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現況整理── 2020/01/31(持續更新)

PanSci_96
・2020/01/08 ・6786字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SR值 603 ・九年級

根據目前官方資料,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現況為(最後更新時間 2020/1/31 11:30):

關於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 症狀為:發燒,嚴重者呼吸困難、肺部浸潤(即肺臟發炎)
  • 病原體判定為新型冠狀病毒,定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019-nCoV  )」
  • 世界衛生組織於1月30日針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召開第二次緊急會議,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世衛祕書長譚德塞表示,第一次緊急會議之後,全球病例數快速攀升,擴及許多國家,在中國以外的地區,也出現了7例無中國旅遊史的病例,因此,為防止2019-nCoV疫情蔓延到衛生體系較弱、準備不足以應付病情的國家,WHO正式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提升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各地確診病例統計:

  •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統計截至1月30日24時,確診病例9692例,現有重症病例1527例,累計死亡病例213例,累計治癒出院171例,疑似病例15238例。
  • 境外確診累計121例,泰國14例,日本14例,新加坡13例,香港12例,澳洲9例,馬來西亞8例,澳門7例,韓國7例,美國6例,法國6例,德國5例,越南5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4例,加拿大3例,義大利2例,柬埔寨、印度、斯里蘭卡、菲律賓、芬蘭、尼泊爾各有1例。
  • 臺灣截至1月29日共通報730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個案,含9名確診、482名排除,239名隔離檢驗中(98名初驗陰性、其餘待檢驗),目前9名確診個案狀況穩定持續住院隔離,醫院及地方衛生單位已依循相關處置流程進行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等防治工作。其餘8名確診個案接觸者總計486人,其中29人有症狀已通報,17例二採陰性、12例檢驗中(7例二採檢驗、5例尚無檢驗結果)。

其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武漢旅遊疫情警示提升到第三級警告(Warning),非必要應避免前往當地。

相關內容也整理在臉書相簿,歡迎追蹤關心相關疫情,也歡迎在此跟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資訊也歡迎參考疾病管制署網站: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我們可以做什麼?

持續關心相關議題,但資料內容以可信新聞媒體與官方資料為主,不要輕易相信沒有附上資料來源的消息。

若一定要前往武漢及鄰近地區,也請注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前往武漢及鄰近區域 若曾前往武漢,且感到不適
  • 不要接觸禽畜動物
  • 不要前往市場
  • 不要生食肉品
  • 不要接觸病患
  • 用肥皂勤洗手
  • 戴口罩儘速就醫
  • 告知旅遊史 (用電話先通知醫院)
  • 避免與人接觸 (自我隔離)

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被恐懼打敗! 面對未知,我們應該更加謹慎,絕不隨意傳播不實資訊,也不要輕易製造恐慌。 本疫情仍在傳播、研究中,隨時可能更新資訊。

任何消息請以衛福部疾管署為最終判斷。

圖/flickr

以下為不同時間帶所更新的資料:

2020/01/31更新

【最新消息:WHO召開第二次緊急會議,將2019-nCoV列為緊急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世界衛生組織昨(30)日針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召開第二次緊急會議,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世衛祕書長譚德塞表示,第一次緊急會議之後,全球病例數快速攀升,擴及許多國家,在中國以外的地區,也出現了7例無中國旅遊史的病例,因此,為防止2019-nCoV疫情蔓延到衛生體系較弱、準備不足以應付病情的國家,WHO正式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提升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最新消息:確診9692例,死亡213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0日公布我國新增第9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定病例,個案於1月27日發病,28日就診,經檢驗於30日確診;案夫在武漢工作,1月12日返台後曾出現輕微咳嗽及流鼻水症狀,不符合當時通報標準,因此未進一步進行病毒篩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推測,第9例應屬家庭群聚感染,將會針對案夫及兩人的密切接觸者進行疫情調查與追蹤。

臺灣截至1月29日共通報730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個案,含9名確診、482名排除,239名隔離檢驗中(98名初驗陰性、其餘待檢驗),目前9名確診個案狀況穩定持續住院隔離,醫院及地方衛生單位已依循相關處置流程進行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等防治工作。其餘8名確診個案接觸者總計486人,其中29人有症狀已通報,17例二採陰性、12例檢驗中(7例二採檢驗、5例尚無檢驗結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統計截至1月30日24時,確診病例9692例,現有重症病例1527例。累計死亡病例213例,累計治癒出院171例,疑似病例15238例。

境外確診累計121例,泰國14例,日本14例,新加坡13例,香港12例,澳洲9例,馬來西亞8例,澳門7例,韓國7例,美國6例,法國6例,德國5例,越南5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4例,加拿大3例,義大利2例,柬埔寨、印度、斯里蘭卡、菲律賓、芬蘭、尼泊爾各有1例。

2020/1/28 更新:

【最新消息:確診4515例,死亡106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公布我國新增確診2例境外移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個案,均為居住於武漢市陸籍70多歲女性,今年1月22日同行抵台觀光,於1月25日出現發燒症狀就醫,院方隨即通報並收治負壓隔離病房,經檢驗於今(28)日確診,個案無肺炎,目前病情穩定,醫院及地方衛生單位已依循相關處置流程進行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等防治工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7日公布我國確診第5例境外移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定病例,為中部50多歲女性,去(2019)年10月下旬赴中國大陸武漢工作,無華南海鮮市場活動史及禽畜接觸史,今年1月20日返台,1月25日出現發燒及肌肉痠痛症狀就醫,院方隨即通報並收治負壓隔離病房,經檢驗於 27 日確診。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統計截至1月27日24時,確診病例4515例,現有重症病例976例,疑似病例6973例。累計死亡病例106例,累計治癒出院60例,疑似病例6973例。

境外確診累計62例確診病例,泰國8例、香港8例、澳門7例、美國5例、澳洲5例、新加坡5例、馬來西亞4例、日本4例、南韓4例、法國3例、越南2例、尼泊爾2例、加拿大2例、柬埔寨1例、斯里蘭卡1例及德國1例。

