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西瓜皮真的能讓男人重振雄風嗎?

羅紹桀
・2014/07/09 ・1510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14 ・六年級

640px-Watermelons
Created: २९ जनवरी २००५, ११:०७:४७

前幾天看到聯合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西瓜皮如威而鋼? 中醫:可振雄風文中鄧雲立醫師提到西瓜中的瓜胺酸能放鬆及擴張血管,與威爾鋼有類似效果,奇怪的是,文中訪問到的四位醫師中,有三位醫師皆對此說法毫不知情,不禁讓人懷疑西瓜能治療勃起障礙的說法是否其來有自?

西瓜能治療勃起障礙的說法從何而來?

追溯西瓜能重振雄風的說法,源自於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2008年七月一號在 ScienceDaily 所發表的新聞稿〈Watermelon May Have Viagra-effect〉,文中如同聯合報說的,西瓜裡含有大量的瓜胺酸(尤其是在西瓜皮中的含量更高),這些瓜胺酸進入體內轉化為精胺酸之後會生成可以促進血管擴張的一氧化氮,這份新聞稿聲稱這樣的功能與威而鋼類似,從此西瓜具有治療勃起障礙功效的說法在網路上廣為流傳。

不過文中也提到了「造成勃起障礙有各種可能的原因」未必是因為血液中缺乏一氧化氮。

2011年,義大利福賈大學(University of Foggia)觀察輕微勃起障礙患者服用瓜胺酸後的反應,發現他們服用一個月的瓜胺酸酊劑之後,有一半的病患表示他們「輕微地改善了症狀」其結果與鄧雲立醫師的做法不謀而合。 [5]

所以西瓜真的能代替偉哥嗎?

疑點一:要吃多少西瓜才能達到效果?

事實上,美國知名保健新聞網WebMD在2008年七月一號當天稍晚就針對 ScienceDaily 那篇文章釋出了回應。

其中 WebMD 發現的主要疑點是,要攝取多少的西瓜才能達到偉哥的效果?

針對這個疑問,德州農工大學研究團隊發言人 Bhimu Patil 回應如下:「這是個好問題,但很遺憾我沒有答案。」他表示四盎司的西瓜裡含有含有 150 毫克的瓜胺酸,但他不知道要攝取多少瓜胺酸才能達到和威爾鋼ㄧ樣的效果,他希望將來有人能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

問題在於現在並沒有任何研究指出,我們究竟要攝取多少瓜胺酸才能達到威而鋼擴張血管的功能。所以無論是鄧雲立醫師的病患還是義大利福賈大學的受試者,都只有「部分病患」表示「有輕微的改善」因此西瓜皮的實際療效還是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才能下定論。

疑點二:其實你體內的精胺酸可能已經夠了

關於德州農工大學的這項研究,《性醫學期刊》(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主編暨阿爾瓦拉多醫院醫藥中心主任 Irwin Goldsrein 表示:「他們說西瓜有威而鋼的作用可能只是是為了好玩。」他說:「但吃西瓜可以治療勃起障礙的說法是誤傳。」

「大部分的美國人體內已經具有足夠的精胺酸了。」他認為大部分的勃起障礙患者並體內不缺乏這種物質,也就是說,大多數的勃起障礙者的病因並不是因為缺乏精胺酸,可能牽涉到其它生理和心理的複雜因素。

的確,精胺酸能促進血液循環,但男人勃起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威而鋼的原理主要是透過抑制磷酸二脂酶提升環磷酸鳥苷(cGMP)的水平,繼而使陰莖海綿體平滑肌與小動脈平滑肌鬆弛,讓血液進入海綿竇,使陰莖勃起,這樣的「促進血液循環」是針對陰莖的,然而精胺酸的功能則是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因此不能代替威而鋼使用。

結論

以西瓜皮代替威而鋼這個想法,在邏輯上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否具有壯陽或防治高血壓的功能,目前為止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確定。不過許多研究証實除了瓜胺酸以外,西瓜還有許多如茄紅素、維生素C等適度攝取對健康有益的成分,因此只要食用適量,也不失為夏天解渴消暑的選擇之一。

 

參考資料:

