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0

文字

分享

1
0
0

「鼠」在可怕!漢他病毒必知七大事

careonline_96
・2020/02/12 ・768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23 ・七年級

關於漢他病毒,幾件你該知道的事情!

  1. 這是個人畜共通的病毒性疾病,由齧齒類動物傳播病毒給人類!台灣至少有八種鼠類是漢他病毒的自然宿主,錢鼠、溝鼠是高風險傳播鼠媒。
  2. 人類感染途徑主要是從呼吸道吸進了帶有漢他病毒的鼠類分泌物飛沫。另外,被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到,或接觸遭病毒汙染的東西,也可能受到傳染。
  3. 人類感染漢他病毒後,會影響血管內皮細胞,引發出血或低血壓休克。潛伏期約兩周,臨床症狀會被區分為「漢他病毒出血熱」與「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兩類型。
  4. 漢他病毒出血熱的病人會表現發燒、全身痛、有出血點,並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低血壓、休克、與腎功能異常等問題。病例主要發生於中國。
  5. 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的病人會表現發燒、頭昏、肌肉痛、噁心,並有低血壓、休克、呼吸窘迫、肺水腫等問題。病例主要發生於美洲大陸。
  6. 防治漢他病毒,就是要防治攜帶病毒的老鼠。一旦發現有老鼠蹤跡,其半徑 200 公尺的範圍內都要滅鼠、消毒。
  7. 各種公共場合都要加強環境清潔,像是夜市、市場、食品工廠都得特別注意。商家的食物與飲水要存放於封閉容器內,盡量不要把垃圾置放到隔夜,無法馬上丟棄的垃圾都須放在加蓋的垃圾桶內!注意門窗和牆壁是否有縫隙,別讓老鼠進入屋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careonline_96
514 篇文章 ・ 275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人與 AI 的關係是什麼?走進「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透過藝術創作尋找解答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0/24 ・3176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與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合作。 

AI 有可能造成人們失業嗎?還是 AI 會成為個人專屬的超級助理?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AI 與人類之間的關係,成為社會大眾目前最熱烈討論的話題之一,究竟,AI 會成為人類的取代者或是協作者?決定關鍵就在於人們對 AI 的了解和運用能力,唯有人們清楚了解如何使用 AI,才能化 AI 為助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

有鑑於此,目前正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展出的「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特別將展覽主題定調為奇異點(Singularity),透過多重視角探討人工智慧與人類的共生關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LAB 策展人吳達坤進一步說明,本次展覽規劃了 4 大章節,共集結來自 9 個國家 23 組藝術家團隊的 26 件作品,帶領觀眾從了解 AI 發展歷史開始,到欣賞各種結合科技的藝術創作,再到與藝術一同探索 AI 未來發展,希望觀眾能從中感受科技如何重塑藝術的創造範式,進而更清楚未來該如何與科技共生與共創。

從歷史看未來:AI 技術發展的 3 個高峰

其中,展覽第一章「流動的錨點」邀請了自牧文化 2 名研究者李佳霖和蔡侑霖,從軟體與演算法發展、硬體發展與世界史、文化與藝術三條軸線,平行梳理 AI 技術發展過程。

圖一、1956 年達特茅斯會議提出「人工智慧」一詞

藉由李佳霖和蔡侑霖長達近半年的調查研究,觀眾對 AI 發展有了清楚的輪廓。自 1956 年達特茅斯會議提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詞,並明確定出 AI 的任務,例如:自然語言處理、神經網路、計算學理論、隨機性與創造性等,就開啟了全球 AI 研究浪潮,至今將近 70 年的過程間,共迎來三波發展高峰。

第一波技術爆發期確立了自然語言與機器語言的轉換機制,科學家將任務文字化、建立推理規則,再換成機器語言讓機器執行,然而受到演算法及硬體資源限制,使得 AI 只能解決小問題,也因此進入了第一次發展寒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二、1957-1970 年迎來 AI 第一次爆發

之後隨著專家系統的興起,讓 AI 突破技術瓶頸,進入第二次發展高峰期。專家系統是由邏輯推理系統、資料庫、操作介面三者共載而成,由於部份應用領域的邏輯推理方式是相似的,因此只要搭載不同資料庫,就能解決各種問題,克服過去規則設定無窮盡的挑戰。此外,機器學習、類神經網路等技術也在同一時期誕生,雖然是 AI 技術上的一大創新突破,但最終同樣受到硬體限制、技術成熟度等因素影響,導致 AI 再次進入發展寒冬。

