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媒體旋風,讓社會開始關注亞斯伯格症。你是否好奇,還有哪些人也有亞斯伯格症呢?
亞斯伯格症候群是泛自閉症中的其中一種,患者會有社交及溝通障礙、固執或興趣狹隘的症狀。他們可能對常規無法理解,不能領會非語言的溝通。因為許多亞斯伯格症患者的興趣專一且執著,所以常表現出特殊的天賦,有不少名人都是亞斯伯格症患者。
自稱有亞斯伯格的名人
一、 朱德庸
台灣著名漫畫家朱德庸自述是亞斯伯格症患者,他的代表作包含《雙響砲》、《澀女郎》與《醋溜族》。朱德庸的童年生活因為常聽不懂老師的指令、和同學無法相處而很不快樂。他小時候就很喜歡畫畫,以畫畫當作他人生的出口。他在接受中國雜誌《人物》專訪時說,會畫漫畫是因為「小時候受到的歧視,讓我看清楚世界的假像。」他在53歲時被診斷有亞斯伯格,讓他對過去的自己開始釋懷,原諒自己在童年時和其他孩子不同,他說如果有時光機可以回到過去,「我只想抱一抱童年的自己,給他一點鼓勵。」
————————–
二、 蘇珊大嬸(Susan Boyle)
蘇珊大嬸在英國選秀節目Britain’s Got Talent中以悲慘世界主題曲《I Dreamed A Dream》走紅,並於2009年推出專輯,全球銷量超過九百萬張。她在受訪時向《觀察家報》(The Observer)透露,她小時候因為和同學「不同」而遭受校園霸凌。當時醫師的診斷為出生時缺氧造成的腦損傷,直至52歲時才被診斷為亞斯伯格症。她時常感覺被別人觀看和評論著,反而在台上演出的時候她覺得自己是不一樣的人,感到非常自在。她表示,被診斷出這個疾病並不會改變她的生活,「我想人們會更瞭解我和我的行事作風。」
————————–
三、 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
葛蘭汀博士是科羅拉多大學家畜權利保護學者,也是泛自閉症啓蒙活動的倡議者。她小時候就被診斷有高功能自閉症,她常會爬到沙發座墊下或是用棉被裹緊自己,外在物理性的壓力可以幫助她解除焦慮,因此她大學時發明了擁抱機器(hug machine),後來被證實可以有效減輕感官過度敏感患者的壓力。另外,她發現屠宰場中有很多細節都可能會驚嚇到動物,包含飄揚的旗幟、積水、聲音。她在屠宰場中設計了「天堂的路徑」(stairway to heaven),以圓弧通道來減輕牛隻在被屠宰前所受到的壓力,保障動物在死前仍能夠有尊嚴的活著。近年來,她持續演講為泛自閉症患者發聲。她的故事被神經科醫師奧立佛·薩克斯寫進《火星上的人類學家》,也被HBO拍成電影《星星的孩子(Temple Grandin)》。
————————–
四、 柯文哲
台北市長、前臺大醫院重症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肆無忌憚的發言、大刀闊斧的風格,成了他最鮮明的特色。在2013年《時代週刊》的報導中,柯文哲表示:「我兒子有亞斯伯格症。後來,醫師告訴我,從我的說話方式及一些行徑,判定我也有亞斯伯格症。」他個性固執、不善察言觀色,日前對英國交通部官員懷錶的「破銅爛鐵說」也引起了軒然大波。
編按:目前柯文哲仍然僅有自稱,而非被確診為亞斯伯格症。
還有哪些名人被「懷疑」有亞斯伯格呢?
五、 比爾蓋茲(Bill Gates)
比爾·蓋茲被懷疑有亞斯伯格,《時代》雜誌<診斷比爾·蓋茲>一文中提到他有些特質很像亞斯伯格,像是聽到反對的意見時會突然震怒、坐在椅子上時會來回晃動身體、避免視線接觸、不喜歡社交活動等。他和韓國總統朴槿惠握手時另一手插在口袋裡也被拿來大作文章,懷疑這是亞斯伯格症的社交障礙。但並沒有證據證實比爾蓋茲就是亞斯伯格症患者。
————————–
六、 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
根據《經濟學人》雜誌專欄,臉書創始人馬克·祖克柏也被指稱「有點亞斯伯格的特質」,前臉書工程部主管黃易山提到祖克柏「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不太會給予回應。」在電影《社群網戰》中,祖克柏被刻劃成一個直斷、不擅與人相處的大學生,因此不少人認為他在劇中的角色也有些許的亞斯伯格特質,但並沒有證據證實馬克·祖克柏就是亞斯伯格症患者。
————————–
七、 田尻智(Satoshi Tajiri)
「去吧,皮卡丘!」田尻智是神奇寶貝的原案企劃,主角小智就是以他命名的。他是電子遊戲製作人並創辦遊戲開發公司Game Freak。據傳在他的傳記《田尻智:神奇寶貝創造者》一書中,提到他是位亞斯伯格症患者。他個性內向,從小就非常著迷於昆蟲,花大量的時間蒐集並仔細瞭解牠們的習性,因此同學們都稱他「昆蟲博士」,而他蒐集昆蟲的興趣衍生成了收服神奇寶貝的概念,成了風靡全球的電玩遊戲。
————————–
八、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什麼?十五世紀的米開朗基羅也有亞斯伯格?名單列到這裡你一定覺得這太誇張了,我也覺得這比扯鈴還扯,但拜託先別急著按上一頁離開!)
