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2

文字

分享

0
1
2

【同婚周年】同性家庭適合養育孩子嗎?從研究回應幾個常見的疑問

雞湯來了
・2020/05/23 ・2368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38 ・八年級

  • 文/雞湯來了楊宜臻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
    特約諮詢/夫夫之道母母女子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同志可以結婚一年了,當他們正式結婚組成家庭,她們適合生養孩子嗎?這個疑問,是許多人的擔憂,也是家庭型態變得更多元的今日,我們須共同探討的議題。

在如何生孩子方面,新聞上有許多同志伴侶如何擁有孩子的艱辛歷程,有些人透過收養、有些人則選擇人工生殖。當我們認識了同志的生育方式,這篇文章讓我們聚焦於同志家庭適合養育小孩嗎?在同志家庭長大的小孩,會落後別人嗎?下面以研究觀點來看看常見的 4 個相關問題:

Q:在同志家庭中只有「爸爸」,或只有「媽媽」,這是一個家嗎?
A:台灣同志家庭因應彈性流動的親職角色,跳脫「爸爸」「媽媽」框架

過去習慣典型家庭有一位生理男性的爸爸和一位生理女性的媽媽,我們或許會想男同志家庭沒有「媽媽」,誰來照顧孩子?在女同志家庭沒有「爸爸」,要怎麼保護這個家?

台灣研究的同志家庭中,無論男同志家庭和女同志家庭都提到,他們既是父親也是母親。這樣亦父亦母的「親職流動觀」,讓他們能以更彈性、寬廣的視角,按照個人的特質、專長、才能和興趣,因應不同的情境,彈性轉換扮演各樣的親職角色,也可以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多元社會的縮影,建立性別平等的思維。因為不侷限於既定框架,或許更能實踐彈性真實的生活情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同志家庭如同其他多元家庭,例如:單親家庭、隔代家庭、跨國婚姻家庭等等,都是真實存在這個社會中。無論型態如何,在所有家庭的親職中,始終不變的是對孩子那份一樣的愛與支持。

同志家庭中,同志伴侶們各扮演亦父亦母的角色,跳脫既定親職框架,給予孩子全方位的愛。圖\pixabay

Q:同志家庭裡的結構與常見的家庭不同,家庭會幸福嗎?
A:家庭幸福感是主觀的,我們無從評論,但我們可以知道同性家長生養孩子或許比我們有更多準備

家庭會幸福與否,也要看親職的準備程度。同志伴侶無法自然孕育下一代,因此不會有非預期地、意外的懷孕生子,都是透過計畫性生育子女的方式,必須考量心理、經濟和社會層面,經過長久、縝密且慎重的考慮。

研究指出,同志家庭對於出生的孩子充滿期待,也願意投入更多的親職教養資源,給孩子周全良好的照顧和成長環境。因為更有「預備」,或許能給孩子更充分的資源與關愛的心力。

同志在決定養育孩子方面,會進行縝密的考量,並為共組家庭付諸更多心力。圖\pexels

Q:在同志家庭長大的孩子,身心發展會有問題嗎?
A:不會,同志家庭的孩子跟異性戀家庭的孩子發展表現沒有不同。

目前台灣較少有針對同志家庭小孩進行的追蹤研究,但美國研究比較同志家庭的子女與異性戀家庭的子女,在智力、情緒、自尊感、幸福感、道德發展及偏差行為,和性別發展(如性別角色、性別氣質及性別取向等),都沒有顯著差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在課業表現、學校適應上也是,國外研究長期追蹤女同志家庭,意外發現女同志家庭長大的青少年子女,在人際交流、學校課業上,甚至優於異性戀家庭的子女,且較少出現社交問題。整體而言,同志家庭的子女各項表現,都不遜於異性戀家庭的子女。

同志家庭中成長的孩子無異於異性戀家庭的孩子,且人際交流、學校課業的表現一點也不遜色。圖\pexels

Q:在同志家庭長大的孩子,在社會上會被歧視嗎?
A:社會上多少存有偏見,試著攜手合作以消弭歧視

可以先想想對於同志、同志家庭,是否存有負面的態度?像是認為家庭一定要有爸爸媽媽,所以同志伴侶不能組成家庭、或是有同志家庭的小孩長大也會變成同志等等。這些是來自於刻板印象、生活中片面、不正確的訊息,以致對同志產生偏見。

