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7
0

文字

分享

0
7
0

蘇伊士運河──殖民歷史閒談與風景分享│環球科學札記(13)

張之傑_96
・2021/02/10 ・1994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05 ・六年級
相關標籤: 遊記 (4)

  • 文/張之傑

和平號五月三日從檳城啟航,此後一路向西。五月十二日,經亞丁灣進入紅海,開始往北。五月十五日早晨八時許,寢室窗外(東方)出現陸地,和平號已進入蘇伊士灣。接近中午時,西奈半島沿岸不時出現鑽油平台,我們離蘇伊士運河愈來愈近了。

和平號即將進入蘇伊士運河,西側為蘇伊士城,東側為西奈沙漠。攝於5月16日清晨5:44。作者攝

記得我們讀小學時,國語課本有一課介紹開鑿蘇伊士運河的李西普(今譯雷賽布,Ferdinand de Lesseps),說他如何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完成這一劃時代創舉。其實,蘇伊士運河的開鑿和英、法兩國爭奪殖民地有關。

法國在拿破崙之後,由於在美洲和英國爭奪殖民地失利,將發展重點放在東方。打通蘇伊士運河,對法國意義重大。一八五四年和一八五六年,法國駐埃及領事李西普獲得鄂圖曼帝國埃及總督特許,制定向所有國家船隻開放的運河計劃。

計劃中的運河,位於埃及西奈半島西側,橫跨蘇伊士地峽,首尾在蘇伊士灣側的蘇伊士和地中海側的塞德港兩城之間,全長約一六三公里。這條運河連結歐亞之間的航運,船隻不必繞過好望角,省下約七千公里航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八五八年,由李西普主持的蘇伊士運河公司成立,強徵埃及貧民挖掘運河,前後動員一百五十萬人,喪生者超過十二萬人。工程耗時將近十一年,於一八六九年十一月十七日通航,這一天被定為運河的通航紀念日。

和平號進入蘇伊士運河

和平號即將進入這條由無數勞工,以生命和血淚換取的運河。午餐後躺在床上休息,只見窗外有不少貨輪,以和我們船的相對速度來看,貨輪似乎停止不動。到了晚餐時看得更清楚了,貨輪果真一艘艘的停在蘇伊士灣,似在等待指令。事後才知道,貨輪必須排班,郵輪可逕自前行。

這時適逢回教齋戒月,時間較平時撥快一小時。五月十六日(週四)的日出時間為四點五十五分。這天不到四時就醒了,拉開窗簾,天已微明,外面有很多船。四點五十五分,響起來自船橋的廣播,和平號即將進入蘇伊士運河,這是此行的看點之一,特開放七樓船橋甲板,供人觀賞、拍照。

七樓船橋甲板位於船頭,可以無阻擋的看到船隻如何進入運河,平時不對乘客開放。船橋甲板上已擠滿了人,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勉可拍照的空隙,只見運河入口就在前方,和平號跟在一艘貨櫃輪後頭,按照規定,彼此得保持一點八公里距離,限速每小時十五公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和平號距離運河入口處愈來愈近,左(西)側是蘇伊士城,右側(東)是荒涼的西奈沙漠。約六時,終於進入運河,左側的蘇伊士城看得更清楚了,靠近河岸處,有狀如城牆般的圍牆,大概是管制區的圍籬。隔一段距離還有高起的工事,上頭站著武裝的士兵。

晨6時許進入運河。船隻進入運河,與前船得保持1.8公里,限速每小時15公里。
攝於晨6:37。作者攝

船橋上大家排隊捧著中、日文「經過蘇伊士運河」的牌子照相。在船橋上站了兩個半小時,兩岸景觀了無變化,原隰一片荒涼,蘇伊士運河是在沙漠中開鑿出來的啊!一方面站累了,一方面眼睛需要休息。沙漠地區陽光太烈,即使戴著太陽眼鏡仍感吃不消。

回到寢室躺著閉目養神,忽然又響起廣播,和平號即將進入長約二十公里的大苦湖。運河建成前,大苦湖原本是座山谷,運河開通後,海水從紅海和地中海匯入谷中,而成為面積約二五○平方公里的鹹水湖。趕緊回到七樓船橋甲板,和平號約九時進入大苦湖,但船隻仍在浮標限制的範圍內航行。九點五十分出了大苦湖,再次進入運河。