走出第二次寒冬的關鍵在於,IBM 超級電腦深藍(Deep Blue)戰勝了西洋棋世界冠軍 Garry Kasparov,加上美國學者 Geoffrey Hinton 推出了新的類神經網路算法,並使用 GPU 進行模型訓練,不只奠定了 NVIDIA 在 AI 中的地位, 自此之後的 AI 研究也大多聚焦在類神經網路上,不斷的追求創新和突破。

圖三、1980 年專家系統的興起,進入第二次高峰

從現在看未來:AI 不僅是工具,也是創作者

隨著時間軸繼續向前推進,如今的 AI 技術不僅深植於類神經網路應用中,更在藝術、創意和日常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而「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第二章「創造力的轉變」及第三章「創作者的洞見」,便邀請各國藝術家展出運用 AI 與科技的作品。

圖四、2010 年發展至今,高性能電腦與大數據助力讓 AI 技術應用更強

例如,超現代映畫展出的作品《無限共作 3.0》,乃是由來自創意科技、建築師、動畫與互動媒體等不同領域的藝術家,運用 AI 和新科技共同創作的作品。「人們來到此展區,就像走進一間新科技的實驗室,」吳達坤形容,觀眾在此不僅是被動的觀察者,更是主動的參與者,可以親身感受創作方式的轉移,以及 AI 如何幫助藝術家創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五、「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奇異點」展出現場,圖為超現代映畫的作品《無限共作3.0》。圖/C-LAB 提供

而第四章「未完的篇章」則邀請觀眾一起思考未來與 AI 共生的方式。臺灣新媒體創作團隊貳進 2ENTER 展出的作品《虛擬尋根-臺灣》,將 AI 人物化,採用與 AI 對話記錄的方法,探討網路發展的歷史和哲學,並專注於臺灣和全球兩個場景。又如國際非營利創作組織戰略技術展出的作品《無時無刻,無所不在》,則是一套協助青少年數位排毒、數位識毒的方法論,使其更清楚在面對網路資訊時,該如何識別何者為真何者為假,更自信地穿梭在數位世界裡。

透過歷史解析引起共鳴

在「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規劃的 4 大章節裡,第一章回顧 AI 發展史的內容設計,可說是臺灣近年來科技或 AI 相關展覽的一大創舉。

過去,這些展覽多半以藝術家的創作為展出重點,很少看到結合 AI 發展歷程、大眾文明演變及流行文化三大領域的展出內容,但李佳霖和蔡侑霖從大量資料中篩選出重點內容並儘可能完整呈現,讓「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觀眾可以清楚 AI 技術於不同階段的演進變化,及各發展階段背後的全球政治經濟與文化狀態,才能在接下來欣賞展區其他藝術創作時有更多共鳴。

圖六、「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奇異點」分成四個章節探究 AI 人工智慧時代的演變與社會議題,圖為第一章「流動的錨點」由自牧文化整理 AI 發展歷程的年表。圖/C-LAB 提供

「畢竟展區空間有限,而科技發展史的資訊量又很龐大,在評估哪些事件適合放入展區時,我們常常在心中上演拉鋸戰,」李佳霖笑著分享進行史料研究時的心路歷程。除了從技術的重要性及代表性去評估應該呈現哪些事件,還要兼顧詞條不能太長、資料量不能太多、確保內容正確性及讓觀眾有感等原則,「不過,歷史事件與展覽主題的關聯性,還是最主要的決定因素,」蔡侑霖補充指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舉例來說,Google 旗下人工智慧實驗室(DeepMind)開發出的 AI 軟體「AlphaFold」,可以準確預測蛋白質的 3D 立體結構,解決科學家長達 50 年都無法突破的難題,雖然是製藥或疾病學領域相當大的技術突破,但因為與本次展覽主題的關聯性較低,故最終沒有列入此次展出內容中。

除了內容篩選外,在呈現方式上,2位研究者也儘量使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呈現某些較為深奧難懂的技術內容,蔡侑霖舉例說明,像某些比較艱深的 AI 概念,便改以視覺化的方式來呈現,為此上網搜尋很多與 AI 相關的影片或圖解內容,從中找尋靈感,最後製作成簡單易懂的動畫,希望幫助觀眾輕鬆快速的理解新科技。

