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0年安大略省(Ont.)Walkerton市大腸桿菌(E. coli)汙染自來水事件發生以後,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教授Philip Marsden一直試圖找出細菌特定菌株所釋出的毒素引起兒童腎臟受損的過程。
現在Marsden與其在多倫多大學和聖邁可醫院(St. Michael’s Hospital)的團隊新發現內皮細胞(endothelial cell)的基本作用,內皮細胞是血管內壁的上皮細胞,其可能有助於開發溶血性尿毒症候群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HUS)的診斷測試及可能的治療方法。HUS是一種嚴重的腎臟疾病,受HUS影響最嚴重的細胞就是內皮細胞,HUS也是最常導致兒童突然腎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
醫學系教授Marsden也發現藥物plerixafor/AMD3100(廠牌名為Mozobil)改變了接觸到大腸桿菌毒素的老鼠的存活率,並改善牠們的腎臟疾病,建議未來可以用來治療人類。
他的研究在2011年5月大腸桿菌大爆發席捲德國北部時突出現轉折,研究人員發現不同的細菌菌株產生相同的毒素。那一次HUS主要影響是成年人,特別是婦女,並與嚴重腎衰竭及中風有關。
Marsden的團隊取得健康人的內皮細胞,使之與培養皿中的毒素接觸,他們發現一種過去不知道的生物途徑在HUS的發展中發揮作用。
具體地說,他們發現這種毒素會提高一種小蛋白質SDF-1及其受體 CXCR4的濃度。Marsden發現SDF-1蛋白質與其受體分子交流太多,也會影響動物和人類的腎臟疾病發展。
從感染大腸桿菌兒童取得的血液測試顯示,那些發展出HUS的兒童血液中的蛋白質濃度較高,是其他有感染大腸桿菌但沒有繼續發展成HUS的兒童的4倍。這顯示血液測試可以用來預測哪些人最有可能發展成可能造成致命的疾病,這代表應該更密切地監控他們。
這項研究發表於《臨床研究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腎病學家Marsden表示,安全的自來水和潔淨的食物供應鏈是預防由大腸桿菌引起的溶血尿毒症候群最重要的一步。
資料來源:New findings could lead to a test and therapy for kidney failure caused by E. coli [2012.01.10]
轉載自國科會國際合作簡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