過蘇伊士大橋,運河觀光結束

在四樓吃過午餐,剛走出餐廳,響起船橋廣播,和平號即將從日本援建的蘇伊士大橋下經過,要大家到七樓船橋上看看。這是座斜張橋,建於二○○一年,跨越亞非兩洲。橋面和古夫金字塔同高,其設計有埃及元素(尖方碑式橋塔)元素,也有日本的極簡元素,和環境融合得很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了蘇伊士大橋,運河西側漸漸出現阡陌田疇,也有和運河平行的高速公路。運河東側(西奈半島)仍然一片荒蕪。十四點三十,船橋廣播,運河大約只剩下十六公里。十五時,再次廣播,前方已看到塞得港,並稱這是最後一次船橋廣播。十五時零五分,窗外出現領水船,看來賽得港就要到了。

和平號進入運河,走了將近10個小時,15:55抵達賽得港,17:30乘客已可下船。
日落時分,在堤防上拍下這張照片。作者攝

回到房間,發現運河西側出現清真寺和高樓大廈。十五時五十五分,和平號已靠港,窗外就是碼頭,市街近在咫尺。管家敲門進來,拉起白色紗窗,以免船外的人看到我們晾曬的衣物。從清晨六時許進入運河,走了將近十個小時,期待已久的運河觀光至此結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張之傑_96
103 篇文章 ・ 224 位粉絲
張之傑,字百器,出入文理,著述多樣,其中以科普和科學史較為人知。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地震之島的生存法則!921地震教育園區揭開台灣的防災祕密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9/20 ・4553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台灣會像坐在搖搖椅上,總是時不時地晃動?這個問題或許有些令人不安,但卻是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現實。根據氣象署統計,台灣每年有 40,000 次以上的地震,其中有感地震超過 1,000 次。2024年4月3日,花蓮的大地震發生後,台灣就經歷了超過 1,000 次餘震,這些數據被視覺化後形成的圖像,宛如台北101大樓般高聳穿雲,再次引發了全球對台灣地震頻繁性的關注。

地震發生後,許多外國媒體擔心半導體產業會受影響,但更讓他們稱奇的是,台灣竟然能在這麼大的地震之下,將傷害降到這麼低,並迅速恢復。不禁讓人想問,自從 25 年前的 921大地震以來,台灣經歷了哪些改變?哪些地方可能再發生大地震?如果只是遲早,我們該如何做好更萬全的準備?

要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最合適的地點就在一座從地震遺跡中冒出的主題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 921地震教育園區。

圖:跑道捕捉了地震的瞬間 / 圖片來源:劉志恆/青玥攝影

下一個大地震在哪、何時?先聽斷層說了什麼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台灣發生了一場規模7.3的大地震,震央在南投縣集集鎮,全台 5 萬棟房子遭震垮,罹難人數超過 2,400 人。其中,台中霧峰光復國中校區因車籠埔斷層通過,地面隆起2.6公尺,多棟校舍損毀。政府決定在此設立921地震教育園區,保留這段震撼人心的歷史,並作為防災教育的重要基地。園區內兩處地震遺跡依特性設置為「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和「地震工程教育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建於原操場位置,為了保存地表破裂及巨大抬升,所以整體設計不採用樑柱結構,而是由82根長12公尺、寬2.4公尺、重約10噸的預鑄預力混凝板組成,外觀為曲線造型,技術難度極高,屬國內外首見,並榮獲多項建築獎。而地震工程教育館保留了原光復國中受損校舍,讓民眾親眼見證地震的驚人破壞力,進一步強調建築結構與安全的重要性。毀損教室旁設有由園區與「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共同策劃的展示館,透過互動展示,讓參觀者親手操作,學習地震工程相關知識。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研究員蔣正興博士表示,面積上,台灣是一個狹長的小島,卻擁有高達近4000公尺的山脈,彰顯了板塊激烈擠壓、地質活動極為活躍的背景。回顧過去一百年的地震歷史,從1906年的梅山地震、1935年的新竹-台中地震,到1999年的921大地震,都發生在台灣西部,與西部的活動斷層有密切關聯,震源位於淺層,加上人口密度較高,因此對台灣西部造成了嚴重的災情。