  1. 西瓜皮如威而鋼? 中醫:可振雄風 聯合報[2014.07.02]
  2. Watermelon lowers blood pressure, study finds. ScienceDaily.[2010.10.14]
  3. Watermelon May Have Viagra-effect. ScienceDaily. [2008.07.01]
  4. Watermelon: A Natural Viagra? WebMD. [2008.07.02]
  5. Oral L-citrulline supplementation improves erection hardness in men with mild erectile dysfunction.PubMed.[2011一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羅紹桀
19 篇文章 ・ 3 位粉絲
目前在美國一家數位行銷公司當SEO分析師,特別愛Google的What People Also Ask功能所以還特地開了一個Youtube頻道專門分享各種關鍵字會觸發什麼PAA。 影片皆有中文字幕歡迎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gRDretD9XNp3ydod8TIlA/videos

0

2
1

文字

分享

0
2
1
ECU: 汽車大腦的演化與挑戰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5/07/02 ・3793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文與 威力暘電子 合作,泛科學企劃執行。

想像一下,當你每天啟動汽車時,啟動的不再只是一台車,而是一百台電腦同步運作。但如果這些「電腦」突然集體當機,後果會有多嚴重?方向盤可能瞬間失靈,安全氣囊無法啟動,整台車就像失控的高科技廢鐵。這樣的「系統崩潰」風險並非誇張劇情,而是真實存在於你我日常的駕駛過程中。

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汽車電子系統「逆天改運」的科學奧秘。究竟,汽車的「大腦」—電子控制單元(ECU),是如何從單一功能,暴增至上百個獨立系統?而全球頂尖的工程師們,又為何正傾盡全力,試圖將這些複雜的系統「砍掉重練」、整合優化?

第一顆「汽車大腦」的誕生

時間回到 1980 年代,當時的汽車工程師們面臨一項重要任務:如何把汽油引擎的每一滴燃油都壓榨出最大動力?「省油即省錢」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他們發現,關鍵其實潛藏在一個微小到幾乎難以察覺的瞬間:火星塞的點火時機,也就是「點火正時」。

如果能把點火的精準度控制在「兩毫秒」以內,這大約是你眨眼時間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引擎效率就能提升整整一成!這不僅意味著車子開起來更順暢,還能直接省下一成的油耗。那麼,要如何跨過這道門檻?答案就是:「電腦」的加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工程師們引入了「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顆專注於特定任務的迷你電腦晶片。它能即時讀取引擎轉速、進氣壓力、油門深度、甚至異常爆震等各種感測器的訊號。透過內建的演算法,在千分之一秒、甚至微秒等級的時間內,精準計算出最佳的點火角度,並立刻執行。

從此,引擎的性能表現大躍進,油耗也更漂亮。這正是汽車電子控制單元(ECU)的始祖—專門負責點火的「引擎控制單元」(Engine Control Unit)。

汽車電子控制單元的始祖—專門負責點火的「引擎控制單元」(Engine Control Unit)/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ECU 的失控暴增與甜蜜的負荷

第一顆 ECU 的成功,在 1980 年代後期點燃了工程師們的想像:「這 ECU 這麼好用,其他地方是不是也能用?」於是,ECU 的應用範圍不再僅限於點火,燃油噴射量、怠速穩定性、變速箱換檔平順度、ABS 防鎖死煞車,甚至安全氣囊的引爆時機……各種功能都交給專屬的 ECU 負責 。

然而,問題來了:這麼多「小電腦」,它們之間該如何有效溝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86 年,德國的博世(Bosch)公司推出了一項劃時代的發明:控制器區域網路(CAN Bus)。你可以將它想像成一條專為 ECU 打造的「神經網路」。各個 ECU 只需連接到這條共用的線路上,就能將訊息「廣播」給其他單元。

更重要的是,CAN Bus 還具備「優先通行」機制。例如,煞車指令或安全氣囊引爆訊號這類攸關人命的重要訊息,絕對能搶先通過,避免因資訊堵塞而延誤。儘管 CAN Bus 解決了 ECU 之間的溝通問題,但每顆 ECU 依然需要獨立的電源線、接地線,並連接各種感測器和致動器。結果就是,一輛汽車的電線總長度可能達到 2 到 4 公里,總重量更高達 50 到 60 公斤,等同於憑空多載了一位乘客的重量。

另一方面,大量的 ECU 與錯綜複雜的線路,也讓「電子故障」開始頻繁登上汽車召回原因的榜首。更別提這些密密麻麻的線束,簡直是設計師和維修技師的惡夢。要檢修這些電子故障,無疑讓人一個頭兩個大。

