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大稻埕風華再現一日遊

PanSci_96
・2014/11/10 ・3656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436 ・四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Gene Ng(黃貞祥)

大稻埕@維基
大稻埕舊街景@維基

今年初有部國片《大稻埕》(Twa-Tiu-Tiann),因為看了一些影評,所以沒去看XD

過去,我只有在淡水河騎車運動時,在大稻埕碼頭休息,後來才知道原來迪化街就在大稻埕。捷運橘線開通後,才開始注意到附近的景點。去年中,有位朋友生日,宴請大家到著名的寧夏夜市吃千歲宴,我們用完餐後走到大稻埕碼頭欣賞夜景,途經民生西路上著名的波麗路西餐廳,有位朋友說她在那用過餐,裡頭不僅非常復古,還有道很特別的西餐,就是法式鴨腿飯,裝在不鏽鋼便當盒裡,而且還有米粉哦,夠台吧!

其實,我來台灣唸書的第一年,因為想嘗試在國外過春節,就沒回馬來西亞。沒想到當年台北的春節還真是冷清得可以,印象唯一深刻的,就是學長姐帶我們去逛的迪化街,不僅好不熱鬧,還有很多我們遊子從前從未見過的各種南北乾貨,還能一路試吃。我們去之前都沒吃過晚餐,可是迪化街走了一兩趟,肚子就飽了:p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活動當天早上,我們在永樂國小集合,聽完諸位老師的解說,就兵分二路前去參觀各處景點,順便測試iPad mini上的大稻埕專屬APP。首先,我們走到延平北路及涼州街口有著古典山牆外觀的仁安醫院,入內快速地參觀了保留著古早醫院設備的手術台等等,以及二樓的書房;接著,我們到了慈聖宮,即大稻埕媽祖廟,裡頭有福建同安人渡海來台時帶來的媽祖本尊。和許多寺廟一樣,慈聖宮外面有許多地方小吃,可惜我們還要繼續散步,不能慢慢品嘗品嘗;然後,我們又到了一處宗教景點,是大稻埕教會,是大台北地區僅存的三座建於日治時期的長老教會教堂。大稻埕教會雖然因為需求而擴建,但樣式融合西方歌德建築與閩南圖案的主體建築仍被移動後保留了下來。當天教會剛好有位熱心的志工為我們解說,還順便欣賞了一下管風琴音樂。

離開大稻埕教會後,我們走著快到重慶北路時,就見到搭客運上國道前常會看到的葉金塗宅,是過去的豪宅洋樓「金泰享商行」。經都更折衷後,融合歷史景觀與現代使用,歷史豪華的立面予以保存,後方大樓於2000年落成。雖然遠看是有點怪,不過近看保留下來的建築立面充滿當時的文化特色。葉金塗宅建築立面為雕樑畫棟華麗外觀的巴洛克式建築,據說當年頂樓設有空中庭園、水池假山。iPad mini的APP不僅能快速找到附近的景點,還能用文字或語音做介紹,是不錯的導覽方式。

台灣真該多保留更多的文化古蹟,像我來自的馬來西亞,就很有遠見地保留各種古蹟,宣導民眾大賺觀光財!趁機說個故事,我在美國念博士班時,有年回家時,媽媽帶我們去她馬六甲的娘家。我們有天下午到我二姨老家,閒著無聊,問媽媽附近有何處可遊玩。老媽回說沒有,建議我們在家乖乖睡午覺。我和弟弟睡飽還是閒著無聊,就出去隨便走走。沒想到我二姨家就在馬六甲老街後方,整條老街還非常完整地保留了當時葡萄牙、荷蘭和英國殖民時期的建築,大部分有著天井的老厝都還在,讓遊客在古意盎然的天井下喝咖啡。

我和弟弟逛得不亦樂乎,真是樂不思蜀。回去時就責備老媽為何不告訴我們有老街可逛,她就冷冷地說她從小逛到大,沒啥特別的Orz  還好老街所有老建築都保留下來了,成為旅遊名勝。馬來西亞迄今仍有不少保留完好的老街,連台灣導演李安要拍《色,戒》,為了重現上海舊街道,都是到馬來西亞的檳城和怡保去拍呢!雖然人口僅比台灣稍多一些,但是大馬去年,單單首都吉隆坡一年的旅客數量,就是台灣全國的兩倍哦!這才真的是叫作標準的錢躺著都能賺,台灣人為何只想要在血汗工廠裡拚死拚活地爆肝呢?台灣的教育、經濟、文化、科技程度都遠在馬來西亞之上,只要有心,台灣絕對可以做得更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著我們沿著重慶北路走,到了歸綏戲曲公園。據說當地是各種傳統戲曲藝技聚集的中心,雖然隨著時代變遷,當年戲曲盛況已不復存在,但仍建了個公園紀念,用現代化舞台來每年舉辦北部傳統戲曲比賽等等活動。可惜我還未在那看過表演,看來是參加未來藝文活動的好選擇。

在到圓環用午餐前,我們先到了重慶北路二段60巷內「王有記茶行」參觀。路上雖然經過朝陽茶葉公園,可惜在整修,所以我們並沒有打卡;快走到有記茶行前,就先傳來一陣非常濃郁的茶香,讓人垂涎三尺!有記茶行還保留有最完整的製茶廠,還有古早的「焙籠和焙窟」,使用「焙籠間」以炭火慢焙、利用裝茶竹簍製作好茶。大稻埕過去也是台灣重要的茶葉出口貿易中心,有記傳承的是百年的絕活。我們聽了製茶過程的解說,長了不少知識,離開前也拿到一小包茶包來泡冷泡茶。

