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蘋果日報有篇報導 蘋果調查 60萬獼猴 「比天災恐怖」在網路上被廣傳。其實「猴害」的報導三不五時會出現,近年的確越來越多(猴抓妹不算)。這些報導都有特定框架,包括:
- 強調人猴衝突越演越烈,罪魁禍首是獼猴侵犯人類領域。
- 過度保育獼猴造成數量大增,應該把獼猴降級、撤除保育。
- 農作物或其他人類的生命財產遭受獼猴威脅。
- 受害的人類礙於獼猴受保育甚麼都不能做,保育人士或學者還在強調保育是不食人間煙火,再次強化對立。
- 「主管單位為何甚麼都不做?」「你們在睡嗎?」(例如這篇)
很遺憾,這樣的報導對於解決問題是沒有幫助的,甚至會讓許多正在進行的努力打折扣。首先,我們要以蘋果這篇報導為例,檢視一下其中的問題。
「地方中心/ 綜合報導」?:是的,我要再次強調,只要一篇報導沒有記者署名,就請先對報導內容的品質打一個很大很大很大的折扣。不代表內容一定不對,只是請保持高度質疑。
「猴群屠殺百隻土雞事件」?:標題雖說是「蘋果調查」,但其實並沒有調查,只是把2006年報導過的事件拿出來講。然而整篇報導只有農人的說法。林務局野生物保育科科長林國彰認為這更可能是野狗所為。如果蘋果要搞調查報導,建議真的拿現場物證去化驗。而不是追逐聳動的說詞。
「獼猴數量10年翻倍為60萬隻」?:這句話可看成是蘋果日報不具名的記者自行臆測,請見這篇環境資訊中心的特稿:
目前並沒有任何科學數據支持獼猴的族群增加。蘇秀慧說,2001年之後就未再進行全面性的族群調查,林務局保育組長管立豪推估全台族群數為25萬,但未經比較。即使證明數量增加,也無法說明是人為餵食的後果,亦或自然結果。
蘇秀慧表示,民眾認為台灣獼猴的族群數增加,印象來自於媒體報導。當媒體報導某地的獼猴造成的搶食或農損,觀眾並不會認知是局部現象,而誤以為台灣獼猴數量增加。這些報導卻凸顯出人與猴的互動次數增加,或這些互動的經驗被放大。
而且台灣獼猴雖然獲得保育,但人類對自然棲地的破壞可從來沒停過,例如經典雜誌的這篇報導:
不論是「十四萬」或是「三十八萬」,台灣獼猴似乎已擺脫族群覆滅的危機,但也有人並不這麼樂觀。林金福指出,根據他的觀察,這幾年壽山、觀音山(高雄)、旗尾山的獼猴數量一直在減少。徐芝敏的先生摩悌是位外籍學者,曾在世界各地從事靈長類動物研究的他,更拿出了國際自然保育聯盟(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於二○○○年出版的紅皮書佐證,書上寫著來自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的警告:「台灣獼猴雖然沒有立即絕種的危險,但因為棲地破壞和人為干預,中長期而言,仍將面臨絕種的高度風險。」
近年來,台灣獼猴被認為是野生動物復育成功的範例,人們的樂觀態度讓一些研究獼猴的學者更加憂心忡忡。徐芝敏就指出,獵捕壓力始終存在,據她了解,農民其實一直在私下「處理」侵入果園的獼猴,他們不只是驅趕獼猴,有些還會設陷阱、下毒藥或直接加以射殺,農委會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此外,她還透露,這幾年南壽山的公猴大量失蹤,最近甚至還有人假冒高雄市政府人員,在柴山上公然獵捕獼猴。
上述兩則報導當然也值得再深入求證,但我想指出的是,蘋果的報導顯然都刻意忽略了這些面向。
接著蘋果則是連續祭出三則過往「獼猴公害」的回顧,不過這也不是甚麼調查,只是一樣把過去報導資料庫中的淺薄報導用更淺薄的方式摘要了一次。這三次案例的代表性在哪裡呢?蘋果到底調查了甚麼?如果要強調的是問題越來越嚴重,那請提出數據,進行分析,而不是三個故事。