而台灣東部是板塊劇烈擠壓的區域,地震震源分佈更廣。與西部相比,雖然東部地震更頻繁,但由於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災情相對較少。此外,台灣東北部和外海也是地震多發區,尤其是菲律賓海板塊往北隱沒至歐亞板塊的隱沒地震帶,至沖繩海槽向北延伸,甚至可能影響到台北下方,發生直下型地震,這種地震因震源位於城市正下方,危害特別大,加上台北市房屋非常老舊,若發生直下型地震,災情將非常嚴重。

除了台北市,蔣正興博士指出在台灣西部,我們特別需要關注的就是彰化斷層的影響,該斷層曾於1848年發生巨大錯動。此外,我們也需要留意西南部的地震風險,如 1906 年的梅山地震。此兩條活動斷層距今皆已超過 100 年沒活動了。至於東部,因為存在眾多活動斷層,當然也需要持續注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之所以擔心某些斷層,是因為這些區域可能已經累積了相當多的能量,一旦達到臨界點,就會釋放,進而引發地震。地質學家通常會沿著斷層挖掘,尋找過去地震的證據,如受構造擾動沉積物的變化,然後透過定年技術來確定地震發生的時間點,估算出斷層的地震週期,然而,這些數字的計算過程非常複雜,需要綜合大量數據。

挑戰在於,有些斷層的活動時間非常久遠,要找到活動證據並不容易。例如,1906年的梅山地震,即使不算久遠,但挖掘出相關斷層的具體位置仍然困難,更不用說那些數百年才活動一次的斷層,如台北的山腳斷層,因為上頭覆蓋了大量沉積物,要找到並研究這些斷層更加困難。

儘管我們很難預測哪個斷層會再次活動,我們仍然可以預先對這些構造做風險評估,從過往地震事件中找到應變之道。而 921 地震教育園區,就是那個可以發現應變之道的地方。

圖:北棟教室毀損區 / 圖片來源:劉志恆/青玥攝影

921 後的 25 年

在園區服務已 11 年的黃英哲擔任志工輔導員,常代表園區到各地進行地震防災宣導。他細數 921 之後,台灣進行的六大改革。制定災害防救法,取代了總統緊急命令。修訂了建築法規,推動斷層帶禁限建與傳統校舍建築改建。組建災難搜救隊伍,在面對未來災害時能更加自主應對。為保存文化資產,增設了歷史建築類別,確保具有保存價值的建築物得到妥善照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則是推行防災教育。黃英哲表示,除了在學校定期進行防災演練,提升防災意識外,更建立了921地震教育園區,不僅作為教育場所,也是跨部門合作的平台,例如與交通部氣象署、災害防救辦公室、教育部等單位合作,進行全面的防災教育。園區內保留了斷層線的舊址,讓遊客能夠直觀地了解地震的破壞力,最具可看性;然而除此之外,園區也是 921 地震相關文物和資料的重要儲存地,為未來的地震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堪稱園區元老,在園區服務將近 19 年,主要負責日語解說工作的陳婉茹認為,園區最大的特色是保存了斷層造成的地景變化,如抬升的操場和毀壞的教室場景,讓造訪的每個人直觀地感受地震的威力,尤其是對於年輕的小朋友,即使他們沒有親身經歷過,也能透過這些真實的展示認識到地震帶來的危險與影響。

陳婉茹回憶,之前有爸媽帶著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來參觀,原本小朋友並不認真聽講,到處跑來跑去,但當他看到隆起的操場,立刻大聲說這他在課本看過,後來便聚精會神地聽完 40 分鐘的解說。

