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學寫程式已經成為全民運動。Code.org由全球知名人士共同組成推薦,包括矽谷鉅子、科學家、政治領袖、還有成功的體育界、演藝圈人士。了解程式語言的邏輯,目的不在於成為工程師,而在於更好地溝通、提高效率。同時,程式已經逐漸成為這個連線世界的底層規則,這在Lawrence Lessig的演講 Code is law中有清楚的闡述。同時,「開放硬體」與創客(maker)浪潮席捲,除了一起動手做,更要一起動手code。
再用英文 Mobius 打入谷歌,結果出來的都是電玩《莫比烏斯 Final Fantasy》的訊息。這是一款可以在手機上單打獨鬥的遊戲,需要操作喪失記憶的主角與各種魔物在未知世界裡廝殺。其實我想找的是數學家莫比烏斯(August Ferdinand Möbius),哪裡知道他的大名已經移植到與數學不相干的場域。
天文學家的數學遺產
數學家莫比烏斯(August Ferdinand Möbius)。圖/Adolf Neumann, 公有領域
在圖 17-2 裡,先把長條紙上下邊緣對齊,產生一條中線。然後把左邊緣的線段 DO 往中線摺疊,使得點 D 碰觸到中線上的點 A,於是角 BOC 就剛好是60度。為什麼呢?讓我們從 A 作垂直線段 AB,假設 AB 的長度是 1,則 AO = DO 便為長度 2。從三角關係便知角 AOB 為 30 度,從而角 AOD 就等於 60 度;但因角 AOC 與角 COD 相等,所以角 AOC 也是 30 度,那麼角 BOC 只好是 60 度了。
在長條紙上摺出了 CO 這條摺痕,接著我們用剪刀沿著 CO 剪下去,把三角形 COD 丟掉。然後把 O 點摺到上緣,使得線段 CO 與上緣邊線重合,就會產生一個正三角形。下一階段用這個正三角形做為模板,把長條紙反復摺疊,打開後修剪掉右邊多餘的紙條,就成為具有 15 個正三角形摺痕的紙條,如圖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