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鳥事:大鳥小鳥,還有牠們的羽毛

Gilver
・2014/08/24 ・5137字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SR值 492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birdsKKTIX_large

鳥的眼神百般神韻,純真如雀、尖銳如鷹;鳥的身形人心嚮往,流線型的身體輕盈優雅,強壯的翅膀騰空而飛;鳥的鳴唱,是迴盪密林的餘音繞樑,也可以是敲響農忙的晨鐘。鳥如此迷人,也難怪梁實秋在《鳥》一文直白地以「我愛鳥」開門見山,絲毫不掩飾他對這群靈巧生物的熱愛。

雖然多數人都會欣賞鳥的各種姿態,卻難有餘韻去仔細凝視牠們、觀察牠們的行為。因此,本期微型點子對撞機(M.I.C.)邀請到「台灣猛禽研究會」成立發起人之一的林文宏先生,以及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黃貞祥研究員,分別從台灣都市與異國森林兩個完全不同的生態界域,為我們揭示那些鳥類令人驚豔的秘密和驚奇。

林文宏:漫談鳥類的生存之道


http://youtu.be/x4xI_cRlxaI?list=UUuHHKbwC0TWjeqxbqdO-N_g

林文宏先生參與過20個以上的鳥類調查研究計畫,鍾情於鷹類等猛禽,長年與同好一起關注猛禽的生態和保育,現任「台灣猛禽研究」會刊之主編。今天要來和大家分享他住在都市觀察到的「鳥」生百態,談談這些都市常見鳥類的生存之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似普通的鳥,其實也不普通!

鳥是很特別的生物,飛翔不但是牠們的拿手,還飛出各種獨門絕活。許多賞鳥人喜愛的游隼,牠的瞬間俯衝速度可達時速三百公里;飛行高度最高的鳥類,能夠拔升一萬公尺、飛越喜馬拉雅山度冬;體型嬌小、動作靈巧的蜂鳥,可以在訪花的時候「定格」在空中;有些鳥是獵魚高手,能夠俯衝至水中捕魚而不弄濕自己。然而,這些精采的鳥事對於台灣的觀眾來說,卻好像都是操著外語的科學頻道播送的畫面。台灣的鳥,尤其是都市裏面的鳥,好像就沒有那麼厲害。真的嗎? 林文宏認為,台灣的鳥看起來很普通,但若是仔細觀察下來,你會發現有些常見鳥的生存之道其實是很有趣的。在這次演講中,林文宏介紹了十二種在台北市都看得到的鳥類,且聽他娓娓道來。

要活得不起眼,也沒那麼容易

14105621208_7fe40669bc_z

若要列一張都市裡最常見的鳥類清單,麻雀必然是榜上有名。林文宏形容牠們是「不起眼的遜咖,才是超級A咖。」這話怎麼說呢? 麻雀雖然無法飛得快,也不太能瞬間起飛到幾層樓高,卻是都市裡唯一能在人類腳邊啄食的鳥類。牠們的嘴喙使得牠們易於取食穀類,在農業時代即與人類共存,也比較不怕人。不過,在取食的同時,牠們也持續警戒著周遭環境的危險,如果你靠得太近,牠們就會靈巧的拔地而起,飛向四面八方─反正只要比你的頭頂高個兩公尺,你就抓不到啦!

14312454873_13058a832f_z

另一個和麻雀體型相仿的小型鳥類是綠繡眼,林文宏形容牠是「站在尖端的小精靈」。牠只吃小的東西,卻吃個不停。牠的嘴喙細小,只能取食一些比較小的食物,例如花蜜、花粉、小型昆蟲、小蜘蛛等,而環顧整個花園庭院,這些小食物通常都位在最尖端。正因為綠繡眼的輕巧,牠才能活躍於枝梢尖端,取食那些位在其他競爭者不敢踏足之地的小食物。另外,綠繡眼的巢也小小的織在樹枝之間,常在四、五月可以在枝頭末端或人類的陽台上看到。

目中無人的中型鳥類

14105585829_911ac26d09_z

俗稱大卷尾的烏秋,體型不大不小,卻連貓狗、甚至天上飛的老鷹都敢修理,有時意外的會成為其他小鳥的守護者。牠的嘴和爪都十分銳利,主要取食昆蟲,也會吃老鼠或其他小鳥。烏秋喜歡把巢築在一些採光良好、視野開闊、沒什麼遮擋的地方,例如電纜或電線桿上明顯的位置。牠不怕迎面而來的挑戰書,反倒比較擔心其他生物的偷襲,例如巢可能會被蛇趁虛而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4105653120_faa2e97266_z

在都市的河濱常見的鳥類中,喜鵲是體型較大的鳥類,牠沒什麼天敵,喜歡在河濱活動。牠是都市鳥界的豪宅主人,林文宏就曾在內湖拍攝到一個高達1公尺的誇張大巢,好像在宣示地盤一樣。另一種鳥類黑領椋鳥則像是蓋違章建築的怪客,由於都市裡的河濱地區適合築巢的樹較少,競爭激烈,因此牠的築巢地點較為隨便、巢形較為凌亂,甚至曾把巢築在工程車臂上。

