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5年 重設

・2015/12/31
長久以來,大家對最早的台灣人印象,大概就是「兩、三萬年前」的左鎮人,不過最新同位素定年結果卻顯示,最古老的左鎮人樣本距今只有3000年。不是左鎮人,那麼台灣地區最古老的人究竟是何時何人,媒體列出的候選人:「澎湖原人」、「亮島人」、「大坌坑文化人」又是誰?
・2015/12/22
這種古菌長得四四方方,生活在鹹死人的鹽田裡,靠著照光就能得到生存所需的能量。它到底有什麼秘密武器呢?
・2015/12/22
在 IODP Expedition 360 計畫裡有 8 個預期要完成的科學目標,其中第 7 項便是瞭解在這麼深的地方到底有沒有微生物在這裡生活,它們是誰及為什麼它們在這種地方還活得下來。在有海底熱泉的地方,細菌把地底來的能量轉化成養份來供養龐大的海底動物族群。在過去我們早就知道原核生物們(細菌和古菌)無所不在,海底熱泉裡也有菌,那再往下鑽,應該還是會有細菌存在吧?
・2015/12/22
海底,是個我們到不了看不到,只能想像的世界。而且就算你到了那裡,也還是看不到四周的景物,因為陽光照不到那樣的深度,只能依靠深海潛艇的微弱燈光觀察鏡頭前的那一點小世界。不過在累積了這些年的研究成果,我們現在知道在深海,即使不像陸地或珊瑚礁那麼熱鬧,也還是有著豐富的生命現象。而在大陸板塊的交界處(例如印度洋洋脊),比較容易有地熱活動,而在這些地區的生命活動更是活躍,在死寂的海底世界裡倒像是個綠洲一樣。
・2015/12/22
由於每處的海洋地殼的板塊運動狀況都不同,因此每次鑽探出來的結果可能差異很大,甚至和過去科學家對於海洋地殼的認知大相逕庭,但每經過一次的鑽探,科學家們才有機會更了解對我們來說既陌生又熟悉的海底、地底深處。
・2015/12/21
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是很難拿捏的事。很多時候,雙方合作比不合作能給各自帶來更大的好處,但是一廂情願地合作的人,卻有可能被對方視為「潘仔」或「傻瓜」(Sucker)而予取予奪。於是,在各自的利害考量下,沒有人願意合作,寧可兩輸也不願意當「潘仔」。這種困境,可以存在於人際關係,經濟交易,政治角力,國際關係,甚至自然環境的維護,在人生及社會上,可說屢見不鮮。
・2015/12/21
2000年10月,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彭德里(J. B. Pendry)教授在《物理評論通訊》上發表一篇著名的文章,證明一塊折射率為-1的負折射介質板是一個「完美透鏡」,具有放大「消逝波(evanescent wave)」的神奇能力,可將波源「完美成像」而超越繞射極限。此文發表後,立即在學術界掀起了負折射研究的熱潮。在研究者的持續努力下,負折射的現象已證明確實存在,且Science 期刊基於其應用潛力(例如新式的讀寫頭等),將相關研究選為2003 年的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2015/12/19
很多人都不知道阿斯匹靈之所以會被合成出來,是為了「孝順」的理由,才使得藥品能夠問世。阿斯匹靈的主要成分是「水楊酸」(又稱柳酸),早在三千五百年前古埃及的莎草紙中記載,當時的人們就懂得從柳樹及桃金娘的樹皮中,熬煮出富含此一成分的粉末,作為治療關節疼痛及退燒的藥品;到了西元前五世紀,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也拿這種藥方緩解生產時的疼痛及治療發燒病患,而在羅馬人的推廣之後,更一直被當成是減輕疼痛與退燒的良藥。
・2015/12/18
今(2015)年10 月6 日,諾貝爾遴選委員會宣布物理獎由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與亞瑟.麥唐納(Arthur B. McDonald)獲獎。表彰他們找到微中子(neutrino)震盪的證據,進而推測微中子具有質量的貢獻。
・2015/12/18
國中生物老師經常都在趕課,以至於擠不出時間帶學生作實驗。除了把正課和活動的順序反轉之外,還可以把活動用切割和重組的方法,重新安排在正課的教學之間,訓練學生理性思考的能力,這些科學教育想要達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