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 年的今天,在加州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的卡爾 · 安德森(Carl D. Anderson, 1905-1991)再次開著小卡車上到威爾遜山。他將車停在一個開闊的地點後,熟練地調整放在車後的雲霧室,準備拍下宇宙射線穿越雲霧室後所留下的蹤跡。
他跟著密立根研究宇宙射線已經兩年了,也對著雲霧室拍了無數的相片,試圖從中發現甚麼端倪。如今他已頗能體會天文學家的孤寂,他們日復一日地在望遠鏡旁守候、觀測、拍照,期待運氣夠好,能從一模一樣的天體照片中發現差異。而自己現在做的不也是類似的事情嗎?
不過他還是試著提高自己的中獎機率──改良雲霧室。他加上了活塞可以藉由氣體體積膨脹而急速降壓冷卻,並且在水蒸氣中混合酒精,因此可以得到比同儕更好的攝影效果。再來就只能靠耐心與運氣了。沒想到這一天,幸運真的降臨了!
洗出來的相片(上圖)上有個粒子的行進方向與電子相反,顯然是帶正電。但從其軌跡的曲率推算,又絕不可能是質子,事實上,它的質量大小幾乎與電子一樣,可以說就是帶正電的電子;於是安德森將這個前所未見的粒子命名為正子(Positron),對外發表。這個正子就是狄拉克前一年所預言的「反電子」,代表電子的反物質;當時受到物理界的普遍懷疑。如今安德森證實了它的存在,讓狄拉克立即在第二年就獲頒諾貝爾物理獎;安德森自己也因此於 1936 年得到諾貝爾物理獎。
就在 1936 這一年,安德森又與學生共同從宇宙射線中發現另一個基本粒子──渺子(muon)。他們原本以為這是湯川秀樹所預測的 π 介子,結果竟是完全不在物理學家的理論之中的奇特粒子。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拉比(Isidor Rabi)還調侃道:「這是誰點的啊?」(Who ordered that?)
大多數科學家一生都無法發現新粒子,安德森竟然短短幾年內(尤其是在粒子加速器發明之前)就發現了兩個,難道幸運女神特別眷顧他?其實不然,後來我們知道他並不是捕捉到正子身影的第一人,約里奧─居禮夫婦在他之前就拍攝到正子的軌跡,只是他們理所當然以為是質子,未加以深究,才讓機會就這麼溜走,拱手將諾貝爾獎的桂冠讓予耐心守候的安德森。
本文同時收錄於《科學史上的今天:歷史的瞬間,改變世界的起點》,由究竟出版社出版。
2019 泛.知識節 要來了!
當新視野號都已經穿過太陽系的邊境,我們的大腦當然也要去探一探未知的疆域。帶著一顆永不止息的好奇心,在泛.知識節,知識永不斷線,任你漫遊吃到飽!早鳥票預購這邊走
泛科學院精選線上課程:爸媽需要搞懂的 14 堂大腦教養課(預購)
老是覺得小孩不乖?各位爸媽別煩惱,一起跟著資深心理師學習「教養心理學」,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和發展需求,讓親子之間溝通更順暢、關係更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