時代變了,習慣改了,競爭來了

在農田裡,常見的鳥類之一是牛背鷺。過去農民仍用水牛犁田時,牠們喜歡停在牛背上,吃那些從被牛踩踏的植物間隙遁逃出來的昆蟲。如今進入農機時代,牠們轉而逐「鐵牛」覓食,林文宏說,反正牠們「有牛就是娘」。另一群水鳥像是小白鷺夜鷺等,也隨著都市開發和人為活動改變捕魚的方式,過去牠們都是在水邊和魚塭自己捕魚,但最近牠們開始會尾隨釣客,現場撿食釣客不要的魚,比如朱文錦或吳郭魚之類的。 在台北的河口地區散步,常可以見到在爛泥上優雅漫步的埃及聖鹮。牠們在古埃及文明中是神聖的鳥,被認為可以驅魔;然而在二十幾年前開始出現於台灣各地河口地區,疑似是從動物園裡脫逃,並在野外繁殖、成為外來種。牠們在深深的爛泥地上適應得很好,和本土的河口鳥種(例如白鷺鷥) 競爭棲位和資源。

14288953201_7648b4c265_z

同樣類似外來種競爭在地種在都市的案例,便是本土八哥鳥 vs. 外來的三種八哥。本土八哥需要天然的洞穴來繁殖,但外來種喙利用的洞卻很都市化、多樣化,像是紅綠燈上的支撐管中,這種高強的適應能力使得本土的八哥反而敗下陣來,在都市中不易見到。這些外來種八哥包括家八哥爪哇八哥輝椋鳥

城市裡的遠眺者

在人造城市裡,聳立的水泥建築製造了許多制高點,有些猛禽因此遷入都市,成為君臨水泥叢林的城市之鷹。蛇鵰充分利用人造建築的制高優勢,拓寬了牠的獵場;鳳頭蒼鷹獵鳥功夫十分了得,原本住在樹林裡的牠,現在常以公園裡的鴿子、老鼠和松鼠為食。而全世界打獵飛行最快的鳥游隼,是懸崖上的閃電殺手,喜歡以摩天大樓的縫隙作為根據地,並俯衝出去獵食鴿子。 無論是兇猛如鷹、或是平凡如麻雀,其實光是在都市裡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發揮適合自己的生存策略,就是件不容易的事了。林文宏以這句話作結:「對自然界的萬物而言,只要能活著,就是人生勝利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貞祥:鳥羽之美


http://youtu.be/l26JMz6UCyw?list=UUuHHKbwC0TWjeqxbqdO-N_g

黃貞祥研究員(Gene Ng)目前任職於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長期經營公眾科學議題部落格 The Sky of Gene,也是泛科學的專欄作者之一 ( 發表文章請按此 )。他在中研院李文雄院士的實驗中研究鳥羽多樣性的遺傳基礎,今天帶來的講題則是「鳥羽之美」。

所謂鳥樣,該是什麼樣?

鳥,就長得一臉鳥樣,但鳥該是個什麼樣呢?牠們披羽,有翅膀,有喙、沒有牙齒。在生物學上最嚴謹的定義上,鳥屬於爬蟲類。牠們最近的近親是鱷魚,和其他現生爬蟲類有共同的祖先。

鳥的祖先可能就是披有羽毛的恐龍,像是電影《侏儸紀公園》裡大名鼎鼎的迅猛龍,若和化石證據比對,會發現牠們其實是披著羽毛的。因此,羽毛其實不是鳥類獨有的特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4105667920_282cb9887f_z

現今,沒有任何一隻鳥長得像迅猛龍或鱷魚。鳥的祖先經歷了幾場驚奇大演化,讓牠們出現許多有趣的特徵。有些讓牠們變得漂亮,有些讓牠們找到新的生存之道。牠們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脊椎動物,從熱帶雨林到酷寒的南極,都可以是「鳥地方」。 黃貞祥說,公鳥的羽毛通常比母鳥的漂亮。面對登門造訪的眾多求愛者,母鳥的審美標準很高,不需要教育部來教她們何謂美感 (笑)。鳥類多樣性所造就的羽毛能有多華麗?除了我們能想像得到的各種華美斑紋,甚至還能出現3D立體感的驚奇圖案。就算不談及不同種鳥類的鳥羽多樣性,光是同一隻鳥身上羽種之多就夠叫人嘖嘖稱奇,且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黃貞祥說:鳥是藝術家。接下來,他就要帶領聽眾看看幾種鳥類,牠們的羽毛和行為保證讓你瞠目結舌。

華麗至極的鳥羽絕活,都是為了求偶

14105669840_5214be2436_z

馬來西亞、婆羅洲一帶的冠青鸞 (Great argus),在亞洲地區有人叫牠鳳凰。公鳥在求偶時,會把所有華麗的飛羽張開。飛羽上,密布著大大小小如珠的斑紋,更誇張的是它們竟然還有立體感,在光線透射下簡直具有3D效果!但畫面上這隻母鳥似乎有點無動於衷 (笑)。