歧視是因偏見而做出的負面行為,如果我們對同志、同志家庭有偏見,認為他們是「不正常」,自然在學校、工作上遇上同志家庭的孩子,就可能出現排擠、邊緣化他們的行為。

而化解彼此偏見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彼此合作—重新歸類界線,家庭的組成都有些許不同,但家庭孕育孩子,其共同目標即是希望孩子能獲得足夠的愛、支持和成長資源,不同家庭有相同的愛,親職間的彼此合作,形成互助團體,偏見便會慢慢消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為不了解而疑惑、而排斥,試著從自己出發,了解相關的科學知識、同志家庭的真實生活,進而影響周遭朋友、消弭偏見。

人常因既有觀念而排斥新觀念,應試著深入了解相關知識、同志家庭的真實生活以杜絕歧視與偏見。圖\pixabay

最後想引用台灣諮商心理師、台灣同志家庭權益進會洪于珊的一段話:

同志家庭的存在並非要讓其他家庭型態減少或去撼動其他家庭結構,我們關注同志家庭、同志家庭的小孩,只是希望讓生活在這片土地的多元家庭,都得以用真實的樣貌存在於社會中,不被排除、不被誤解,期盼社會大眾能夠越來越看到,即便不同家庭結構及成員,但其中最核心的組成都是愛

參考資料

  1. 洪于珊 (2019) 。 當同志成為家長─談同志收養的實務現況。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6,32-36。
  2. 蕭巧梅 (2015) 。 同志家庭之成家育兒歷程與親職經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幼兒發展與教育組碩士論文。
  3. 徐志雲、顏正芳 (2017) 。同性婚姻之健康促進。台灣醫學,21(2),194-202。

本文與雞湯來了同步刊登,原文連結為:同志家庭養小孩會怎樣?從研究釐清4個常見QA

文章難易度
雞湯來了
51 篇文章 ・ 463 位粉絲
幸福,如何選擇?雞湯來了相信我們值得擁有更優質的家人關係。致力提供科學研究證實的家庭知識,讓您在家庭生活的日常、人生選擇的關卡,找到適合的方向。雞湯來了官網、雞湯來了FB

4

10
0

文字

分享

4
10
0
「藍色食物」是什麼概念?——水產食品為何是更營養且環保的選擇?
Evelyn 食品技師_96
・2021/11/07 ・3541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藍色食物在世界上愈來愈重要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 (World Food Program; WFP) 指出,疫情造成糧食缺乏的人口倍增,由 2019 年的 1.35 億人暴增至 2.7 億人。封城防疫措施打亂全球供應鏈,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與食物運輸、加工中斷,使得全球糧食危機惡化。

除了各國衝突及經濟衰退之外,糧食系統佔了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四分之一,氣候變異使全球生物多樣性逐漸喪失。故世界各國普遍認識到現今糧食系統需要轉型,如何建立健康、公平且具永續性的糧食系統逐漸受到重視。

今年年中,藍色食物評估 (Blue Food Assessment;BFA) 正式成立,由全球超過 25 個科學機構中 100 多名科學家聯合倡議,旨在研究「藍色食物」在未來糧食系統中所扮演之重要角色,提供相關政策資訊並推動變革,以促進健康、公平及具永續性的糧食系統。

疫情造成糧食缺乏的人口倍增兩倍。圖/Pixabay

什麼是藍色食物?