2020/1/26 更新:

【最新消息:確診1975例,死亡56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統計截至1月25日24時,確診病例1975例,現有重症病例324例,疑似病例2684例。累計死亡病例56例,分別為湖北省52死、黑龍江省、河北省、上海市、河南省各有1死。境外確診病例35例,泰國5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4例,臺灣、日本、韓國、法國3例,越南、美國2例,加拿大、尼泊爾1例。

2020/1/24 更新:

【最新消息:確診830例,死亡26例】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統計截至1月23日24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830例,重症177例,死亡26例。死亡病例中,湖北省24例、河北省1例。另外有34例已治癒出院。20個省(區、市)累計報告疑似病例1072例。境外包含泰國4例,越南、韓國2例,日本、美國、新加坡各有1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臺灣新增確診2例境外移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個案,分別為50多歲中國籍女性(案1)及50多歲男性國人(案2),皆為1月21日入境;案1為1月23日因發燒就醫,案二於1月20日出現感冒症狀、於1月23日就醫。因兩位皆有武漢旅遊或居住史,符合通報定義,經醫院隔離採檢後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目前持續於醫院負壓隔離病房治療中。案1密切接觸者計19人,案2密切接觸者計11人,目前健康狀況皆良好;其餘相關接觸者疫調中,衛生單位將持續進行主動健康監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截至1月24日下午4時,國內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增35例通報,截至目前共通報168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個案,檢驗結果為3名確診(1例於1月21日已公布)、42名排除、23例初驗陰性、其餘仍待檢驗。

【湖北含武漢等多個城市封閉】

1月23日凌晨宣布24日上午10時起,關閉武漢地鐵、鐵路與機場等大眾運輸系統。而在武漢暫停大眾運輸服務計畫後,黃岡、鄂州與赤壁等鄰近城市,也宣布暫停市內與聯外大眾運輸,後續仙桃市與枝江市也跟進宣布暫停客運服務,影響人口達2000萬。

【WHO召開緊急會議,未將2019-nCoV定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世界衛生組織於1月22、23日召開關於2019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的緊急會議。目前所知重要情報如下:新型肺炎有人傳人的狀況,推斷的傳染能力R0=1.4~2.5(SARS為R0=2~4),在確診病例中,有25%為重症。病毒來源仍然未知(推斷為野生動物),人傳人的傳播程度也不清楚。因此目前決議未將2019-nCoV定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下一次大會約在十天後召開。

  • 「基本再生數」(R0)是流行病的重要的指標。傳染病的擴散常是指數上升,因此所有的傳染病學家都好奇流行病的臨界爆發值是多少,R0就在此時派上用場。這個神奇數字若小於1,則代表疾病不容易傳染,疫情會自動慢慢消失;但若大於1,可以用來計算,讓我們知道應該讓多少人接種疫苗,進行群體免疫的防範措施。
    延伸閱讀:趕流行:流行病偵測與地理學
  • 降低致病原基本再生數的方法有三:(一)增加社會距離措施(Social Distance Measures):藉由停止上班、上課或管 制特定場所之出入以阻絕傳染。(二)治療或隔離(Isolation):藉 以降低感染者的傳染力。(三)疫苗接種或抗病毒藥物預防性投藥: 藉以降低未感染者的可感受性。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局研究報告

2020/1/22 更新:

【武漢旅遊疫情警示提升至第三級警告 (Warning)】
由於武漢病例快速增加,國內也確診首例自武漢返台之境外移入個案,指揮中心宣布自即(21)日起提升中國大陸武漢市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三級警告 (Warning),提醒民眾如非必要應避免前往當地。

【美國出現首位確診病例】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於 1 月 21 日公布了美國第一起病例。該名患者於 2020 年 1 月 15 日從武漢返回美國,當地醫療人員依據其旅遊史和症狀,對患者進行篩檢後,確認患者罹患 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019-nCoV)。目前患者正在醫院接受治療中。

【最新消息:中國病例已有 440 例確診個案】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斌在記者會上表示,截至 1 月 21 日 24 時為止,中國大陸已確診 440 例個案,死亡病例累計 9 例,皆為湖北病例。而鄰近國家確診個案共計 5 例,包括泰國 3 例、日本及南韓各 1 例。目前追蹤密切接觸者 2197 人,已解除 765 人的醫學觀察,仍有1394人正在觀察中。

【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政府防疫全面啟動】

2020/1/21 更新:

【臺灣首位確認病例出現,曾在武漢工作】
根據我國衛福部疾管署的公開記者會內容,臺灣於本日出現了首位確診病例,患者為武漢返台之 55 歲女性台商,由於身體不適主動通報,全程遵照指示,並主動配戴口罩,而後在完全隔離的狀況下進入醫院。由於患者完全沒有進入社區,目前中央指揮中心維持三級開設。官方表示,將持續追蹤同班機的服務人員以及附近乘客的身體狀況。

【武漢出現第 4 例死亡案例,另有 15 名醫護人員確診】
依據中國疾控中心 21 日通報資料,目前中國大陸已確診 219 例個案,包括武漢 198 例、廣東省 14 例、北京市 5 例及上海市 2 例。目前武漢累計 198 例確診,4 例死亡,餘 169 例仍住院治療中,其中包含 15 名醫務人員。目前鄰近國家確診個案共計 4 例,包括泰國 2 例、日本及南韓各 1 例均為中國籍有武漢旅遊史。

【已出現「有限度」人傳人情形】
中國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證實,基於武漢和廣東的案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出現人傳人情況。專家組認為,病毒很可能來自野生動物,但仍未能確定具體源頭。

疾病管制署 20 日宣布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中心呼籲,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31條,醫療機構人員於病人就診時,應詢問其病史、就醫紀錄、接觸史、旅遊史及其他與傳染病有關之事項;病人或其家屬,應據實陳述。民眾於返國後如有疑似症狀,務必於就診時主動告知相關旅遊史及接觸史,如未據實通報,將可依傳染病防治法第69條處新臺幣1萬元至15萬元罰鍰。請見相關新聞稿