新幾內亞有42種的天堂鳥,又稱為極樂鳥,牠會以「變身」來博得異性的芳心。新幾內亞的食物豐富,使得雄鳥們有餘韻去布置一個華麗的巢,把心思都花在求偶上。在站上舞台之前,還得先把雜亂的樹枝和碎屑清掉,才能開始展示牠的行為藝術。有的雄鳥比較聰明,會先鳴叫吸引母鳥的注意再開始跳舞,像是影片中這隻華美極樂鳥(Lophorina superba),牠用尾巴開出一個屏幕,好像變形金剛一樣。 華美極樂鳥是新幾內亞所有天堂鳥裡競爭最激烈的,研究發現一隻母鳥必須要從15-20隻公鳥的舞蹈中挑選牠的最佳伴侶。

14269183666_3f894bd8bb_z

另外,有些求偶色,其實存在人眼所能看見的範圍之外。鳥的視覺感官比人類厲害太多,能看見的波長範圍極廣,其中就包括UV光 (紫外線)。Arnold等人於2002年發表的研究中指出,若是在鸚鵡的羽毛上塗上抗紫外光的防曬乳,母鳥的興致就會大為降低,影響交配的機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羽為弦的鳴響

棲息於南美洲的梅花翅嬌鶲(club-winged manakin)求偶的招數是音樂表演。牠的移動速度非常快,需要用高速攝影機捕捉其身影,要快到1秒500幅攝影才抓得到。康乃爾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牠所發出的求偶之歌,竟然是來自於飛行羽,震驚了整個學界!梅花翅嬌鶲的聲音是從第五根翅羽撥動第六根,其振動頻率高達每秒100次,類似於小提琴發出弦音的原理。另外,還有一種求偶行為非常酷炫的紅頂嬌鶲(red-capped manakin),甚至還會表演月球漫步

14291786964_82e2be8212_z

除了嬌鶲,利用聲音來吸引母鳥青睞的還有蜂鳥。美聲女神蜂鳥(calliope hummingbird)是北美洲體型最小的蜂鳥,身長只有11cm、體重僅有23公克。牠振翅時會發出聲響,在高速攝影機的捕捉下,能夠看到牠每拍幾次翅膀會暫停一次。值得注目的是,牠會飛高20-30公尺,並高速俯衝向下,一面張開尾羽展示,發出特別的聲音吸引母鳥的青睞。在北美洲,蜂鳥的尾羽演化得很快,出現各種特別的尾之鳴唱。不同的蜂鳥尾羽形狀不一,透過風洞實驗和高速攝影機,科學家發現蜂鳥尾羽的振動方式、羽毛構型、頻率、承風角度、羽毛數目都會影響發出的聲響。

貓頭鷹的無聲飛行

14291794684_64ab1feba6_z

有時候,飛行時會發出聲音是很糟糕的事情,例如說貓頭鷹捕食動物。貓頭鷹的飛羽在迎風面長得像梳子,使得通過飛行羽亂流極小化,頻率低到嚙齒類聽不見。而翅膀較內側部分的羽毛是很蓬鬆的,當作吸音板的功用。以「梳形」降低亂流,以「蓬鬆」吸收噪音,就是貓頭鷹無聲飛行的成功關鍵。 最後,黃貞祥也推薦商周出版的《鳥羽》給大家,在這本書中你將能看到如何見微知著,從鳥羽窺見鳥的生命。

Q&A (節錄)

14292327075_67590b16b9_z

Q:都市中是不是能有能讓鳥類棲息的結構? 林文宏:都市鳥類多以椋鳥科為主,例如八哥。除了演講中提到的紅綠燈,所有沒接好的結構都會變成他們的築巢洞。另外,我們偶爾會見到鐵絲、塑膠等材質變成鳥類築巢的素材。Q:鮮明的色彩和形狀會不會讓他增加被捕食的機率? 黃貞祥:「感官偏好」可能使得鳥的求偶色變得多樣化。至於被捕食的機率和求偶色鮮明之間的關係,可以從「好基因理論」(Good genes hypothesis)「不利條件原理」(handicap principle) 去做討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4105615329_0718d6c4d8_z 14312518883_e05efc3e96_z

Created with flickr slideshow.

 

【關於 M. I. C.】 M. I. C.(Micro Idea Collider,M. I. C.)微型點子對撞機是 PanSci 定期舉辦的小規模科學聚會,約一個月一場,為便於交流討論,人數設定於三十人上下,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找兩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講者,針對同一主題,各自在 14 分鐘內與大家分享相關科學知識或有趣的想法,並讓所有人都能參與討論,加速對撞激盪出好點子。請務必認知:參加者被(推入火坑)邀請成為之後場次講者的機率非常的高!