我們喝了好茶,就移駕到建成圓環裡的「呷保庇」餐廳用午餐。我剛來台灣到新竹唸書時,每次搭客運來台北,在到台北車站前,客運必經過傳說中的建成圓環。據說建成圓環原本規劃為綠地休憩,隨著大稻埕的繁榮,逐漸攤販雲集,成了小吃雲集之處,堪稱大稻埕最具特色景點。可惜後來在馬九英市長任內,由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耗資兩億元新建的「建成圓環美食館」規劃不完善,成了蚊子館一陣子。

用完午餐,休息了一下,又展開了下午的散步行程。我們走到法主公廟、二二八紀念碑,停留一下聽帶隊老師講解了當年的歷史,以及法主公廟的特色。法主公廟原本因拓寬道路後殿拆除,後來重建,殿址改建為五層樓建築。高聳的牆面背對道路,樓下挑空,供巷道出入,二至四樓分為祭祀法主公及旁祀神明的四座神殿,是為台灣僅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歷史慘劇二二八事件引爆點,即在台北法主公廟後面。可惜時間的關係,我們沒進去法主公廟參觀;接著,我們走到延平北二路的義美食品門市,原址為蔣渭水先生開設的「大安醫院」。在炎熱的天氣下,大家看到義美有賣霜淇淋,都很開心地爭相購賣。開心地吃著霜淇淋時,帶隊老師告訴大家,大安醫院隔壁就是台灣民報社舊址,對台灣早期社會運動貢獻卓越。另外,義美食品裡還有張老相片還顯示大安醫院附設有花柳科哦XD  因為當年當地非常繁華,當然也少不了尋花問柳之處啊。

我們經過鈕釦街,走到姚德和青草茶,每人都能喝上一杯青草茶,或苦茶。我從小愛吃苦的東西,原本該嘗嘗苦茶,可是剛吃了甜膩的霜淇淋,喝苦茶確定是自找苦喝,所以還是喝青草茶吧。看到選喝苦茶的伙伴表情,真慶幸自己沒輕易嘗試,不過下次倒是可以試試。喝完了青草茶消了些暑,我們就走到永樂布市去。

我們先到樓上的大稻埕戲苑去參觀,聽解說布袋戲的由來等等,然後就跟著老師做手工藝,做了一個名字掛飾,還有一個中國結編的小人偶。英文名掛飾看似較複雜,可是好做得很,可是看似簡單的人偶,我做了五分鐘就放棄了,還是老師看不下去,幫我迅速編好XD  做完手工藝後,我們離開前先順便去快速參觀二、三樓的布市。沒想到,布的種類可以有那麼多!我妹剛好下個月要來台北實踐大學修習服裝設計,到時搞不好可以帶她去參觀選購。

下一站是著名的霞海城隍廟,據說是日本遊客必到勝地之一!因為聽說那裡的月老超靈。有朋友建議我,有天該到霞海城隍廟,看到有正妹求到好姻緣時,就上前告知說,我其實就是月老派來的XD  不過我還不想上水果日報,所以還是先忍一下吧。我們進到廟裡走了一圈就出來了,沒機會拜月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初福建同安人家園於頂下郊拼中毀於械鬥焚燒,他們捨命護送城隍金身至大稻埕,六年後集資重建城隍廟於迪化街現址。當時三邑人雖然得勝,佔得了艋舺大部分利益,但好景不長,後來艋舺河沙淤積,不易停泊,船隻大多改停大稻埕。危機還真的是轉機啊!大稻埕於是逐漸取代艋舺,成為北台灣的商業貿易中心,大稻埕同安人又得到了商利。所以能夠逞一時之快,也未必佔得永久的利益啊!

我們很快地在迪化街逛了一下,當天正好封街辦市集,我們又能感受當年和過年前的熱鬧。迪化街還保留有幾幢有豪華巴洛克立面的老房子,可惜還未像歐洲或許多有歷史文化的國家一樣做到整條街原樣保留。我們走到鴻翔蔘藥行,老闆請我們喝了杯茶,我們猜半天沒人猜到是什麼茶,答案公佈才知是山楂茶,大家都拍頭大叫「哦」,是這個小時候就很熟悉的味道太久沒再出現了吧XD迪化街還有不少中藥店,現在仍賣著許多名貴藥材。

為了讓我們知曉迪化街的店鋪有多「狹長」,我們到了URS127。URS是都市再生前進基地(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URS),把破舊荒廢的都市空間或角落保留並再利用。URS127的老房子,讓我們見識到當年為了節稅,屋房設計成狹長型,因為稅是依照門面面積算的。為了透氣,中間還有個天井,並還裝飾有假窗,連排水的水管都是竹子造形等等。過去的老房子,真的比現在大多數水泥建築有人性化多了,而且也各角落都深藏文化意義,不像現代建築那麼單純重視功能性而膚淺。聽說迪化街因為巷弄太擁擠而曾被列入都更,還好因為會毀掉太多有特色的古蹟而暫時作罷。