接著是小標「只能驅離不可殺」,斷章取義地要強調保育官員不懂民生疾苦。然而事實是,根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條第一項規定,野生動物(包括保育類)有危害農作物、人身安全時,可以獵捕或宰殺,但是必須先報請主管機關。林國彰科長認為「雖說猴子危害不好防治,但採取必要措施卻是合法的,向縣府反映就可以就近協助。但許多狀況是林地違規或超限利用種植農作物、果樹,政府當然不可花公帑來協助違法地區趕猴,或補助非法使用者防治。」我們不排除有地方公務員怠慢行事的可能,但這是另外的議題,絕不是「只能驅離不能殺」。而且在殺之前,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嘗試(林國彰科長提供):
(一)轉作:在有猴群出沒的森林邊緣,種植獼猴較不喜歡或不善處理的作物,如梅子、柚子、麻竹、青椒等等,雖不免因猴群在附近出入、玩耍而有些農作物損傷,但受害情形通常很少。
(二)套袋:在竹筍或水果上套袋,能降低被吃的比率。不過若獼猴已學會拆除套袋,則單憑此法的防治效果將大打折扣,最好在尚未失效前,同時配合其他方法,減緩猴群學習的速度。
(三)施放鞭炮:人在農園中時可施放沖天炮直接驚嚇猴群,以達到立即震撼的效果。當人不在時,可用大型能點4~5小時以上的香,綁上10~20粒鞭炮,利用香燃燒速率一定的原理,定時引爆鞭炮,每小時可引爆3~4次。這種防治方法需在天微明即開始使用,直至天全黑才能停止。必須有遮雨裝置以防熄火,而在乾季時則要提防火災,人在農地時可將香暫時熄滅。設置地點最好是在猴群進入農園的路徑上,並隔一段時間就換位置,或設置兩組以上,以阻擋猴群進入農園,避免猴群找到閃躲入園的角落。此法的優點是花費不多,缺點則需是耗費不少人力。
(四)瓦斯音爆器:國外進口產品,以定時燃爆瓦斯的聲音驚嚇猴群。聲音與效果類似鞭炮,較省人力,但花費相對較高。設置方式如同香綁鞭炮,要防猴群習慣炮聲,最好能常變換位置。
(五)收音機:如同香綁鞭炮嚇阻的效果,可加裝喇叭擴大音量,在天微明時即開始放音,直至天黑時關閉。此法可輔以假人,並不時加上人力驅趕。同理,時常變換位置會有較佳之效果。
(六)人力驅趕:於農作物採收季及農作成熟期前加強人力巡邏,必要時輔以鞭炮、彈弓或漆彈等器具,必須要讓猴群有害怕的效果,且驅趕猴群至較遠距離,以防猴群躲在隔鄰樹林中,人一離開即又入園取食。防治者需不定時前往農園,以免猴群摸清楚人類出現的規律性,而學會伺機入侵農墾地。在日本,以無線電發報器掛在猴群的母猴身上,然後農友組織排班巡邏,當無線電接收器偵測到猴群靠近農園時,即出動人力驅趕,如此就能在獼猴到達農園前即加以阻攔,有效減少農作物的受害。
(七)養狗驅趕:狗對獼猴有驅趕的作用,故養狗是替人看守農園的良好替代措施。運用此法必須能讓狗在農園中自由活動,若被固定綁著,猴群漸漸會熟悉狀況而繞過狗的位置再上樹取食。若狗能經過訓練更佳,可讓其自由行動且固守農園擔起驅猴的任務,或用柵欄將狗圍在農園中,或養更多的狗把守猴群進入農園的所有路徑,或以活動線讓狗能穿越較大的範圍,同時增加農園與樹林間的距離,讓狗能在農園四週巡邏,截斷猴群由樹林進入農園的機會。
(八)架設通電圍籬(電網):利用架設高電壓低電流之電線圍籬圍繞農園,使獼猴試圖進入時遭到電擊而受到阻攔,同時電擊造成的痛苦反應有驚嚇其他猴子的功能。這是目前在日本相當有效的防治方式,不過缺點是造價偏高,若是種植高接梨、蘋果或甜柿等高價位的農產品,則會是個有效且花費可接受的方式。