吳達坤最後指出,「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除了展出藝術創作,也跟上國際展會發展趨勢,於展覽期間規劃共 10 幾場不同形式的活動,包括藝術家座談、講座、工作坊及專家導覽,例如:由策展人與專家進行現場導覽、邀請臺灣 AI 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以「人工智慧與未來藝術」為題舉辦講座,希望透過帶狀活動創造更多話題,也讓展覽效益不斷發酵,讓更多觀眾都能前來體驗由 AI 驅動的未來創新世界,展望 AI 在藝術與生活中的無限潛力。

展覽資訊:「未來媒體藝術節——奇異點」2024 Future Media FEST-Singularity 
展期 ▎2024.10.04 ( Fri. ) – 12.15 ( Sun. ) 週二至週日12:00-19:00,週一休館
地點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圖書館展演空間、北草坪、聯合餐廳展演空間、通信分隊展演空間
指導單位 ▎文化部
主辦單位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1

5
0

文字

分享

1
5
0
水貂因感染新冠病毒而遭撲殺? 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可在人類與雪貂間傳播
Carol
・2021/03/19 ・2779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24 ・七年級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丹麥、美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和瑞典等六個國家都已通報境內的水貂養殖場(Mink farm)出現了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病例。其中,荷蘭及丹麥政府為防止突變的新冠病毒擴散,已經下令撲殺境內的養殖水貂(Mink)。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建議各國採取以下措施 [1]:

  • 進行進一步的病毒學研究,並調查病毒的傳播性和致病性的任何變化
  • 貂皮及其他毛皮養殖業的國家可增加對人類及動物的病毒序列檢測,並分享序列,以鑑識序列是否發生突變
  • 在貂皮和其他毛皮農場中,強化對 COVID-19 的監測
  • 加強動物養殖及畜養的生物安全措施,以防止 SARS-CoV-2 相關的人畜傳染風險

水貂,學名為 (Neovision vision),鼬科,是半水生動物,需較大的飼養空間,如沼澤、池塘,因此無法作為居家寵物 [3]。水貂全身有著長而柔軟帶光澤的深棕色皮毛,牠們的皮毛可製成皮草或皮革,這對成衣廠而言是有相當高經濟價值的項目。

現下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不少水貂養殖場縮減規模甚或關閉。荷蘭約有 125 個養殖場,平均每個養殖場有 5000 隻水貂。在 2019 年,荷蘭養殖場一共養殖了 400 萬隻水貂,並且有 1200 多名全職工作者及 400 多名兼職工作者 [4]。因為養殖水貂是為取得皮革的目的,荷蘭的動物保育人士一直提倡政府全面關閉皮草養殖業,原訂於 2024 年全面禁止水貂養殖場,部分養殖場也因為新冠肺炎水貂疫情爆發而提前關閉。

水貂的皮毛可製成皮草或皮革,對成衣廠是有相當高經濟價值的項目。圖/Pixabay

在 2020 年 4 月,荷蘭兩個水貂養殖場的水貂先後出現了流鼻水、呼吸困難等新冠肺炎相關症狀,並且此時水貂的死亡率忽然拉高。從即時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或血清抗體(serology analysis)篩檢結果發現,水貂身上帶有新冠病毒,證實水貂確診新冠肺炎 [2] [4]。然而,早在發現水貂確診前,水貂養殖場的工作者及相關接觸者就已經出現新冠肺炎症狀。2020 年 5 月,人們進一步針對農場的吸入性粉塵微粒進行檢測,結果顯示粉塵是帶有新冠病毒 [2]。與此同時,荷蘭食物安全管理機關(Netherlands Food and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Authority, NFCPSA)要求水貂養殖場的工作者、獸醫及相關實驗室要即時回報水貂感染新冠肺炎的現狀,並建立監控系統[5]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釐清荷蘭水貂養殖場爆發新冠肺炎的原因,研究團隊結合流行病學資訊、監控資料及全基因定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進行深入研究。 這項研究的目標正是針對荷蘭境內十六間(NB1~NB16)水貂養殖場的水貂及養殖場工作者,進行檢測及分析[7]

