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5/22
時至今日,台灣同婚法案通過一周年了,面對這前所未有的文化,上一代的父母們該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自己的同志孩子呢?而同志本身又該如何與父母溝通?親友與手足們又可以如何幫助同志與其父母間的溝通呢?快來看看本文吧!無論溝通歷程多艱辛,每一段婚姻都值得被祝福!
・2020/05/21
當我們看這世界,會看到一些東西,確認了我們已經相信的事, 有一些則與其牴觸。我們自然而然會較注意確認我們已經相信的東西。我們會引用證據支持我們的信念,忽視違背信念的證據,這不是因為我們都是騙子,而是因為我們大腦內的本能偏見。
・2020/05/18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人口婚姻狀況統計資料顯示至 2019 年底1,相同性別者有 5539 人結婚,不到一年有近 200 人的離婚,難道婚姻真的是愛情墳墓嗎?又或者,結婚的人會比較幸福嗎?最常被心理學用來討論愛情的理論,就是社會交換理論,認為人對於關係的感受及滿意度,取決於他們在關係內所投資的成本及酬賞的評估,一旦對方符合自身所預期的條件後,則會投入關係中,但若有更好的對象出現,就會離開目前的關係。人如果要在關係中感到快樂與幸福,就必須在追求最大利益的同時,也關注彼此間的公平性,也就是雙方付出的成本,和所獲得的酬賞是大致相等的,這也是公平理論 (equity theory) 對社會交換理論的補充。
・2020/05/13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動物科學家克里斯汀·維塔里(Kristyn Vitale)表示:「貓和狗一樣,都會與人類建立起社交上的依戀行為,大多數的貓都會安全地依附在他們的奴才身上,並將牠們的奴才作為探索新環境的安全堡壘。」1
・2020/05/12
焦慮或者是逃避依戀的你,有想過你家的貓或狗,是哪一種依戀風格嗎?想當年 Ainsworth 利用觀察法,用了當年非常著名的 「陌生情境」,把孩子分成三種不同的風格。這次的貓貓依戀風格研究,也是採用類似的方法。
・2020/05/12
廣義來說,背叛是種人與人、家庭及社會間,應該遵循實質或心理契約,其中一方卻未履行或毀約,導致雙方的信任瓦解。以婚姻關係而言,最終不是繼續維持,就是走向結束,而被背叛者在經歷這些事件後,內心總有許多的疑惑及情緒,包含為什麼人會背叛,經歷背叛事件又會伴隨哪些情緒,而這些情緒是否會隨著時間消失等,讓我們好好認識吧!
・2020/05/11
「一覺醒來,整個世界都不一樣了。」新冠肺炎讓全球史無前例停工封城,在我們明確意識之前,疾病已經成為全球化的一環。但回顧醫學史,這並不是人類第一場瘟疫大戰,疾病不時大舉來襲,統一各洲;人類也不斷尋找各種抗疫手法,延續至今。「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李尚仁研究員,梳理歷史切片中人類面對瘟疫的變與不變,提供當前的我們歷史縱深的省思。
・2020/05/08
最近碰巧看到了一個機智問答的綜藝節目,裡面出了一道題目,詢問參賽者「美國研究指出,婚姻相差幾歲,離婚率最低?」
・2020/05/05
最近因為疫情,許多國內外公司將上班方式改為「在家工作 」 (Work From Home ,常簡稱 WFH) ,導致眾人在家的時間突然大幅增加。生活方式劇變,家人、伴侶被迫長時間同時、同地相處,一些過去看不到的關係問題浮上檯面,一些過去就常吵的導火線更容易快速引爆。讓我們透過釐清工作與家庭的「角色需求」及男女習慣的「處理衝突模式」,來探討如何在長時間相處的狀態下,減少引爆的頻率,理解自己惱怒背後的原因,也理解對方工作時就像換了一個人的原因,進而找到彼此在家工作的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