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羅拉多金花蟲利用腳上的特殊液體薄膜和物體表面黏著!
當科羅拉多金花蟲在它的寄宿植物垂直爬行時,藉由包覆著一層薄膜蠟狀液體的跗節結構,來抵抗往下的重力。這層蠟液類似金花蟲身體其他部分用來防止水分散失的防護蠟,此防護蠟在某些特定的溫度下呈現固態,以保持皮膚和蠟間的牢固。當分布在腳的蠟為液態時,可使腳和接觸表面間產生黏著而更加穩固。
許多種昆蟲的跗節(tarsus),有由薄膜液體覆蓋的特殊黏著結構,位於爪裡。科學家認為,這種黏著液體和表皮蠟質層有關,而表皮蠟質又是覆蓋昆蟲身體及隔絕外在環境的主要屏障。表皮蠟質具有重要的功能,不過當金花蟲的體溫太高時,部分蠟層融化就會危及它的黏附功能。
根據黏滯力和表面張力效應,金花蟲跗節需靠黏著和潤滑的液體來維持它的腳和表面間的黏著力。這些液體會漸漸損失。因此,維持液體的充足對金花蟲來說很重要。
黏著結構需要液體薄膜產生的黏著力配合,才能在不規則奈米級表面上產生黏著效果。這種機制不僅存在於金花蟲上,相關的研究提供我們利用液體來黏附物體的仿生靈感。
編稿:成功大學 材料所 林漢偉 編|李旺龍 教授指導
原文出處:Thin liquid film allow adhesion: Colorado potato beetle
研究文獻:Geiselhardt SF; Lamm S; Gack C; Peschke K. 2010. Interaction of liquid epicuticular hydrocarbons and tarsal adhesive secretion in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 (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196(5): 369-378.
轉載自週日閱讀科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