本場演講由科技部「科普資源整合運用推廣計畫」支持,PanSci泛科學與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共同舉辦。歡迎大家到科技大觀園閱讀更多科學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Gilver
28 篇文章 ・ 3 位粉絲
畢業於人人唱衰的生科系,但堅信生命會自己找出路,走過的路都是養份,重要的是過程。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喝鮮奶真的能長高?拆解營養素與身高的關鍵連結!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2/17 ・3185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與 食力foodNEXT 合作,泛科學企劃執行。

日本的兒童與青少年在 1960 年代開始,身高像是坐上了成長的直升機!有人說,關鍵就在於1964年推動的學童乳政策,這一喝就是 60 年,讓孩子們「蹭蹭蹭」地長高。

那麼台灣呢?從 2010 年與 2015 年,嘉義、雲林率先實行學童乳政策,到 2024 年在進一步全國推動「班班有鮮奶」,我們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機會長高嗎?但如果孩子長不高,真的是因為牛奶喝不夠嗎?其實,想要孩子長個子,還有更多「長高密碼」!

為什麼長不高?哪些因素決定身高?

人的身高是高是矮,有 80% 來自於基因決定。圖/envato

到底是先天還是後天在主宰我們的身高?科學家告訴我們,影響身高的原因,有 80% 來自基因!到目前為止,已經辨識出 700 多個基因和身高有關,其中一部分是影響骨骼中的生長板,另一部分則影響身體荷爾蒙的分泌,這些基因一起合力,最終決定了我們的身高表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影響荷爾蒙分泌的基因,就像人體的「身高總指揮」,主要控制三大荷爾蒙:生長激素、甲狀腺素和性激素。

  • 生長激素是由腦下垂體分泌的,如果人體生長激素分泌較少,身高也會明顯受影響,也就是身高比較矮。
  • 甲狀腺素則是幫助粒線體這個「細胞能量工廠」順利運作,讓細胞有充足能量來代謝與生長。如果甲狀腺素分泌不足,細胞發育自然跟不上,就會影響身高表現。
  • 性激素則是影響生長板與肌肉的關鍵!例如,女性賀爾蒙分泌旺盛,會促使骨骼中的生長板提早關閉,所以女性平均身高比男性矮。而男性賀爾蒙不僅有助骨骼發育,還能增加肌肉量,讓身材更高挑結實。

所以,基因是命定的,後天就無法再突破了嗎?其實不然!雖然基因決定了大部分,但後天的努力也有很大空間來改變結局!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後天四大關鍵:飲食、運動、睡眠和環境,如何影響孩子的身高成長!

後天逆轉勝!抓住長高的四大黃金關鍵

長高需要什麼?首先,飲食是關鍵!長高需要足夠的營養素,充足的蛋白質、鈣質與維生素能幫助骨骼發育,而均衡飲食則是孩子長高的基石。除此之外,運動也不可或缺,發育中的孩童建議每天至少一小時的運動,包括阻力訓練、有氧運動和放鬆運動等,能讓肌肉與骨骼的發育更加堅實,並且維持正常體重,促進生長激素分泌。

睡眠則是很多家長容易忽略的重要因素 。研究顯示,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在晚間 11 點至凌晨 1 點,以及清晨 5 點至 7 點。因此,確保孩子有規律且足夠的睡眠時間,可以顯著提升骨骼生長效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外在環境因素也會影響兒童身高。例如,空氣污染及鉛、鎘等有害物質可能阻礙發育。為了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就要避開這些污染源。

盤點完這些後天因素後,我們不禁要問:牛奶真的能幫助長高嗎?答案將隨著我們深入探討後揭曉!

喝牛奶真的能幫助長高?

後天因素同樣會影響兒童身高,那喝牛奶會有幫助嗎?圖/envato

聯合國對於發育遲緩之定義,是該年齡孩童所測量身高,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身高標準中位數 2 個標準差,就視為發育遲緩。

2023 年一篇跨國研究研究顯示,增加乳製品攝取能降低發育遲緩比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乳製品消費量增加可能也代表當地正在經濟成長,可能從其他面向影響飲食。為了避免其他因素干擾,這份研究也納入了人均 GDP、兒童扶養比、人口成長率、農村電氣化比例與女性參與勞動比等等變數進行控制。此外,該篇研究還另外指出乳糖不耐症常見於青少年與成人,對孩童沒有影響,因此不必過於擔心。

總之,喝牛奶的確可能對長高有幫助,但牛奶只是眾多因素之一。而更重要的是,台灣孩童真的缺這一杯鮮奶嗎?

牛奶的確對身高的發育有幫助,但台灣的學童真的缺奶嗎?

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除了 1-3 歲的幼兒外,其他年齡層的乳品攝取量都遠低於建議標準。特別是 7-18 歲的學童,乳品攝取量僅達建議量的一半,顯示台灣兒童的乳製品攝取明顯不足。事實上,7-18 歲的學童中,有 8 成每天攝取不到 1 份乳品,這對正在生長期的孩子來說,營養攝取遠遠不夠。

然而,學童缺的不僅是鈣,還有維生素 D。根據 2008 年一篇回顧性的研究,維生素D對身高發育與鈣質同等重要。如果鈣和維生素 D 攝取不足,會影響骨骼發育。1999 年中國的實驗研究指出,飲用牛奶能有效促進身高,尤其是加強維生素 D 的補充後,骨密度顯著提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麼,台灣學童的鈣與維生素 D 攝取是否足夠呢?答案是遠遠不夠!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7-18 歲的學童,鈣的攝取量平均不到建議量的一半,維生素 D 的攝取量甚至只有四成多。這樣的營養狀況,怎麼能夠提供足夠骨骼發育的營養環境?