大量的 ECU 與錯綜複雜的線路,也讓「電子故障」開始頻繁登上汽車召回原因的榜首。/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汽車電子革命:從「百腦亂舞」到集中治理

到了2010年代,汽車電子架構迎來一場大改革,「分區架構(Zonal Architecture)」搭配「中央高效能運算(HPC)」逐漸成為主流。簡單來說,這就像在車內建立「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的管理系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以想像,整輛車被劃分為幾個大型區域,像是車頭、車尾、車身兩側與駕駛艙,就像數個「大都會」。每個區域控制單元(ZCU)就像「市政府」,負責收集該區所有的感測器訊號、初步處理與整合,並直接驅動該區的馬達、燈光等致動器。區域先自理,就不必大小事都等中央拍板。

而「中央政府」則由車用高效能運算平台(HPC)擔任,統籌負責更複雜的運算任務,例如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所需的環境感知、物體辨識,或是車載娛樂系統、導航功能,甚至是未來自動駕駛的決策,通通交由車輛正中央的這顆「超級大腦」執行。

乘著這波汽車電子架構的轉型浪潮中, 2008 年成立的台灣本土企業威力暘電子,便精準地切入了這個趨勢,致力於開發整合 ECU 與區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功能的模組化平台。他們專精於開發電子排檔、多功能方向盤等各式汽車電子控制模組。為了確保各部件之間的溝通順暢,威力暘提供的解決方案,就像是將好幾個「分區管理員」的職責,甚至一部分「超級大腦」的功能,都整合到一個更強大的硬體平台上。

這些模組不僅擁有強大的晶片運算能力,可同時支援 ADAS 與車載娛樂,還能兼容多種通訊協定,大幅簡化車內網路架構。如此一來,車廠在追求輕量化和高效率的同時,也能顧及穩定性與安全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08 年威力暘電子致力於開發整合 ECU 與區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功能的模組化平台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萬無一失的「汽車大腦」:威力暘的四大策略

然而,「做出來」與「做好」之間,還是有差別。要如何確保這顆集結所有功能的「汽車大腦」不出錯?具體來說,威力暘電子憑藉以下四大策略,築起其產品的可靠性與安全性:

  1. AUTOSAR : 導入開放且標準化的汽車軟體架構 AUTOSAR。分為應用層、運行環境層(RTE)和基礎軟體層(BSW)。就像在玩「樂高積木」,ECU 開發者能靈活組合模組,專注在核心功能開發,從根本上提升軟體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2. V-Model 開發流程:這是一種強調嚴謹、能在早期發現錯誤的軟體開發流程。就像打勾 V 字形般,左側從上而下逐步執行,右側則由下而上層層檢驗,確保每個階段的安全要求都確實落實。
  3. 基於模型的設計 MBD(Model-Based Design) 威力暘的工程師們會利用 MatLab®/Simulink® 等工具,把整個 ECU 要控制的系統(如煞車),用數學模型搭建起來,然後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大量的模擬和測試。這等於在實體 ECU 誕生前,就能在「數位雙生」世界中反覆演練、預先排除設計缺陷,,並驗證安全機制是否有效。
  4. Automotive SPICE (ASPICE) : ASPICE 是國際公認的汽車軟體「品質管理系統」,它不直接評估最終 ECU 產品本身的安全性,而是深入檢視團隊在軟體開發的「整個過程」,也就是「方法論」和「管理紀律」是否夠成熟、夠系統化,並只根據數據來評估品質。

既然 ECU 掌管了整輛車的運作,其能否正常運作,自然被視為最優先項目。為此,威力暘嚴格遵循汽車業中一本堪稱「安全聖經」的國際標準:ISO 26262。這套國際標準可視為一本針對汽車電子電氣系統(特別是 ECU)的「超嚴格品管手冊」和「開發流程指南」,從概念、設計、測試到生產和報廢,都詳細規範了每個安全要求和驗證方法,唯一目標就是把任何潛在風險降到最低

有了上述這四項策略,威力暘確保其產品從設計、生產到交付都符合嚴苛的安全標準,才能通過 ISO 26262 的嚴格檢驗。

然而,ECU 的演進並未就此停下腳步。當ECU 的數量開始精簡,「大腦」變得更集中、更強大後,汽車產業又迎來了新一波革命:「軟體定義汽車」(Software-Defined Vehicle, SDV)。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軟體定義汽車 SDV:你的愛車也能「升級」!