圖:陳婉茹在第一線負責解說工作 /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除了每看必震撼的地景,園區也透過持續更新策展,邀請大家深入地震跟防災的各個面向。策展人黃惠瑛負責展示設計、活動規劃、教具設計等工作。她提到,去年推出的搜救犬特展和今年的「921震災啓示展」與她的個人經歷息息相關。921 大地震時的她還是一名台中女中的住宿生,當時她儘管驚恐,依舊背著腿軟的學姊下樓,讓她在策劃這些展覽時充滿了反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體驗平臺的設計中,黃惠瑛強調不僅要讓觀眾了解災害的破壞力,更希望觀眾能從中學到防災知識。她與設計師合作,一樓展示區採用了時光機的概念,運用輕鬆、童趣的風格,希望遊客保持積極心態。二樓的地震體驗平臺結合六軸震動臺和影片,讓遊客真實感受921地震的情境。她強調,這次展覽的目標是全民,設計上避免了血腥和悲傷的元素,旨在讓觀眾帶著正向的感受離開,並重視防災意識。

圖:地震體驗劇場 /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籌備今年展覽的最大挑戰是緊迫的時間。從五月開始,九月完成,為了迅速而有效地與設計師溝通,黃惠瑛使用了AI工具如ChatGPT與生成圖像工具,來加快與設計師溝通的過程。

圖:黃惠瑛與設計師於文件中討論設計/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蔣正興博士說,當初學界建議在此設立地震教育園區,其中一位重要推手是法國地質學家安朔葉。他曾在台灣指導十位台灣博士生,這些博士後來成為地質研究的中堅力量。1999年921大地震後,安朔葉教授立刻趕到台灣,認為光復國中是全球研究斷層和地震的最佳觀察點,建議必須保存。為紀念園區今年成立20週年,在斷層館的展示更新中,便特別強調安朔葉的貢獻與當時的操場圖。

此外,作為 20 週年的相關活動,今年九月也將與日本野島斷層保存館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強化合作並展示台日合作歷史。另一重頭戲則是向日本兵庫縣人與自然博物館主任研究員加藤茂弘致贈感謝狀,感謝他不遺餘力,長期協助園區斷層保存館的剖面展品保存工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右圖:法國巴黎居禮大學安朔葉教授。左圖:兵庫縣立人與自然博物館主任研究員加藤茂弘
/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盡力保存斷層跟受創校舍,只因不想再重蹈覆徹。蔣正興博士表示,921地震發生在車籠埔斷層,其錯動形式成為全球地質研究的典範,尤其是在研究斷層帶災害方面。統計數據顯示,距離車籠埔斷層約100公尺內,住在上盤的罹難率約為1%,而下盤則約為0.6%。這說明住在斷層附近,特別是上盤,是非常危險的。由於台灣主要是逆斷層活動,這一數據清楚告訴我們,在上盤區域建設居住區應特別小心。

2018年花蓮米崙斷層地震就是一個例證。

在921地震後,政府在斷層帶兩側劃設了「地質敏感區」。因為斷層活動週期較長,全球大部分地區難以測試劃設敏感區的有效性,但台灣不同,斷層活動十分頻繁。例如 1951 年,米崙斷層造成縱谷地震,規模達 7.3,僅隔 67 年後,在 2018 年再次發生花蓮地震,這在全球是罕見的,也因此 2016 年劃設的地質敏感區,在 2018 年的地震中便發現,的確更容易發生地表破裂與建築受損,驗證了地質敏感區劃設的有效性。

圖:黃英哲表示曾來園區參訪的兒童寄來的問候信,是他認真工作的動力 /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在過去的20年裡,921地震教育園區不僅見證了台灣在防災教育上的進步,也承載著無數來訪者的情感與記憶。每一處地震遺跡,每一項展示,都在默默提醒我們,那段傷痛歷史並未走遠。然而,我們對抗自然的力量,並非源自恐懼,而是源自對生命的尊重與守護。當你走進這座園區,感受那因地震而隆起的操場,或是走過曾經遭受重創的教室,你會發現,這不僅僅是歷史的展示,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與使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吧,今年九月,走進921地震教育園區,一起在這裡找尋對未來的啓示,為台灣的下一代共同築起一個更堅固、更安全的家園。