藍色食物,即水產 (海鮮) 食品,包括在淡水和海洋環境中培育或捕獲的水生動物、植物和藻類。其具多樣化、高營養價值、環境永續性,以及符合公平交易原則等特性,在糧食系統中相較於陸生食物更具極大的潛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各式各樣的水產食品。 圖/Pixabay

水產食品成分資料庫 (Aquatic Foods Composition Database; AFCD) 分析將近 4,000 種水生動物食品所含之數百種營養素,結果如下圖「水生動物食品與陸生動物食品的營養多樣性」比較所示,藍色 (水生動物) 或綠色 (陸生動物) 方塊的顏色愈深,代表每 100 克食物所含之營養素愈高,包括礦物質 (鈣、鐵、銅、鋅)、維生素 (A、B12) 與脂肪酸 (DHA 和 EPA)。

圖由上至下為按食物營養豐富度 (food nutrient richness) 排序,評估標準為每 100 克食物所含之各種營養素濃度與該營養素每日建議攝取量[註1]之比值,可見營養豐富的動物源性食品的前 7 類都是藍色食物,包括遠洋魚類、二枚貝類和鮭魚等。

圖一:水生動物食品與陸生動物食品的營養多樣性比較。圖/Nature

藍色食物,營養價值超群

相較於陸生動物食品,藍色食物更具備許多優勢與潛力,分析如下。

ㄧ、藍色食物是補充不飽和脂肪酸的優質來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魚脂肪中,特別是脂肪含量較高的鰻魚、秋刀魚、鯖魚、鮭魚或鮪魚等,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以二十碳五烯酸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最受大眾注目,EPA 是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 的前驅物之一,有抑制血漿凝固的作用;DHA 是大腦、視網膜及神經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

同時這些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血液中中性脂肪的含量及膽固醇濃度,對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有助益。然而他們身為必需脂肪酸,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須額外靠飲食攝取。雖然陸生動物的脂肪含量高,卻以飽和脂肪酸居多,而藍色食物的脂肪含量較低卻含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是他們得天獨厚的優勢。

鮭魚、鰻魚、秋刀魚、鯖魚或鮪魚等,含有大量對健康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圖/Pixabay

二、藍色食物具填補營養不良缺口的潛力

全球大約有 30% 的人口 (約 23 億人) 的飲食中至少缺乏一種微量營養素 (如鐵、鋅、鈣、碘、維生素 A、B12 或 D 等),大多集中在收入不高的開發中國家,如位於非洲的查德、尚比亞和史瓦濟蘭;位於亞洲的印度、印尼和越南;位於美洲的巴西和墨西哥等。尤其兒童、婦女及老人影響更為顯著,每年約有 100 萬人因此而死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藍色食物除了富含上述的不飽和脂肪酸之外,蛋白質與微量營養素也十分可觀。魚類蛋白質約 18~20%,其組成與家畜類相似,為完全蛋白質[註2];所有藍色食物含豐富的維生素 B1、B2 及菸鹼酸,高脂含量的魚為維生素 A、D 的良好來源,另外魚類所含的鈣、磷、鐵也很豐富,海水魚更含有碘,牡蠣則為碘、銅及鋅的良好來源。故同樣吃 100 克的陸生動物食品,吃 100 克的水生動物食品可獲取更多的營養素,相較之下藍色食物更具有效填補營養缺口之潛力。

三、藍色食物可減少肉類及其加工食品的攝入量

根據 BFA 圖二的研究,模擬 2030 年紅肉、家禽、雞蛋和乳製品等各蛋白質來源食物的消費狀況,圖內量化的值為「各類食物消費量於生產量高時之百分比」與「各類食物消費量於基本生產量時之百分比」的差,差若大於零,表示在高產量情景下消費量更高,差若小於零則反之。

可觀察到中國、印度、菲律賓、美國和加拿大等北半球地區,藍色食物消費量會隨產量增加而增加;而紅肉、家禽、雞蛋和乳製品等產量雖然增加但消費量卻無隨之增加,南半球地區藍色食物消費量的影響則不顯著。故藍色食物可減少紅肉或不太健康的加工肉類之消費,間接降低罹患高血壓、中風、心臟病、糖尿病、直腸癌或乳腺癌的風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二:(a) 水生食物消費、(b) 紅肉消費(牛羊豬)、(c) 家禽類消費、(d)蛋類消費、(e)乳製品消費(牛奶、奶油等製品)、(f)非水生動物食品消費;大於 0 代表產量越高、消費量越大;小於 2 萬 5 千平方公里的國家用「點」來表示;歐盟國家在圖內共享同樣的值。圖/Nature

藍色食物,能解決「營養不公平」的問題?