荷蘭兩個水貂養殖場各別在 2020 年 4 月 23 及 25 日,發現水貂帶有新冠病毒。一旦養殖場內的水貂確診,養殖場的工作人員就會被列為追蹤及研究對象。其中,在使用 RT-PCR 檢測方法的族群中,有 49% 的人(88人中有 43 人)被檢測為陽性(確診)。在使用血清抗體檢測方法的族群中,有 51% 的人(75人中有 38 人)被檢測為陽性(確診)。綜合而言,共有 68% 的人(97人中有 66人)檢測出感染新冠肺炎。 (表一) [6]

表一:在有新冠肺炎疫情的水貂養殖場中,相關工作者及接觸者的確診比例。圖/參考資料 6

在將水貂養殖場中的確診水貂及工作者的病毒序列做完親緣分析後,得出圖一的分析結果,由此可知水貂養殖場工作者的新冠病毒序列和水貂序列較近,反而和人類新冠病毒資料庫中的其他確診者較遠。下圖 NA 134 2020 及 NA 376 2020 是新冠肺炎確診者的新冠病毒序列,這是全球新冠病毒資料庫中,和水貂養殖場工作者病毒序列最為接近的序列。

此結果顯示確診工作者所帶有的新冠病毒序列和確診水貂序列極為接近,雖說兩者仍有七個核甘酸細微不同 [7]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一:NB1 Human為,NB1 水貂養殖場的確診工作者所帶有的新冠病毒序列;NB1 Mink 是NB1水貂養殖場中確診水貂的新冠病毒序列;NA 134 2020及 NA 376 2020 是新冠肺炎確診者的新冠病毒序列,這是全球新冠病毒資料庫中,和水貂養殖場工作者病毒序列最為接近的序列。圖/參考資料 6

在親緣分析了不同水貂養殖場的新冠病毒序列後,得出十六個水貂養殖場的新冠病毒序列可分為五個族群,如下圖的紅、橘、綠、藍和紫五種顏色。導致不同養殖場的新冠病毒序列不同的可能原因為:養殖場的經營者、工作者是否重疊?飼料供應商及獸醫等可能和水貂接觸者。例如:某些地區的不同養殖場可能屬於同個經營者。圖二以不同形狀的圖示代表,同樣的形狀代表相同經營者,例如:三角形、五角形、及方形。綜合而言,目前並沒有一個因素可以概括農場裡新冠病毒的病毒序列分群,病毒分群並不以地理區域區分。

圖二:確診新冠肺炎的水貂養殖場的地理位置分布圖。圖/參考資料 6

水貂養殖場中的新冠病毒序列具有高度變異性,這可能是因為新冠病毒可能早已在水貂養殖場中循環傳播,進行演化,導致水貂被多次感染。在原先篩檢中未確診(陰性),後續篩檢才確診(陽性)的水貂病毒序列也觀察出高度變異性,這顯示了高密度的飼養絕對加速病毒傳播。

然而,現在卻沒人知道是「什麼」把病毒傳入水貂養殖場的。

從新冠病毒的親緣分析結果可知,水貂目前最為可能是養殖場工作者感染新冠病毒的傳染來源,因為水貂養殖場中水貂的病毒序列及工作者序列及來自相同地理區域的確診人類序列有清楚的被分隔。不過,目前仍無法排除的是,有部分確診的養殖場工作者可能是在家中被感染,而不一定是直接被水貂感染。為避免皮革工廠及皮革販賣市場成為下一個新冠病毒溢散的場所,仍有更多關於水貂養殖場病毒傳播的問題需要待研究及釐清。

參考資料: 

  1. SARS-CoV-2 mink-associated variant strain – Denmark
  2. Molenaar, Robert Jan, et al.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in SARS-CoV-2 disease outbreaks in farmed mink (Neovison vison).” Veterinary pathology 57.5 (2020): 653-657.
  3. Mink vs Ferret: What’s the Difference? (With Pictures)
  4. Oreshkova, Nadia, et al. “SARS-CoV-2 infection in farmed minks, the Netherlands, April and May 2020.” Eurosurveillance 25.23 (2020): 2001005.
  5. Bedrijfsmatig gehouden dieren en SARS-CoV-2 | Nieuws en media | NVWA
  6. Munnink, B. B. O., Sikkema, R. S., Nieuwenhuijse, D. F., Molenaar, R. J., Munger, E., Molenkamp, R., … & Koopmans, M. P. (2021).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on mink farms between humans and mink and back to humans. Science371(6525), 172-177.