(九)獵捕:可向地方政府申請同意以捕獸鋏、捕獸籠、陷阱、獵槍或其他方法捕捉或獵殺,一方面可直接移除部分危害農作物的猴子,減少獼猴的數量;另一方面亦有殺雞儆猴的效果,讓其餘猴子害怕,產生警覺心而降低進入農園取食的意願。在施用技術上,捕獸用具的效果受施放的地點與技術影響,如能請教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或請人代勞,方能得到較佳效果。使用獵槍則須先向當地管區警局申請許可,以免觸犯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使用這個方法時,重要的是讓猴子怕人,覺得進入農園採摘農作物是很危險的事,才能有效嚇阻獼猴。否則猴群會自然成長,被移除的數量很快就會補充回來,就算是整群被移除,鄰近的猴群也會填補原本猴群的活動區域,使得農園旁又出現猴群,再次造成農作物的受害。
(十)族群管理:將捕獸籠捕獲的獼猴,施以內視鏡結紮或長效型避孕藥劑方式,減緩獼猴族群數量增長,降低危害程度。
如果我們真的把獼猴降級為一般類,就可以一次解決人猴衝突嗎?林國彰科長認為,應該是針對不同問題脈絡來分別提出對應方案:
- 針對人為不當餵食獼猴,造成族群快速擴張及搶食騷擾民眾情形,最終解決辦法應訂定罰則禁止餵食行為,如高雄市所訂定「高雄市野生動物保育自治條例」即有規範,其他有發生因人為不當餵食獼猴造成衝突地區之縣市政府應儘速仿效訂定。
- 獼猴造成危害農林作物,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條第1項第2款規定,野生動物有危害農林作物、家禽、家畜或水產養殖者。得予以獵捕或宰殺。但保育類野生動物除情況緊急外,應先報請主管機關處理。倘將臺灣獼猴評估分類為一般類野生動物僅簡化申請程序,由應先報請主管機關處理(情況緊急除外)變為無須申請。惟目前除有少數申請因危害農作物撲殺臺灣獼猴外,絕大部分案件並未申請,其原因為臺灣農民生性善良,普遍有宗教信仰,要其移除長得很像人的獼猴,實在有困難。就算評估為一般類野生動物,也不會自已去撲殺,還是會要求政府捕捉收容或撲殺。
- 靈長目於國際均為保育類野生動物,降級恐招異議。臺灣獼猴為台灣特有種,林務局97年依據「野生動物評估分類作業要點」召開專家分類討論,根據現有科學證據,將臺灣獼猴由珍貴稀有野生動物評估後已降級為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若以國際保育標準,已是最低的保育等級。
- 後續民眾飼養之管理問題將造成嚴重行政負擔。處理民眾飼養脫逃之脫序獼猴已是保育部門棘手問題,倘將其評估分類為一般類野生動物,飼養並無罰則,因獼猴幼體非常可愛,一般民眾勢必利用各種方法取得飼養,引發不當飼養潮。待其成年後失去可愛面貌,常發生棄養或逃脫,保育機關將疲於奔命處理,後續收容亦是另一壓力。
蘋果日報的結論小標是「學者:仍要保育」,但是只給一小段,缺乏建設性建議。綜觀整篇文章的寫法,顯然是要突顯學者只會嘴炮,只顧獼猴不顧人類。(事實上,下方留言也就很快有人說這些學者只會嘴炮,可見蘋果編輯多麼聰明,設甚麼陷阱就是有人跳下去)。我相信這上頭的辦法都有缺點跟實施上的成本,但是不該灌輸讀者「除了大開殺戒毫無其他辦法」的片面思維。如何改善這些作法、降低成本、或是取締非法的林地使用者,這些才是一篇自譽為調查報導的文章該提出來的,不是嗎?
以上,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被比蘋果日報那篇報導更多人看見(開玩笑 XD),畢竟片面與錯誤的報導,對獼猴或人類來說,都比天災更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