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6/22
「我覺得在這段感情裡面,我好沒有安全感……」是許多人常常在感情裡面充滿不安時,會說出來的話。 但是,到底什麼是安全感呢?又,真的只有覺得自己沒有安全感的人,才會覺得自己沒有安全感嗎?我的新書《找回100%安全感:情場與人際的正向依附練習》重點就在於討論「安全感」,在此我會先對這兩個問題進行回答。
・2020/06/19
若問問臺灣讀者,他們聽到的盜腎傳說背景為哪個國家?近一半的人會回答中國,一半以上的人會回答美國。這些都市傳說到底為何如此廣流傳?
・2020/06/18
在旅館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全身赤裸地坐在滿是冰塊的浴缸之中,眼前有一張紙條寫著:「快打 119!」電話那頭卻傳來一句:你的腎臟已經被偷了。 這故事是真的?才怪!快來看看這個流傳已久、遍布於世界各地的「盜腎傳說」。
・2020/06/04
過往討論性侵害議題時,男性受害者常常被遺忘。除了男性也有可能成為受害者,他們還可能更加不敢尋求協助。隨著時代演進,女性受害者比起過往的不敢說出口,現在可見越來越多的發聲事件,而那些在議題討論中被遺忘、被忽視的男性受害者們呢?
・2020/05/28
許多研究企圖找到憂鬱症的普世遺傳本質或神經本質。但最有可能的是,憂鬱不只是單一的事。憂鬱(你應該猜到了)是一個概念。它是一群多樣的實例,因此通往憂鬱的退化路徑有許多條,其中許多始於不平衡的身體預算。如果憂鬱症是情感的疾患,而情感是你的身體預算好不好(答案:非常糟糕)的整合總結,那麼憂鬱症或許實際上是預算編列錯誤和預測的疾患。
・2020/05/27
在情緒建構理論中,悲傷、恐懼或生氣這樣的情緒種類,沒有明確的大腦位置,而情緒的各個實例,都是需要研究和了解的全腦狀態。因此,我們要問的是情緒如何、而不是在哪裡生成。比較中性的問題,例如「大腦如何製造恐懼的一個實例?」
・2020/05/26
模擬是你的大腦對於世界正在發生什麼的猜測。在每個清醒的時刻,你都要面對從眼睛、鼻子、耳朵和其他感覺器官進來的嘈雜模糊訊息,你的大腦利用過去經驗建構假設(模擬),將之比較從感官接收的雜音。模擬以這樣的方式,讓你的大腦對噪音強加意義,選出相關的並忽略其餘的訊息。
・2020/05/24
同婚法案一周年過去了,我們真的看見身邊的同志了嗎?其實,同志在向家人出櫃的歷程中有許多挑戰,即使現在同志可以結婚,有了法律的保障,但卻不一定能獲得爸媽當面祝福。台灣學者使用中研院「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 2011 年調查年輕世代 (24-29歲) 的資料分析,從「慾望」、「認同」及「行為」來了解這群年輕世代的「性傾向」。某些同志並非不願意和家人(尤其是父母)出櫃,而是因為嗅到了上一代習慣逃避、假裝沒看到同志釋出的溝通訊號。因此,很多同志在等「父母也願意和自己相談」的時刻。不只是同志要向家人出聲,家人也要釋出友善的訊號,彼此才能「共同完成」出櫃的歷程。
・2020/05/23
同志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常備受外界質疑,認為同志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完整的教育與親職責任,但根據調查證明這些孩子與一般異性戀家庭的孩子一樣,甚至有更出色的想法與表現。同志家庭的存在並非要讓其他家庭型態減少或去撼動其他家庭結構,我們關注同志家庭、同志家庭的小孩,只是希望讓生活在這片土地的多元家庭,都得以用真實的樣貌存在於社會中,不被排除、不被誤解,期盼社會大眾能夠越來越看到,即便不同家庭結構及成員,但其中最核心的組成都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