2020/1/16 更新 疾管署資訊

此肺炎已被正式命名為 2019-nCoV  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因泰國及日本相繼出現未赴華南海鮮市場之確診病例,研判武漢當地雖不排除有限人傳人風險,然感染源尚未釐清,疾管署宣布自即日起提升武漢市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Alert),提醒國人近期如將前往中國大陸武漢及鄰近區域,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計劃前往前往中國大陸武漢及鄰近區域之民眾,應避免出入傳統市場、醫院等人多之公共場所及接觸野生和禽畜類動物,並做好個人防護措施;返國14天內如出現上述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

且自2020年1月15日起將「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醫療院所診治病患時,如發現疑似個案符合病例定義,務必於24小時內通報衛生主管機關,衛生單位將針對疑似病例進行隔離治療、疫情調查、自主健康管理及接觸者健康監測等防治措施。請見相關新聞稿

2020/1/9更新 疾管署資訊

根據中國官方提供之訊息,病原體初步判定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共 15 例陽性,已完成病毒全長基因定序,電子顯微鏡下亦呈典型冠狀病毒型態

疾管署於 1 月 7 日將武漢市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一級,於 1 月 15 日建議列為第二級。(於2020/1/16更新)

圖/截圖自疾管署

 

2020/1/8更新內容:

根據中國武漢市官方聲明,我們已知目前事實1-3, 註1

  • 中國武漢正遭到不明肺炎侵襲,現有 59 例、重症7例、無人死亡。最早發病者於 2019/12/12,最晚發病者於 2019/12/29
  • 症狀為:發燒,嚴重者呼吸困難、肺部浸潤(即肺臟發炎)
  • 調查發現,部分患者為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業者
  • 沒有發現人傳人的跡象
  • 已排除以下病原體:SARS、MERS、流感病毒、腺病毒、禽流感
  • 致病源、傳染方式都不明。情況仍持續變化中
  • 2020/1/9 更新:病原體初步判定為新型冠狀病毒
圖/flickr

台灣疾管署和美國疾管中心皆於1月7日註2,首次將中國武漢列入最低的旅遊警示等級(第1級:注意/Watch)4, 5。建議國人採取以下措施:

前往武漢及鄰近區域 若曾前往武漢,且感到不適
  • 不要接觸禽畜動物
  • 不要前往市場
  • 不要生食肉品
  • 不要接觸病患
  • 用肥皂勤洗手
  • 戴口罩儘速就醫
  • 告知旅遊史 (用電話先通知醫院)
  • 避免與人接觸 (自我隔離)

若是醫護,已知武漢旅遊史的疑似感冒患者就診,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建議:

  • 謹慎以對
  • 要求患者戴口罩
  • 可能接觸患者之醫護人員,戴一次性 N95 口罩
  • 於隔離空間進行問診與檢查
  • 若患者需住院,需使用獨立、空氣隔離病房

世界衛生組織(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目前不建議對中國進行貿易或旅遊的限制6, 註3

對於相關疫情目前的猜測

圖/maxpixels

由於中國武漢僅提供文字新聞稿,並不容易進行推論。但目前合理推測疾病仍處於「動物→人」(調查顯示部分患者曾頻繁出入批發市場,該市場販售海鮮、雞等和蝙蝠、土撥鼠等野生動物)5尚未達到「人→人」的傳染力(因為沒有醫護照護者染病7)。

美國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採訪美國北卡萊納大學鑽研新興病毒的學者- Ralph Baric,認為就發病日期等判斷,疫情仍屬於「動物→人」的早期階段2

真正的威脅:恐懼

圖/pxfuel

依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新聞,該病已在香港引起部分恐慌、民眾競相購買口罩;據當地屈臣氏表示,口罩和洗手液的銷量大幅增長

據該新聞內文,中國迅速遏制有關疾病爆發的討論,審查員屏蔽了 #WuhanSARS 的標籤。警方對在微博上露出該疾病資訊的民眾進行調查,理由是散布謠言。

本疫情仍在傳播、研究中,隨時可能更新資訊。任何消息請以衛福部疾管署為最終判斷。

註解

  • 註1:資訊主要來源為中國武漢政府,但皆僅有文字稿,沒有其他統計數據、醫學影像等資料。
  • 註2:US CDC網頁上登錄日為 1月6日,應是時差所致。
  • 註3:世界衛生組織依據的是中國武漢政府於 1 月 3 日之通報資料

參考文獻

  1. 2020/01/05,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况通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 Cause of Wuhan’s Mysterious Pneumonia Cases Still Unknown, Chinese Officials Say. Scientific American. 2020/01/06
  3. A Mysterious Virus in Central China Has Infected Dozens, Raising Fears of a New Epidemic. Here’s What to Know. The Time. 2020/01/07
  4. 2020/01/07,為因應武漢肺炎疫情,已將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列為第一級,請民眾落實相關防護措施。中華民國疾病管制署
  5. 2020/01/06,Pneumonia of Unknown Cause in China.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6. 2020/01/05. Pneumonia of unknown cause – Chin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7. 2020/01/06. China Grapples With Mystery Pneumonia-Like Illness. The New York Times
文章難易度
PanSci_96
1226 篇文章 ・ 2337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3
3

文字

分享

0
3
3
圖形處理單元與人工智慧
賴昭正_96
・2024/06/24 ・6944字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 作者/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科學月刊

我擔心人工智慧可能會完全取代人類。如果人們能設計電腦病毒,那麼就會有人設計出能夠自我改進和複製的人工智慧。 這將是一種超越人類的新生命形式。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英國理論物理學家

大約在八十年前,當第一台數位計算機出現時,一些電腦科學家便一直致力於讓機器具有像人類一樣的智慧;但七十年後,還是沒有機器能夠可靠地提供人類程度的語言或影像辨識功能。誰又想到「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t,簡稱 AI)的能力最近十年突然起飛,在許多(所有?)領域的測試中擊敗了人類,正在改變各個領域——包括假新聞的製造與散佈——的生態。