未來的汽車,會越來越像你手中的智慧型手機。過去,車輛功能在出廠時幾乎就「定終身」,想升級?多半只能換車。但在軟體定義汽車(SDV)時代,汽車將搖身一變成為具備強大運算能力與高速網路連線的「行動伺服器」,能夠「二次覺醒」、不斷升級。透過 OTA(Over-the-Air)技術,車廠能像推送 App 更新一樣,遠端傳送新功能、性能優化或安全修補包到你的車上。

不過,這種美好願景也將帶來全新的挑戰:資安風險。當汽車連上網路,就等於向駭客敞開潛在的攻擊入口。如果車上的 ECU 或雲端伺服器被駭,輕則個資外洩,重則車輛被遠端鎖定或惡意操控。為了打造安全的 SDV,業界必須遵循像 ISO 21434 這樣的車用資安標準。

威力暘電子運用前面提到的四大核心策略,確保自家產品能符合從 ISO 26262 到 ISO 21434 的國際認證。從品質管理、軟體開發流程,到安全認證,這些努力,讓威力暘的模組擁有最高的網路與功能安全。他們的產品不僅展現「台灣智造」的彈性與創新,也擁有與國際大廠比肩的「車規級可靠度」。憑藉這些實力,威力暘已成功打進日本 YAMAHA、Toyota,以及歐美 ZF、Autoliv 等全球一線供應鏈,更成為 DENSO 在台灣少數核准的控制模組夥伴,以商用車熱系統專案成功打入日系核心供應鏈,並自 2025 年起與 DENSO 共同展開平台化量產,驗證其流程與品質。

毫無疑問,未來車輛將有更多運作交由電腦與 AI 判斷,交由電腦判斷,比交由人類駕駛還要安全的那一天,離我們不遠了。而人類的角色,將從操作者轉為監督者,負責在故障或斷網時擔任最後的保險。透過科技讓車子更聰明、更安全,人類甘願當一個「最弱兵器」,其實也不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2

2
0

文字

分享

2
2
0
威而鋼不只能幫你重振雄風,還能避免阿茲海默症?
Aaron H._96
・2022/01/07 ・2166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藍色小藥丸威而鋼(Viagra)於1998 年 3 月 27 日獲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 (FDA) 審核上市後,一直都是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的主力藥物,上市至今全球已經開出將近 7000 萬份處方簽。

藍色鑽石形狀的輝瑞威而鋼片劑。圖/WIKIPEDIA

在過去,談論勃起障礙是相當禁忌的話題,這也使得相關的性學研究相當困難。威而鋼雖然是第一款用來幫助男性勃起的藥物,但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發展。在 1990 年代,輝瑞大藥廠的研究人員在英國的研發中心研究 PDE5 抑制劑,這類藥物原先設計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中 cGMP 的分解,使蛋白激酶 G (Protein Kinase G) 被活化的量增加,使血管擴張,進而降低血壓,治療心血管疾病和肺高壓。

不過,研究不如預期,第一個 PDE5 抑制劑藥物西地那非(Sildenafil, 也就是威而鋼的主成分)舒張心血管的效果並不夠好,反倒意外發現這些相對年紀較長的受試者,吃了藥後,明顯改善勃起的現象。

研究發現,Sildenafil 能夠選擇性的抑制陰莖海綿體內的 PDE5,增加一氧化氮,使血管舒張,海綿體持續充血,進而恢復陰莖勃起的功能。目前常見用於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 PDE5 抑制劑有 Sildenafil, Tadalafil, Vardenafil 等。除了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之外,由於能夠舒張血管,研究人員也持續關注 PDE5 抑制劑對其他器官的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類 PDE5 與 Sildenafil 結合的晶體結構。圖/WIKIPEDIA

威而鋼也許可以治療阿茲海默氏症?

