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8/11
從疫區返國等原因的檢疫者,台灣的作法是一律隔離一段時間,許多人當時沒有經過檢驗。此一「不論有無確診,通通當作有病」的隔離措施,或許是台灣防疫成功的關鍵之一。…綜合算計,透過大規模感染讓許多人擁有抗體,整體效果應該是弊大於利,應當是不得已的發展,而不該刻意為之。想達到群體免疫,還是等待疫苗實在。
・2020/06/24
在高中我們學過,下視丘是體溫調節中樞。下視丘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份,但我們不會等到病毒或細菌本身「入駐」中樞神經系統的當下才開始發燒——相對地,那只是我們的免疫系統正在奮勇應戰,順便發個支援訊號給我們的神經系統的結果罷了。沒錯,或許你會想起「細胞激素」(Cytokine),但那又是什麼?哪些細胞在何種情況會觸發這關鍵的生理反應?
・2020/04/30
壓力是最廣為人知,但又最不為人所了解的憂鬱症成因。我們可能親身經歷過,或看到別人有過因為壓力而感到憂鬱的經驗。免疫跟憂鬱有什麼關係?無論壓力的大小都有可能讓人產生免疫反應嗎?本文從免疫學的角度看壓力事件對我們身體的影響。
・2020/04/02
美國時間 3 月 24 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 FDA)宣佈徵召康復者,想藉由血漿的抗體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患者。但康復者的抗體,真的是對抗瘟疫的萬靈丹嗎?
・2020/03/20
相傳,在法國大革命時,法國皇后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送上斷頭台行刑的前一晚,瞬間變得白髮蒼蒼。哈佛大學幹細胞研究所的研究發現,老鼠在處於實驗室的壓力環境下,或是短時間的痛苦時,牠們的交感神經會釋放一種「去甲腎上腺素(chemical norepinephrine)」,而毛囊幹細胞就會去接收這種腎上腺素,進而導致毛色淡化。
・2020/02/06
當被診斷出三陰性乳癌時,大多數患者的內心多是如同晴天霹靂,由於三陰性乳癌缺乏顯著的 ER 、 PR、HER2 這些生物標記,因此使用對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沒有反應,可以說是非常棘手的癌症。但自從免疫學家本庶佑發現 PD-1 在免疫系統所扮演的角色,後續研究也發現免疫治療藥物能夠突破癌細胞瞞騙免疫系統的機制,進而透過這樣的機轉協助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也為三陰性乳癌的患者帶來一線曙光。
・2019/03/26
日前,英國科學家宣佈一位 HIV 感染者在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後,血液中 HIV 病毒感染跡象完全消失,目前已經停藥 18 個月。患者都通過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獲得了攜帶 CCR5 突變基因的免疫細胞,這種方式是否能讓治癒 HIV 成為可能?或者說,CCR5 會成為人類戰勝 HIV 的突破口嗎?
・2019/03/19
近日,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者又發現了沙門氏菌躲避免疫細胞監測的一種新的方式——變「禿」。為了防止被免疫細胞揪住「小辮子」,有些沙門氏菌選擇了拋棄鞭毛,忍痛割「髮」,從而讓自己在免疫細胞面前變成「隱形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