圖形處理單元(graphic process unit,簡稱 GPU)是這場「人工智慧」革命中的最大助手。它的興起使得九年前還是個小公司的 Nvidia(英偉達)股票從每股不到 $5,上升到今天(5 月 24 日)每股超過 $1000(註一)的全世界第三大公司,其創辦人(之一)兼首席執行官、出生於台南的黃仁勳(Jenson Huang)也一躍成為全世界排名 20 內的大富豪、台灣家喻戶曉的名人!可是多少人了解圖形處理單元是什麼嗎?到底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黃仁勳出席2016年台北國際電腦展
Nvidia 的崛起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圖/wikimedia

在回答這問題之前,筆者得先聲明筆者不是學電腦的,因此在這裡所能談的只是與電腦設計細節無關的基本原理。筆者認為將原理轉成實用工具是專家的事,不是我們外行人需要了解的;但作為一位現在的知識分子或公民,了解基本原理則是必備的條件:例如了解「能量不滅定律」就可以不用仔細分析,即可判斷永動機是騙人的;又如現在可攜帶型冷氣機充斥市面上,它們不用往室外排廢熱氣,就可以提供屋內冷氣,讀者買嗎?

CPU 與 GPU

不管是大型電腦或個人電腦都需具有「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 unit,簡稱 CPU)。CPU 是電腦的「腦」,其電子電路負責處理所有軟體正確運作所需的所有任務,如算術、邏輯、控制、輸入和輸出操作等等。雖然早期的設計即可以讓一個指令同時做兩、三件不同的工作;但為了簡單化,我們在這裡所談的工作將只是執行算術和邏輯運算的工作(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簡稱 ALU),如將兩個數加在一起。在這一簡化的定義下,CPU 在任何一個時刻均只能執行一件工作而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個人電腦剛出現只能用於一般事物的處理時,CPU 均能非常勝任地完成任務。但電腦圖形和動畫的出現帶來了第一批運算密集型工作負載後,CPU 開始顯示心有餘而力不足:例如電玩動畫需要應用程式處理數以萬計的像素(pixel),每個像素都有自己的顏色、光強度、和運動等, 使得 CPU 根本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些工作。於是出現了主機板上之「顯示插卡」來支援補助 CPU。

1999 年,英偉達將其一「具有集成變換、照明、三角形設定/裁剪、和透過應用程式從模型產生二維或三維影像的單晶片處理器」(註二)定位為「世界上第一款 GPU」,「GPU」這一名詞於焉誕生。不像 CPU,GPU 可以在同一個時刻執行許多算術和邏輯運算的工作,快速地完成圖形和動畫的變化。

依序計算和平行計算

一部電腦 CPU 如何計算 7×5+6/3 呢?因每一時刻只能做一件事,所以其步驟為:

  • 計算 7×5;
  • 計算 6/3;
  • 將結果相加。

總共需要 3 個運算時間。但如果我們有兩個 CPU 呢?很多工作便可以同時(平行)進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同時計算 7×5 及 6/3;
  • 將結果相加。

只需要 2 個運算時間,比單獨的 CPU 減少了一個。這看起來好像沒節省多少時間,但如果我們有 16 對 a×b 要相加呢?單獨的 CPU 需要 31 個運算的時間(16 個 × 的運算時間及 15 個 + 的運算時間),而有 16 個小 CPU 的 GPU 則只需要 5 個運算的時間(1 個 × 的運算時間及 4 個 + 的運算時間)!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稱 GPU 為「圖形」處理單元。圖一左圖《我愛科學》一書擺斜了,如何將它擺正成右圖呢? 一句話:「將整個圖逆時針方向旋轉 θ 即可」。但因為左圖是由上百萬個像素點(座標 x, y)組成的,所以這句簡單的話可讓 CPU 忙得不亦樂乎了:每一點的座標都必須做如下的轉換

x’ = x cosθ + y sinθ

y’ = -x sinθ+ y cos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即每一點均需要做四個 × 及兩個 + 的運算!如果每一運算需要 10-6 秒,那麼讓《我愛科學》一書做個簡單的角度旋轉,便需要 6 秒,這豈是電動玩具畫面變化所能接受的?

圖形處理的例子

人類的許多發明都是基於需要的關係,因此電腦硬件設計家便開始思考:這些點轉換都是獨立的,為什麼我們不讓它們同時進行(平行運算,parallel processing)呢?於是專門用來處理「圖形」的處理單元出現了——就是我們現在所知的 GPU。如果一個 GPU 可以同時處理 106 運算,那上圖的轉換只需 10-6 秒鐘!

GPU 的興起

GPU 可分成兩種:

  • 整合式圖形「卡」(integrated graphics)是內建於 CPU 中的 GPU,所以不是插卡,它與 CPU 共享系統記憶體,沒有單獨的記憶體組來儲存圖形/視訊,主要用於大部分的個人電腦及筆記型電腦上;早期英特爾(Intel)因為不讓插卡 GPU 侵蝕主機的地盤,在這方面的研發佔領先的地位,約佔 68% 的市場。
  • 獨立顯示卡(discrete graphics)有不與 CPU 共享的自己專用內存;由於與處理器晶片分離,它會消耗更多電量並產生大量熱量;然而,也正是因為有自己的記憶體來源和電源,它可以比整合式顯示卡提供更高的效能。

2007 年,英偉達發布了可以在獨立 GPU 上進行平行處理的軟體層後,科學家發現獨立 GPU 不但能夠快速處理圖形變化,在需要大量計算才能實現特定結果的任務上也非常有效,因此開啟了為計算密集型的實用題目編寫 GPU 程式的領域。如今獨立 GPU 的應用範圍已遠遠超出當初圖形處理,不但擴大到醫學影像和地震成像等之複雜圖像和影片編輯及視覺化,也應用於駕駛、導航、天氣預報、大資料庫分析、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加密貨幣挖礦、及分子動力學模擬(註三)等其它領域。獨立 GPU 已成為人工智慧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及許多行業的遊戲規則。英特爾在這方面發展較遲,遠遠落在英偉達(80%)及超微半導體公司(Advance Micro Devices Inc.,19%,註四)之後,大約只有 1% 的市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典型的CPU與GPU架構

