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10/24
本篇建議搭配《滅亡萬年的尼安德塔人,他們的DNA對現代人有哪些影響?》一同閱讀,風味更尼安德塔喔! 高品質古人
・2017/10/24
更多遺傳資訊、更好的分析方法,都能讓我們更加認識尼安德塔人,這種已經滅亡好幾萬年,其 DNA 卻仍繼續發揮實質影響力的智人近親。
・2017/10/22
科學家們在這數十年間前仆後繼,致力於解碼植物用來彼此溝通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未來我們不僅能解讀植物訊息,亦能使用植物的語言來與植物「溝通」。
・2017/10/18
你可以想像堂堂大名的宋朝文人—蘇東坡邊吃檳榔邊頌詩歌嗎?,在貶謫到海南島後因為當地的「瘴癘之氣」也難免生病,據說吃檳榔可以治療此疾病,因此蘇東坡便入境隨俗、大吃特吃,甚至還特地寫詩歌詠檳榔:「可療飢懷香自吐,能消瘴癘暖如薰。」很難把國文課本裡的唐宋八大家,和台味十足的紅唇族聯想在一起。
・2017/10/17
在我們生活中充滿著各式各樣的細菌,有些會讓我們生病,有些幫助我們的生存機制,和我們共同生活著,為了比較不同的細菌,細菌基因的變異性就是我們必須探討的,演化生物學家—郭志鴻一步步推敲,一步步推理細菌的演化史。
・2017/10/14
外凡尼西亞一直以來都是羅馬尼亞的文化重鎮,位於此處的哈澤格不僅是充斥著中世紀古老建築與教堂的文化古城,也是孕育了當代化石生物學的搖籃。此地的旦蘇修拉組(Densuș Ciula Formation)地層出土了不少恐龍化石。晚白堊紀的哈澤格島有個有趣的現象,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從未能在哈澤格的旦蘇修拉組找到任何大型的獸腳類出沒的痕跡。
・2017/10/14
作者於2015年在南投採集到鍾氏原細蟻(P. jongi)與林氏原細蟻神似但腰節卻與林氏原細蟻有明顯的不同。這個非典型的原細蟻特徵,其實與中國的叉齒細蟻屬極為相似。因此作者藉由在鍾氏原細蟻所發現到的,介於原細蟻與叉齒細蟻的形態資訊,便能理解到原細蟻屬內特徵的變異範圍。幾經考慮,最後認為叉齒細蟻屬應該定位成原細蟻屬內的一個特化支系,將其視為原細蟻屬的同物異名。
・2017/10/12
雖然社會常叫我們笑臉迎人,但是,承認悲傷反而能拉近我們彼此的距離,此外,悲傷讓我們對於眼前事物更加專注,更有可能反敗為勝。
・2017/10/08
翼龍(Pterosaur)不是恐龍,他們是恐龍怪異的親戚,同時也是第一種已知能夠飛行的脊椎動物。阿蒙氏蛙嘴翼龍是一種小巧可愛的小型翼龍,生存於距今約 1 億 4900 萬年前侏儸紀的提通階。
・2017/10/04
想成為吸血鬼的人們有福了?!因為科學家發現吸血蝙蝠居然真的會吸人血!這是首度發現人類也成了吸血蝙蝠的盤中飧,科學家還為此對它們的飲食習慣做了徹底的調查,因而獲得第 27 次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營養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