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1日,日本的全民醫療保險滿50週年了。在相當短的時間裡,日本迅速地在數個健康指標(包括長壽程度)領先世界其他國家。為了慶賀及考察日本如何達成在健康上的這個成就,2011年8月30日《柳葉刀》(The Lancet)發表有關日本全民醫療保險50年的系列報導。由日本學界和國際合作者,共同紀錄了日本戰後健康保健進展的6篇主題論文和8篇評論——特別是對全球健康的擴大參與。描述日本的行動,並提供一個機會好將這些經驗轉譯到其他機構,這些主題論文均像是精細鑄造的懸錘(一種日本服飾上的配件):既具功能又能引發反思。
日本模式的核心,就是健康照護被奉為憲法核心目標的普遍性(universality),轉譯到實踐就是人人皆可得到。社會中普遍強調平等,所以健康的社會性在日本可實行得很好。然而,日本健保的財務和社會援助現在正面臨經濟不景氣的威脅,並因此使得社會分化更形加大。當不平等加劇,健保的社會決定性就會降低,並導向較糟的人口健康及更多的服務需求。結合健保成本的攀升及老年化人口兩項因素,就如同其他地方的醫生一樣,日本的醫生也憂慮在如此壓力下,普遍照護是否還能維持下去。
日本健康體系在今(2011)年3/11的大地震和接續的事件中受到檢驗。強度9.0的地震及接踵而來的40公尺高的海嘯對公共建設、健康照護設施和核能電廠都造成了大規模的損害。隨後發生的輻射外洩更使得要遞送照護和安全的公共衛生的努力更顯複雜。身處如此寒冬之中,對抗震後及核子污染不可預測的風險,日本人展現的尊嚴和團結贏得了國際的尊重。如此艱困處境下,醫療團隊在僅有少許設備的堅忍不拔,展現出健保體系的精神所在,就是由全體人員的奉獻來決定,就如同過去五十年所為。
奉獻和領導能力可用來說明這系列的兩位主要倡議者——(財團法人)日本國際交流中心的Keizo Takemi和東京大學的Kenji Shibuya。儘管在地震之後的幾個月,壓力仍深深壓在醫務人員身上,這兩位還是支持他們的同儕趕上截稿日。他們堅定不移地承諾了未來全民使用的成就、困境和未來,並且努力改善日本的健康成果,並與發展中國家分享專家知識。
日本經驗的核心訊息是,許多挑戰是橫跨各種健康體系所共見的——因此我們需要去指明並分享我們所知道的。舉例來說,無論處在發展的那個階段,所有國家都有老年化人口。在日本,這處境攀升得特別快速,超過65歲的人口數是過去60年來的四倍,已增加到人口的23%。日本確立了健康老年化的範例,除了醫療關懷之外,長壽還具有需要進一步辯論和致力的社會意涵。另一課題是,有效的醫療保險無須候補即可實現的,僅占全民生產毛額的8.5%,相對來說成本偏低。
不過這還是有可改善的空間。部份主題論文挑戰了日本政府應修訂國內及海外的健康議程順序,以提供慢性病的預防照護及在發展中國家及亞洲鄰國間的健康領先地位為主。
最年輕成員的允諾及品質是健保體系存續的核心。東日本大地震中,較少被宣傳的傳奇就是年輕人,對社會媒介很熟練,可在地震發生後幾小時內,協調幫助東京180,000位無依無靠的通勤族,並且在數月之後,繼續在海嘯受創最慘烈的地區提供免費的醫療服務。因此,倘若沈浸在傳統中認為由長壽者主導國家,而不願意給健康勞動的年輕世代適當的功勞,這種主張會是錯的。這些人已展現出他們的足智多謀和盡心盡力,絕對有資格可以迎戰未來全民健保的維續與品質的挑戰。
譯者:Huimin Chen
出處:
The Lancet, Early Online Publication, 30 August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