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3/02/07
如果你走在一千年前的路上,你的感官體驗大概會跟在現代的感覺大不相同。 景觀氣味也會十分的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
・2023/02/01
臺灣邏輯、方法論、科學與科技哲學學會主辦了一場以《科學內外的人文可能》,探討「人文」與「科學」之間的對話,及如何攜手並進。
・2017/06/02
拉圖關心的,還是如何建立一種「萬物議會」,除了讓「人」可在其中暢所欲言,如土壤、大氣、蟲魚鳥獸等「非人」也可有發言權與投票權。期待生物學家、大氣學家、土壤學家、鳥類學家、森林學家等以「非人」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家們,能確實地為其關注的「非人」代言。一旦如此,拉圖期待,面對全球挑戰,不是人在某個有範圍或邊界的「在地」中行動—相反的,是這個「在地」本身,這個糾纏著種種人與非人元素的網絡本身,就是個足以行動的行動者。
・2015/10/14
四分之一世紀之後,諾貝爾獎得主保羅.克魯岑(Paul Crutzen,他發現臭氧層的破洞,於一九九五年獲諾貝爾化學獎。他也是首先引介核冬天觀念的學者)再度步上世界舞台,主張我們人類已經成為地球變化的重要媒介,因此有必要把我們所生存的這個地質時代重新命名。世界各國的科學菁英都同意此說,倫敦地質學會(Geological Society ofLondon,地質時間表的權威組織)也召集了德高望眾的專家小組,考量種種證據,要更新我們的世代名稱,由堅如磐石的全新世,到「Anthropocene」──人類世,頭一次承認我們主宰整個地球,天下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