事實上現在的中央處理單元也不再是真正的「單元」,而是如圖二可含有多個可以同時處理運算的核心(core)單元。GPU 犧牲大量快取和控制單元以獲得更多的處理核心,因此其核心功能不如 CPU 核心強大,但它們能同時高速執行大量相同的指令,在平行運算中發揮強大作用。現在電腦通常具有 2 到 64 個核心;GPU 則具有上千、甚至上萬的核心。

結論

我們一看到《我愛科學》這本書,不需要一點一點地從左上到右下慢慢掃描,即可瞬間知道它上面有書名、出版社等,也知道它擺斜了。這種「平行運作」的能力不僅限於視覺,它也延伸到其它感官和認知功能。例如筆者在清華大學授課時常犯的一個毛病是:嘴巴在講,腦筋思考已經不知往前跑了多少公里,常常為了追趕而越講越快,將不少學生拋到腦後!這不表示筆者聰明,因為研究人員發現我們的大腦具有同時處理和解釋大量感官輸入的能力。

人工智慧是一種讓電腦或機器能夠模擬人類智慧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科技,因此必須如人腦一樣能同時並行地處理許多資料。學過矩陣(matrix)的讀者應該知道,如果用矩陣和向量(vector)表達,上面所談到之座標轉換將是非常簡潔的(註五)。而矩陣和向量計算正是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演算法的基礎!也正是獨立圖形處理單元最強大的功能所在!因此我們可以了解為什麼 GPU 會成為人工智慧開發的基石:它們的架構就是充分利用並行處理,來快速執行多個操作,進行訓練電腦或機器以人腦之思考與學習的方式處理資料——稱為「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黃仁勳在 5 月 22 日的發布業績新聞上謂:「下一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了:企業界和各國正與英偉達合作,將價值數萬億美元的傳統資料中心轉變為加速運算及新型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廠——以生產新商品『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將為每個產業帶來顯著的生產力提升,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和提高能源效率,同時擴大收入機會。」

附錄

人工智慧的實用例子:下面一段是微軟的「copilot」代書、谷歌的「translate」代譯之「one paragraph summary of GPU and AI」。讀完後,讀者是不是認為筆者該退休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GPU(圖形處理單元)和 AI(人工智慧)之間的協同作用徹底改變了高效能運算領域。GPU 具有平行處理能力,特別適合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所需的複雜資料密集運算。這導致了影像和視訊處理等領域的重大進步,使自動駕駛和臉部辨識等技術變得更加高效和可靠。NVIDIA 開發的平行運算平台 CUDA 進一步提高了 GPU 的效率,使開發人員能夠透過將人工智慧問題分解為更小的、可管理的、可同時處理的任務來解決這些問題。這不僅加快了人工智慧研究的步伐,而且使其更具成本效益,因為 GPU 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執行與多個 CPU 相同的任務。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GPU 的角色可能會變得更加不可或缺,推動各產業的創新和新的可能性。大腦透過神經元網路實現這一目標,這些神經元網路可以獨立但有凝聚力地工作,使我們能夠執行複雜的任務,例如駕駛、導航、觀察交通信號、聽音樂並同時規劃我們的路線。此外,研究表明,與非人類動物相比,人類大腦具有更多平行通路,這表明我們的神經處理具有更高的複雜性。這個複雜的系統證明了我們認知功能的卓越適應性和效率。我們可以一邊和朋友聊天一邊走在街上,一邊聽音樂一邊做飯,或一邊聽講座一邊做筆記。人工智慧是模擬人類腦神經網路的科技,因此必須能同時並行地來處理許多資料。研究人員發現了人腦通訊網路具有一個在獼猴或小鼠中未觀察獨特特徵:透過多個並行路徑傳輸訊息,因此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多任務處理能力。

註解

(註一)當讀者看到此篇文章時,其股票已一股換十股,現在每一股約在 $100 左右。

(註二)組裝或升級過個人電腦的讀者或許還記得「英偉達精視 256」(GeForce 256)插卡吧?

(註三)筆者於 1984 年離開清華大學到 IBM 時,就是參加了被認為全世界使用電腦時間最多的量子化學家、IBM「院士(fellow)」Enrico Clementi 的團隊:因為當時英偉達還未有可以在 GPU 上進行平行處理的軟體層,我們只能自己寫軟體將 8 台中型電腦(非 IBM 品牌!)與一大型電腦連接來做平行運算,進行分子動力學模擬等的科學研究。如果晚生 30 年或許就不會那麼辛苦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註四)補助個人電腦用的 GPU 品牌到 2000 年時只剩下兩大主導廠商:英偉達及 ATI(Array Technology Inc.)。後者是出生於香港之四位中國人於 1985 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成立,2006 年被超微半導體公司收購,品牌於 2010 年被淘汰。超微半導體公司於 2014 年 10 月提升台南出生之蘇姿豐(Lisa Tzwu-Fang Su)博士為執行長後,股票從每股 $4 左右,上升到今天每股超過 $160,其市值已經是英特爾的兩倍,完全擺脫了在後者陰影下求生存的小眾玩家角色,正在挑戰英偉達的 GPU 市場。順便一題:超微半導體公司現任總裁(兼 AI 策略負責人)為出生於台北的彭明博(Victor Peng);與黃仁勳及蘇姿豐一樣,也是小時候就隨父母親移居到美國。

(註五)