圖:今年九月,走進921地震教育園區 / 圖片來源:劉志恆/青玥攝影

延伸閱讀:
高風險? 家踩「斷層帶、地質敏感區」買房留意
「我摸到台灣的心臟!」法國地質學家安朔葉讓「池上斷層」揚名國際
百年驚奇-霧峰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天下雜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台南記錄一:老屋新力
PanSci_96
・2014/11/10 ・1592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449 ・四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Gilver 吳培安

訪人文台南:初綻新芽的老街

攜起背包、手握一紙車票,帶著一顆探索的心,智活玩家從各地匯集此地。桂月時分的夏日驕陽毫不吝惜地傾瀉,唯有路旁的鳳凰木伸展著綠葉的羽翼,為旅客遮擋過於熱情的陽光。

走過車站地下道,牆上的壁畫是城市記憶的提示:八田與一遠眺著烏山頭水庫,與台南特產的花果斜斜對望;荷治時期的海港景色、赤崁樓、明清之交改建的大天后宮,過往濃縮成一碗不起眼的度小月擔仔麵,吃下去了,也就變成身體的一部份了。而在城市之外,遠方的四草生態園區是潮間帶與紅樹林生物的小天堂,官田菱角田白日有水雉飛過官,七股鹽山黃昏有黑面琵鷺駐足停留。入夜以後,鹽水蜂炮在夜空和人群間飛囂閃鬧。這座城市並非總是騷動不止,也沒有一刻是真正靜止的,只是在時代的洪流裡,默默地被淋洗出不同的形貌。

出了地下道、乘上小巴,我們駛離市中心海拔微微隆起的高地,下榻在鄰近台南公園的首相大飯店,稍作停留後便前往「智活玩家」台南之旅第一站:正興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正興街:人文土壤的本色之花

正興咖啡館
正興咖啡館

正興街是「老屋欣力」—老房子再利用的基地之一。2008年以來,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在台南持續推動這項理念,希望以人為主體,透過創新思維結合在地歷史,在不造作、不哄抬、不盲目復舊、不干擾破壞的原則下,再創文化核心價值。誠懇的在地青年謝文侃先生(人稱小五)是老屋欣力的推動者之一,他在保安路經營「謝宅」民宿,本場次由他擔任我們的解說員。

當我們來到正興街時,人潮還沒有湧入,呈現它原本的樣貌:乾淨的街道靜靜地、緩慢的呼吸著。這裡有保留在地人飯後出門吃水果習慣的「泰成水果店」、老屋新戀的文創咖啡店「正興咖啡館」,精熟木雕、磚雕技藝的文化國寶—王郭挺芳老師的工作室,帶動全台高價品牌霜淇淋潮流的翹楚「蜷尾家甘味處」,還有一些不到下午就沒有人跡可循的隱藏版小店。另外,小五先生特別帶我們去拜訪一對住在當地的阿嬤,她們在街坊互動的身影,曾讓小五先生脫穎而出、獲得攝影首獎。

接著,小五先生特別帶我們進入一間當地有名的婚紗攝影場地、名喚「庵」(IORI)的茶館。它以精緻小巧的茶具重現昭和時代優雅的特色,桌邊擺放五顏六色的茶罐和玩具擺飾顯得童趣,昏黃的燈光和古典風吧檯的木質,讓人幻想起過去的雅士如何在此摩登。而沿著狹窄的樓梯到了二樓,還可以看到設計系學生將西方彩繪玻璃概念結合台灣本土流行窗紋的巧思,無須打燈,自然穿透的光線即成一禎風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海安路:藝術街的滋育與凋殘

海安路藍晒牆 照片來源:flickr用戶lin Judy(快樂雲)
海安路藍晒牆             照片來源:flickr用戶lin Judy(快樂雲)

台南的創意總是藏在不起眼之處,一旦遊客懷著好奇心拐了個彎,就在轉角遇到了驚奇。出了正興街,就是台南赫赫有名的藝術街路「海安路」。在這裡,日式的鯉魚旗在木造的居酒屋外飄揚,精緻的珠寶店藏在密巷之中,遙遙的可以看見水仙宮市場,各種相異屬性的建築物件在此地蒙太奇,發出屬於自己的生命力。只可惜,當我們造訪此地時,當地曾經最有名的塗牆藝術「藍晒圖」已不復過往形貌,沿路也看見許多年久失修的展示性建築,讓人不禁嗟嘆一聲—或許在鼓勵文創新生的政策下,也要想想如何讓它們的光彩延續下去,甚至得考量到與當地人文特色融合,而不只是冷冰冰的拼貼物件,粗暴的縫在都市紋理上。

