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工作一天後,你準備來杯冰涼的啤酒慰勞一下自己。打開啤酒並往杯子裡倒,氣泡一如往常的大量產生,有時弄不好還會搞得滿桌子都是。不過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究竟一杯啤酒究竟能產生多少氣泡呢?而來自法國的研究團隊,還真的對這個問題進行理論與實驗上的探討1。
啤酒擁有綿密氣泡的關鍵:溶解度與壓力
要知道啤酒會產生多少氣泡,得先知道氣泡是怎麼來的。
啤酒主要由水、穀物和酵母菌發酵而成。在發酵的過程中,酵母菌會分解穀物中的澱粉,產生酒精以及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這正是氣泡的來源。另外現代的啤酒生產商在裝填啤酒時,也會額外注入二氧化碳。
那為何二氧化碳會變成氣泡呢?這是因為開瓶會導致二氧化碳在啤酒中的溶解度減少,讓二氧化碳在啤酒中從飽合狀態變為過飽和註1狀態,此時多餘的二氧化碳便會逸出啤酒,形成氣泡。
那為何開瓶會影響二氧化碳在啤酒中的溶解度?答案是「壓力」。這便要提到亨利定律了,該定律指出: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與壓力成正比。前文提到,啤酒商在裝填啤酒時會額外打入二氧化碳,這樣不僅能增加容器的壓力,也能讓更多二氧化碳溶解到啤酒中。一般市售的啤酒,其瓶中的氣壓通常為二至三個大氣壓。
因此當你打開酒瓶時,氣壓會下降回到一個大氣壓。這時,啤酒內溶解的二氧化碳就成了過飽和狀態,多餘的二氧化碳就會逸出形成氣泡了2。
形成的氣泡太多了?可能是玻璃杯搞的鬼
上面介紹了啤酒氣泡的來源,但在經歷多次氣泡大爆發的慘痛經驗後,想必你也知道能減少氣泡形成的訣竅—減少外力。例如開瓶前盡量減少對啤酒的搖晃,那就能減少開瓶時產生的氣泡。同樣的,將啤酒倒入杯中時,沿著杯壁緩緩加入,減少啤酒與酒杯的衝擊,也能減少氣泡的產生。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外力會讓啤酒內產生氣室,有氣室二氧化碳才能逸出並在氣室中形成氣泡的結核點,讓氣泡生成。而研究團隊根據啤酒與二氧化碳介面的表面張力強度、大氣壓力、二氧化碳在啤酒中的溶解度和濃度等資料,計算出能讓氣泡生成的氣室臨界值,只要氣室的直徑大於 1.4 微米 (或氣室的曲率半徑大於 0.7 微米),二氧化碳就能在氣室中形成氣泡結核點,產生氣泡。
好的,所以現在我盡量減少外力,就能降低氣泡的生成了。不過,就算你再怎麼小心,當你把啤酒倒入玻璃杯時,玻璃杯也不會這麼容易放過你。
雖然玻璃杯表面看上去非常光滑,但如果在顯微鏡下觀察,就會發現上面佈滿在製造過程中留下的細小缺口。而每個缺口都是一個氣室,這些地方正是讓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形成氣泡的絕佳場所。一般來說,玻璃杯底部的小孔最多,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的氣泡都會從酒杯底部湧出的原因。
是什麽決定了氣泡的大小?
現在我們知道,氣室是促成氣泡生成的重要因素。隨著二氧化碳進入氣泡中,當氣泡成長到浮力足以脫離誕生的結核點後,氣泡便會開始上升。而在這個過程中,啤酒中的二氧化碳也會持續逸出到氣泡中,讓氣泡越來越大。因此,一個氣泡的大小會決定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那氣泡的大小受甚麼因素影響呢?先前的研究顯示,氣泡的直徑與氣泡上升高度的三分之一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說,往杯中倒入不同體積的啤酒,杯中的氣泡的大小會有所不同。
來動手做實驗,計算看看一杯啤酒會產生多少氣泡!
隨著氣泡不斷地生成,啤酒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也會越來越低,氣泡的生成也會趨緩最終停止。因此只要知道啤酒中初始的二氧化碳的濃度、生成氣泡的大小、氣泡中所含的二氧化碳量和啤酒最終的二氧化碳濃度,理論上就能計算出會有多少氣泡了。
但在科學上這樣的條件仍不夠精確,因為這其中包含太多的變數:啤酒的種類、酒精濃度、裝填時的氣壓、二氧化碳在啤酒中的溶解度,酒杯的形狀與材質、倒入酒杯中的啤酒體積,甚至所在環境的大氣壓等都會影響氣泡的數量。
而研究團隊以酒精濃度 5% 的 250 毫升啤酒,在 6℃ 時倒入 500 毫升的玻璃杯中這個條件做計算,得出了一杯啤酒能產生的氣泡數:20 萬 ~ 200 萬。
要驗證這個理論值,必須進行實驗。以下是研究團隊設定的實驗條件:
- 酒精濃度為 5%,並用玻璃瓶裝填體積為 250 毫升的海尼根啤酒。每瓶啤酒在6℃ 的冰箱中冷藏 48 小時。研究團隊已事先算出該條件下,二氧化碳在啤酒中的溶解度。
- 四個同廠牌機械製造的 500 毫升玻璃杯。實驗前需用稀醋酸清洗玻璃杯,再用蒸餾水清洗,清洗過後在 60℃ 的烘箱中乾燥。乾燥後,再將玻璃杯存放在 6℃的環境中。
- 使用服務員倒啤酒的輕柔動作,盡可能減少過程中液體的顛簸。
研究團隊在高速攝影機的協助下,偵測到一杯啤酒會產生 20 萬 ~ 200 萬的氣泡,和理論值相近。但這個結果一定要在他們設定條件下才能達成,只要上述的條件稍有變化,那氣泡的數量就不在這個範圍內了。這個氣泡數量的範圍確實很大,研究團隊也認為在啤酒能產生這麼多氣泡前,大部分人可能已經把啤酒給乾了。
看到這兒,不知道你怎麼看這個研究。雖然這個研究看起來好像對現實生活沒甚麼幫助,但我覺得細看這篇研究的過程,就覺得它是科學的典型示範。
對想回答的問題先進行理論上的探討與計算,接著限定條件並進行實驗,最終讓實驗與理論計算的結果進行對比,如果有不符處便修正理論或實驗條件。某種程度上,這就是科學運作的過程。
最後,如果你已成年,給自己來一杯啤酒慶祝自己看完這篇文章吧~
註釋
- 過飽和溶液:指一定溫度和壓力下,當溶液中溶質的濃度已超過該溫度、壓力下溶質的溶解度,而溶質仍不析出的現象叫做過飽和現象。
參考資料
- Liger-Belair, Gérard, and Clara Cilindre. “How Many CO2 Bubbles in a Glass of Beer?.” ACS omega vol. 6,14 9672-9679. 31 Mar. 2021.
- The fluid mechanics of bubbly dr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