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對生物有興趣的人會對「為什麼長頸鹿的脖子那麼長?」這類問題感到好奇,對人的行為有興趣的人也會被「為什麼多數人認為我們應該有禮貌?」、「為什麼多數人(至少在一些情況下)有利他傾向?」,甚至「為什麼麥可傑克森這麼紅?」這類問題吸引。對於前一類問題,生物學家給的標準答案是,因為長脖子基因(組)具有遺傳優勢,比起短脖子基因(組)更容易在基因庫中散佈開來。基因的遺傳優勢,雖然不總是,不過往往是基於該基因帶來的生存優勢︰如果擁有該基因的個體容易存活,該個體就容易留下更多子嗣,該基因就容易散佈。
生物學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和哲學家Susan Blackmore建議,對於「為什麼多數人認為我們應該有禮貌?」這類問題,我們也可以模仿演化學家的方式來尋找答案︰多數人認為我們應該有禮貌,顯然是因為「我們應該有禮貌」這種價值觀(或信念)比它的競爭對手(「我們不應該有禮貌」、「我們有沒有禮貌都無所謂」)更容易被散佈。然而,為什麼這類價值觀具有散佈上的優勢?或許是因為它能帶來生存優勢,或許是因為它能讓持有的人滿足,也或許是因為其它奇奇怪怪的原因,就是讓人想要到處宣傳它。
這種尋找答案的方式,就是Memetic強調的研究方法。Memetics假定每一種可以依靠模仿而被複製和傳遞的東西都是一種瀰(meme),包括旋律、髒話、典故、髮型、發明、衣著、烹飪方式、走路姿勢、宗教、生活態度、個性、價值觀、道德觀等等,而當我們發現在一個社群當中某個瀰特別流行,解釋這個現象的可靠方法,就是去找出這個瀰之所以散佈得這麼廣的原因。在這種意義下,瀰和基因形成強烈類比:它們都「試圖」在演化戰場上打敗其它競爭對手脫穎而出,而它們的戰鬥,則形塑了人與動物的樣貌及生活。
和基因不同的是,瀰是藉由模仿而複製和傳遞,而非藉由遺傳。因此,根據Memetics,就算對於持有者完全沒有生存上的益處,只要有強大的渲染力,瀰還是可以散佈得很廣(例如「把這封信轉寄給十個人,不然你明天會吃到大便」Email)。也因此,就算一份價值觀對於持有者的生存完全沒有益處,Memetics也還是有可能對這份價值觀的廣布給出解釋。一個可能的例子是利他主義(altruism),純粹的利他主義根據定義對於持有者的生存沒有益處,但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實踐它?Blackmore給出的解釋是︰利他主義流行,是因為利他主義比它的競爭者容易散佈,而利他主義比它的競爭者容易散佈,是因為,比起自私的人或普通的人,我們會比較願意和利他的人說話,並且接受他的想法,而這當然包括了他的道德觀。
參考資料
Blackmore, Susan. 1999. The Meme Machine. Oxford.
Dawkins, Richard. 1976. The Selfish Gene. Oxford.
本文修改自哲學哲學雞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