拐了個彎,上午的最後一個行程在海安路上的神農街中進行。神農街是一條充盈傳統生命力的老街,入口處大紅燈籠高掛,路旁可見南安商會、永川大轎工作室、金華府行館等傳承記憶的老處所;神農街亦是台南市文化協會的所在地,我們在此分成兩組,孩子們運用各種工具和他們的想像力,創作屬於自己的拓印布畫;家長和大孩子們則進行手縫布扣小提袋DIY,縫製洋溢夏日風情的冰果手提袋。在盛情的南台灣太陽照耀下,第一日上午場的活動在此結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PanSci_96
1240 篇文章 ・ 2378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大稻埕風華再現一日遊
PanSci_96
・2014/11/10 ・3656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436 ・四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Gene Ng(黃貞祥)

大稻埕@維基
大稻埕舊街景@維基

今年初有部國片《大稻埕》(Twa-Tiu-Tiann),因為看了一些影評,所以沒去看XD

過去,我只有在淡水河騎車運動時,在大稻埕碼頭休息,後來才知道原來迪化街就在大稻埕。捷運橘線開通後,才開始注意到附近的景點。去年中,有位朋友生日,宴請大家到著名的寧夏夜市吃千歲宴,我們用完餐後走到大稻埕碼頭欣賞夜景,途經民生西路上著名的波麗路西餐廳,有位朋友說她在那用過餐,裡頭不僅非常復古,還有道很特別的西餐,就是法式鴨腿飯,裝在不鏽鋼便當盒裡,而且還有米粉哦,夠台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我來台灣唸書的第一年,因為想嘗試在國外過春節,就沒回馬來西亞。沒想到當年台北的春節還真是冷清得可以,印象唯一深刻的,就是學長姐帶我們去逛的迪化街,不僅好不熱鬧,還有很多我們遊子從前從未見過的各種南北乾貨,還能一路試吃。我們去之前都沒吃過晚餐,可是迪化街走了一兩趟,肚子就飽了:p

活動當天早上,我們在永樂國小集合,聽完諸位老師的解說,就兵分二路前去參觀各處景點,順便測試iPad mini上的大稻埕專屬APP。首先,我們走到延平北路及涼州街口有著古典山牆外觀的仁安醫院,入內快速地參觀了保留著古早醫院設備的手術台等等,以及二樓的書房;接著,我們到了慈聖宮,即大稻埕媽祖廟,裡頭有福建同安人渡海來台時帶來的媽祖本尊。和許多寺廟一樣,慈聖宮外面有許多地方小吃,可惜我們還要繼續散步,不能慢慢品嘗品嘗;然後,我們又到了一處宗教景點,是大稻埕教會,是大台北地區僅存的三座建於日治時期的長老教會教堂。大稻埕教會雖然因為需求而擴建,但樣式融合西方歌德建築與閩南圖案的主體建築仍被移動後保留了下來。當天教會剛好有位熱心的志工為我們解說,還順便欣賞了一下管風琴音樂。

離開大稻埕教會後,我們走著快到重慶北路時,就見到搭客運上國道前常會看到的葉金塗宅,是過去的豪宅洋樓「金泰享商行」。經都更折衷後,融合歷史景觀與現代使用,歷史豪華的立面予以保存,後方大樓於2000年落成。雖然遠看是有點怪,不過近看保留下來的建築立面充滿當時的文化特色。葉金塗宅建築立面為雕樑畫棟華麗外觀的巴洛克式建築,據說當年頂樓設有空中庭園、水池假山。iPad mini的APP不僅能快速找到附近的景點,還能用文字或語音做介紹,是不錯的導覽方式。