更令人關注的是,這些營養缺口與乳品攝取不足有直接關聯。每份乳品大約含有 240 毫升牛奶,其中含有 240 毫克的鈣質及 3 微克的維生素 D。根據國民健康署採用的推薦膳食攝取量(RDA),每天需要的鈣質約為 1000 毫克,維生素 D 則是 15 微克,如果每人每天攝取2份乳品類,加上其他的飲食攝取,就有機會補足鈣與維生素 D 的缺口。

此外,牛奶中的鈣質容易被人體吸收。牛奶有三分之一的鈣是以游離態存在的,能夠直接被吸收,剩餘的鈣與酪蛋白結合,當人體消化酪蛋白時,這些鈣質也會被釋放,然後被人體吸收。事實上,人體對牛奶鈣質的吸收率為 32.1%,遠高於其他食物。因此,想要補充鈣質,牛奶無疑是最佳選擇。

人體對牛奶的吸收率達 32.1%,是補鈣的理想選擇。圖/envato

喝的不是鮮奶,而是加溫處理後的保久乳,營養素會被破壞嗎?

至於保久乳的營養價值問題,根據國民健康署 2021 年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說明。鮮乳是生乳經過短時間高溫或超高溫殺菌方式所製成,所以無法達到完全滅菌,保存期間較短,而且需要冷藏。保久乳則是透過高溫或高壓滅菌,並且以無菌的填充方式放入無菌包材,所以能夠保存較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營養成分資料庫,鮮乳跟保久乳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乳糖)、礦物質及維生素都沒有太大差異,只有少數熱敏感的營養素,像是維生素 C 會稍微少一點外,其他成分大致上都一樣。所以,不管是鮮乳還是保久乳,在營養成分上差異不大!

另外,許多父母擔心乳糖不耐症影響孩子喝牛奶、容易引起腹瀉。牛奶中含有乳糖,而乳糖是一種雙醣,由半乳糖與葡萄糖所構成。人體想要運用乳糖,需要先把它分解成半乳糖與葡萄糖,這時候需要一種特別的腸道酵素:乳糖酶。在兒童時期乳糖酶會正常分泌,這是為了要分解母乳,隨著年齡增加,乳品類食物逐漸減少,人體的乳糖酶漸漸地分泌越來越少。然而,這並不代表不能喝牛奶。透過逐步攝取少量低乳糖的牛奶製品,或使用乳糖酶補充品,都有機會能改善不適,重新恢復對牛奶的耐受力。

總結來看,牛奶確實能補足我們失落的鈣質和維生素 D 缺口。這些營養素,也確實與身高有關。但別忘了,影響身高的因素有很多,飲食、運動、睡眠和環境等各方面都不可忽視!補充足夠的營養素,並搭配運動和良好的作息,將會是孩子的身高發育的關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8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當開發遇上「術前檢查」:環境影響評估大揭密!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2/16 ・4339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環境部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無論是在立法院的質詢臺,還是網路媒體或社論上,你應該經常聽到「環評」這個詞吧?它的核心理念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不管是建設重金屬冶煉廠、台積電進駐,還是打通山壁開闢新道路,都必須經過像動手術前的詳細檢查一樣,透過環評的嚴謹審查程序,確保這些開發不會對環境造成過度或無法挽回的損害。

 環評的概念起源於 70、80 年代,當時大規模開發導致嚴重的環境破壞,人們開始反思,發現單靠法規和污染處理技術不足以應對這些問題,環境惡化越來越嚴重,於是「事前預防」的想法應運而生。

我國的環評制度是借鑒美國的經驗,但並不是所有開發案都需要環評,只有那些可能對環境產生較大影響的開發行為,才需要在開發前進行環評。環評其實是開發許可的一部分,環保機關負責審查環評報告,並擁有否決權。但即便環評通過,並不代表開發案就能立即進行,最終的開發許可還是需由相關主管機關綜合考量政治、經濟、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後,才能做出決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環評到底在忙什麼?