延伸閱讀

  • 熱力學與能源利用」,《科學月刊》,1982 年 3 月號;收集於《我愛科學》(華騰文化有限公司,2017 年 12 月出版),轉載於「嘉義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 網路安全技術與比特幣」,《科學月刊》,2020 年 11 月號;轉載於「善科教育基金會」的《科技大補帖》專欄。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賴昭正_96
43 篇文章 ・ 56 位粉絲
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學士,芝加哥大學化學物理博士。在芝大時與一群留學生合創「科學月刊」。一直想回國貢獻所學,因此畢業後不久即回清大化學系任教。自認平易近人,但教學嚴謹,因此穫有「賴大刀」之惡名!於1982年時當選爲 清大化學系新一代的年青首任系主任兼所長;但壯志難酬,兩年後即辭職到美留浪。晚期曾回台蓋工廠及創業,均應「水土不服」而鎩羽而歸。正式退休後,除了開始又爲科學月刊寫文章外,全職帶小孫女(半歲起);現已成七歲之小孫女的BFF(2015)。首先接觸到泛科學是因爲科學月刊將我的一篇文章「愛因斯坦的最大的錯誤一宇宙論常數」推薦到泛科學重登。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流感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恐致命?如何預防?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方式介紹!
careonline_96
・2024/06/14 ・2739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千萬不可小看肺炎鏈球菌!歷史及醫學文獻上告訴我們,即使青壯年感染流行性感冒,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病程進展快速,短短 48 小時就過世,相當可怕!」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教授兼科主任陳宜君醫師指出,「如果肺炎鏈球菌由上呼吸道黏膜進入血液,可能侵襲各個器官,演變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患者的狀況可能兵敗如山倒,而住進加護病房;可能因而器官衰竭,如肝腎功能受損,嚴重甚至導致洗腎。這些情況都讓家屬很難過、無法接受。」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診數,在 2023 年底有明顯上升的趨勢,且感染案例數創三年新高1,民眾務必提高警覺。根據疾病管制署的統計,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患者中,65 歲以上民眾佔了 44.5 %2。陳宜君醫師提醒,換言之有 55.5 % 是 65 歲以下民眾,比例超過一半。肺炎鏈球菌對各個年齡層都有影響,所以不是只有老年人,各年齡層都要注意。

不可輕忽!肺炎鏈球菌潛伏體內,流感合併肺鏈重症高四倍!

除了 5 歲以下嬰幼兒、65 歲以上老年人之外,還有許多族群屬於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高危險族群,包括慢性病患(如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酒癮者、菸癮者、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者、腦脊髓液滲漏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或器官移植者3

此外,原本健康民眾在感染流行性感冒、新冠肺炎等病毒後,呼吸道黏膜免疫會受到影響,續發性細菌感染的機會上升。陳宜君醫師說,台大醫院兒科團隊發表過一個很重要的研究,發現單純得到流感的患童約有 5 % 會住加護病房,而流感合併肺鏈的患童約有 20 % 會住加護病房4,顯示流感合併肺鏈比一般流感的重症風險高出四倍之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肺炎鏈球菌主要存在鼻腔黏膜,當免疫力正常時不會產生問題,但當黏膜免疫力下降時,便可能侵入組織,造成中耳炎、鼻竇炎、肺炎等感染;而免疫力低下患者,便可能發展成重症。陳宜君醫師說,患者會出現發燒、咳嗽、氣喘、噁心、胸痛、頭痛、呼吸急促等症狀,可能進展為肺炎、腦膜炎、關節炎、骨髓炎、心包膜炎、溶血性尿毒症、腹膜炎、敗血症等,危及性命5

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預防勝於治療

面對肺炎鏈球菌感染,預防永遠勝於治療!陳宜君醫師說,肺炎鏈球菌經由飛沫散播,所以可以透過戴口罩、勤洗手、避開擁擠密閉的空間,更積極的做法就是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肺炎鏈球菌可分為 92 種以上血清型,其中約有 30 種血清型會造成人類的感染,所以會針對較常見的血清型製作肺炎鏈球菌疫苗6。目前台灣有結合型疫苗(PCV)與多醣體疫苗(PPV)。

多醣體疫苗(PPV),通常不具備長期免疫記憶。陳宜君醫師解釋,結合型疫苗(PCV)可以誘發 T 細胞免疫,有助產生免疫記憶,提供較長時間的保護力7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顯示,接種一劑結合型疫苗(PCV)後,再接種一劑多醣體疫苗(PPV),有助提升免疫記憶,提供較長時間的保護力,並使保護範圍更廣,能有效降低感染肺炎鏈球菌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的風險8。因此,疾病管制署針對 65 歲以上民眾提供公費疫苗政策:接種 1 劑 13 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 1 劑 23 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以保護年長者免於重症威脅9

不過,一般年輕族群亦不可輕忽。陳宜君醫師提到,因為肺炎鏈球菌疫苗是準備讓健康民眾施打,所以在研發疫苗時,對安全的要求非常高。結合型疫苗(PCV)與多醣體疫苗(PPV)皆為不活化疫苗,免疫不全者皆可接種,且能夠與流感疫苗同時接種。國際建議在左手臂接種流感疫苗,在右手臂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關於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接種方式,疾病管制署建議:

  • 從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民眾,可先接種 1 劑結合型疫苗(PCV),間隔至少 1 年後再接種 1 劑多醣體疫苗(PPV)。若是高風險對象,可先接種 1 劑結合型疫苗(PCV)後,間隔至少 8 週後再接種多醣體疫苗(PPV)。
  • 曾接種過 1 劑結合型疫苗(PCV)的民眾,可於間隔至少 1 年後再接種 1 劑多醣體疫苗(PPV)。若是高風險對象,可於接種結合型疫苗(PCV)後,間隔至少 8 週後再接種多醣體疫苗(PPV)。
  • 曾接種過多醣體疫苗(PPV)的民眾,可於間隔至少 1 年後再接種 1 劑結合型疫苗(PCV)10