由於時間不早了,我們得趕著回到永樂國小,途中經過大稻埕公園,大稻埕公園有塊泥塑看板,介紹了大稻埕當年販賣布帛、中藥、南北乾貨、包材、茶葉等的盛況。大稻埕公園裡還有寫出台灣歌謠〈望春風〉的李臨秋紀念銅像,旁邊有他的各種歌謠作品歌詞看板,以及輪流播出的歌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我們就回到了永樂國小,休息一下喝著工作人員為我們準備的珍珠奶茶,填寫問卷和領取證書,一天愉快的大稻埕文創之旅又劃下了滿好的句點。多虧了這次的文創之旅,以後經過大稻埕這些老地方,心中必然會上演許多有趣的故事 ^_^

文章難易度
PanSci_96
1220 篇文章 ・ 2222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5
0

文字

分享

0
5
0
換了國旗又怎樣!日治時期的臺籍藝術家們——《臺灣史上的小人物大有事》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_96
・2021/09/04 ・4429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故事StoryStudio

  • 官網:https://storystudio.tw/
  • FB: https://www.facebook.com/gushi.tw/
  • IG:https://www.instagram.com/gushi.tw/
  • 作者:許伯瑜|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學士研究所碩士

學生們分散於校園各處,各自手持畫筆,視線來回於眼前的風景與畫紙上,仔細描摹、討論著。在那個沒有美術館或美術專門學校的日治時期臺灣裡,學校中一週僅僅幾個小時的繪圖課,是臺籍孩童們極少可以接觸到繪畫的時刻。然而,誰能想到,課堂裡短暫卻有趣的時光,卻在某些學生的生命中刻下了深刻的印痕,進而培養出一群,刻畫出臺灣歷史的藝術家們。

臺灣美術展覽會的開辦

一九二七年,在石川欽一郎、鄉原古統、鹽月桃甫與木下靜涯等日籍畫家、教師與民間美術愛好者的推動下,促使臺灣教育會開辦了全島第一個大型美術展覽—臺灣美術展覽會(簡稱「臺展」),高舉著「提高島內美術水準」的大旗,在為臺灣總督府宣揚文化與教育政策的同時,也為臺灣美術史掀起了另一段篇章。同一年,臺灣島上的藝術家們也各自磨「筆」霍霍,如火如荼準備著……

大稻埕,郭雪湖穿過熱鬧的大街,踏進熟悉的畫館,見到師父蔡雪溪時難掩喜悅之情。十八歲的郭雪湖自出師離開雪溪畫館,不到兩年的時間,他所經營的「補石廬」來客不絕,為人繪製觀音彩的工作馬不停歇。儘管出師的他早已自立門戶,但還是和雪溪畫館與師兄弟們維持著良好的關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無意間,他聽到師父蔡雪溪聊及近日受到總督府文教局的邀請,出席臺展。離開畫館後,他漫步於熟悉的大稻埕的街上,難掩興奮之情,暗自思忖著:是否該參賽?又有什麼可以作為好畫題呢?

臺灣美術展覽會,是以日本國內的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為基礎規畫而成。仿效帝展的制度,第一屆臺展公布了徵選類別,有東洋畫、西洋畫兩部門。西洋畫是指油彩、水彩等西式繪畫技法;東洋畫則是含括了傳統水墨與日本畫。如此大規模舉辦美術展覽會,入選或獲得臺展獎項的人,勢必會受到社會與藝術圈人士肯定。

聽到這消息而振奮的不僅是郭雪湖而已。甫完成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三年的學業返臺,任教於臺南長老教會中學校(今長榮高級中學)的廖繼春,想起去年同級的好友陳澄波入選帝展的風光,也不禁躍躍欲試。

陳澄波〈玉山積雪〉,1947。圖/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圓神出版社提供

就這樣,除了郭雪湖與廖繼春等藝術領域的新秀,島內畫家從臺籍到日籍、基隆到屏東、男性到女性、油畫到水墨、年輕學子到資深前輩,他們各懷心思,使盡渾身解數,想要在這場賽事中脫穎而出。再加上政府當局與媒體的大肆報導,在臺展開幕前,報章雜誌連日為島內的名畫家與畫室進行系列專訪,報導名家們構思作品的心得和對臺展成立的感想和展望,看來勢必將有一番苦鬥的局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入選臺展的不二法門:「寫生」與「地方色」

一九二七年十月二十一日,臺展官方對外發表了審查結果,而這審查結果卻為鼓譟多時的臺灣藝壇再次掀起風波。令所有人驚訝的是,東洋畫部裡,當初那些活躍於報章雜誌中的名家們幾乎全軍覆沒。取而代之的,是三位籍籍無名,皆不到二十歲的青年入選:林玉山(時名「林英貴」)的〈大南門〉〈水牛〉,陳進的〈姿〉〈けし(罌粟花)〉〈朝〉,與郭雪湖的〈松壑飛泉〉。他們,也成了後來眾人口中的「臺展三少年」。

林英貴(林玉山)〈大南門〉,1927。 圖/臺展資料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圓神出版社提供
陳進〈姿〉,1927。圖/臺展資料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圓神出版社提供

樺山小學校內,郭雪湖看著自己的作品雀屏中選並展示於其中,十分開心卻也感到意外。想不到當初受邀參加籌備會議的師父蔡雪溪與其他名家皆未入選,畫壇許多藝術家也認為這個結果不公,紛紛投書報章雜誌表達抗議,甚至欲積極籌備「落選展」讓眾多人一睹落選的名家作品。

郭雪湖〈松壑飛泉〉,1927。此幅作品被認為以傳統寫生為媒介,體現寫實於自然環境的「寫生」概念而入選。但後世學者卻也指出,該作應該也有部分取自臨摹。 圖/臺展郭雪湖基金會,圓神出版社提供