過去大部分的學者對藍色食物的營養價值常採取較狹隘的方法分析,會侷限於單一物種的熱量及蛋白質含量,沒有考慮到其必需的微量營養素與脂肪酸具有高生體可用率 (bioavailability)[註3]

雖然 BFA 已分析了藍色食物在微量營養素和脂肪酸對人類的許多益處,但研究仍有限,因只探討到魚肉的營養價值,其他像是魚油或魚皮等其他部位的營養價值仍待補充,所以實際上藍色食物所擁有的高營養價值潛力可能是被低估的。

研究也指出,藍色食物的產量增加可使價格約降低 26%,連帶使消費量增加,藍色食物消費量增加能大幅提高弱勢地區的婦女及女孩的營養素攝入量,不但為「營養公平」提供了一項可行的解決方法之外,還能減少弱勢地區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的情況。

藍色食物的生產方式,對環境更加友善

在永續性最重要的環境議題方面,小型遠洋捕撈漁業、二枚貝類或海藻生產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低於家禽和其他陸生動物食品。在水產養殖業中,傳統飼料是使用大豆生產,種植大豆需要砍伐森林,若改採高科技循環系統,由藻類或微生物製成的新型飼料,生產一磅魚所需的飼料量,可以減少原本高達 54% 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故可將市場轉移到碳足跡較低的系統和物種去運作,使藍色食物對環境永續性發揮更大的收益。若遇到氣候變遷、流行病盛行或其他問題的時候,藍色食物更具有提供糧食安全和糧食系統恢復能力的重要可能性。

小型遠洋捕撈漁業、二枚貝類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低於陸生動物食品。 圖/Pixabay

在全球的未來,藍色食物勢在必行

藍色食物,不管是物種或營養素皆具有高度多樣化、營養價值高、公平且經濟,更重要的是對環境友善具永續性。

一直以來,人們只針對肉類與植物飲食進行爭辯,而藍色食物這個巨大潛力股,在葷素之爭中徹底被忽視。

當然藍色食物不是靈丹妙藥,每個糧食系統都會面臨挑戰。但若全球要建立促進健康、公平及具永續性的糧食系統,勢必需要藍色食物的一大助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註解

  • 註 1:每日建議攝取量 (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 RDA) 表示可滿足 97-98% 的健康人群每天所需要的營養素量。
  • 註 2:蛋白質是由 20 種胺基酸組成,其中 11 種是非必需胺基酸,9 種是必需胺基酸,完全蛋白質指的就是含有「完整」9 種必需胺基酸的蛋白質,大部分都是來自動物。
  • 註 3:生體可用率 (bioavailability):在營養學上,表示食物與營養補充品中所含營養素的吸收程度;在藥物動力學上,指藥品有效成分由製劑中吸收進入全身血液循環或作用部位之速率 (rate) 與程度 (extent) 之指標。

參考資料

  • 1. 顏嘉南,2020。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糧食危機惡化。中時新聞網,檢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1007006321-260410?chdtv (Oct 26, 2021)
  • 2. 黃佳慧,2017。全球糧食安全的進展與挑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北。
  • 3. Golden, C. D., Koehn, J. Z., Shepon, A., Passarelli, S., Free, C. M., Viana, D. F., Matthey, H., Eurich, J. G., Gephart, J. A. Fluet-Chouinard, E., Nyboer, E. A., Lynch, A. J., Kjellevold, M., Bromage, S., Charlebois, P., Barange, M., Vannuccini, S., Cao, L., Kleisner, K. M., Rimm, E. B., Danaei, G., DeSisto, C., Kelahan, H., Fiorella, K. J., Little, D. C., Allison, E. H., Fanzo, J. and Thilsted, S. H. Aquatic foods to nourish nations. Nature. 2021. 1-6.
  • 4. 施明智,2013。食物學原理 (第三版)。新北市:藝軒圖書出版社。
  • 5. 藍色食物評估 (The Blue Food Assessment) 官方網站:https://bluefood.earth
所有討論 4
Evelyn 食品技師_96
23 篇文章 ・ 27 位粉絲
一名食品技師兼食品生技研發工程師,個性鬼靈精怪,對嗅覺與味覺特別敏銳,經訓練後居然成為專業品評員(專業吃貨)?!因為對食品科學充滿熱忱,希望能貢獻微薄之力寫些文章,傳達食品科學的正確知識給大家!商業合作請洽:10632015@email.ntou.edu.tw