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雕刻家、藝術家和建築師。都柏林三一大學的Muhammad Arshad醫師和Michael Fitzgerald教授刊登在《醫學傳記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Biography)的研究中,他們進行文獻回顧並分析米開朗基羅的行為,與亞斯伯格症患者及診斷標準進行比較。文章中提到米開朗基羅工作流程單調、興趣極少、社交和溝通障礙都和幾位亞斯伯格症患者的行為非常類似。
————————–
九、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劍橋大學自閉症研究中心的Baron-Cohen教授指出,愛因斯坦小時候不喜歡與人相處,在七歲前他會執著地重複某些句子,分析後認為他有亞斯伯格症。當然,這樣的診斷也有人不認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心理醫師Glen Elliott就不買帳。他認為這種傳記式的行為紀錄並不足以當作診斷的依據,有太多可能可以解釋這些行為背後的理由,像是高智能本身就可以解釋愛因斯坦的行為特質。他也說:「愛因斯坦很幽默,這在亞斯伯格患者中並不常見。」
除此之外,你還知道那些絕頂聰明的名人有亞斯柏格症嗎?
為什麼這麼多名人被「懷疑」有亞斯伯格?
原因除了媒體想挖掘名人的隱私之外,亞斯伯格的診斷有他複雜的故事。
我們先來談談亞斯伯格症與自閉症的歷史。Eugen Bleuler醫師是第一位提出「自閉症」(autism)概念的醫師,1911年他使用這個名詞來指出一小部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943年Leo Kanner醫師具體描述情緒或社交障礙兒童的案例,1944年亞斯伯格(Hans Asperger)醫師也發表了類似的發現,並稱之「自閉性性格違常」(autistic psychopathy)。不過因為亞斯伯格醫師以德文發表他的論文,直至1980年代後才開始獲得廣泛的關注與討論,1990年代才列入ICD-10(世界衛生組織編碼的診斷)與DSM-IV(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成為明確的診斷名稱。
時光快轉到現在,亞斯伯格症已經是個「失落的歷史診斷」。研究指出,亞斯伯格症的特異性及診斷一致度都不高,學界不再以次分類來區分自閉症患者,而是認為光譜比較適合來呈現泛自閉症的嚴重程度。2013年5月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中,已經正式取消了亞斯伯格症這個診斷名稱,將其歸類於「自閉症譜系障礙」或譯為「泛自閉症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自閉症譜系障礙在DSM-V中大略的診斷標準如下:
- 在任何情境下,社交溝通及社會互動上的缺損,不考慮一般性的發展遲緩
- 侷限、重複的行為、興趣及活動
- 症狀必須在童年早期出現
- 症狀造成日常生活功能的缺損
這個在近20年內興起又消失的診斷,幫助了許多學者及醫師瞭解自閉症的特徵。有些回顧性的研究分析那些遠古的名人(例如十五世紀的米開朗基羅)是否為亞斯伯格患者,但真實的狀況都已不可考且眾說紛紜。(大概只有觀落陰去問診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吧!)重要的是,我們透過這些可能有些亞斯伯格「特質」的名人,來瞭解並進一步包容有社交或溝通障礙的患者吧。
《經濟學人》專欄中提到,「有些亞斯伯格症的特質和電腦工程師非常類似:執著於細節、對數字、規律或機器有熱情、喜歡重複性的任務、對社會缺乏敏感度。」亞斯伯格症或其他自閉症患者並不都是智能不足或者都是天才,但他們專注、執著的特點發揮在工作上,時常能夠一展長才、發現常人容易忽略的細節呢!
參考資料:
- 2015/01/30. 柯文哲的媒體效應,讓社會有機會認識亞斯伯格。NPOst公益交流站。
- Asperger Syndrome. Wikipedia
- 2004/06/02. What Asperger’s syndrome has done for us. BBC Online Magazine.
- 2014/11. 漫畫家朱德庸:亞斯伯格 讓我更能安頓自己。親子天下。
- 2013/12/08. Susan Boyle: my relief at discovering that I have Asperger’s. The Guardian.
- Temple Grandin. Wikipedia.
- Temple Grandin’s Web Page
- 2003/04/30. Einstein and Newton showed signs of autism. New scientist.
- 2012/06/02. In praise of misfits. Economist.
- 1994/01/24. Diagnosing Bill Gates. Time.
- Arshad M, Fitzgerald M. Did Michelangelo (1475-1564) have high-functioning autism? J Med Biogr. 2004 May;12(2):115-20.
- Retrospective diagnoses of autism.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