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分享很多有趣的科學知識嗎?
你可能是自然組高中生、念自然科學相關科系的大學生、研究生,總是想告訴大家科學有多好玩,卻發現別人都聽不懂自己在說什麼QQ
科學知識這麼複雜又難懂,怎樣才能用淺顯文字好好傳播、讓讚數多多呢?《2019 泛知識節》邀請到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江湖上人稱「細菌人」的陳俊堯教授,來聊聊寫科學故事的三大心法,講個「非專業人士願意聽的科學故事」。
從前從前,與科普文的初相見
科普文章這麼難寫,怎麼有傻瓜要做這種事?根據陳俊堯的觀察,總結了以下幾種接觸科普文的起點:
1. 老闆交代的任務:「阿就單位要做科普推廣,長官想要發新聞稿,打知名度,所以被要求的。」(無奈貌)
2. 想分享所學:聽到有趣好玩的新知,想把所學跟別人分享。「我覺得這東西太棒了,我想要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3. 做筆記反思自爽:還有一種人,是為了做筆記反思用的。像是創部落格來記錄自己的學習筆記,除了怕十年後的自己忘記之外,也為了「逼迫自己搞懂」。當真的自己思考、重組過後,才是真的懂了,也才有辦法講一個完整的故事給別人聽。「我寫東西是為了讓自己更懂,你們看不看跟我沒有關係!」
「因此,我們得證,大學生、研究生都應該交科普文當各科作業,
占百分之五十不然就全部當掉!」(陳俊堯,2019)
什麼科學故事才吸眼球?把握說故事的 4C 原則!
不管你是被老闆推下坑,或是想告訴全天下你的新發現,還是為了反芻筆記寫爽的,要怎麼寫吸引人的科學故事呢?請參照寫故事的 4C 原則:
- Causality(因果關係)
- Conflict(衝突)
- Complication(複雜難題)
- Character (主角)
仔細想想,一篇科學研究論文就包含其中三個奧義:有清楚的因果關係,有要解決的研究問題(故事中的「衝突點」),也有研究意料之外的發展(複雜難題)。
「你看,研究論文裡,好故事的條件四項有三項都符合!你不覺得這就是天生最好的素材可以讓你練習寫科普文嗎!」陳俊堯老師眼睛閃閃發亮地說。可是,研究論文中有一大堆專有名詞,一個研究裡面又有好多複雜概念,該怎麼起筆才好呢?
今天就要來公開科普寫作的三大秘辛:話不能省、料不能多、深埋爆點。
話不能省:訓練有素的科學家們,請多講點廢話
陳俊堯分享,科學家過去的科學訓練總是要求「精簡」,但是寫科普文時,是要寫給非專業人士看的,為了預防讀者腦子轉不過來,勢必要把事情解釋清楚。「任何別人可能會不知道的背景科學知識都要講清楚。不要只講重點、不要只講結論,過程描述清楚,那才是吸引人的地方。」陳俊堯說。
除了避免過於精簡,科學家更要避免掉進「專有名詞的詛咒」。進行科學寫作時,留下和科學故事最相關的專有名詞,把它還原成一般人的語言,好好解釋,至於不重要的名詞,就跳過它吧!
舉例來說,如果你想說:「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 屬於腸道裡的優勢菌群,可在大腸分解食物裡的多醣,如纖維素。」
不如改成:「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 是我們腸子裡最多的細菌,我們先叫它 Bt 菌。我們吃的菜裡有不能被消化的纖維。Bt 菌本事高強,可以吃這些纖維長大。」
當專有名詞被轉換之後,讀者認知上的負擔就減少了!如果能再跟生活結合:「纖維就是你昨天吃的那個菜裡面,咬不爛的東西。」那讀者對於科學新知的恐懼感就會下降。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善用比喻」來消滅專有名詞。舉例來說:「運用次世代 DNA 定序技術對土壤樣本進行大量平行定序。」就可以用「幫泥土裡的細菌點名」來類比。
最後,陳俊堯在批改科學家文稿的過程中發現:科學家們看了很多研究論文,寫出來的文章就容易變成「英文文法的中文」。因此寫科普文章時,切記不要被英文綁架了,不要倒裝、不要雙重否定、砍掉贅字!
料不能多:太多想講的重點,讀者會拉肚子的!
雖說寫科普文章時,話不能省、廢話多說一些,但一定要記得「料不能多」,別給讀者太多硬科學知識,若是用知識淹死讀者,可是會嚇跑人的!萬一想說的重點一集講不完,還可以有續集嘛~
為了讓一集科學故事的知識份量剛剛好,陳俊堯建議科學家使用「派大星揮一拳結構」:「試試看每個故事只上三道菜,也就是破題之後只講三件事情。第一和第二件事是為了鋪陳第三個重點,資訊量不用太多;第三個才是超級無敵大重點,要仔細、認真講!」
另外,包裝「料1、料2、料3」的破題跟收尾要怎麼寫呢?陳俊堯說:「破題是把讀者從人間拐進來」也就是先聊生活上的例子,讓讀者知道接下來要講的科學知識跟他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收尾也要記得把讀者送回人間,就算真的跟生活很無關,不管怎麼樣一定都要牽拖到,讓讀者感覺到回到人間。
而若要將讀者送回人間,可別忘記來點「調味」、加一點人的味道,試著放入能夠引起讀者情緒的內容,像是自己的生活經驗。「有人味的科普文章,人家才會想讀!」
深埋爆點:把驚奇埋在最後引爆
我們說,每個故事只上三道菜,第一和第二道菜,是為了第三道料理的出現。也就是說,寫科普文章時,要慢慢引導大家去嚐嚐第三道菜──就是你深埋在最後的爆點!
那要怎麼做呢?陳俊堯說,「讀者是被拉著走的,他唯一接受到的訊息是你給的文字。請用文字去引導讀者,先把問號塞進讀者腦袋裡,讓讀者在心中產生疑問,最後再把謎底揭曉!」
另外,科普寫作也可以耍點小心機!為了要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也可以在文章前段刻意誤導讀者,給讀者很多歪掉的資訊,文末再拉回來解釋到底正確答案是什麼,將正解深埋在最後引爆。
教練,我想寫科普文!別急,熟悉主題、設定觀眾再開始
「話不能省、料不能多、深埋爆點」,領會科普寫作的三大秘訣之後,今天回家就可以動筆開寫科普文啦!不過在打開 Word 檔之前,陳俊堯老師還有幾點想提醒大家。
首先,在動筆之前,請先設定對象,想想「你想對誰講故事?」是高中自然組學生、國中生、還是小學五年級的小朋友?
設定好觀眾群之後,記得針對讀者們的知識背景來調整用字,用他們懂的、覺得有興趣的梗來舉例或比喻。萬一忘了針對讀者群調整用字,讀者可能會覺得:「會用這個字一定是老人家,我才不要看這個東西!」因此動筆之前,試著想想自己想要吸引怎樣的人來看文章,寫作的時候,時時把這群人的形象放在心裡。
再者,寫特定主題的科普文章之前,必須確定自己已經完全搞懂這個主題。「就像各大內容農場或媒體翻譯的科學報導,在對該主題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可能會寫出很奇怪的東西。」
如果你都已經準備好了,那就快接受陳俊堯的推坑吧:「今天回家就可以把一篇研究論文寫成 1000 字上下的科普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