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6
0

文字

分享

0
6
0

每天自我檢測,洗腎廔管暢通不阻塞

careonline_96
・2021/06/15 ・2755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的腎臟負責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電解質與代謝廢物,當腎臟衰竭時,便得利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來替代腎臟的功能。

大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張兼華醫師指出,一般來說洗腎機要達到足夠的透析功能,每分鐘至少要 200 毫升的血流量才夠用。我們身體只有動脈有辦法提供如此大量的血流,但是動脈通常比較深,扎針的難度較高。為了克服這個困難,血管外科醫師可以替患者建立洗腎廔管。

洗腎廔管就是把動脈跟靜脈接在一起,讓動脈的血液直接進到靜脈裡面。」張兼華醫師說,「靜脈的位置較表層,而且在動脈血流的衝擊下,靜脈管徑會漸漸擴大,方便扎針進行血液透析。」

洗腎廔管怎麼做?

原本的動脈血液進入微血管後,再流入靜脈,要讓動脈血液直接流入靜脈可以利用「自體血管」或使用「人工血管」。張兼華醫師解釋,「自體洗腎廔管」是將自身的動脈與靜脈嫁接在一起,「人工血管」則是將人工血管的兩端,一端接著動脈、另一端接著靜脈,然後將人工血管放在皮下,未來需要透析的時候,可以直接扎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體洗腎廔管的問題是有可能經過幾個月後,靜脈管徑一直沒有擴大、成熟,而沒辦法扎針透析。」張兼華醫師分析,「人工血管不用等到靜脈擴大,可以直接扎針進行血液透析,但是人工血管發生阻塞、感染等問題的機會較高。」血管外科醫師會與患者詳細討論,並綜合評估患者的年紀、需求、血管、健康狀況等,選擇合適的洗腎廔管方式。

洗腎廔管要定期檢查,確保暢通!

當洗腎廔管阻塞時,血液透析治療將被迫中斷,患者也需要接受緊急處置。為了確保洗腎廔管暢通,平日務必定期檢查。

「我們會教導洗腎病友如何自行判斷,例如要經常用手輕輕觸摸洗腎廔管,確定這是震動而不是跳動的感覺。」張兼華醫師解釋,「洗腎廔管與一般血管不同,觸摸的時候會有一種『震顫感』,感覺好像有電流通過,麻麻的感覺。這是因為洗腎廔管的血液是從高壓系統進入低壓系統,所以會產生震顫的狀況。」

另外,也會建議病友買個聽診器放在家,每天聽洗腎廔管,張兼華醫師說聽起來會有「呼!呼!呼!」像風吹過的聲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天自我檢測,用手摸、用聽診器聽,可以提早發現洗腎廔管狹窄或阻塞,不用等到洗腎當天才發現,而影響洗腎治療,打亂生活步調。

除了自我檢測之外,建議每三至六個月回門診做血管超音波檢查,張兼華醫師提醒,有時候聽起來、摸起來都正常,但是更精細的血管超音波能夠提早發現一些問題,及早治療。

洗腎廔管阻塞怎麼辦?

當洗腎廔管狹窄或阻塞時,會較難扎針,而且血流也不順暢,洗腎機經常出現警示訊號,也可能在拔針之後,止血不易。如果出現手臂腫脹、疼痛,也需要立刻就醫檢查。

懷疑洗腎廔管有狀況時,需要先作血管超音波檢查,張兼華醫師說,「血管超音波檢查可以測量洗腎廔管的血流量、看看是否有血塊,並確認洗腎廔管狹窄的位置與嚴重程度,幫助醫師擬定治療計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解決洗腎廔管的問題,目前大多採用微創導管介入治療,張兼華醫師說,「我們會將導管小心穿過洗腎廔管狹窄的位置,然後撐開氣球導管,擴張血管的管徑,讓血流可以順利通過。」

在一些比較特殊的情況,醫師還會放置血管支架來維持血管的暢通,張兼華醫師解釋,「洗腎廔管較常使用人工血管支架,與心導管使用的支架不同。心臟冠狀動脈使用的是『裸支架』,看起來就是一個網狀金屬支架;至於洗腎廔管較常使用『覆膜支架』,除了金屬骨架外,還包覆一層人工血管薄膜。對洗腎病人來說,人工血管覆膜支架會比裸支架的效果更好。醫師會視狀況決定是否放入人工血管覆膜支架,來保持洗腎廔管的暢通。」