延伸閲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1

0
0

文字

分享

1
0
0
「鼠」在可怕!漢他病毒必知七大事
careonline_96
・2020/02/12 ・768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23 ・七年級

關於漢他病毒,幾件你該知道的事情!

  1. 這是個人畜共通的病毒性疾病,由齧齒類動物傳播病毒給人類!台灣至少有八種鼠類是漢他病毒的自然宿主,錢鼠、溝鼠是高風險傳播鼠媒。
  2. 人類感染途徑主要是從呼吸道吸進了帶有漢他病毒的鼠類分泌物飛沫。另外,被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到,或接觸遭病毒汙染的東西,也可能受到傳染。
  3. 人類感染漢他病毒後,會影響血管內皮細胞,引發出血或低血壓休克。潛伏期約兩周,臨床症狀會被區分為「漢他病毒出血熱」與「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兩類型。
  4. 漢他病毒出血熱的病人會表現發燒、全身痛、有出血點,並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低血壓、休克、與腎功能異常等問題。病例主要發生於中國。
  5. 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的病人會表現發燒、頭昏、肌肉痛、噁心,並有低血壓、休克、呼吸窘迫、肺水腫等問題。病例主要發生於美洲大陸。
  6. 防治漢他病毒,就是要防治攜帶病毒的老鼠。一旦發現有老鼠蹤跡,其半徑 200 公尺的範圍內都要滅鼠、消毒。
  7. 各種公共場合都要加強環境清潔,像是夜市、市場、食品工廠都得特別注意。商家的食物與飲水要存放於封閉容器內,盡量不要把垃圾置放到隔夜,無法馬上丟棄的垃圾都須放在加蓋的垃圾桶內!注意門窗和牆壁是否有縫隙,別讓老鼠進入屋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careonline_96
514 篇文章 ・ 275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黑死病」再現?談鼠疫的流行病學與防治追蹤──《科學月刊》
科學月刊_96
・2020/01/21 ・2987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96 ・九年級

  • 文/莊人祥,疾管署副署長,曾任陽明大學公衛所副教授。陽明醫學士、公衛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資訊博士。

近期中國傳出鼠疫疫情,造成各地人心惶惶。而過去被稱為「黑死病」的鼠疫致死率極高,雖然近來每年的確診病例不多,但相關防疫單位不可輕忽,需持續追蹤及嚴防疫情擴張,並將疫情資訊透明化,以達到確實防疫的效果。

當 2003 年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時,北京朝陽醫院明明已有確診疫情,但官方卻持續否認;去 (2019) 年 11 月 12 日,官方宣布朝陽醫院一對夫妻確診感染肺鼠疫 (pneumonic plague) ,亦未對此飛沫傳染的致命疾病疫情調查詳細說明。同時也傳出官方封鎖消息,禁止媒體討論,因此全球民眾對北京出現黑死病 (black death) 一事,引發集體恐慌。

普立茲得獎作家嘉瑞特 (Laurie Garrett) 也在當月 16 日針對此事於《外交政策》 (Foreign Policy) 上評論: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向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保證會確實追蹤兩病例在北京、內蒙古及旅途中的所有接觸者。即使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近年在疾病監測的能力有相當進步,但中國對鼠疫疫情調查資訊不透明,且 SARS時曾有掩飾重大疫情的不良記錄及審查機構「河蟹」社群媒體等作法,正是引起民眾恐慌的原因。

中國於 SARS 爆發期間發生鼠疫疫情,官方卻封鎖消息,禁止媒體討論,引發群眾恐慌。圖/pixabay

鼠疫大流行史與重大發現

鼠疫 (plague) 由鼠疫桿菌 (Yersinia pestis) 引起,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主要藉跳蚤叮咬傳染給小型哺乳類動物,人類為意外宿主。因患者常伴有淋巴腺腫大或皮膚出現黑斑而得名黑死病。歷史上,鼠疫至少出現三次世界大流行,由於每次鼠疫的流行常導致一個時代或王朝的結束,因此讓人聞鼠疫而喪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次大流行發生於 6 世紀的查士丁尼鼠疫 (Justinian plague) ,疫情在地中海周邊傳播,近一億人死亡;第二次大流行發生於 14 世紀歐洲,並在之後的 300 多年間反覆發生,僅歐洲就有 2500 萬人死亡,占當時歐洲人口的四分之一;第三次大流行發生於 19 世紀中葉至 20 世紀中葉,從中國開始傳播到全世界,波及至少 32 個國家, 1200 萬人死亡。