然而,郭雪湖的作品又為何可以得到評審的青睞?讓我們試著分析:〈松壑飛泉〉一作乍看與傳統水墨畫中描繪的景色無異。畫面分為近、中、遠三景,遠景以高聳山林群繞,山壑間亦有飛瀑留下,以留白營造水氣氤氳。中、近景則有松林長於谷間,潺潺流水於其間流過……

且慢,從其中我們還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構圖上,此作放棄傳統水墨中的「高遠」、「深遠」的多視點構圖,縮短了長寬比之「長」。而山石描繪卻特別表現物體肌理,刻意凸顯物體明暗的效果,呈現出強烈的「寫生」意味,被普遍認為是受評審青睞的主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寫生」的概念是在日本殖民臺灣後所引進的新式美術教育,有別於傳統學習水墨畫的臨摹。當時評審員甚至指出,所有因襲傳統繪畫,毫無創意的、臨摹之作品是難以入選的。由此我們可了解「寫生」這一概念的重要,是搶下入選臺展門票的不二法門之一。至於另外一個不二法門,則是臺展所強調的「地方色」。

於是美術展新成,可為本島文化興隆取資之助。顧本島有天候地理一種特色,美術為環境之反應,亦自存特色固不得言……

總督上山滿之進在首屆臺展的開幕會上,對著與會來賓如此說道時,似乎也為臺展日後的走向定了調。如何呈現「本島天候地理之特色」,成了藝術家們共同的課題。如何展現臺灣島上的特色?臺灣的山川風景、人物形象(原住民、客家人、漢人)、民間習俗、傳統信仰,這些極富「臺灣味」的元素,紛紛成為「地方色」的入畫題材。

臺展入選名單公布之後,眾人們關注於東洋畫部的紛紛擾擾,似乎忽略了西洋畫部的捷報。許多臺籍藝術家入選,於此之中,廖繼春以〈靜物〉與〈裸女〉兩幅作品入選,〈靜物〉一作甚至還贏得了特選。無論是水果靜物,或是豐腴的女性身軀,作品中的寫實描繪在在展現了其扎實的技法。

廖繼春〈靜物〉,1927。圖/臺展資料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圓神出版社提供
廖繼春〈裸女〉,1927。圖/臺展資料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圓神出版社提供

除了廖繼春,先前入選帝展的同學陳澄波也於這次比賽中脫穎而出,他們於東京美校的學弟陳植棋也一同獲得了特選的殊榮。無論對入選的藝術家們或廖繼春個人而言,入選臺展確實是一個肯定,對他們的藝術生涯也是一個好的開始。翌年的帝展中,便可見到這群留日青年藝術家的佳績:廖繼春以描繪老家的作品〈有香蕉樹的庭院〉初登帝展,加上陳澄波與陳植棋的作品紛紛入選,這些藝術家們以臺灣風光入畫,描寫南國景色的作品,也同時引起東京畫壇的注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臺府展」到「省展」

一九四五年,當日本天皇「玉音放送」宣告戰爭結束時,臺灣的藝術家們也如同一般民眾,面對回歸中華民族而感到狂喜。藝術家與許多社會菁英對新政府懷抱著希望與期待,並熱中參與公共事務。然而,戰後經濟的凋敝與困頓,卻使得畫家們有著壯志難伸的感慨。正當眾藝術家困擾之時,一位音樂家的介入,意外促成了日後的「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這個音樂家,就是當時的臺灣省交響樂團團長,也是少將參議的蔡繼焜。

蔡繼焜於一次拜訪楊三郎夫婦的機遇中,聽著楊三郎之妻許玉燕娓娓道來日治時期臺灣藝術的蓬勃發展,大為所動,更認同應該設法恢復「官展」的想法。他向時任臺灣省行政長官的陳儀引薦楊三郎,獲得贊同,賦予楊三郎和郭雪湖「文化諮議」的頭銜,開始籌辦全省美展。

一想到戰後沉寂的畫壇又可恢復生機,楊三郎大為振奮,立刻開始籌備委員會。這些委員們不但沒有支領薪水,甚至還親力親為打點作品徵集與展覽的各種事務。林玉山、陳進、郭雪湖、廖繼春、顏水龍、陳澄波等日治時期從「臺展」、「府展」、「帝展」等官展體系發跡的藝術家們,在省展中也躍升為評審委員,見證了藝壇的更替。

文化認同的新想像與衝突

誰料世事無常,一九四七年初,二二八事件震撼全臺,時任省展審查員與嘉義市議會參議員的陳澄波也命喪槍下。同年十月的省展仍有三幅風景作品以陳澄波的名義提出,只不過在作者介紹的欄位中,卻只留下了「前任審查員(故)」的字樣。對比同屆展出李石樵的〈建設〉描繪本省、外省共同打拚的精神,讓人不勝唏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儘管歷經政治上的動盪,許多在日治時期受過美術訓練的臺灣人,依然期望運用自我專業來刻畫時代的印記。然而,由於前後兩政權都透過文化治理來鞏固自身政權,臺灣人民原先試著「成為日本人」,後又轉為「成為一個中國人」,讓臺灣人的身心狀態經歷了相當程度的掙扎。在中華民國政府有意去除日本殖民色彩的影響下,許多前輩們背負上「奴」、「毒」的罪名,歷經了二二八事件,社會長期以來各種不公平的現象終究被凸顯了出來,也為日後的藝壇掀起了風波。

