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10/15
為什麼吃辣會有又熱又痛的感覺呢?本集泛泛泛科學邀請到中央研究院的陳志成老師,剖析本屆的諾貝爾生醫獎,探討奇妙的身體感覺。
・2021/10/04
2021年諾貝爾生醫獎(Physiology or Medicine)得主,於台灣時間4日下午5點30分正式揭曉!本次生醫獎由美國生理學家朱里雅斯(David Julius)及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共同獲獎,他們的研究首度發現了「人類神經系統的溫度和觸覺受體」。
・2020/10/05
2020 年的諾貝爾生醫獎頒給了 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 和 Charles M. Rice,因為他們發現了 C 型肝炎病毒。也因為他們的貢獻,使得病毒性 C 型肝炎的血液檢查和新藥得以出現,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2016/10/04
2016 年諾貝爾獎隆重登場,這一次生理醫學獎頒給發現「細胞自噬」機制的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教授。
・2013/04/22
從Finsen的實驗過程可以發現,傑出的醫學家,都不僅僅是「只懂看病的醫匠」;他們懂物理、化學原理,會自己動手設計治療裝置,踏著前人走過的路去思考未來實驗方向,想方設法去治療尚未找到根治方法的疾病。
・2013/03/06
在1890年代以前人們對瘧疾傳播方式的認識相當有限。雖然早在古文明時代的古埃及、古希臘和中國就已經記載了該病的症狀,18世紀歐洲的醫學家就對瘧疾的週期性發熱及脾腫大等典型症狀進行了詳細描述,也提出了有效的治療方案,而隨著細菌學的進步,19世紀中期醫學家也在瘧疾患者血液裡找到了致病的瘧原蟲,但醫師和醫學家們始終不了解瘧原蟲是如何在人群之間傳播的。
・2013/02/19
第一屆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於1901年頒給了德國生理學家Emil von Behring。von Behring和Kitasato兩位科學家基於在白喉與破傷風免疫機制上的研究成果,在1890年共同發表醫學論文,為日後傳染病疫苗及血清療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