一直到現在阿茲海默氏症都是相當棘手的疾病,致病機轉可能有多重原因,所以要找到適合的治療藥物也非常困難。尋找藥物一直都是全球阿茲海默氏症研究者的聖杯。

2021 年 Nature Aging 期刊上,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基因醫學研究中心發表了一篇相當特殊的研究。這篇研究認為西地那非(Sildenafil ) 很有可能可以有效降低罹患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

這篇研究規模相當少見,運用了許多現代化的研究方式、巨量資料演算法與神經網路。研究人員首先建立了一種分析阿茲海默氏症內在表現型(Endophenotype)的電腦模型,辨識出與類澱粉蛋白班塊和 Tau 蛋白相關的基因。從這些基因之中,再與他們事先找出的 1600 種經 FDA 核准的藥物進行比對,看看這些藥物與這些基因型的交互關係。

團隊找出了其中 66 種藥物與阿茲海默氏症相關的基因有較近的關係。排除掉已經經過證實的研究、已經進入試驗的分子等等考量,團隊最終認為 Sildenafil 是目前很有希望,但仍未經過徹底研究的分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持有實驗室瓶的人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基因醫學研究中心程博士 (Feixiong Cheng) 所領導的團隊認為,服用 Sildenafil 可能有助於降低罹患阿茲海默氏症風險。圖/Pexels

服用 Sildenafil,可能降低 69% 罹患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

為了驗證這項發現是否具有臨床意義,研究團隊檢視了 723 萬筆美國醫療保險的資料,想要看看是否真有其事。在修正性別、年齡以及其他疾病與症狀後,發現服用 Sildenafil 的患者,相較於沒有服用此藥物的患者,六年內罹患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降低了 69% 。

研究團隊甚至從阿茲海默氏症的患者身上取得神經幹細胞,培養出神經元之後,發現給予 Sildenafil 的神經細胞,似乎會刺激神經突的生長,並減少 Tau 蛋白的磷酸化。綜合以上的這些結果,都讓研究人員非常興奮。

Sildenafil 相較其他候選藥物,效果顯著

研究團隊也比對 Diltiazem[註1], Glimepiride[註2], Losartan[註3] 和 Metformin[註4],發現 Sildenafil 在降低罹患阿茲海默氏症風險上的表現也明顯的好。Losartan 和 Metformin 目前已經進入阿茲海默氏症的臨床試驗,而 Diltiazem 和 Glimepiride 則是在這次研究才發現的候選藥物。

比起 Losartan,Sildenafil 能夠相對降低 55% 的罹病風險;比起 Metformin 能夠降低 63%;比起 Diltiazem 和 Glimepiride 則分別是 65% 與 64%。使用 Sildenafil 即便是在那些具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傳統上認為會增加阿茲海默氏症罹病風險的患者身上,就數據上看來也一樣有顯著的改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與健康人腦(左)相比,阿茲海默氏症患者的腦部明顯萎縮;服用威而鋼可能降低 69% 罹患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圖/WIKIPEDIA

不過現在還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證實 Sildenafil 有可能逆轉或避免阿茲海默氏症的發生,現在僅僅是利用演算法大幅縮小搜尋候選藥物的過程,同樣的研究過程也可能可以為帕金森氏症或是 ALS 等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尋找解藥。

目前研究團隊希望能延續此研究結果,啟動下一階段的臨床試驗,看看是否真的對患者有預期效果,值得期待。

註解

  1. Diltiazem中譯為「地爾硫䓬」,屬於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用於治療和預防心絞痛,控制異常的心律(例如心房顫動)和治療高血壓。
  2. Glimepiride中譯為「格列美脲」,屬於磺胺尿素劑,可以刺激身體釋放胰島素,並使胰島素更易在你的身體起效。因此用作於治療二型糖尿病。
  3. Losartan中譯為「氯沙坦」,屬於血管張力素 II 型受體拮抗劑,作用為阻止一些物質收縮血管,從而增加心臟血流量。它可用於治療高血壓、因糖尿病而引致的腎臟問題、心臟衰竭。
  4. Metformin中譯為「二甲雙胍」,是治療二型糖尿病的一線藥物。它也可以治療多囊卵巢綜合症。
  • 1. Endophenotype-based in silico network medicine discovery combined with insurance record data mining identifies sildenafil as a candidate drug for Alzheimer’s disease(link is external). Fang, J., Zhang, P., Zhou, Y. et al. Nat. Aging 2021 Dec 6. doi: 10.1038/s43587-021-00138-z.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2

6

42
9

文字

分享

6
42
9
科學的春藥與春藥的不科學
TingWei
・2020/11/20 ・5188字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A編按:每次吃生蠔時,同行的友人一定會用微妙的神情看我,說:「唉呦,今天晚上要睡不著嘍!」奇怪,吃生蠔到底有什麼神奇效用?每次吃完回家也都是倒頭就睡阿

 

《看A片學性教育是否搞錯了什麼?》專題帶你從「生蠔」聊到「育亨賓」,盤點食物與藥物中,那些引人遐想的效果是否屬實。如果你對那些被稱為「春藥」的食物或各種偏方感興趣,也歡迎偷偷私訊跟我們分享喔!

