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2/06/29
精準育種使用的基因編輯技術,與傳統基因改造不同。精準育種技術沒有外加基因片段,反而是直接去除或變異「植物」本身的基因片段⋯⋯
・2022/03/03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了最新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二冊《衝擊、調適與脆弱度》,再次呼籲各界積極應對氣候變遷衝擊,並立即展開應對政策與調適行動。
・2021/11/07
相較於陸生動物食品,水生動物食品的營養價值更高、更均衡,卻有較低的碳排放量,於是藍色食物評估(BFA)正大力推廣「藍色食物」,希望能解決目前糧食供應系統的各種問題。
・2020/08/14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余淑美院士,從小對農村和農作物就有濃厚的感情。踏上研究之路後,她以水稻為一生懸命的研究主題。處處用心、事事認真的余淑美在水稻的基因研究成就斐然,獲邀參與蓋茲基金會資助的「國際 C4 水稻計畫」長達十年之久,致力於打造抗逆境、高產量的超完美水稻品種,解決越來越急迫的全球糧荒,也讓臺灣的水稻基因研究在國際占有一席之地。
・2015/04/21
現代生活食物種物更多樣且方便,只為了提高台灣的糧食自給率,為何就要犧牲口腹之慾少吃香噴噴的白麵包等等呢?因為,多吃幾口飯,除了讓台灣農村受惠,可以救到的還可能有自己的健康和腰圍,以及我們優良的經濟文化傳統!
・2013/08/05
在二○五二年,有沒有可能餵飽全球人口?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當然希望能夠如此。但我認為,答案是可以和不可以。充足的糧食產量是可以達到的,但我認為,食物的價格將會如此之高,以至於全球的貧窮人口將沒有能力去吃正常的一餐。
・2013/07/20
2013年7月11日,蘇力颱風進逼台灣,全台各地能用上的採收機具全都有如派上戰場,農民們把握時間搶救颱風侵襲前的收穫,這不僅是減少生產者的損失,也同時影響市場價格,以及風災後消費者能否買到足量的食材。民以食為天,如何面對氣候變遷及災難,是當今農業的重要課題。
・2013/07/10
為了跟上人口和收入增加的速度,研究人員估計,糧食供應必須在未來25年增加一倍。但是考慮到我們目前面對的氣候變化、土壤退化、水和土地的短缺等等問題時,要解決未來糧食需求的關鍵可能不止要靠遺傳學和植物育種的進步,還要再加上儲存在種子銀行中的多樣的植物種源來幫忙了。
・2012/04/10
要養活東南亞迅速增長的人口,需要發動第二次的綠色革命。農業科學技術取得的進展,可以對第二次綠色革命的成功做出貢獻,而挑戰在於,利用更少的水、營養物質和土地,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來增加作物產量。
・2011/12/07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UNWFP)的負責人Josette Sheeran說,建設永續的糧食保障而不是把重點放在糧食援助上,是幫助最容易受到糧食危機傷害的人們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