台灣真該多保留更多的文化古蹟,像我來自的馬來西亞,就很有遠見地保留各種古蹟,宣導民眾大賺觀光財!趁機說個故事,我在美國念博士班時,有年回家時,媽媽帶我們去她馬六甲的娘家。我們有天下午到我二姨老家,閒著無聊,問媽媽附近有何處可遊玩。老媽回說沒有,建議我們在家乖乖睡午覺。我和弟弟睡飽還是閒著無聊,就出去隨便走走。沒想到我二姨家就在馬六甲老街後方,整條老街還非常完整地保留了當時葡萄牙、荷蘭和英國殖民時期的建築,大部分有著天井的老厝都還在,讓遊客在古意盎然的天井下喝咖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和弟弟逛得不亦樂乎,真是樂不思蜀。回去時就責備老媽為何不告訴我們有老街可逛,她就冷冷地說她從小逛到大,沒啥特別的Orz  還好老街所有老建築都保留下來了,成為旅遊名勝。馬來西亞迄今仍有不少保留完好的老街,連台灣導演李安要拍《色,戒》,為了重現上海舊街道,都是到馬來西亞的檳城和怡保去拍呢!雖然人口僅比台灣稍多一些,但是大馬去年,單單首都吉隆坡一年的旅客數量,就是台灣全國的兩倍哦!這才真的是叫作標準的錢躺著都能賺,台灣人為何只想要在血汗工廠裡拚死拚活地爆肝呢?台灣的教育、經濟、文化、科技程度都遠在馬來西亞之上,只要有心,台灣絕對可以做得更好!

接著我們沿著重慶北路走,到了歸綏戲曲公園。據說當地是各種傳統戲曲藝技聚集的中心,雖然隨著時代變遷,當年戲曲盛況已不復存在,但仍建了個公園紀念,用現代化舞台來每年舉辦北部傳統戲曲比賽等等活動。可惜我還未在那看過表演,看來是參加未來藝文活動的好選擇。

在到圓環用午餐前,我們先到了重慶北路二段60巷內「王有記茶行」參觀。路上雖然經過朝陽茶葉公園,可惜在整修,所以我們並沒有打卡;快走到有記茶行前,就先傳來一陣非常濃郁的茶香,讓人垂涎三尺!有記茶行還保留有最完整的製茶廠,還有古早的「焙籠和焙窟」,使用「焙籠間」以炭火慢焙、利用裝茶竹簍製作好茶。大稻埕過去也是台灣重要的茶葉出口貿易中心,有記傳承的是百年的絕活。我們聽了製茶過程的解說,長了不少知識,離開前也拿到一小包茶包來泡冷泡茶。

我們喝了好茶,就移駕到建成圓環裡的「呷保庇」餐廳用午餐。我剛來台灣到新竹唸書時,每次搭客運來台北,在到台北車站前,客運必經過傳說中的建成圓環。據說建成圓環原本規劃為綠地休憩,隨著大稻埕的繁榮,逐漸攤販雲集,成了小吃雲集之處,堪稱大稻埕最具特色景點。可惜後來在馬九英市長任內,由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耗資兩億元新建的「建成圓環美食館」規劃不完善,成了蚊子館一陣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用完午餐,休息了一下,又展開了下午的散步行程。我們走到法主公廟、二二八紀念碑,停留一下聽帶隊老師講解了當年的歷史,以及法主公廟的特色。法主公廟原本因拓寬道路後殿拆除,後來重建,殿址改建為五層樓建築。高聳的牆面背對道路,樓下挑空,供巷道出入,二至四樓分為祭祀法主公及旁祀神明的四座神殿,是為台灣僅見。

歷史慘劇二二八事件引爆點,即在台北法主公廟後面。可惜時間的關係,我們沒進去法主公廟參觀;接著,我們走到延平北二路的義美食品門市,原址為蔣渭水先生開設的「大安醫院」。在炎熱的天氣下,大家看到義美有賣霜淇淋,都很開心地爭相購賣。開心地吃著霜淇淋時,帶隊老師告訴大家,大安醫院隔壁就是台灣民報社舊址,對台灣早期社會運動貢獻卓越。另外,義美食品裡還有張老相片還顯示大安醫院附設有花柳科哦XD  因為當年當地非常繁華,當然也少不了尋花問柳之處啊。