新政權的更迭為臺灣帶來大批移民,也帶來了豐富的文化與習俗。於此同時,亦有藝術家如溥心畬、黃君璧、張大千等人先後來臺,為臺灣藝壇注入多元色彩。許多傳統水墨畫家渡海來臺,在當權者「去日本化」的政策下成為中華正統(國畫)的象徵,也維繫著中華民國政權的正當性與合法化。然而,如此巨大的轉變,也為未來「正統國畫」之論爭埋下了種子,與從日治時期以來,以寫生、創新的郭雪湖、林玉山等膠彩畫家,掀起了激烈的辯論。

從過往到現在,各種官辦美術展覽不僅僅是藝術家們發光發熱的舞臺,亦是政府宣揚文化政策的重要媒介,然而展覽會中呈現出來的「美」究竟帶有什麼樣的歷史脈絡,就留給觀者自行想像了。

對應課綱

高中:從傳統到現代的文學與藝術
國中:新舊文化的衝突與在地社會的調適

——本文摘自《臺灣史上的小人物大有事,2021 年 6 月,圓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_96
13 篇文章 ・ 3 位粉絲
書是活的,他走來溫柔地貼近你,他不在意你在背後談論他,也不在意你劈腿好幾本。 這是一種愛吧。 圓神書活網 www.booklife.com.tw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大稻埕風華再現一日遊
PanSci_96
・2014/11/10 ・3656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436 ・四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Gene Ng(黃貞祥)

大稻埕@維基
大稻埕舊街景@維基

今年初有部國片《大稻埕》(Twa-Tiu-Tiann),因為看了一些影評,所以沒去看XD

過去,我只有在淡水河騎車運動時,在大稻埕碼頭休息,後來才知道原來迪化街就在大稻埕。捷運橘線開通後,才開始注意到附近的景點。去年中,有位朋友生日,宴請大家到著名的寧夏夜市吃千歲宴,我們用完餐後走到大稻埕碼頭欣賞夜景,途經民生西路上著名的波麗路西餐廳,有位朋友說她在那用過餐,裡頭不僅非常復古,還有道很特別的西餐,就是法式鴨腿飯,裝在不鏽鋼便當盒裡,而且還有米粉哦,夠台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我來台灣唸書的第一年,因為想嘗試在國外過春節,就沒回馬來西亞。沒想到當年台北的春節還真是冷清得可以,印象唯一深刻的,就是學長姐帶我們去逛的迪化街,不僅好不熱鬧,還有很多我們遊子從前從未見過的各種南北乾貨,還能一路試吃。我們去之前都沒吃過晚餐,可是迪化街走了一兩趟,肚子就飽了:p

活動當天早上,我們在永樂國小集合,聽完諸位老師的解說,就兵分二路前去參觀各處景點,順便測試iPad mini上的大稻埕專屬APP。首先,我們走到延平北路及涼州街口有著古典山牆外觀的仁安醫院,入內快速地參觀了保留著古早醫院設備的手術台等等,以及二樓的書房;接著,我們到了慈聖宮,即大稻埕媽祖廟,裡頭有福建同安人渡海來台時帶來的媽祖本尊。和許多寺廟一樣,慈聖宮外面有許多地方小吃,可惜我們還要繼續散步,不能慢慢品嘗品嘗;然後,我們又到了一處宗教景點,是大稻埕教會,是大台北地區僅存的三座建於日治時期的長老教會教堂。大稻埕教會雖然因為需求而擴建,但樣式融合西方歌德建築與閩南圖案的主體建築仍被移動後保留了下來。當天教會剛好有位熱心的志工為我們解說,還順便欣賞了一下管風琴音樂。

離開大稻埕教會後,我們走著快到重慶北路時,就見到搭客運上國道前常會看到的葉金塗宅,是過去的豪宅洋樓「金泰享商行」。經都更折衷後,融合歷史景觀與現代使用,歷史豪華的立面予以保存,後方大樓於2000年落成。雖然遠看是有點怪,不過近看保留下來的建築立面充滿當時的文化特色。葉金塗宅建築立面為雕樑畫棟華麗外觀的巴洛克式建築,據說當年頂樓設有空中庭園、水池假山。iPad mini的APP不僅能快速找到附近的景點,還能用文字或語音做介紹,是不錯的導覽方式。

台灣真該多保留更多的文化古蹟,像我來自的馬來西亞,就很有遠見地保留各種古蹟,宣導民眾大賺觀光財!趁機說個故事,我在美國念博士班時,有年回家時,媽媽帶我們去她馬六甲的娘家。我們有天下午到我二姨老家,閒著無聊,問媽媽附近有何處可遊玩。老媽回說沒有,建議我們在家乖乖睡午覺。我和弟弟睡飽還是閒著無聊,就出去隨便走走。沒想到我二姨家就在馬六甲老街後方,整條老街還非常完整地保留了當時葡萄牙、荷蘭和英國殖民時期的建築,大部分有著天井的老厝都還在,讓遊客在古意盎然的天井下喝咖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和弟弟逛得不亦樂乎,真是樂不思蜀。回去時就責備老媽為何不告訴我們有老街可逛,她就冷冷地說她從小逛到大,沒啥特別的Orz  還好老街所有老建築都保留下來了,成為旅遊名勝。馬來西亞迄今仍有不少保留完好的老街,連台灣導演李安要拍《色,戒》,為了重現上海舊街道,都是到馬來西亞的檳城和怡保去拍呢!雖然人口僅比台灣稍多一些,但是大馬去年,單單首都吉隆坡一年的旅客數量,就是台灣全國的兩倍哦!這才真的是叫作標準的錢躺著都能賺,台灣人為何只想要在血汗工廠裡拚死拚活地爆肝呢?台灣的教育、經濟、文化、科技程度都遠在馬來西亞之上,只要有心,台灣絕對可以做得更好!