鼠疫研究與防治雖不斷精進,但直到第三次大流行才有長足進展。 1894 年,由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細菌學家耶爾森 (Alexandre Yersin) 在香港鼠疫大流行時發現鼠疫桿菌。 1910~1911 年的中國東三省鼠疫,公衛學者伍連德博士到哈爾濱擔任清政府鼠疫全權總醫官。他發現當地的疫情並非通過跳蚤在人鼠間傳播的典型腺鼠疫 (bubonic plague) ,而是起因於當地獵人捕獵染病旱獺 (Marmota bobak) 製造皮件,獵人染病後再傳給七位同一工棚的工人,爾後散播鼠疫疫情。他推論此波疫情是由「肺鼠疫」透過飛沫傳染快速人傳人,遂下令停止捕鼠,並進行鐵路檢疫、隔離患者及封鎖疫區,有效切斷鼠疫蔓延,數月間疫情得到控制。

此外,直到 1940 年代才出現抗生素的使用,在此之前醫生常無法可施,往往只能對患者放血和針灸。

歷史上三次黑死病的大流行,造成大規模感染案例死亡。圖/wikipedia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年全球鼠疫事件

全球在 2010~2015 年間發生 3248 例鼠疫, 584 人死亡(致死率約 18 % ),每年約 500 例左右,主要疫區在非洲,而美洲與亞洲則以散發個案為主。非洲的馬達加斯加,約占全球鼠疫病例的四分之三,每年平均約 400 例。在 2017 年 8 月起短短四個月甚至出現超過 2400 例,約四分之三屬肺鼠疫。

即使在美國,近期於西部鄉村每年仍平均出現約 7 例鼠疫。至於中國,近年最嚴重疫情發生於 2009 年共 12 例、 2010 年為 7 例,之後每年約發生 0~3 例,截至去年 12 月 15 日共 5 例鼠疫,其中 4 例均發生於內蒙古,先前內蒙古的最後一例鼠疫是在 2004 年因將野兔剝皮而感染。至於在臺灣,則是自 1953 年起即未發生任何鼠疫案例。

許多國家均發生鼠疫案例,如何預防鼠疫亦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之一。圖/pixabay

鼠疫流行病學與防治

鼠疫的傳染途徑,包括人感染腺鼠疫主要由被感染跳蚤叮咬、被感染家貓抓咬、處理被感染動物(如老鼠和野兔)或感染者屍體的組織時不慎接觸膿液而感染;肺鼠疫則藉空氣散播,吸入被感染動物或人類帶有致病原的飛沫而感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鼠疫主要臨床症狀共分三種:

  1. 最常見的為腺鼠疫,在跳蚤咬傷部位附近淋巴腺發炎,經常發生於鼠蹊部、腋下或頸部,通常有發燒現象,若未經治療,約一半病人會發生瀰漫性感染而導致肺炎(即繼發性肺鼠疫)或腦膜炎等併發症。
  2. 敗血性鼠疫 (septicemic plague) ,出現敗血症但無淋巴腺炎的鼠疫病例,較難被及時診斷,病程末期可能出現低血壓、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與多重器官衰竭。
  3. 肺鼠疫,包括原發性與繼發性肺鼠疫。原發性肺鼠疫可因吸入感染動物或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或懸浮微粒而發生,繼發性肺鼠疫則較常見,是由腺鼠疫或敗血性鼠疫經血行蔓延造成。鼠疫潛伏期通常為 1~7 天,原發性肺鼠疫則為 1~4 天。

患者如能及時接受適當抗生素,如鏈黴素 (Streptomycin) 或慶大黴素 (Gentamicin) ,便能大幅改善預後。腺鼠疫如未經治療,死亡率達 50~90 %,如經治療死亡率則降至 10~20 %;肺鼠疫如未經治療,死亡率 100 %,治療後死亡率降至 50 %。另需即刻以有效安全的殺蟲劑撲滅病人身上及衣服的跳蚤等,並嚴格隔離病患,以防傳染,待抗生素治療病情好轉以後方可解除隔離。鼠疫接觸者應實施滅蚤並監視 7 天,且實施預防性投藥,如去氧羥四環素 (Doxycycline) 或環丙沙星 (Ciprofloxacin) 。

