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林希陶_96
林希陶
80 篇文章・ 53 位粉絲
作者為臨床心理師,專長為臨床兒童心理病理、臨床兒童心理衡鑑、臨床兒童心理治療與親子教養諮詢。近來因生養雙胞胎,致力於嬰幼兒相關教養研究,並將科學育兒的經驗,集結為《心理師爸爸的心手育嬰筆記》。與許正典醫師合著有《125遊戲,提升孩子專注力》(1)~(6)、《99連連看遊戲,把專心變有趣》、《99迷宮遊戲,把專心變有趣》。並主持FB專頁:林希陶臨床心理師及部落格:暗香浮動月黃昏。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熱門文章

・2021/05/26
美國學校心理師協會編寫了一份,針對大人該如何幫助孩子們度過此次肺炎疫情的指引。 此篇資料裡的內容,非常詳盡且扼要地提點大人應該要注意的事項。
・2021/06/23
從 2019 年至今,COVID-19 在全球各地引發大流行,各國也頒布各種不同程度的封城、隔離、限制命令。如何在疫情之下,仍讓社會大眾願意配合相關保護措施變得至關重要。根據 WHO 的調查,高達60%的人會出現「防疫疲勞」。
評論 ・2021/03/11
《言葉之庭》—霸凌後重生
    (防雷:本文提及《言葉之庭》與《天氣之子》兩部動畫之劇情。)         《言葉之庭》是新海誠20
6
3
・2018/08/11
《第三度殺人》為知名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此一電影從2017年上片以來引起了一陣旋風,在多個日本電影獎項中多有斬獲。電影劇情環繞在福山雅治所飾演的律師,企圖想幫殺人犯三隅高司(役所廣司飾)脫罪;這樣的情節聽來很合理--律師盡可能找到可以輕判的證據。然而,隨著一次次的律見,一次次的開庭,犯人竟然一次次的翻供,這當然不容日本法院所樂見。
・2017/04/02
本文從臨床心理師的角度,去探討《聲之形》電影中的霸凌以及特殊教育中「回歸主流」的特教政策。
・2022/08/02
曾經,人們認為最早的 ADHD 醫療文獻是蘇格蘭醫師克萊頓在 1798 年出版的醫學教科書。但在 2011 年,澳洲藥師約翰.顧爾德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2019/05/14
許多家長在養育小孩的過程中,都面臨了同樣的困境:如果兩到五歲的小小孩不願意睡午覺,我們應該強迫這些小孩睡覺嗎?本文分析一篇2015年的回顧性研究,值得養育幼兒的家長好好瞭解一番。
・2015/03/27
這是一部相當詳實的洗腦歷史書。裡面的內容雖然較為陳舊,但把過去很多懸案、很有爭議的歷史事件回顧了一次,帶領讀者思考「洗腦」是否真實存在。作者在最後的結論,明白透露出,刑求比洗腦有用多了。雖然刑求這件事是違反日內瓦公約的,但很多知名大國在背後都做過相同的事,如美國、英國等,他們不會承認做過這些違法情事。至今,美國中情局與英國軍情五處(MI5)仍持續見不得光的研究與實驗。
・2017/06/03
面對霸凌,最好的方式就是離開,因為再多的回應都只是可能進一步激化霸凌者,另外旁觀者記得不要落井下石,不要按讚、不要留言、不要分享,也不要跟風。總而言之,防止網路霸凌最好的方法,不是停止上網,而是理解網路的特性,正確的認識他們如何發生的。如此,才能網路狂潮之下,「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2021/06/04
台灣目前正受到COVID-19的影響,全國因而進入三級警戒。兒童們也會因為突如其來的變化,而深感不安。他們外表上或許看來沒發生什麼事情,但會用自己的方式不停地詢問大人,以降低自己的焦慮感。他們的問題經常是天馬行空、不著邊際的,但大人的回答至少要做到誠實與準確,並用小小孩可以聽懂的話語,盡量傳達給孩子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