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11/28
大部份人一定聽過“看到路上的狗不要跟牠們相視”,不然牠們會覺得受到威脅而對你狂吠,那這件事是有根據的嗎? 2017 發表在“科學報導”的研究(Kaminski, Hynds, Morris, & Waller, 2017)對 24 之家狗進行實驗,讓我們對狗狗的想法略知一二。
・2017/11/27
大家期待已久的“金牌特務 2”終於上映了!故事主要在描述西裝特工與“黃金圈”神秘販毒组織爭鬥的劇情,然而大家對於“黃金圈”的背景瞭解了多少呢?
・2017/11/25
兩生爬蟲學者的長谷川雅美說:站在生物的立場,以牠們的感受來重新觀看自然,是進行調查的第一步。藉此她利用「青蛙模型」,把自己當作一隻青蛙,來看看千葉地區附近的生態怎麼了?導致附近的青蛙消失。
・2017/11/21
地球上的生命歷經了一連串劇烈相變。自我複製生物體、細胞核、多細胞生命、攀爬上陸地、語言的起源——這一切全都展現出生命的新本領,改變了它們力能所及的範圍。意識的出現,稱得上是最有趣的相變,也是物質展現自組織新方法,以及行為表現新方式的起點。
・2017/11/20
環節動物磯沙蠶屬最出名的種類,莫過於博比特蟲了;許多人對於牠潛伏在沙中,當哪個倒楣鬼路過時,就猛然伸出去咬住拖到洞穴裡的「英姿」應該記憶深刻。台灣也有這種奇特的生物喔!台灣目前發現有 6 種,2 種為新紀錄種、4 種為近年發表的新種:節鬚磯沙蠶(Eunice annulicirrata Miura, 1986)、扁磯沙蠶(Eunice dilatata Grube, 1877)、基翬磯沙蠶(Eunice jihueiensis Hsueh & Li, 2014)、網紋磯沙蠶(Eunice reticulate Hsueh & Li, 2014)、石門磯沙蠶(Eunice shihmenensis Hsueh & Li, 2014)、達悟磯沙蠶(Eunice taoi Hsueh & Li, 2014)
・2017/11/20
有關量子力學真正讓我們煩惱的是,理論竟然出現「觀測者」這個詞語。到底什麼才算是個「觀測者」,或者什麼才算是「觀測」呢?顯微鏡算不算?還有使用顯微鏡的有意識的人類算不算呢?松鼠呢?還有攝影機呢?倘若我並沒有仔細觀測,而只是瞥它一眼呢?到底是什麼時候才會發生「波函數塌縮」呢?
・2017/11/19
地球此處的生命,以一種稱為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的分子(縮寫為 ATP),做為基本的動力電池。這裡我們所說的「電池」從廣義來看,意指某種能儲存自由能量供後續使用的事物。
・2017/11/18
琥珀是由古代植物分泌的樹脂經長期掩埋而最終形成的珍貴半寶石,琥珀生物化石則是在形成琥珀的樹脂在流出時「活埋」了週遭環境中的生物,是意外失足的心酸古墓,也是探索古生物的珍貴寶庫。
・2017/11/16
尤嘯華常跟學生說:「左手掌握分子,右手掌握奈米,就可以做很多事!」生物電子技術不只存在於《攻殼機動隊》的草薙素子、《海賊王》的佛朗基體內,現今許多醫療發展,也在研究如何將電子元件植入生物體內,藉此了解神經退化疾病,或是篩選、純化癌細胞等等。 在中研院化學所尤嘯華副研究員的實驗室中,藉由模仿生物體結構,設計不同的有機導電高分子化合物。目前已合成許多仿生材料,將能因應不同領域的需求,開發出各種生物電子元件。
・2017/11/08
為什麼發現新種人猿讓科學家這麼興奮?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之下,能夠發現新種的大型哺乳動物實屬難得,尤其是當這些物種面臨瀕臨的情況下,如果我們沒發現牠,那他們消失在地球前我們都還不認識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