/07
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IUC) John Rogers研究團隊製作出兩種類型的測溫元件。第一種感應器陣列包含長20 µm寬20 nm的金箔片,藉由其電阻值變化觀察溫度,製作上採用了標準微影製程技術。第二種裝置則由複用(multiplexed)感應器陣列所構成,感應器基於圖案化摻雜的矽奈米薄膜二極體,並利用二極體開啟電壓(turn-on voltage)的變化來量測溫度的改變。
・2013/05/30
美國研究人員製作出第一個可藉由外加電壓調制性質的電漿子奈米天線(plasmonic nanoantenna)。此天線元件包含石墨烯(graphene),並且操作頻率位於中紅外光波段。該裝置可望應用於許多領域例如多分析物探測器、可更改組態之超穎表面(reconfigurable metasurface)以及光電設備等。
・2012/11/25
單原子厚的石墨烯(graphene)能吸收超過2%的入射可見光,已經教人驚艷,最近,美國研究人員藉由將石墨烯與光學共振器耦合,進一步將它在遠紅外及微波範圍的吸收率提升至45%以上。此研究成果再次證明石墨烯可用來製作許多新一代光學元件。
・2012/11/24
實驗證明單一分子產生的光電流也能被加以量測,在該實驗中所得到的電流值約為10 pA。若能利用這類化學結構來產生電流,或許就能製造出光驅動的分子電路。
・2012/11/19
美國科學家最近利用金奈米微粒及液晶製造出第一個「電漿子菲諾(Fano)開關 」,由於能控制只讓特定波長的光反射或通過,因此很適合應用在彩色顯示器上做為主動式濾波器。這種開關可望取代傳統的有機顏料,解決有機顏料經過一段時間後會發生的光致褪色(photobleach,又稱光漂白)現象。
・2012/11/17
德國研究人員利用鑽石奈米微晶(nanocrystalline diamond)鍍膜技術製作品質更為優良的培養皿(Petri dish)。此新型培養皿非常適合用於體外(in vitro)試驗,而且相較於傳統聚苯乙烯(polystyrene)培養皿更具生物相容性。
・2012/11/16
美國研究人員採用有機增益材料及三維「蝴蝶領結」(bowtie)形狀的奈米金粒,設計出一種室溫下可用的新型奈米雷射(nanolaser)。這種電漿子奈米雷射能輕易整合至現存的矽基光電元件、全光學電路以及奈米級生物感測器中。
・2012/11/05
法國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協調(coordinate)數千分子機器的運動,使它們的行為就如同單一個微米尺寸的裝置。不儘如此,這些奈米機器的伸張與收縮就彷彿人體肌肉纖維的運動方式。此研究結果對於許多應用有著重要影響,例如製作人造肌肉、微奈米機器人,以及使用奈米機器的先進機械馬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