0

13
2

文字

分享

0
13
2
看得到、請不到的育嬰假?從《月薪嬌妻》看見「育爸」不能!剖析育兒爸爸的苦衷
雞湯來了
・2021/01/29 ・2645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15 ・六年級

  • 文/雞湯來了 蕭子喬
  • 校稿/雞湯來了 韓文起、張芷晴

一想到「請育嬰假的爸爸」你想到什麼?是不是腦中立刻浮現「神隊友」「好老公」的形象?甚至直接浮現了修杰楷帶咘咘或波妞的臉?或是在《月薪嬌妻》播出特別篇之後,浮現平匡努力捍衛育嬰假權利的景象?

其實,當越來越多爸爸想投入育兒,爸爸們遇到的阻力或困境其實比我們想像中更多,這群「育爸」的樣貌也比上述更立體、更多樣,他們的心聲更應該被聽見!一起來看看現在市面上到底有多少「育爸」?他們又是為什麼會成為「育爸」?

「育爸」究竟多稀有?育嬰假爸爸「比例低、成長緩」

育嬰假頒布至今,男性請領育嬰假的人數只達女性請領人數的5分之1,且請領的人數成長幅度緩慢。這群育嬰假爸爸至今仍彷彿是「稀有物種」,充滿「好老公、好爸爸」的誇讚,卻也難免遇上「是工作能力不行嗎?還是不顧其他同事?」的質疑。究竟,這群稀有物種長什麼樣子?是勇敢選擇疼老婆愛小孩、還是不得不?他們又會面臨什麼和奶媽不同的挑戰?

勞動部統計請領育嬰假的男女人數。圖/雞湯來了

Q:育嬰假爸爸都是愛老婆、小孩、有經濟能力不工作也沒差的「神」隊友?

A:不是這樣的!神隊友不一定「神」!需理解育嬰爸爸有複雜的考量

研究發現現今大眾總會直覺地為育嬰假爸爸戴上「神隊友」的封號,但其實這是一種刻板印象,育嬰假爸爸不一定是因為很愛老婆小孩、很有能力等「很神」地狀況而自發「想要」請育嬰假,也有一定比例的父親是「需要請領」,更有些是「不得不請領」,而促使男性請育嬰假的原因則從個人、家庭、社會環環相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看育嬰爸爸怎麼說:

  • 「我覺得其實家庭教育很重要,千萬不要只是為了賺錢而把小朋友忽略了……」
  • 「一般而言對男性的刻板印象就是上班賺錢,不過其實男人也是可分擔家務啦……我看我父親是這個樣子,所以我也比較著重家庭這方面」
  • 「我太太怕如果她去申請育嬰假,搞不好會被資遣還是怎樣,因我們公司的員工制度可能比較好一點,所以就由我來請」
  • 「真的是遇到媽媽跟太太對小孩子的意見喬不攏,我夾在中間很為難啦,而且之前工作比較重,身體弄得不好,家庭也照顧得不是很好,剛好現在的情形很適合我做這樣(請育嬰假)的決定」
爸爸請育嬰假的原因。圖/雞湯來了

由此可知,其實這群育嬰爸爸們也需要想很多,不只是「新好男人耶~某某家的老公好好喔~」這樣一句話可說完的,他們受到自己反思、家人看法、職場潛規則、社會氛圍等複雜原因影響著。請育嬰假的不一定是自發的那麼想請、沒請育嬰假的也不一定是不夠愛家人。

Q:爸爸帶孩子好像總是不太到位?再怎麼努力還是豬隊友?