雲嘉南地區血液透析中心的整合照護模式

洗腎廔管的照護需要:患者、洗腎中心、血管外科醫師,三方面的共同配合!張兼華醫師解釋,「過去的狀況是,病友在洗腎廔管出問題時,洗腎中心會請患者到外科醫師做檢查,而在外科醫師檢查之後,就會請病友回洗腎中心。外科醫師與洗腎中心之間往往是透過病友聯繫,但是病友並不知道洗腎機器出現的警示訊息是什麼意思,也不清楚洗腎廔管出了哪些狀況,傳話過程中經常有誤差。」

為了解決這樣的困境,大林慈濟醫院與雲林、嘉義、台南、彰化、南投等地方,大約五十幾家醫療院所、洗腎中心合作,共同建構了洗腎廔管整合照護模式。張兼華醫師說,「只要病友的洗腎廔管有狀況,洗腎中心都可以即時跟血管外科醫師聯繫,說明病友的問題,然後幫病友預約外科醫師的門診做進一步的檢測。如果洗腎廔管已經阻塞了,外科醫師便會安排急診處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即時溝通管道外,還有編制個案管理師負責追蹤病友的情況。張兼華醫師說,目前已追蹤了將近一千個病友。因為洗腎廔管需要每三個月回診檢查,所以會提前一周通知各個洗腎中心,請他們提醒病友。如果病友沒有回診,個案管理師也會持續追蹤、了解原因,盡可能請病友定期檢查,確保洗腎廔管暢通。個案管理師都會教導病友照顧自己的洗腎廔管,並提供一些實用的醫療知識。

「我們也會定期舉辦研討會,讓洗腎中心的醫師、護理人員參加。」張兼華醫師說,「透過雙向溝通平台,大家可以交流洗腎廔管的新知、照護上遭遇的問題,也能共同討論解決辦法,持續提升洗腎廔管的照護品質。」

貼心小提醒

做好洗腎廔管後,病友務必時常注意,保持皮膚清潔,不要戴手鐲、不要穿著會束緊手臂的衣物、不要背太重的包包、睡覺時不可以壓迫手臂等等。洗腎廔管照顧得宜,可以使用十幾、二十年不是問題。張兼華醫師叮嚀,定期追蹤、與醫師密切配合,即使接受血液透析,洗腎病友也能維持正常工作,擁有不錯的生活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careonline_96
506 篇文章 ・ 275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地震之島的生存法則!921地震教育園區揭開台灣的防災祕密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9/20 ・4553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台灣會像坐在搖搖椅上,總是時不時地晃動?這個問題或許有些令人不安,但卻是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現實。根據氣象署統計,台灣每年有 40,000 次以上的地震,其中有感地震超過 1,000 次。2024年4月3日,花蓮的大地震發生後,台灣就經歷了超過 1,000 次餘震,這些數據被視覺化後形成的圖像,宛如台北101大樓般高聳穿雲,再次引發了全球對台灣地震頻繁性的關注。

地震發生後,許多外國媒體擔心半導體產業會受影響,但更讓他們稱奇的是,台灣竟然能在這麼大的地震之下,將傷害降到這麼低,並迅速恢復。不禁讓人想問,自從 25 年前的 921大地震以來,台灣經歷了哪些改變?哪些地方可能再發生大地震?如果只是遲早,我們該如何做好更萬全的準備?

要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最合適的地點就在一座從地震遺跡中冒出的主題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 921地震教育園區。

圖:跑道捕捉了地震的瞬間 / 圖片來源:劉志恆/青玥攝影

下一個大地震在哪、何時?先聽斷層說了什麼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台灣發生了一場規模7.3的大地震,震央在南投縣集集鎮,全台 5 萬棟房子遭震垮,罹難人數超過 2,400 人。其中,台中霧峰光復國中校區因車籠埔斷層通過,地面隆起2.6公尺,多棟校舍損毀。政府決定在此設立921地震教育園區,保留這段震撼人心的歷史,並作為防災教育的重要基地。園區內兩處地震遺跡依特性設置為「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和「地震工程教育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建於原操場位置,為了保存地表破裂及巨大抬升,所以整體設計不採用樑柱結構,而是由82根長12公尺、寬2.4公尺、重約10噸的預鑄預力混凝板組成,外觀為曲線造型,技術難度極高,屬國內外首見,並榮獲多項建築獎。而地震工程教育館保留了原光復國中受損校舍,讓民眾親眼見證地震的驚人破壞力,進一步強調建築結構與安全的重要性。毀損教室旁設有由園區與「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共同策劃的展示館,透過互動展示,讓參觀者親手操作,學習地震工程相關知識。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研究員蔣正興博士表示,面積上,台灣是一個狹長的小島,卻擁有高達近4000公尺的山脈,彰顯了板塊激烈擠壓、地質活動極為活躍的背景。回顧過去一百年的地震歷史,從1906年的梅山地震、1935年的新竹-台中地震,到1999年的921大地震,都發生在台灣西部,與西部的活動斷層有密切關聯,震源位於淺層,加上人口密度較高,因此對台灣西部造成了嚴重的災情。