「肺炎鏈球菌感染不只造成肺炎!」陳宜君醫師叮嚀,「狀況許可時,建議及早接種疫苗,做好預防措施,才能保護自己、保護身邊的人。」

註解

  1.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65 歲以上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三階段開打,呼籲長者接種(access date 2024/3/8)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hr4M-Qmi3Fu2KPC3En2a6Q?typeid=9 ↩︎
  2.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肺炎鏈球菌疫苗 (Pneumococcal Vaccine)(accessed date 2023/12/15)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ORBnRmMgImeUqPApKawmwA ↩︎
  3. Hsing, T. Y., Lu, C. Y., Chang, L. Y., Liu, Y. C., Lin, H. C., Chen, L. L., Liu, Y. C., Yen, T. Y., Chen, J. M., Lee, P. I., Huang, L. M., & Lai, F. P. (2022).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luenza with or withou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co-infection in children.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 Taiwan yi zhi121(5), 950–957. https://doi.org/10.1016/j.jfma.2021.07.012 ↩︎
  4.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accessed date 2024/03/08)
    https://www.cdc.gov.tw/Disease/SubIndex/oAznsrFTsYK-p12_juf0kw
    ↩︎
  5.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 疾病介紹(accessed date 2024/03/08)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MEYvHLbHiWOcLfQKKF6dpw
    ↩︎
  6. Pollard, A. J., Perrett, K. P., & Beverley, P. C. (2009). Maintaining protection against invasive bacteria with protein-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s.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9(3), 213–220. https://doi.org/10.1038/nri2494 ↩︎
  7. Intervals Between PCV13 and PPSV23 Vaccine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cdc.gov) (accessed date 2023/12/15) https://www.cdc.gov/mmwr/preview/mmwrhtml/mm6434a4.htm ↩︎
  8.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為提升民眾免疫保護力,10月2日起分三階段擴大65歲以上民眾公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accessed date 2024/03/08)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q9_r5mAOvcpIPSUvrjGFpw?typeid=9 ↩︎
  9.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肺炎鏈球菌疫苗 (Pneumococcal Vaccine) (accessed date 2023/12/15)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ORBnRmMgImeUqPApKawmwA ↩︎
  10.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肺炎鏈球菌疫苗 (Pneumococcal Vaccine) (accessed date 2023/12/15)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ORBnRmMgImeUqPApKawmwA ↩︎

本衛教文章由台灣輝瑞協助刊登(PP-PRV-TWN-0166-202404)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

1
0

文字

分享

2
1
0
找回擁有食物的主導權?從零開始「菇類採集」!——《真菌大未來》
積木文化
・2024/02/25 ・4266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菇類採集

在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的食品與安全在眾目睽睽下被抽離出來,變成後疫情時代最重要的兩個元素。對食物的焦慮點燃人們大腦中所有生存意志,於是大家開始恐慌性地購買,讓原本就已經脆弱、易受攻擊的現代糧食系統更岌岌可危。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祖先以前就經歷過這一切,留下來的經驗值得借鏡。菇類採集的興趣在艱難時期達到顛峰,這反映了人類本能上對未來產生的恐懼。1 無論是否有意,我們意識到需要找回擁有食物的主導權,循著古老能力的引導來找尋、準備我們自己的食物,如此才能應付食物短缺所產生的焦慮。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的食品與安全在眾目睽睽下被抽離出來,變成後疫情時代最重要的兩個元素。圖/pexels

我們看見越來越多人以城市採集者的身分對野生菇類有了新的品味,進而找到安全感並與大自然建立起連結。這並不是說菇類採集將成為主要的生存方式,而是找回重新獲得自給自足能力的安全感。此外,菇類採集的快感就足以讓任何人不斷回歸嘗試。

在這個數位時代,菇類採集是讓我們能與自然重新連結的獨特活動。我們早已遺忘,身體和本能,就是遺傳自世世代代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菇類採集者。走出現代牢籠、進入大自然從而獲得的心理和心靈滋養不容小不容小覷。森林和其他自然空間提醒著我們,這裡還存在另一個宇宙,且和那些由金錢、商業、政治與媒體統治的宇宙同樣重要(或更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個數位時代,菇類採集是讓我們能與自然重新連結的獨特活動。圖/unsplash

只有願意撥開遮蓋的落葉並專注尋找,才能體認到菇類的多樣性和廣泛分布。一趟森林之旅能讓人與廣大的生態系統重新建立連結,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自己永遠屬於生命之網的一部分,從未被排除在外。

腐爛的樹幹不再讓人看了難受,而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地方:多孔菌(Bracket Fungi)──這個外觀看起來像貨架的木材分解者,就在腐爛的樹幹上茁壯成長,規模雖小卻很常見。此外,枯葉中、倒下的樹上、草地裡或牛糞上,也都是菇類生長的地方。

菇類採集是一種社會的「反學習」(遺忘先前所學)。你不是被動地吸收資訊,而是主動且專注地在森林的每個角落尋找真菌。不過度採集、只拿自身所需,把剩下的留給別人。你不再感覺遲鈍,而是磨練出注意的技巧,只注意菇類、泥土的香氣,以及醒目的形狀、質地和顏色。

只有願意撥開遮蓋的落葉並專注尋找,才能體認到菇類的多樣性和廣泛分布。圖/unsplash

菇類採集喚醒身體的感官感受,讓心靈與身體重新建立連結。這是一種可以從中瞭解自然世界的感人冥想,每次的發現都振奮人心,運氣好的話還可以帶一些免費、美味又營養的食物回家。祝您採集愉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計畫

菇類採集就像在生活中摸索一樣,很難照既定計畫執行,而且以前的經歷完全派不上用場。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棄「非採集到什麼不可」的念頭,持開放心態走出戶外執行這項工作。菇類採集不僅是享受找到菇的滿足感,更重要的是體驗走過鬆脆的樹葉、聞著森林潮濕的有機氣味,並與手持手杖和柳條筐的友善採菇人相遇的過程。

菇類採集很難照既定計畫執行,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棄「非採集到什麼不可」的念頭。採集過程幾乎就像玩捉迷藏,只不過你根本不確定自己在找什麼,甚至根本不知道要找的東西是否存在。圖/unsplash

你很快就會明白為什麼真菌會有「神秘的生物界」的稱號。真菌無所不在但又難以捉摸,採集過程幾乎就像玩捉迷藏,只不過你根本不確定自己在找什麼,甚至根本不知道要找的東西是否存在。但還是要有信心,只要循著樹木走、翻動一下原木、看看有落葉的地方,這個過程就會為你指路。一點點的計畫,將大大增加你獲得健康收益的機會。所以,讓我們開始吧。

去哪裡找?