接著我們沿著重慶北路走,到了歸綏戲曲公園。據說當地是各種傳統戲曲藝技聚集的中心,雖然隨著時代變遷,當年戲曲盛況已不復存在,但仍建了個公園紀念,用現代化舞台來每年舉辦北部傳統戲曲比賽等等活動。可惜我還未在那看過表演,看來是參加未來藝文活動的好選擇。

在到圓環用午餐前,我們先到了重慶北路二段60巷內「王有記茶行」參觀。路上雖然經過朝陽茶葉公園,可惜在整修,所以我們並沒有打卡;快走到有記茶行前,就先傳來一陣非常濃郁的茶香,讓人垂涎三尺!有記茶行還保留有最完整的製茶廠,還有古早的「焙籠和焙窟」,使用「焙籠間」以炭火慢焙、利用裝茶竹簍製作好茶。大稻埕過去也是台灣重要的茶葉出口貿易中心,有記傳承的是百年的絕活。我們聽了製茶過程的解說,長了不少知識,離開前也拿到一小包茶包來泡冷泡茶。

我們喝了好茶,就移駕到建成圓環裡的「呷保庇」餐廳用午餐。我剛來台灣到新竹唸書時,每次搭客運來台北,在到台北車站前,客運必經過傳說中的建成圓環。據說建成圓環原本規劃為綠地休憩,隨著大稻埕的繁榮,逐漸攤販雲集,成了小吃雲集之處,堪稱大稻埕最具特色景點。可惜後來在馬九英市長任內,由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耗資兩億元新建的「建成圓環美食館」規劃不完善,成了蚊子館一陣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用完午餐,休息了一下,又展開了下午的散步行程。我們走到法主公廟、二二八紀念碑,停留一下聽帶隊老師講解了當年的歷史,以及法主公廟的特色。法主公廟原本因拓寬道路後殿拆除,後來重建,殿址改建為五層樓建築。高聳的牆面背對道路,樓下挑空,供巷道出入,二至四樓分為祭祀法主公及旁祀神明的四座神殿,是為台灣僅見。

歷史慘劇二二八事件引爆點,即在台北法主公廟後面。可惜時間的關係,我們沒進去法主公廟參觀;接著,我們走到延平北二路的義美食品門市,原址為蔣渭水先生開設的「大安醫院」。在炎熱的天氣下,大家看到義美有賣霜淇淋,都很開心地爭相購賣。開心地吃著霜淇淋時,帶隊老師告訴大家,大安醫院隔壁就是台灣民報社舊址,對台灣早期社會運動貢獻卓越。另外,義美食品裡還有張老相片還顯示大安醫院附設有花柳科哦XD  因為當年當地非常繁華,當然也少不了尋花問柳之處啊。

我們經過鈕釦街,走到姚德和青草茶,每人都能喝上一杯青草茶,或苦茶。我從小愛吃苦的東西,原本該嘗嘗苦茶,可是剛吃了甜膩的霜淇淋,喝苦茶確定是自找苦喝,所以還是喝青草茶吧。看到選喝苦茶的伙伴表情,真慶幸自己沒輕易嘗試,不過下次倒是可以試試。喝完了青草茶消了些暑,我們就走到永樂布市去。

我們先到樓上的大稻埕戲苑去參觀,聽解說布袋戲的由來等等,然後就跟著老師做手工藝,做了一個名字掛飾,還有一個中國結編的小人偶。英文名掛飾看似較複雜,可是好做得很,可是看似簡單的人偶,我做了五分鐘就放棄了,還是老師看不下去,幫我迅速編好XD  做完手工藝後,我們離開前先順便去快速參觀二、三樓的布市。沒想到,布的種類可以有那麼多!我妹剛好下個月要來台北實踐大學修習服裝設計,到時搞不好可以帶她去參觀選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下一站是著名的霞海城隍廟,據說是日本遊客必到勝地之一!因為聽說那裡的月老超靈。有朋友建議我,有天該到霞海城隍廟,看到有正妹求到好姻緣時,就上前告知說,我其實就是月老派來的XD  不過我還不想上水果日報,所以還是先忍一下吧。我們進到廟裡走了一圈就出來了,沒機會拜月老。

當初福建同安人家園於頂下郊拼中毀於械鬥焚燒,他們捨命護送城隍金身至大稻埕,六年後集資重建城隍廟於迪化街現址。當時三邑人雖然得勝,佔得了艋舺大部分利益,但好景不長,後來艋舺河沙淤積,不易停泊,船隻大多改停大稻埕。危機還真的是轉機啊!大稻埕於是逐漸取代艋舺,成為北台灣的商業貿易中心,大稻埕同安人又得到了商利。所以能夠逞一時之快,也未必佔得永久的利益啊!