而台灣東部是板塊劇烈擠壓的區域,地震震源分佈更廣。與西部相比,雖然東部地震更頻繁,但由於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災情相對較少。此外,台灣東北部和外海也是地震多發區,尤其是菲律賓海板塊往北隱沒至歐亞板塊的隱沒地震帶,至沖繩海槽向北延伸,甚至可能影響到台北下方,發生直下型地震,這種地震因震源位於城市正下方,危害特別大,加上台北市房屋非常老舊,若發生直下型地震,災情將非常嚴重。

除了台北市,蔣正興博士指出在台灣西部,我們特別需要關注的就是彰化斷層的影響,該斷層曾於1848年發生巨大錯動。此外,我們也需要留意西南部的地震風險,如 1906 年的梅山地震。此兩條活動斷層距今皆已超過 100 年沒活動了。至於東部,因為存在眾多活動斷層,當然也需要持續注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之所以擔心某些斷層,是因為這些區域可能已經累積了相當多的能量,一旦達到臨界點,就會釋放,進而引發地震。地質學家通常會沿著斷層挖掘,尋找過去地震的證據,如受構造擾動沉積物的變化,然後透過定年技術來確定地震發生的時間點,估算出斷層的地震週期,然而,這些數字的計算過程非常複雜,需要綜合大量數據。

挑戰在於,有些斷層的活動時間非常久遠,要找到活動證據並不容易。例如,1906年的梅山地震,即使不算久遠,但挖掘出相關斷層的具體位置仍然困難,更不用說那些數百年才活動一次的斷層,如台北的山腳斷層,因為上頭覆蓋了大量沉積物,要找到並研究這些斷層更加困難。

儘管我們很難預測哪個斷層會再次活動,我們仍然可以預先對這些構造做風險評估,從過往地震事件中找到應變之道。而 921 地震教育園區,就是那個可以發現應變之道的地方。

圖:北棟教室毀損區 / 圖片來源:劉志恆/青玥攝影

921 後的 25 年

在園區服務已 11 年的黃英哲擔任志工輔導員,常代表園區到各地進行地震防災宣導。他細數 921 之後,台灣進行的六大改革。制定災害防救法,取代了總統緊急命令。修訂了建築法規,推動斷層帶禁限建與傳統校舍建築改建。組建災難搜救隊伍,在面對未來災害時能更加自主應對。為保存文化資產,增設了歷史建築類別,確保具有保存價值的建築物得到妥善照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則是推行防災教育。黃英哲表示,除了在學校定期進行防災演練,提升防災意識外,更建立了921地震教育園區,不僅作為教育場所,也是跨部門合作的平台,例如與交通部氣象署、災害防救辦公室、教育部等單位合作,進行全面的防災教育。園區內保留了斷層線的舊址,讓遊客能夠直觀地了解地震的破壞力,最具可看性;然而除此之外,園區也是 921 地震相關文物和資料的重要儲存地,為未來的地震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堪稱園區元老,在園區服務將近 19 年,主要負責日語解說工作的陳婉茹認為,園區最大的特色是保存了斷層造成的地景變化,如抬升的操場和毀壞的教室場景,讓造訪的每個人直觀地感受地震的威力,尤其是對於年輕的小朋友,即使他們沒有親身經歷過,也能透過這些真實的展示認識到地震帶來的危險與影響。

陳婉茹回憶,之前有爸媽帶著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來參觀,原本小朋友並不認真聽講,到處跑來跑去,但當他看到隆起的操場,立刻大聲說這他在課本看過,後來便聚精會神地聽完 40 分鐘的解說。

圖:陳婉茹在第一線負責解說工作 /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除了每看必震撼的地景,園區也透過持續更新策展,邀請大家深入地震跟防災的各個面向。策展人黃惠瑛負責展示設計、活動規劃、教具設計等工作。她提到,去年推出的搜救犬特展和今年的「921震災啓示展」與她的個人經歷息息相關。921 大地震時的她還是一名台中女中的住宿生,當時她儘管驚恐,依舊背著腿軟的學姊下樓,讓她在策劃這些展覽時充滿了反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體驗平臺的設計中,黃惠瑛強調不僅要讓觀眾了解災害的破壞力,更希望觀眾能從中學到防災知識。她與設計師合作,一樓展示區採用了時光機的概念,運用輕鬆、童趣的風格,希望遊客保持積極心態。二樓的地震體驗平臺結合六軸震動臺和影片,讓遊客真實感受921地震的情境。她強調,這次展覽的目標是全民,設計上避免了血腥和悲傷的元素,旨在讓觀眾帶著正向的感受離開,並重視防災意識。