環評的全名為「環境影響評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就像動手術會有術前檢查、術後定期追蹤及按時服藥,健康的把關需要仰賴定期進廠維修,同樣在開發行為實施前,我們需要評估其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提出相應的預防或減輕措施,施工中或營運後也需要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來進行追蹤,並由環保機關進行監督,確保不會進一步損害環境品質。

環評負責評估開發對環境的影響,並制定措施與監督確保環境品質。圖/envato

雖然「環評」這個名字大家耳熟能詳,但實際上它的評估過程可一點也不簡單,就像醫療檢查一樣,科學、客觀且精密,評估項目可不只侷限在空氣品質、水質或土壤是否受農藥或化肥影響、生態景觀與棲地等和自然環境切身相關的議題。根據環評法第 4 條規定,評估還涵蓋了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面。

環評就像是開發案的「術前檢查」,確保開發行為不會對環境造成不必要的風險和破壞。那麼,大家常聽說環評要耗費很長時間,那它到底在忙什麼呢?其實,環評的目的是要求開發單位對開發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進行詳細調查和分析,這些調查結果會寫成報告,並進行公開,讓社會大眾了解並參與討論。最後,由專家組成的委員會審查,只有通過審查的案子,才有機會繼續進行開發,從而保護我們共同的生活環境。

誰應該接受環評的「考驗」?

根據環評法的立法精神,不是所有的開發案都需要進行環評,環評主要是針對那些可能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開發行為。那麼,哪些開發案需要環評呢?環境部依法訂定了「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簡稱「認定標準」),這些標準主要是根據開發案可能帶來的影響程度、所在的敏感區域(如國家公園、重要濕地、野生動物棲息地等),以及開發的規模(如面積、處理量)來判斷是否需要進行環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舉例來說,像高速鐵路、大眾捷運、機場、離岸風力發電系統等這些建設,不論它們的規模或地點,都必須經過環評。而像科學園區、高爾夫球場的建設,若位於國家公園、重要濕地或野生動物棲息地,也需要辦理環評;至於太陽能光電設施,則是當它位於重要濕地時,才需要進行環評。

宛如開發前的「術前檢查」!淺談環評流程

我國的環評審查採取專家審查機制,環評主管機關依法成立環評審查委員會。委員會的成員包括政府機關的代表和專家學者,其中專家學者的比例不得少於總人數的三分之二。以環境部為例,環境部的環評審查委員會共有 21 位委員,其中 14 位是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這些專家分別在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方面進行把關,確保審查過程的專業性與公正性。

臺灣的環評制度通常分為兩個階段。一階環評是透過報告書撰寫前的公開意見蒐集,開發單位將意見回應情形納入報告書後由專業的環評審查委員進行審查,若經審查後認為開發後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則應對症下藥,進入二階環評,這個階段的審查更為嚴謹,並且依法規定進行範疇界定,篩選出環境關鍵項目與因子。整個環評流程大致包括以下幾個重要步驟,讓開發案能夠更透明、公開地接受環境影響的評估與檢驗。

STEP 1 資料填寫:開發行為規劃

這就像醫生在手術前,先為病患制定計畫,並在檢查前登錄好病患的個人資料,例如身分訊息、健康問題、藥物過敏或病史等。同樣地,環評也是這樣運作的。開發單位首先要擬定開發案的規劃,並且將這些內容在網路上公開蒐集意見 20 天,同時也會舉行公開會議,讓大眾參與討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著,開發單位需要編寫環境影響說明書的主要章節,並且決定是否自願進入二階環評。這個階段開發單位會進行初步的計畫,確認開發的目標與範圍,並評估這個開發案可能對環境產生的潛在影響。這些步驟都是為了確保開發行為在開始前,能夠徹底評估可能的風險和影響

開發單位需撰寫環境影響說明書,初步評估目標、範圍及潛在影響。圖/envato

STEP 2 初步評估:編製環境影響說明書

就像術前檢查結果會匯集成一份醫療報告,在這個階段,開發單位也需要把他們的調查結果、預測和分析整理成一份「環境影響說明書」(簡稱環說書),環說書會說明如何預防或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開發單位需要根據作業準則製作環說書,交給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確認無非屬主管機關所主管法規之爭點後,再轉請主管機關審查;主管機關確認沒有需要補正的地方(例如:沒有檢具環境保護對策與替代方案、執行評估的人忘了簽名等),環保主管機關所設的「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則會著手進入審查階段。

STEP 3 手術可行與必要嗎:審查與結論

這部分就像醫療團隊評估手術的風險。環保機關會審查這份環境影響說明書,專家委員會會進行詳細的審查,並在一定的時間內做出結論。如果所有的環保問題都能得到妥善解決,開發案就能獲得初步通過並公告審查結論,告訴你這個「手術」(開發項目)可不可以做、在甚麼條件下做比較安全,或是可能要再做更進一步的檢查等等。以離岸風電開發為例,可能就會要求開發商調整風機位置,以避開白海豚的棲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應環評法施行細則裡的審查結論,除了通過審查、不應開發等結果,也可能會出現「有條件通過審查」或「進行第二階段審查評估」的狀態。

STEP 4 完善的手術方案:進入二階環評

就像術前檢查發現可能有重大問題或可能帶來影響的副作用時,醫生可能會要求進行更詳細的檢驗及評估更好的治療方案,環評也是如此。如果第一階段的環評顯示這個開發案可能對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那麼它就必須進入「二階環評」。