A:豬隊友不一定願意「豬」!需看見育嬰爸爸所受之苦

這群育嬰假爸爸也有著許多獨特的窘境,研究發現即使爸爸請了育嬰假,育兒教養還是媽媽或家中其他女性做得多,常有媽媽下班後就換手、上一輩不放心一直搶著顧孩子的現象出現,好像母職必要、父職不一定要,似乎大家的潛意識中對這群育嬰爸爸「不夠放心、不夠認同」。

甚至,許多人認為母親是有「責任義務」要照顧孩子,而父親卻是「有時陪玩」就好,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呢?該研究發現:文化規範經由家庭、學校的教育使得男性缺乏育兒學習管道,而職場環境也常壓縮父親參與育兒的時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育嬰假爸爸的對於請育嬰假的看法。圖/雞湯來了

「豬隊友」之說,其實並非爸爸們不長進,而應當重視社會文化對「男性」也有許多框架與限制;而讚許「新好男人」時,也須理解其或許飽受不被信任、不被重視之感,才能看見家庭、社會不知不覺給爸爸們戴上的緊箍咒,讓家人之間更理解,也記得,把育兒的權利與施展空間還給爸爸們

親愛的媽媽,你常覺得身邊的那位很「豬」嗎?嘿~其實可能不是他不願意努力喔。

親愛的爸爸,你常覺得自己明明很努力,卻怎麼樣也無法成為他人欣羨的「神」隊友嗎?看完這篇文章你是不是更理解自己了一點?

我們想跟你說,其實神隊友、豬隊友都只是個幌子,看見育嬰爸爸所受的成長背景、家庭狀況、工作與社會壓力,才能理解育爸的真實處境。理解社會結構的因素,才不會過度把困境歸咎於個人,也能更有方向地尋找幸福的實踐方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致所有努力變「神」的家長們,請為自己的努力鼓個掌。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1. 李庭欣、王舒芸(2013)。「善爸」甘休?「育爸」不能?與照顧若即若離的育嬰假爸爸。臺大社會工作學刊,28,93-135。
  2. 王舒芸、余漢儀(1997)。奶爸難為-雙薪家庭之父職角色初探。婦女與兩性學刊,8,115-149。

本文轉載自 雞湯來了 ,原文為〈《月薪嬌妻》台版平匡:「育爸」不能,看得到、請不到的育嬰假?剖析育兒爸爸的有苦說不〉,歡迎去 雞湯來了 繞繞玩玩喔!

雞湯來了
51 篇文章 ・ 463 位粉絲
幸福,如何選擇?雞湯來了相信我們值得擁有更優質的家人關係。致力提供科學研究證實的家庭知識,讓您在家庭生活的日常、人生選擇的關卡,找到適合的方向。雞湯來了官網、雞湯來了FB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大學職場中的性別:異性戀預設與性少數微歧視仍時有所聞?性別友善該從何做起?
活躍星系核_96
・2020/06/10 ・2149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93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于政民,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生

雖然同性婚姻已於去年 (2019) 通過相關法條後施行, 2002 年台灣通過的「兩性工作平等法」也早在 2008 年將名稱修改為「性別工作平等法」以保障多元性傾向與性別氣質等 LGBT (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性少數族群的工作權。

然而,訂定了這些先進的法律後,是否即代表性少數族群的工作環境真的平等、友善、免於歧視?在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彭渰雯副教授的「異性戀主義下『性少數』大學教師的學術勞動處境初探」研究計畫中,我們可以藉由文獻的回顧以及訪談 LGBT 大學教師以生命體會的職場經驗,了解臺灣性少數族群在各種階段與場域中可能面臨到的處境與困難。

雖然「性別工作平等法」保障多元性傾向,但在職場上該如何落實是一大議題。圖\pexels

根據年齡和性別差異,對於認同自我「性傾向」的勇氣程度也有差

從研究中的訪談內容可知,即使如大學教師這樣高教育水平與高社經地位的職業,在性別認同發展過程中,皆有苦悶與掙扎的經驗,但其程度會依年齡性別而有所不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受訪者中年長一輩的男同志和不分年齡的女同志,曾經有交往異性的經驗,有些為了迎合主流或家庭壓力,有些則是在探索自己的「真正」認同;而中青輩的男同志則較少做此嘗試。較年輕世代的性少數大學教師,因有較多機會接觸過性別平等相關論述,即使仍有對家人出櫃的壓力,卻較少有自我懷疑或勉強進行異性戀的無奈。

