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追蹤
活動紀實
271 篇文章・
0 位粉絲
+追蹤
泛知識節
・2019/05/31
「2019 泛知識節」特別邀請了電影製作人陳思宇,解析公視 2018 年推出的電影《疑霧公堂》,揭露台灣製作古裝戲背後所需經歷的各種挑戰。
泛知識節
・2019/05/15
「理科旋風」橫掃科普圈,泛科作者們齊聚一堂,大聊「科」與「普」,還有自己與 youtuber 的距離。
泛知識節
・2019/05/14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學術圈裡的朋友,過去大眾對於「中央研究院」的印象總是相當模糊,還
旻諭
・2019/05/06
你正在煩惱怎麼寫出引人入勝的科普文章嗎?科學知識這麼複雜又難懂,怎樣才能用淺顯文字好好傳播、讓讚數多多呢?請謹記科普寫作的三大秘辛:話不能省、料不能多、深埋爆點。
泛知識節
・2019/05/02
世界上有那麼多有趣的事可以做,為甚麼要讀書呢?又為甚麼要讀科普書呢?泛知識節邀請了作家及編輯,透過與書籍關係最緊密的兩個角色來告訴你閱讀科普書的好處。
泛知識節
・2019/04/25
這個作者到底在寫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寫?我這樣寫,讀者看的懂嗎?寫得這麼簡明扼要,是可以的嗎?聽完這個演講,我認為翻譯就是作者跟讀者之間的傳話筒,然而要怎麼當一個好的傳話筒呢?
Peggy Sha/沙珮琦
・2019/04/16
台灣的古蹟頻頻傳出自燃案例,數量之多簡直可以當新興發電來源(誤),這難道是什麼神秘的超自然現象?
泛知識節
・2019/03/15
在網路平台架設簡易、資訊傳播快速、內容大爆炸的發展下,連「新媒體」都已經不再是新的現象時,那麼,我們到底還需要怎樣的「媒體」? 本場對談邀請了《報導者》總編輯何榮幸、《端傳媒》主編李志德、臺灣吧共同創辦人 DJ Hauer (謝政豪),從媒體平台、內容製作方式和獲利模式等不同面向來檢視台灣媒體的現況,並且進一步反思、討論一些問題。
泛知識節
・2019/03/14
司法與科學各是兩種不同的知識與權力體系,當兩者交會時,會碰出什麼樣的火花?多數法官作為一名「科學素人」,是用什麼樣的角度去決定經過假設、實驗與同儕審查的科學資料?究竟科學資料可不可以作為呈堂證供?
透過最近最熱門的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這些最仰賴科學鑑定的判決領域,一窺司法如何「解讀」科學。
泛知識節
・2019/03/14
2015 年,我們開始自製「科學大爆炸」系列節目,內含直播、短片、動畫。在台灣社群經營者紛紛推出各種解說動畫的時候,是台灣唯一持續耕耘科普動畫的力量。
「科學大爆炸」創造了兩個可愛的動畫角色--好吃賊蠢萌的 Mouse 編與一表正經、內在悶騷博學的常景陸。 以「再怎麼狂的事情,都認真求知」的態度貫穿節目製作主軸,將生活所有大小事(還有二次元的事),全部拿來延伸,拿來鑽牛角尖,就是要瘋狂科普一下。
[LOG] 15:33:40:332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DEBUG] 15:33:40:340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413.2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WARN] 15:33:40:440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15:33:40:441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15:33:40:610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15:33:40:611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