我們很快地在迪化街逛了一下,當天正好封街辦市集,我們又能感受當年和過年前的熱鬧。迪化街還保留有幾幢有豪華巴洛克立面的老房子,可惜還未像歐洲或許多有歷史文化的國家一樣做到整條街原樣保留。我們走到鴻翔蔘藥行,老闆請我們喝了杯茶,我們猜半天沒人猜到是什麼茶,答案公佈才知是山楂茶,大家都拍頭大叫「哦」,是這個小時候就很熟悉的味道太久沒再出現了吧XD迪化街還有不少中藥店,現在仍賣著許多名貴藥材。

為了讓我們知曉迪化街的店鋪有多「狹長」,我們到了URS127。URS是都市再生前進基地(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URS),把破舊荒廢的都市空間或角落保留並再利用。URS127的老房子,讓我們見識到當年為了節稅,屋房設計成狹長型,因為稅是依照門面面積算的。為了透氣,中間還有個天井,並還裝飾有假窗,連排水的水管都是竹子造形等等。過去的老房子,真的比現在大多數水泥建築有人性化多了,而且也各角落都深藏文化意義,不像現代建築那麼單純重視功能性而膚淺。聽說迪化街因為巷弄太擁擠而曾被列入都更,還好因為會毀掉太多有特色的古蹟而暫時作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時間不早了,我們得趕著回到永樂國小,途中經過大稻埕公園,大稻埕公園有塊泥塑看板,介紹了大稻埕當年販賣布帛、中藥、南北乾貨、包材、茶葉等的盛況。大稻埕公園裡還有寫出台灣歌謠〈望春風〉的李臨秋紀念銅像,旁邊有他的各種歌謠作品歌詞看板,以及輪流播出的歌謠。

最後,我們就回到了永樂國小,休息一下喝著工作人員為我們準備的珍珠奶茶,填寫問卷和領取證書,一天愉快的大稻埕文創之旅又劃下了滿好的句點。多虧了這次的文創之旅,以後經過大稻埕這些老地方,心中必然會上演許多有趣的故事 ^_^

文章難易度
PanSci_96
1220 篇文章 ・ 2222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7
0

文字

分享

0
7
0
蘇伊士運河──殖民歷史閒談與風景分享│環球科學札記(13)
張之傑_96
・2021/02/10 ・1994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05 ・六年級
相關標籤: 遊記 (4)

  • 文/張之傑

和平號五月三日從檳城啟航,此後一路向西。五月十二日,經亞丁灣進入紅海,開始往北。五月十五日早晨八時許,寢室窗外(東方)出現陸地,和平號已進入蘇伊士灣。接近中午時,西奈半島沿岸不時出現鑽油平台,我們離蘇伊士運河愈來愈近了。

和平號即將進入蘇伊士運河,西側為蘇伊士城,東側為西奈沙漠。攝於5月16日清晨5:44。作者攝

記得我們讀小學時,國語課本有一課介紹開鑿蘇伊士運河的李西普(今譯雷賽布,Ferdinand de Lesseps),說他如何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完成這一劃時代創舉。其實,蘇伊士運河的開鑿和英、法兩國爭奪殖民地有關。

法國在拿破崙之後,由於在美洲和英國爭奪殖民地失利,將發展重點放在東方。打通蘇伊士運河,對法國意義重大。一八五四年和一八五六年,法國駐埃及領事李西普獲得鄂圖曼帝國埃及總督特許,制定向所有國家船隻開放的運河計劃。

計劃中的運河,位於埃及西奈半島西側,橫跨蘇伊士地峽,首尾在蘇伊士灣側的蘇伊士和地中海側的塞德港兩城之間,全長約一六三公里。這條運河連結歐亞之間的航運,船隻不必繞過好望角,省下約七千公里航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八五八年,由李西普主持的蘇伊士運河公司成立,強徵埃及貧民挖掘運河,前後動員一百五十萬人,喪生者超過十二萬人。工程耗時將近十一年,於一八六九年十一月十七日通航,這一天被定為運河的通航紀念日。

和平號進入蘇伊士運河

和平號即將進入這條由無數勞工,以生命和血淚換取的運河。午餐後躺在床上休息,只見窗外有不少貨輪,以和我們船的相對速度來看,貨輪似乎停止不動。到了晚餐時看得更清楚了,貨輪果真一艘艘的停在蘇伊士灣,似在等待指令。事後才知道,貨輪必須排班,郵輪可逕自前行。

這時適逢回教齋戒月,時間較平時撥快一小時。五月十六日(週四)的日出時間為四點五十五分。這天不到四時就醒了,拉開窗簾,天已微明,外面有很多船。四點五十五分,響起來自船橋的廣播,和平號即將進入蘇伊士運河,這是此行的看點之一,特開放七樓船橋甲板,供人觀賞、拍照。

七樓船橋甲板位於船頭,可以無阻擋的看到船隻如何進入運河,平時不對乘客開放。船橋甲板上已擠滿了人,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勉可拍照的空隙,只見運河入口就在前方,和平號跟在一艘貨櫃輪後頭,按照規定,彼此得保持一點八公里距離,限速每小時十五公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和平號距離運河入口處愈來愈近,左(西)側是蘇伊士城,右側(東)是荒涼的西奈沙漠。約六時,終於進入運河,左側的蘇伊士城看得更清楚了,靠近河岸處,有狀如城牆般的圍牆,大概是管制區的圍籬。隔一段距離還有高起的工事,上頭站著武裝的士兵。

晨6時許進入運河。船隻進入運河,與前船得保持1.8公里,限速每小時15公里。
攝於晨6:37。作者攝

船橋上大家排隊捧著中、日文「經過蘇伊士運河」的牌子照相。在船橋上站了兩個半小時,兩岸景觀了無變化,原隰一片荒涼,蘇伊士運河是在沙漠中開鑿出來的啊!一方面站累了,一方面眼睛需要休息。沙漠地區陽光太烈,即使戴著太陽眼鏡仍感吃不消。