林地和草原,是你將開始探索的兩個主要所在。林地底層提供真菌所需的有機物質,也為樹木提供菌根關係。橡樹、松樹、山毛櫸和白樺樹都是長期的菌根夥伴,所以循著樹種,就離找到目標菇類更近了。

林地底層提供真菌所需的有機物質,也為樹木提供菌根關係。圖/pexels

草原上也會有大量菇類,但由於這裡的樹木多樣性和環境條件不足,所以菇類種類會比林地少許多。如果這些地點選項對你來說都太遠了,那麼可以試著在自家花園或在地公園綠地當中尋找看看。這些也都是尋菇的好地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澳洲新南威爾斯州奧伯倫

澳洲可以說是真菌天堂。與其他大陸隔絕的歷史、不斷變化的氣候以及營養豐富的森林,讓澳洲真菌擁有廣大的多樣性。澳洲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的奧伯倫(Oberon)就有一座超過四萬公頃的松樹林,是採集菇類的最佳地點之一。

在那裡,有廣受歡迎的可食用菌松乳菇(又稱紅松菌),據說這種真菌的菌絲體附著在一棵歐洲進口樹的根部,而意外被引進澳洲。 1821 年,英國真菌學家塞繆爾・弗里德里克・格雷(Samuel Frederick Gray)將這種胡蘿蔔色的菇命名為美味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這的確名符其實,因為「Deliciosus」在拉丁語中意為「美味」。如果想要在奧伯倫找到這些菇類,秋天時就要開始計劃,在隔年二月下旬至五月的產季到訪。

位於澳洲新南威爾斯州的奧伯倫就有一座超過四萬公頃的松樹林,是採集菇類的絕佳地點。圖/unsplash

英國漢普郡新森林國家公園

在英國,漢普郡的新森林國家公園(Hampshire’s New Forest)距離倫敦有九十分鐘的火車車程。它由林地和草原組成,當中有種類繁多的植物群、動物群和真菌可供遊客觀賞,甚至還有野生馬匹在園區裡四處遊蕩。

這片森林擁有兩千五百多種真菌,其中包括會散發惡臭的臭角菌(Phallus impudicus),它的外觀和結構就如圖鑑中描述般,與男性生殖器相似且不常見。還有喜好生長於橡樹上,外觀像架子一樣層層堆疊的硫色絢孔菌(Laetiporus sulphureus ,又稱林中雞)。該國家公園不允許遊客採收這裡的菇,所以請把時間花在搜尋、鑑別與欣賞真菌上。如果幸運的話,該地區可能會有採集團體可以加入,但能做的也僅限於採集圖像鑑別菇類,而非採集食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英國,漢普郡的新森林國家公園由林地和草原組成,當中有種類繁多的植物群、動物群和真菌可供遊客觀賞。該國家公園不允許遊客採收這裡的菇,所以請把時間花在搜尋、鑑別與欣賞真菌上。圖/unsplash

美國紐約市中央公園

甚至紐約市的中央公園也有採集菇類的可能性。雖然在 1850 年代公園建造之時並未刻意引進菇類物種,但這個占地八百四十英畝的公園現已登錄了四百多種菇類,足以證明真菌孢子的影響之深遠。

加里・林科夫(Gary Lincoff)是一位自學成才、被稱作「菇類吹笛人」2 的真菌學家,他住在中央公園附近,並以紐約真菌學會的名義會定期舉辦菇類採集活動。林科夫是該學會的早期成員之一,該學會於 1962 年由前衛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重新恢復運作。凱吉也是一位自學成才的業餘真菌學家,並靠自己的能力成為專家。

甚至紐約市的中央公園也有採集菇類的可能性。雖然在 1850 年代公園建造之時並未刻意引進菇類物種,但這個占地八百四十英畝的公園現已登錄了四百多種菇類。圖/wikipedia

進行菇類採集時,找瞭解特定物種及其棲息地的在地專家結伴同行,總是有幫助的。如果你需要一個採集嚮導,求助於所在地的真菌學會會是一個正確方向。

何時去找?

在適當的環境條件下(例如溫度、光照、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菌絲體全年皆可生長。某些物種對環境條件較敏感,但平均理想溫度介於 15~24 ℃ 之間,通常是正要進入冬季或冬季剛過期間,因此秋季和春季會是為採集菇類作計畫的好季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秋季和春季是為採集菇類作計畫的好季節,但因為菇類受溫度變化模式和降雨量的影響很大,所以每年採菇的旺季時間會略有不同。圖/unsplash

當菌絲體從周圍吸收水分時,會產生一股破裂性的力量,讓細胞充滿水分並開始出菇。這就是菇類通常會出現在雨後和一年中最潮濕月份的原因。牢記這些條件,就可以引導你找到寶藏。但也要記得,因為菇類受溫度變化模式和降雨量的影響很大,所以每年採菇的旺季時間會略有不同。

註解

  1. Sonya Sachdeva, Marla R Emery and Patrick T Hurley, ‘Depiction of wild food foraging practices in the media: Impact of the great recession’, Society & Natural Resources, vol. 31, issue 8, 2018, <doi.org/10.1080/08941920.2 018.1450914>. ↩︎
  2. 譯注:民間傳說人物。吹笛人消除了哈梅林鎮的所有老鼠,但鎮上官員拒絕給予承諾的報酬,於是他就吹奏著美麗的音樂,把所有孩子帶出哈梅林鎮。 ↩︎

——本文摘自《真菌大未來:不斷改變世界樣貌的全能生物,從食品、醫藥、建築、環保到迷幻》,2023 年 12 月,積木文化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所有討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