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10/12
現在的3C產品幾乎都支援語音搜尋,而要讓機器聽得懂人話,「自然語言處理」可是關鍵技術。而要認識這項技術,Google的BERT演算法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絕佳案例。
・2021/10/08
群模式標本是確認物種的重要證據,但有時候會出現不同物種的標本,被錯認為同一物種的群模式標本,這時分類學家該怎麼修正呢?
・2021/10/07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了數不清的歷史古物,每項古物都有其背後的故事,更說明了人類生活的歷史軌跡。任職於故宮登錄保存處的陳東和博士,利用科學鑑定方法,為古物的前世今生揭秘!
・2021/10/06
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於10月6日揭曉!由德國學者李斯特(Benjamin List)和美國學者麥克米倫(David MacMillan)共同獲獎;他們的獲獎原因是推動了「不對稱有機催化劑」(asymmetric organocatalysis)的發展;諾貝爾委員會指出,他們開發出的有機催化劑不但對藥物研究產生巨大影響,也使化學合成的過程更加環保。
・2021/10/05
合成生物學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把巧妙設計的基因片段放到細胞裡,讓細胞呈現出你想要的樣態!不過你知道,這個技術可以參加國際比賽嗎?
・2021/10/05
九月下旬,美國藥廠輝瑞宣布 5-11 歲兒童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試驗結果極佳,並在 9/27 向美國政府申請兒童施打的緊急許可 。為什麼兒童要打 COVID-19 疫苗?這是「及時雨」,還是「藥廠大賺黑心錢」呢?
・2021/10/04
2021年諾貝爾生醫獎(Physiology or Medicine)得主,於台灣時間4日下午5點30分正式揭曉!本次生醫獎由美國生理學家朱里雅斯(David Julius)及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共同獲獎,他們的研究首度發現了「人類神經系統的溫度和觸覺受體」。
・2021/10/04
太空旅行終於商業化了!讓一般人不須穿著宇航服就能到宇宙的邊緣探索,即使每個座位要價 25 萬以上,依然吸引了六百人預訂,只為體驗幾分鐘的飄浮感。太貴了嗎?你其實有超划算替代方案
・2021/10/02
紅外線太空望遠鏡,能幫助天文學家望穿星塵、搜尋其中低溫的物體,例如宇宙最早期的星系,而這份重責,終於能從超齡服役的哈伯望遠鏡,交棒給即將起飛的韋伯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