回到寢室躺著閉目養神,忽然又響起廣播,和平號即將進入長約二十公里的大苦湖。運河建成前,大苦湖原本是座山谷,運河開通後,海水從紅海和地中海匯入谷中,而成為面積約二五○平方公里的鹹水湖。趕緊回到七樓船橋甲板,和平號約九時進入大苦湖,但船隻仍在浮標限制的範圍內航行。九點五十分出了大苦湖,再次進入運河。

過蘇伊士大橋,運河觀光結束

在四樓吃過午餐,剛走出餐廳,響起船橋廣播,和平號即將從日本援建的蘇伊士大橋下經過,要大家到七樓船橋上看看。這是座斜張橋,建於二○○一年,跨越亞非兩洲。橋面和古夫金字塔同高,其設計有埃及元素(尖方碑式橋塔)元素,也有日本的極簡元素,和環境融合得很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了蘇伊士大橋,運河西側漸漸出現阡陌田疇,也有和運河平行的高速公路。運河東側(西奈半島)仍然一片荒蕪。十四點三十,船橋廣播,運河大約只剩下十六公里。十五時,再次廣播,前方已看到塞得港,並稱這是最後一次船橋廣播。十五時零五分,窗外出現領水船,看來賽得港就要到了。

和平號進入運河,走了將近10個小時,15:55抵達賽得港,17:30乘客已可下船。
日落時分,在堤防上拍下這張照片。作者攝

回到房間,發現運河西側出現清真寺和高樓大廈。十五時五十五分,和平號已靠港,窗外就是碼頭,市街近在咫尺。管家敲門進來,拉起白色紗窗,以免船外的人看到我們晾曬的衣物。從清晨六時許進入運河,走了將近十個小時,期待已久的運河觀光至此結束。

張之傑_96
103 篇文章 ・ 224 位粉絲
張之傑,字百器,出入文理,著述多樣,其中以科普和科學史較為人知。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來大鞍國小做客,聽古今之故事
PanSci_96
・2014/11/14 ・1091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420 ・四年級

文/歐葳

credit:中心 特生/Flickr
credit:中心 特生/Flickr

智慧生活旅遊的最後一站原本是大鞍古道,但因為颱風來襲,步道不易行走,因此陳老師改帶玩家們到了大鞍國小,一邊重溫小時的記憶,一邊細聽大鞍的歷史。

要進入國小之前,老師帶領大家走了一段好漢坡,雖然距離不算長,但坡度挺陡的,一旁時有竹林密蔭、時有雜草小花,難得的是在路上見到了人面蜘蛛,在枝葉間,蛛網結得整齊且漂亮,讓走累的人在喘息時眼睛一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鞍國小是個規模迷你的小校,一度落入被廢校的命運,為了讓校園起死回生才轉型成對外開放的特色校園,因此任何人都能在校園裡泡茶聊天辦活動。校園中可以見到歷屆畢業生的牆壁彩繪,從畫面裡的畢業生人數看來,這間校園每年產出的畢業生真的是屈指可數,難怪學校會選擇這樣對外開放,以吸引更多的人進來。

陳高明老師帶領玩家們繞玩校園一周後,就在校園的活動平台上開了「大鞍講堂」,與大夥暢聊竹山願景。陳老師說:「當你去過很多國家之後,你就會發現台灣是最不會保護資產的地方!」他指出,早期台灣的竹管厝發展模式與日本的合掌屋其實很像,都是在家有喜事的狀況下全村的人會集結起來替你蓋房子,為得是一種祝福、也是全村合力的象徵。在日本,合掌屋已成聯合國認定的文化遺產,但反觀台灣,竹管厝早已被拆得差不多了,甚至沒有多少年輕人有機會接觸這樣的特殊歷史建築。

另一方面,他也舉巴黎為例,在戰爭時,國家為了要保護藝術資產不遭受破壞,不惜動員人力將彩繪玻璃拆除,另外保管,如此傾全力保護這些文物的人文精神徹底感動了老師;除此之外,老師也拿同樣使用筷子的日韓兩國來說明文化教育的重要,中國雖為筷子的發源地,卻沒有教導孩子們認識筷子文化,為了方便、不阻止孩子使用湯匙或叉子做替代,反觀日韓兩國十分重視筷子文化,甚至都將筷子課納入正課,需要通過考試才能畢業,如此不同的教育正塑造出不同的文化氣質。

大鞍講堂精彩的故事就在敏哥一聲「老師!落雨了~」中被迫暫停,玩家們紛紛卯足全力爬上好漢坡,只見米粒大的雨滴就在分秒中長成了豆子大的模樣,大夥又累又喘的模樣,雖是狼狽,但卻明顯感受到山間空氣頓時消暑了許多。坐上遊覽車,擦乾身子,玩家們都被這突來的暴雨擺了一道,只能算是竹山送來的道地大禮啊——午後對流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車上細數陳老師今天與玩家們分享的故事,可以說是巨細靡遺,從小鎮的古早故事到台灣文化發展願景,再回想前一天的老師們對在地文化的熱愛,智活玩家們不難發現行程中的每個在地人都是熱愛這個山頭的,他們使用了自己的方法把鹿谷和竹山的「好」交代給所有人,難怪會有玩家分享心得時只說了兩個字:感動!

PanSci_96
1220 篇文章 ・ 2222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