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徵才!
最新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科技大觀園
研之有物
讀力書展
科學生
文章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氣候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演化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核四公投】模擬器
【反萊豬公投】模擬器
【藻礁公投】模擬器
從打掃方式看出你是哪種人?
你是哪個系的寶可夢大師?
防疫小尖兵測驗!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用陰謀論測你的陣營!
世界地球日知識大挑戰!
用陰謀論測陣營─外星人篇
【光棍節】你是哪種單身?
會考考題大挑戰!
精選特輯
所有特輯
搞笑諾貝爾獎
性教育專區
COVID-19專區
童年崩壞!?
一切都是泛科學的陰謀
她是科學家
百工裡的科學人
SDGs
讀力書展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Podcast
請贊助泛科學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林希陶
80 篇文章・ 53 位粉絲
+追蹤
作者為臨床心理師,專長為臨床兒童心理病理、臨床兒童心理衡鑑、臨床兒童心理治療與親子教養諮詢。近來因生養雙胞胎,致力於嬰幼兒相關教養研究,並將科學育兒的經驗,集結為《心理師爸爸的心手育嬰筆記》。與許正典醫師合著有《125遊戲,提升孩子專注力》(1)~(6)、《99連連看遊戲,把專心變有趣》、《99迷宮遊戲,把專心變有趣》。並主持FB專頁:林希陶臨床心理師及部落格:暗香浮動月黃昏。
常用關鍵字
Anna O
SDGs 目標 3|健康與社會福利
人為障礙症
佛洛伊德
歇斯底里
轉化症
名人
媒體
新聞價值
最小化
模仿
自殺
SDGs 目標 16|公平正義與健全司法
屠殺
心智異常
新鎮事件
暴力
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
槍殺
殺人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評論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人體解析
林希陶
・2019/10/24
生理上沒問題,身體上卻失能:認識罕見心理疾病「轉化症」
轉化症(Conversion Disorder)是一個非常罕見、特別的心理疾病,他們會突然呈現出某種身體功能上的缺失,但經過詳細檢查,在生理上卻找不出任何問題。這在臨床上稱為功能性或心因性缺失。
Anna O
SDGs 目標 3|健康與社會福利
人為障礙症
佛洛伊德
歇斯底里
轉化症
0
1
社會群體
林希陶
・2019/09/25
新聞媒體該如何報導自殺事件?千萬確實遵守「最小化」原則
媒體過度戲劇化地呈現自殺故事,會導致模仿效應。我們如何將自殺事件的新聞價值降低,最小化其報導,才可能減低自殺行為的傳染性。
名人
媒體
新聞價值
最小化
模仿
自殺
0
2
社會群體
林希陶
・2019/07/11
別再把暴力事件與精神疾病連在一起,統計顯示謀殺犯「正常人」才佔高比例
台灣社會每次發生重大謀殺案件,就陷入加害者必然為精神疾病患者的想像。事實上,由精神病患犯下的殺人案很少,少到無法預測。若我們願意冷靜下來想想,找尋一下最新的研究資料,或許還是有機會扭轉這些根深蒂固的不正確想法。
SDGs 目標 16|公平正義與健全司法
屠殺
心智異常
新鎮事件
暴力
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
槍殺
殺人
犯罪
瘋子
精神疾患
精神疾病
謀殺
1
0
專欄
林希陶
・2019/06/21
暗黑解謎同時認知色彩:巧妙的知覺心理學遊戲《HUE》
《HUE》遊戲於2016年發行,並且橫掃當年各式遊戲獎項,對於只有兩人獨立製作的遊戲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遊戲中,除了運用顏色當成遊戲設計的巧思之外,這個遊戲還牽涉到一個更為基礎的知覺心理學的問題:我們人類到底是如何辨識顏色的?
HUE
前額葉
知覺
知覺心理學
色彩
色調
遊戲
0
0
健康養生
林希陶
・2019/05/14
活動力十足的小小孩,到底需不需要午睡?
許多家長在養育小孩的過程中,都面臨了同樣的困境:如果兩到五歲的小小孩不願意睡午覺,我們應該強迫這些小孩睡覺嗎?本文分析一篇2015年的回顧性研究,值得養育幼兒的家長好好瞭解一番。
健康
免疫力
睡午覺
記憶力
長高
21
1
專欄
林希陶
・2019/04/30
留下來的人該怎麼辦?解析《復仇者聯盟4》中超級英雄們倖存後的因應方式
從臨床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復仇者聯盟4》其實是一部經歷重大災難的超級英雄如何逐步康復(但康復的不太完整)的故事。也因為這樣的韌性,才讓超級英雄們加添了許多人味。他們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困擾著眾生都有的煩惱。
PTSD
創傷
創傷後壓力症
壓力反應
復仇者聯盟
臨床心理學
1
1
科學傳播
林希陶
・2019/04/11
少了50美分保護費,改變了歐洲心理學界:鮑德溫辭職風雲
認真說來沒有鮑德溫,歐洲就沒有心理學。那到底鮑德溫在中年時期為何必須被迫離開?原來因為好奇心驅使,鮑德溫先生開啟了高潮迭起的人生故事。這件事情告訴我們,即使發生無法避免的錯誤,我們還是可以回歸正途,一步一步的往前走,誰知道我們哪天會改寫了哪一部歷史?
50美分
心理學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鮑德溫
0
0
活得科學
林希陶
・2019/03/19
人生大事難以抉擇?用「最佳停止點」來幫助你下決定吧!
如何在最佳時機作決定,稱為「最佳停止點」。「最佳停止點」可以應用的方向很廣,舉凡需要做抉擇的事情,都可以用此方法來思考,小到午餐要吃什麼、找停車位、找旅館,大到面試新人、租房子、買賣房子、決定人生伴侶等等。
37法則
抉擇
最佳停止策略
最佳停止點
秘書問題
適配
1
0
精神心理
林希陶
・2019/01/21
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日劇「心理學家・成海朔的挑戰:少女為何必須失憶」背後的故事
最近台灣媒體突然又關心起兒虐相關事件,報導又特別著重於虐待細節,企圖引發社會大眾更尖銳的情緒,並引起後續堵人、圍毆等私刑正義的情況。讓我們從 2014 年的一部日本特別節目《心理學家・成海朔的挑戰:少女為何必須失憶》(なぜ少女は記憶を失わなければならなかったのか?~心の科學者・成海朔の挑戦~)來思考背後為何會形成此事之成因,並著手加以改善。
DSM-5
Factitious Disorder Imposed on Another
Munchausen by Proxy
他為的人為障礙症
代理孟喬森症候群
兒童虐待
兒虐
家暴
0
0
專欄
林希陶
・2018/12/17
人生短短幾個秋,兒童如何理解「死亡」這個人生課題?
死亡在許多文化中經常成為禁忌,因為種種顧慮,死亡經常成為恫嚇的語詞。許多家長都認為不要教、不用認識,但小孩無可避免會面對死亡的衝擊。因此本文站在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以兒童臨床心理師的視角討論嬰兒、兒童、青少年如何理解死亡議題。
Nagy
Piaget
兒童
死亡
死亡四元素
認知發展論
0
0
文章導覽
上一頁
1
2
3
...
9
下一頁
繁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