在不少 A 片裡,刻意讓自己或對方吃點「什麼」,來引出性慾或性能力,是常見的橋段。但大家都知道(吧?),從 A 片學化學與藥學,就跟從言情小說學談戀愛一樣,完全不可靠。

一句話歸納本篇重點:除了藍色小藥丸,請將腦海中聽說過的春藥傳說通通刪除。

好的,本篇完。(喂!)

簡單來說,不管是在 A 片或是言情小說看到的任何春藥效果,以及傳說有壯陽效用的食物及其理由,以猜題的精神來說,基本上都可以當作是.假.的。

哪類物質會被歸類為春藥?有什麼功能?

在一般的情況下,擁有與「性」相關功能的藥物,不管是同時具備或是僅有單一功能,通常都會被視為「春藥」,這些功能主要包括:增強性慾[1]、性表現[2]或性快感[3]等,衍伸版本還包括增進受孕能力、決定胎兒性別。可以說是一個「春藥」多種功能,人類所有跟性有關的的幻想與妄想都在這裡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世界各地的「民間傳說」中,有非常多東西都曾經被傳說有壯陽或催情的效果,但實際上大多數都起源自穿鑿附會,由來可能跟它的形狀、顏色、氣味,甚至可能只是因為它「來自遠方」,或者僅僅只是商人的行銷陰謀。

曾被列為「春藥」的東西可說是成千上百,充分反映了人們的想像力。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有些食物常被與催情連上關係,像是洋蔥、韭菜、牡蠣、巧克力、蜂蜜,這些說法流傳甚廣,理由不一而且效果未經證實。有些東西則可能是由於曾經非常稀奇、難以取得,像是鹿鞭鹿茸、香料如香草、荳蔻,或是嗜好品如可可、茶、咖啡、菸草。而也有一些其實具有相當強烈的毒性,像是傳說中的西班牙金蒼蠅(即斑螯)、曼陀羅、蟾蜍,都曾被歐洲人當作春藥使用;而更有些春藥的主成分根本就是毒品,像是鴉片、大麻、安非他命。[4]

許多食物都跟春藥有所連結,但實際效果不明。圖/Pixabay

而綜觀《春藥:從神話、宗教與社會,探討人類服用春藥的文化意涵》[5]裡所列舉各文化圈的春藥,除了定義略有變化,在進入現代生活之前,其實許多春藥傳統上都有特定(與巫術儀式或宗教有關)的使用方式,並不只是為了開心而吃(往往也不只是為了開心做啦)。總合下來,有一些物質不管在哪個文化脈絡底下,都共通被視為具有春藥功能,這些物質包括大麻、有毒的茄科植物、含有育亨賓(Yohimbine)的植物、酒精、以及各種香料(香草、巧克力、荳蔻等)。

真正「有效」的「春藥」有哪些?

前面有提到關於春藥的三個主要用途,其中增強性慾或性快感的效用本身非常靠感覺、相當主觀,因此科學研究的資料也相對較少。首先要介紹的是醫學文獻比較多的「增強男性性表現」,也就是俗稱的「壯陽」。

提到「壯陽藥」的一般印象是什麼呢?吃下去馬上「抬頭挺胸」?事情真心不是這樣運作的。(就說要忘掉以前學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臺灣臨床上可見到的「壯陽藥」,用以處置「男性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Dysfunction,ED)的口服藥有三種[6]:威而鋼(Sildenafil)、樂威壯(Vardenafil)以及犀利士(Tadalafil),都需要醫生的處方。