我們經過鈕釦街,走到姚德和青草茶,每人都能喝上一杯青草茶,或苦茶。我從小愛吃苦的東西,原本該嘗嘗苦茶,可是剛吃了甜膩的霜淇淋,喝苦茶確定是自找苦喝,所以還是喝青草茶吧。看到選喝苦茶的伙伴表情,真慶幸自己沒輕易嘗試,不過下次倒是可以試試。喝完了青草茶消了些暑,我們就走到永樂布市去。

我們先到樓上的大稻埕戲苑去參觀,聽解說布袋戲的由來等等,然後就跟著老師做手工藝,做了一個名字掛飾,還有一個中國結編的小人偶。英文名掛飾看似較複雜,可是好做得很,可是看似簡單的人偶,我做了五分鐘就放棄了,還是老師看不下去,幫我迅速編好XD  做完手工藝後,我們離開前先順便去快速參觀二、三樓的布市。沒想到,布的種類可以有那麼多!我妹剛好下個月要來台北實踐大學修習服裝設計,到時搞不好可以帶她去參觀選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下一站是著名的霞海城隍廟,據說是日本遊客必到勝地之一!因為聽說那裡的月老超靈。有朋友建議我,有天該到霞海城隍廟,看到有正妹求到好姻緣時,就上前告知說,我其實就是月老派來的XD  不過我還不想上水果日報,所以還是先忍一下吧。我們進到廟裡走了一圈就出來了,沒機會拜月老。

當初福建同安人家園於頂下郊拼中毀於械鬥焚燒,他們捨命護送城隍金身至大稻埕,六年後集資重建城隍廟於迪化街現址。當時三邑人雖然得勝,佔得了艋舺大部分利益,但好景不長,後來艋舺河沙淤積,不易停泊,船隻大多改停大稻埕。危機還真的是轉機啊!大稻埕於是逐漸取代艋舺,成為北台灣的商業貿易中心,大稻埕同安人又得到了商利。所以能夠逞一時之快,也未必佔得永久的利益啊!

我們很快地在迪化街逛了一下,當天正好封街辦市集,我們又能感受當年和過年前的熱鬧。迪化街還保留有幾幢有豪華巴洛克立面的老房子,可惜還未像歐洲或許多有歷史文化的國家一樣做到整條街原樣保留。我們走到鴻翔蔘藥行,老闆請我們喝了杯茶,我們猜半天沒人猜到是什麼茶,答案公佈才知是山楂茶,大家都拍頭大叫「哦」,是這個小時候就很熟悉的味道太久沒再出現了吧XD迪化街還有不少中藥店,現在仍賣著許多名貴藥材。

為了讓我們知曉迪化街的店鋪有多「狹長」,我們到了URS127。URS是都市再生前進基地(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URS),把破舊荒廢的都市空間或角落保留並再利用。URS127的老房子,讓我們見識到當年為了節稅,屋房設計成狹長型,因為稅是依照門面面積算的。為了透氣,中間還有個天井,並還裝飾有假窗,連排水的水管都是竹子造形等等。過去的老房子,真的比現在大多數水泥建築有人性化多了,而且也各角落都深藏文化意義,不像現代建築那麼單純重視功能性而膚淺。聽說迪化街因為巷弄太擁擠而曾被列入都更,還好因為會毀掉太多有特色的古蹟而暫時作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時間不早了,我們得趕著回到永樂國小,途中經過大稻埕公園,大稻埕公園有塊泥塑看板,介紹了大稻埕當年販賣布帛、中藥、南北乾貨、包材、茶葉等的盛況。大稻埕公園裡還有寫出台灣歌謠〈望春風〉的李臨秋紀念銅像,旁邊有他的各種歌謠作品歌詞看板,以及輪流播出的歌謠。

最後,我們就回到了永樂國小,休息一下喝著工作人員為我們準備的珍珠奶茶,填寫問卷和領取證書,一天愉快的大稻埕文創之旅又劃下了滿好的句點。多虧了這次的文創之旅,以後經過大稻埕這些老地方,心中必然會上演許多有趣的故事 ^_^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