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10/05
自從疫情升溫後,民眾就醫回診與領藥的意願降低了許多,然而中風患者若任意停藥,再中風的機會很高,一定要持續服藥治療,同時慢性病患者也是肺炎重症高風險族群,可接種疫苗預防重症。
・2019/01/28
這是期待已久,從藥物切入醫療體制的好書。 作者傑瑞米.葛林(Jeremy Greene)任教於醫學史重鎮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專長為藥物與社會,他也是內科醫師,不斷從實作中汲取歷史書寫的線索。相較過往用偉大醫師與醫療發現串起的大事記,或者爬梳現代醫學起源,解構其客觀性的概念分析,或者聚焦臨床,探究醫病互動中體現的身體論述,這本書提供扣合製藥趨勢,反省臨床操作,直指市場的跨界書寫,情節緊湊,高潮疊起。 此間不乏批判高騰的研發費用、問題重重的臨床試驗,甚至是藥價黑洞的內幕報導,這本書有何特出之處?它是產業分析、商業史,還是批判醫療的社會研究? 對此,我認為可以先從這本書的主題——「藥物」開始。
・2015/12/19
很多人都不知道阿斯匹靈之所以會被合成出來,是為了「孝順」的理由,才使得藥品能夠問世。阿斯匹靈的主要成分是「水楊酸」(又稱柳酸),早在三千五百年前古埃及的莎草紙中記載,當時的人們就懂得從柳樹及桃金娘的樹皮中,熬煮出富含此一成分的粉末,作為治療關節疼痛及退燒的藥品;到了西元前五世紀,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也拿這種藥方緩解生產時的疼痛及治療發燒病患,而在羅馬人的推廣之後,更一直被當成是減輕疼痛與退燒的良藥。
・2015/12/15
最近讀到「東床快婿」的成語典故,讓我對魏晉南北朝一些文人雅士流行的保健食品,有了進一層的認識。《世說新語》中雖然談到王羲之的態度是從容自然,但是根據某些歷史學家的推論,他當時並非神態自若,而應該是服用了文人雅士最流行的保健食品—「五石散」而燥熱難耐,
・2014/05/27
《發明疾病的人》指出,全球運作的大型藥廠促成「發明」疾病及其治療方法,藉以在市場上行銷他們的醫藥產品,而在許多聳人聽聞的疾病報導中,都有這些企業在贊助。疾病於是成了工業產品。廠商和 利益團體把正常的生命過程扭化成醫學問題,他們把生命的各種問題「醫藥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