威而鋼(Sildenafil)。圖/Wikipedia

威而鋼,也就是台灣俗稱的「藍色小藥丸」,是第一種通過認證上市的口服壯陽藥。這三種藥物的原理基本上相同:使陰莖海綿體內的平滑肌鬆弛、造成陰莖動脈擴張,血流量增加,而使陰莖勃起比較容易[7]。並不像有些春藥的想像,吃下去就會自動「發動」,實際上這三種藥物都只是輔助,吃完後一定還需生理或心理上的性刺激。

女性專用的威而鋼

女性的部分,較晚近美國 FDA 通過了兩款針對「增強性慾」的藥物。(友情提醒:拜託還是請忘掉已有的印象)

首先是 2015 年,美國 FDA 首次通過了商品名為「Addyi」的「氟班色林」(Flibanserin),針對尚未進入更年期就受到「性慾機能減退障礙」(Hypoactive sexual desire disorder,HSDD)困擾的女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被暱稱為「女性威而鋼」,氟班色林與威而鋼的共通點其實只有口服。氟班色林需要長期服用、每天服用一次,主要功能在於會影響跟情緒有關的化學物質,能降低腦中血清素、促進分泌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8]

2019年另一種注射型的藥物「Vyleesi」也通過 FDA 認證上市,第二款「女性威而鋼」現有的資料看來也是影響大腦中有關性的反應路徑,用法為「來一發前打一針」,在從事性行為前 45 分鐘打一針在腹部或大腿。另外,還有劑量限制,FDA 建議 24 小時內不要使用超過一劑,並且每個月不要使用超過8劑。

有沒有發現這裡經過科學實證的「春藥」跟想像中的畫面不太一樣?即使是最大名鼎鼎的藍色小藥丸,也不是吃下去就保證「一觸即發」,還是需要進一步有適合的環境與刺激。

跟男性壯陽藥有明確「KPI」不同,給女性的藥物處理的則是難以捉摸、相當主觀的「性慾」。因此這類藥物一推出即相當具有爭議,有人認為此藥物代表有關當局終於正視女性需求,也有人認為將女性的性欲低落視為疾病,本身有歧視之嫌。

Vyleesi處理的是更複雜的「性欲」,需要用藥一段時間才有效果。圖/Pixabay

「純天然,會死人」的催情物質

由於傳說中有春藥效用的植物與食物有點太多了,接下來或著重討論聽起來很神秘,實際上頗有風險的項目(也就是會騙到人的那種)。受限於篇幅,關於各種食物,從韭菜、大蒜、牡蠣、巧克力、蜂蜜、各種香料、味精加可樂……等等沒有實證有效但對人也沒有傷害;或是像人參這種要吃到什麼劑量才有效果尚且不明,但總之吃了也不會死人的東西;或者明顯具有毒性物質像是曼陀羅、顛茄、蟾蜍。受限於篇幅,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下面兩位的主要精神是「純天然,傷害大於建設」。

首先是育亨賓(Yohimbine),源自非洲植物育亨賓樹(Corynanthe yohimbe)的生物鹼。育亨賓樹在西非的傳統醫學中作為補藥與壯陽藥。育亨賓做為其有效成分,曾被用於與其他藥物配合,輔助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但基本上被認為功效不佳、副作用相對多。用於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之功能在威而鋼等藥物出現後被取代。由於不當服用可能導致腎衰竭、痙攣、甚至死亡,臺灣在1952 年由當時的衛生署公告列為禁藥。

Yohimbine的化學式。圖/Wikipedia

其次是「西班牙金蒼蠅」,雖然稱為蒼蠅但並不是來自蒼蠅,而是西班牙斑蝥Lytta vesicatoria),這是種鞘翅目芫菁科的甲蟲,基本上這類甲蟲的分泌物常有毒素,稱作「斑蝥素」這種物質的毒性相當強,會導致腎衰竭以及胃腸道出血,甚至可能致死。有人認為斑蝥素可能會刺激生殖器膜,從而有「春藥」的錯覺。目前在網路上也還找得到這類物質的身影,總之如果真的內含斑蝥素,吃下去風險相當高,目前台灣還沒看到什麼不良反應的案例,應該主要是傷荷包吧。