進入二階環評的開發案,意味著要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與評估。就像醫生要進行更精密的檢查來了解手術風險。除了基本的環評程序,開發單位還需要舉辦公開說明會與範疇界定會議、編製更複雜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送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收到初稿後需進行現場勘查與公聽會,讓當地居民或關心這個開發案的人可以參與,了解開發案的影響,並提出意見。

二階環評需更深入分析,與舉辦說明會、公聽會,讓居民一同參與評估影響。圖/envato

同時,開發單位也要依據這些意見,編製更詳細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將所有的調查、分析結果都納入評估報告書中,才能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環保主管機關審查。而如果在審查過程中發現需要修改或補充資料,就像醫生建議調整手術計畫一樣,開發單位會進行修正,並重新提交補正及取得定稿備查。只有在所有問題解決後,開發案才是真正通過環評審查並進入下一階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在你生活周遭環境的開發案正好遇到環評的爭議,或者你關心的案件正在環評階段,你可以隨時上「環境部環評書件查詢系統」(https://eiadoc.moenv.gov.tw/eiaweb/)查詢相關的最新資訊。不僅如此,環評審查委員會的會議還有線上直播,讓大家能夠親自參與,為國內的開發案共同把關!

整個環評流程耗時多久?

環評法第 7 條規定,主管機關在收到環境影響說明書後,必須在 50 天內完成審查並公告結果,並通知相關主管機關和開發單位。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最多可以再延長 50 天。

根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這個審查期限是從開發單位備妥所有資料,並繳交審查費後開始計算。但是有一些情況是不計入這個審查時間的,包括:

  1. 開發單位補充資料所花的時間。
  2. 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就法規進行釋疑,且不超過 60 天的時間。
  3. 其他不可歸責於主管機關的可扣除天數。

因此,整個環評流程的時間會因為不同情況有所變動,但主管機關的基本審查時間是 50 天內,特殊情況最多延長至 100 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實際所需要的時間,可能會根據開發案的複雜程度而有所不同。就像去放射科拍攝X光可能只要一、兩分鐘,但如果要做電腦斷層,可能就需要半個小時左右。

同樣地,根據環評法的規定,環境影響說明書的審查通常在收到資料後的 50 天內完成,若是進入二階環評,審查時間則是 60 天。聽起來似乎不算太久,通常三、四個月就能有結果。

但實際上,環評過程常常會因各種原因延長時間。環境部目前也正在進行環評總體檢,蒐集各界的意見,逐步檢視現行制度,並作為未來修正相關法規的參考依據。

環評帶來的效益是全方位的,它不僅幫助我們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環境的永續。透過環評,開發行為的潛在風險可以提前被識別,並且在問題發生前採取預防和減輕措施。這樣的過程不僅讓開發行為更具透明度,減少未來可能面臨的環境爭議和成本,還能促進社會對環境議題的關注與參與。期待隨著法規的修正與完善,未來的環評制度在效率、透明度與公眾參與等方面有望取得更大進展,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這不僅是對環境的保護,更能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福祉,實現政府、企業和民眾三贏的局面,讓我們共同打造一個更健康、更永續的未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8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當心網路陷阱!從媒體識讀、防詐騙到個資保護的安全守則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2/17 ・3006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網路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伴隨著便利而來的,還有層出不窮的風險與威脅。從充斥網路的惡假害訊息,到日益精進的詐騙手法,再到個人隱私的安全隱憂,這些都是我們每天必須面對的潛在危機。2023 年網路購物詐欺案件達 4,600 起,較前一年多出 41%。這樣的數據背後,正反映出我們對網路安全意識的迫切需求⋯⋯

「第一手快訊」背後的騙局真相

在深入探討網路世界的風險之前,我們必須先理解「錯誤訊息」和「假訊息」的本質差異。錯誤訊息通常源於時效性考量下的查證不足或作業疏漏,屬於非刻意造假的不實資訊。相較之下,假訊息則帶有「惡、假、害」的特性,是出於惡意、虛偽假造且意圖造成危害的資訊。

2018 年的關西機場事件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當時,燕子颱風重創日本關西機場,數千旅客受困其中。中國媒體隨即大肆宣傳他們的大使館如何派車前往營救中國旅客,這則未經證實的消息從微博開始蔓延,很快就擴散到各個內容農場。更令人遺憾的是,這則假訊息最終導致當時的外交部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因不堪輿論壓力而選擇結束生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年,另一則「5G 會抑制人體免疫系統」的不實訊息在網路上廣為流傳。這則訊息聲稱 5G 技術會影響人體免疫力、導致更容易感染疾病。儘管科學家多次出面澄清這完全是毫無根據的說法,但仍有許多人選擇相信並持續轉發。類似的例子還有 2018 年 2 月底 3 月初,因量販業者不當行銷與造謠漲價,加上媒體跟進報導,而導致民眾瘋狂搶購衛生紙的「安屎之亂」。這些案例都說明了假訊息對社會秩序的巨大衝擊。