感染鼠疫如未經抗生素治療,死亡率極高。圖/pixabay

北京鼠疫後續發展

一位筆者尊敬的師長於去年 11 月 17 日晚上特別來電詢問筆者對中國鼠疫疫情與該篇《外交政策》文章的看法。筆者當時表示相當同意嘉瑞特女士的看法,並猜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未仔細對外說明疫情調查結果與防治作為或許另有考量。後來官方在 11 月 19 日及 21 日分別對外宣布鼠疫患者在內蒙古與北京市的密切接觸者均已解除醫學觀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 11 月 29 日創刊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週報》 (China CDC Weekly) ,即詳細說明夫婦的房子附近 500 公尺處,抓到的長爪沙鼠培養出鼠疫桿菌,附近也出現大量相繼死亡的齧齒類動物,研判先生可能在農場工作時,因掘土吸入汙泥中或鼠洞中腐敗的屍體所產生傳染性懸浮微粒而被感染,至於太太則可能因照顧先生而被感染肺鼠疫。

北京鼠疫成為全球關注鼠疫疫情防治與追蹤的借鏡。圖/pexels

疫情資訊透明化方能控制疫情

這是中國近年首次發生肺鼠疫在其他省市感染後移入大城市中,希望是虛驚一場。由於目前仍無法完全消滅內蒙古野鼠鼠疫之患,當地居民仍有感染鼠疫風險。雖然每年全球鼠疫發生數僅數百例,但防疫單位千萬不能低估其對人類造成的風險,因為鼠疫特別的傳播模式、疫情能快速傳播、快速臨床病程發展與如未治療的高死亡率,均極易造成民眾的恐慌。鼠疫如能早期診斷,早期施以抗生素治療,並加強公衛措施,較不會造成重大群聚或流行,而疫情資訊透明化,更是成功戰勝鼠疫不可或缺的藥引。

 

疫情資訊透明化不但能降低民眾接觸感染疫情的機率,亦能迅速掌控疫情擴散。圖/pexels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註解

  1. 為網路用語,「和諧」的諧音,代表息事寧人之意。

 

〈本文選自《科學月刊》2020年1月號〉

在一個資訊不值錢的時代中,試圖緊握那知識餘溫外,也不忘科學事實和自由價值至上的科普雜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科學月刊_96
249 篇文章 ・ 3705 位粉絲
非營利性質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我們相信,提供一份正確而完整的科學知識,就是回饋給讀者最好的品質保證。

1

0
0

文字

分享

1
0
0
「鼠」在可怕!漢他病毒必知七大事
careonline_96
・2020/02/12 ・768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23 ・七年級

關於漢他病毒,幾件你該知道的事情!

  1. 這是個人畜共通的病毒性疾病,由齧齒類動物傳播病毒給人類!台灣至少有八種鼠類是漢他病毒的自然宿主,錢鼠、溝鼠是高風險傳播鼠媒。
  2. 人類感染途徑主要是從呼吸道吸進了帶有漢他病毒的鼠類分泌物飛沫。另外,被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到,或接觸遭病毒汙染的東西,也可能受到傳染。
  3. 人類感染漢他病毒後,會影響血管內皮細胞,引發出血或低血壓休克。潛伏期約兩周,臨床症狀會被區分為「漢他病毒出血熱」與「漢他病毒肺症候群」兩類型。
  4. 漢他病毒出血熱的病人會表現發燒、全身痛、有出血點,並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低血壓、休克、與腎功能異常等問題。病例主要發生於中國。
  5. 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的病人會表現發燒、頭昏、肌肉痛、噁心,並有低血壓、休克、呼吸窘迫、肺水腫等問題。病例主要發生於美洲大陸。
  6. 防治漢他病毒,就是要防治攜帶病毒的老鼠。一旦發現有老鼠蹤跡,其半徑 200 公尺的範圍內都要滅鼠、消毒。
  7. 各種公共場合都要加強環境清潔,像是夜市、市場、食品工廠都得特別注意。商家的食物與飲水要存放於封閉容器內,盡量不要把垃圾置放到隔夜,無法馬上丟棄的垃圾都須放在加蓋的垃圾桶內!注意門窗和牆壁是否有縫隙,別讓老鼠進入屋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careonline_96
514 篇文章 ・ 275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