俗稱「西班牙金蒼蠅」的西班牙斑蝥。圖/Wikipedia

春藥與毒藥,傻傻分不清

《春藥:從神話、宗教與社會,探討人類服用春藥的文化意涵》中可見,許多描述較多、較完整的、有效果的春藥,其有效成份多半與會影響神經系統的物質有關,如大麻、嗎啡、安非他命、古柯鹼、顛茄、曼陀羅等。各文化傳統上的許多春藥,以科學的後見眼光來看,不見得與性表現有直接的關聯,但與製造幻覺、快感與影響感官有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性行為的「快感」其實都是大腦的感覺,這一方面可以解釋許多傳統上的春藥對於不同的人,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影響[9],另一方面甚至於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明明沒什麼效的食物,也長久被傳具有春藥的效果。欺騙大腦說自己獲得了靈丹妙藥,或許就可以「感覺不錯」;換句話說,「自以為吃下的春藥」本身的安慰劑效果,很有可能就夠讓人滿意了。

大部分的春藥都是「安慰劑」。圖/Pixabay

這裡有個弔詭的情況,在現代醫學介入、讓大家不要亂吃藥之前,「真正的春藥」其實潛藏比「假春藥」更龐大的風險。吃下草莓、牡蠣、蜂蜜自覺「表現良好」度過了愉快的夜晚沒什麼風險(考慮到對照組,甚至值得鼓勵)。而現今未經證實與安全評估的「有效」春藥,往往有毒或者本身就是毒品,本來就對身體不好。這類春藥除了未經許可製造時,可能存在的雜質或瑕疵有危害身體的風險;就算吃了沒死,其實際效用也往往因人而異。說得坦率點,如果有錢想要嘗試春藥,你或你的伴侶會不會爽到還很難說,但那玩意不是騙人就是有毒倒是確定的,錢太多歡迎捐給泛科學啊。

簡而言之,要達成新奇有趣的性事方法很多,換個環境、節奏、音樂、姿態(或對象)都能讓你的大腦感到新鮮而興奮。但是盲目嘗試「春藥」除了可能會製造更多的問題,也不見得能夠協助性事圓滿。而如果真正存在「表現問題」,影響的因素有很多,身體健康狀況、心情與心理狀態、與伴侶之間的關係、當天的環境氣氛……等都有可能。如果實在有生理、心理上的困擾久久未能克服,老話一句,還是請洽相關的心理師或泌尿科、婦產科醫師,讓專業的來吧。

作者註解

  1. 增強性慾:造成精神興奮、解除精神壓抑
  2. 增強性表現:這方面男女受到的期待不大相同,主要包括增進勃起能力、擴張陰莖、增進精子生成、防止早洩、延長高潮、抑制高潮時的射精、促進陰道收縮、增加陰道分泌物、放鬆肛門肌肉等
  3. 增強性快感:增進皮膚敏感度(可能是某些特定部位)、造成精神興奮、營造性愛的感覺、製造與性有關的幻覺等
  4. 《春藥:從神話、宗教與社會,探討人類服用春藥的文化意涵》將之分成四大類,第四類為含著巫術氣息的物品,如月經血、陰毛等。本篇僅做科學面向之討論(饒了我吧)
  5. 時報出版,本書重點在於「從文化、民間信仰、天人物化學和文化醫學等角度來探討『春藥現象』」(序文,南方朔),初版年代為 1998。原版出書之時連威而鋼都還沒誕生,好像應該請作者再寫一版。
  6. 實際上類似功能的藥物種類有幾十種,但臺灣目前的口服藥為這三種。
  7. 原理相同,因此三者的服用禁忌基本上相似:不可以與硝酸鹽類藥物併用;心臟病患者、嚴重肝功能不全患者、短期曾發生過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患者禁止服用。此類勃起功能障礙藥物皆為處方藥,須經由醫師評估處方才可以使用。
  8. Addyi 作為一個臨床實驗效果不算明顯(平均性滿意次數從每月0.5次提升到1次),且需要長期服用的藥物(每天吃一顆,八周後無效則不繼續吃),甫一推出即相當具有爭議。
  9. 或是不同的劑量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如酒精在低劑量時會讓人放鬆、心情愉快的疑似催情效果,但高劑量時除了會讓人想睡覺,也有可能「完全沒有反應」。

想要越做越恩愛?也許可以試試「用說的」替彼此的感情加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6
TingWei
13 篇文章 ・ 15 位粉絲
據說一生科科的生科中人,不務正業嗜好以書櫃堆滿房間,努力養活雙貓為近期的主要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