提升媒體識讀能力,對抗錯假訊息

面對如此猖獗的假訊息,我們首要之務就是提升媒體識讀能力。每當接觸到訊息時,都應先評估發布該消息的媒體背景,包括其成立時間、背後所有者以及過往的報導記錄。知名度高、歷史悠久的主流媒體通常較為可靠,但仍然不能完全放下戒心。如果某則消息只出現在不知名的網站或社群媒體帳號上,而主流媒體卻未有相關報導,就更要多加留意了。

提升媒體識讀能力,檢視媒體背景,警惕來源不明的訊息。圖/envato

在實際的資訊查證過程中,我們還需要特別關注作者的身分背景。一篇可信的報導通常會具名,而且作者往往是該領域的資深記者或專家。我們可以搜索作者的其他作品,了解他們的專業背景和過往信譽。相對地,匿名或難以查證作者背景的文章,就需要更謹慎對待。同時,也要追溯消息的原始來源,確認報導是否明確指出消息從何而來,是一手資料還是二手轉述。留意發布日期也很重要,以免落入被重新包裝的舊聞陷阱。

這優惠好得太誇張?談網路詐騙與個資安全

除了假訊息的威脅,網路詐騙同樣令人憂心。從最基本的網路釣魚到複雜的身分盜用,詐騙手法不斷推陳出新。就拿網路釣魚來說,犯罪者通常會偽裝成合法機構的人員,透過電子郵件、電話或簡訊聯繫目標,企圖誘使當事人提供個人身分、銀行和信用卡詳細資料以及密碼等敏感資訊。這些資訊一旦落入歹徒手中,很可能被用來進行身分盜用和造成經濟損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網路詐騙手法不斷進化,釣魚詐騙便常以偽裝合法機構誘取敏感資訊。圖/envato

資安業者趨勢科技的調查就發現,中國駭客組織「Earth Lusca」在 2023 年 12 月至隔年 1 月期間,利用談論兩岸地緣政治議題的文件,發起了一連串的網路釣魚攻擊。這些看似專業的政治分析文件,實際上是在臺灣總統大選投票日的兩天前才建立的誘餌,目的就是為了竊取資訊,企圖影響國家的政治情勢。

網路詐騙還有一些更常見的特徵。首先是那些好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優惠,像是「中獎得到 iPhone 或其他奢侈品」的訊息。其次是製造緊迫感,這是詐騙集團最常用的策略之一,他們會要求受害者必須在極短時間內作出回應。此外,不尋常的寄件者與可疑的附件也都是警訊,一不小心可能就會點到含有勒索軟體或其他惡意程式的連結。

在個人隱私保護方面,社群媒體的普及更是帶來了新的挑戰。2020 年,一個發生在澳洲的案例就很具有警示意義。當時的澳洲前總理艾伯特在 Instagram 上分享了自己的登機證照片,結果一位網路安全服務公司主管僅憑這張圖片,就成功取得了艾伯特的電話與護照號碼等個人資料。雖然這位駭客最終選擇善意提醒而非惡意使用這些資訊,但這個事件仍然引發了對於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個人資訊安全性的廣泛討論。

安全防護一把罩!更新裝置、慎用 Wi-Fi、強化密碼管理

為了確保網路使用的安全,我們必須建立完整的防護網。首先是確保裝置和軟體都及時更新到最新版本,包括作業系統、瀏覽器、外掛程式和各類應用程式等。許多網路攻擊都是利用系統或軟體的既有弱點入侵,而這些更新往往包含了對已知安全漏洞的修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使用公共 Wi-Fi 時也要特別當心。許多公共 Wi-Fi 缺乏適當的加密和身分驗證機制,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能夠輕易地攔截使用者的網路流量,竊取帳號密碼、信用卡資訊等敏感數據。因此,在咖啡廳、機場、車站等公共場所,都應該避免使用不明的免費 Wi-Fi 處理重要事務或進行線上購物。如果必須連上公用 Wi-Fi,也要記得停用裝置的檔案共享功能。

使用公共 Wi-Fi 時,避免處理敏感事務,因可能存在數據被攔截與盜取的風險。圖/envato

密碼管理同樣至關重要。我們應該為不同的帳戶設置獨特且具有高強度的密碼,結合大小寫字母、數字和符號,創造出難以被猜測的組合。密碼長度通常建議在 8~12 個字元之間,且要避免使用個人資訊相關的詞彙,如姓名、生日或電話號碼。定期更換密碼也是必要的,建議每 3~6 個月更換一次。研究顯示,在網路犯罪的受害者中,高達八成的案例都與密碼強度不足有關。

最後,我們還要特別注意社群媒體上的隱私設定。許多人在初次設定後就不再關心,但實際上我們都必須定期檢查並調整這些設定,確保自己清楚瞭解「誰可以查看你的貼文」。同時,也要謹慎管理好友名單,適時移除一些不再聯繫或根本不認識的人。在安裝新的應用程式時,也要仔細審視其要求的權限,只給予必要的存取權限。

提升網路安全基於習慣培養。辨識假訊息的特徵、防範詐騙的警覺心、保護個人隱私的方法⋯⋯每一個環節都不容忽視。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享受網路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確保自身的安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8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