不同年齡階段及性別,對於探索自己「真正」認同的程度也會有差異。圖\pexels

性少數大學教師在職場出櫃的三種型態

該研究也以是否於職場中出櫃的情形,將受訪者大致劃分為「高調出櫃者」、「低調出櫃者」與「原則隱藏者」。高調出櫃者通常有著高度自信和不錯的表現,但仍強調在職場中要能掌握權力與資源,也就是在學界要有一定的論文產出或對於性別友善的學科,才會是自在出櫃的環境。

相對於前述高調出櫃者,一些資歷較淺還未升等的年輕教授,則是以「順其自然的態度」來面對出櫃這件事,其中也有因家庭不支持以及曾受到上級質疑干預,而保持低調隨時警覺周遭是否有性少數不友善,因此不隨意出櫃的情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還有幾位不分年齡層的受訪者,在學校甚至是生活中完全隱藏同志身份。這部分與其所處環境的保守程度,以及自己本身曾經遭遇較大敵意或創傷有一些關係。有的是從小就感受到社會對於同志的不友善;有的則是學門風氣比較保守嚴格,且曾經聽過長官反同的言論;還有的則是在研究同志議題後,被莫名的否定、敵意甚至歧視。上述這些負面的人生經歷都讓受訪者不願在職場中出櫃。

性少數大學教師分為三種型態:高調出櫃者、低調出櫃者及原則隱藏者。圖\pexels

大學職場中的「異性戀預設」和「微歧視」

除了是否出櫃的議題外,事實上在大學職場中的異性戀預設或是難以察覺的微歧視,依然隨處可見。

像是預設「人就是該結婚」並使用校方公共資源的未婚異性聯誼活動,或是在同婚前同志僅能以「單身」身分申請宿舍與跨性別的住宿問題,甚至是上述提過的長官與學術審查中對於性少數身分或議題的差別待遇與歧視等,都在在顯現即使有相關法令的規範,大學職場中仍存在許多對於性少數的不平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建立一個真正的 LGBT 友善職場!

雖然性少數的社會困境不是僅靠職場友善就能解決,但是職場除了反映與延續社會宏觀的性別文化規範之外,確實也可能成為抵抗與改變這些宏觀文化的中介場域,許多學者對此提出了一些改善的理論與措施。

如 Powell 即於 2011 年指出,一般組織可從三方面著手:推動無歧視環境,讓所有員工不因各種個人特質而有差別待遇;在各類型與各層級工作上,都有來自不同身份屬性員工;以及確實推動組織內多樣性的教育,鼓勵員工尊重其他團體的規範與價值。

雖然上述原則皆很重要,但實際執行時要如何操作,才能讓大家都認為自己的文化被尊重,往往才是最大的考驗。而這些作法和原則要如何回應不同國家、學校、學科領域和系所的特性,也都需要在地化的檢視。因此該研究建議 LBGT 的學術工作者本身也可以考慮發起網絡或平台,讓 LGBT 學術人之間有更多支持與交流,一同促進性別友善的職場環境。

為了打造性別友善的職場環境,需要採取更謹慎且積極的態度去付諸實踐。圖\pexels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按此下載看完整的「異性戀主義下『性少數』大學教師的學術勞動處境初探」成果報告

本文轉載自科技部補助性別與科技相關規劃推動計畫 科研成果科普好文,原文高教職場中的同志:性少數大學教師的勞動處境 (106年彭渰雯教授計畫)
介紹了由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彭渰雯副教授所主持的科技部 106 年度性別與科技研究計畫「異性戀主義下『性少數』大學教師的學術勞動處境初探」之研究成果。

活躍星系核_96
752 篇文章 ・ 122 位粉絲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 contact@pansci.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