圖:地震體驗劇場 /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籌備今年展覽的最大挑戰是緊迫的時間。從五月開始,九月完成,為了迅速而有效地與設計師溝通,黃惠瑛使用了AI工具如ChatGPT與生成圖像工具,來加快與設計師溝通的過程。

圖:黃惠瑛與設計師於文件中討論設計/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蔣正興博士說,當初學界建議在此設立地震教育園區,其中一位重要推手是法國地質學家安朔葉。他曾在台灣指導十位台灣博士生,這些博士後來成為地質研究的中堅力量。1999年921大地震後,安朔葉教授立刻趕到台灣,認為光復國中是全球研究斷層和地震的最佳觀察點,建議必須保存。為紀念園區今年成立20週年,在斷層館的展示更新中,便特別強調安朔葉的貢獻與當時的操場圖。

此外,作為 20 週年的相關活動,今年九月也將與日本野島斷層保存館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強化合作並展示台日合作歷史。另一重頭戲則是向日本兵庫縣人與自然博物館主任研究員加藤茂弘致贈感謝狀,感謝他不遺餘力,長期協助園區斷層保存館的剖面展品保存工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右圖:法國巴黎居禮大學安朔葉教授。左圖:兵庫縣立人與自然博物館主任研究員加藤茂弘
/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盡力保存斷層跟受創校舍,只因不想再重蹈覆徹。蔣正興博士表示,921地震發生在車籠埔斷層,其錯動形式成為全球地質研究的典範,尤其是在研究斷層帶災害方面。統計數據顯示,距離車籠埔斷層約100公尺內,住在上盤的罹難率約為1%,而下盤則約為0.6%。這說明住在斷層附近,特別是上盤,是非常危險的。由於台灣主要是逆斷層活動,這一數據清楚告訴我們,在上盤區域建設居住區應特別小心。

2018年花蓮米崙斷層地震就是一個例證。

在921地震後,政府在斷層帶兩側劃設了「地質敏感區」。因為斷層活動週期較長,全球大部分地區難以測試劃設敏感區的有效性,但台灣不同,斷層活動十分頻繁。例如 1951 年,米崙斷層造成縱谷地震,規模達 7.3,僅隔 67 年後,在 2018 年再次發生花蓮地震,這在全球是罕見的,也因此 2016 年劃設的地質敏感區,在 2018 年的地震中便發現,的確更容易發生地表破裂與建築受損,驗證了地質敏感區劃設的有效性。

圖:黃英哲表示曾來園區參訪的兒童寄來的問候信,是他認真工作的動力 /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在過去的20年裡,921地震教育園區不僅見證了台灣在防災教育上的進步,也承載著無數來訪者的情感與記憶。每一處地震遺跡,每一項展示,都在默默提醒我們,那段傷痛歷史並未走遠。然而,我們對抗自然的力量,並非源自恐懼,而是源自對生命的尊重與守護。當你走進這座園區,感受那因地震而隆起的操場,或是走過曾經遭受重創的教室,你會發現,這不僅僅是歷史的展示,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與使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吧,今年九月,走進921地震教育園區,一起在這裡找尋對未來的啓示,為台灣的下一代共同築起一個更堅固、更安全的家園。

圖:今年九月,走進921地震教育園區 / 圖片來源:劉志恆/青玥攝影

延伸閱讀:
高風險? 家踩「斷層帶、地質敏感區」買房留意
「我摸到台灣的心臟!」法國地質學家安朔葉讓「池上斷層」揚名國際
百年驚奇-霧峰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天下雜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透析後營養補充重點:關鍵營養素讓你遠離肌少症和貧血
careonline_96
・2024/08/28 ・1724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位 80 歲的伯伯已經洗腎五、六年,因為牙齒不好幾乎以流質食物補充營養,但近期開始出現腸胃不適的狀況,除了拉肚子外,也吃不下東西,在三個月內體重下降 5 公斤,結果有一次伯伯從輪椅站起來的時候跌倒,造成股骨頭骨折,目前還在住院治療。」舒民診所院長王舒民醫師表示,接受血液及腹膜透析除了排除體內的代謝廢物與多餘的電解質外,胺基酸、微量元素、水溶性維生素,如 B1、B6、B12 與葉酸等,也可能在透析過程中流失。

「後來抽血檢驗發現,伯伯血中的白蛋白濃度已從 4.3 mg/dL 降到 3.5 mg/dL 且出現腎性貧血,建議他要適時使用營養補充品。」除了攝取足夠的熱量、蛋白質,需要補充維生素 B12、葉酸、肉酸與牛磺酸等重要營養素,有助於維持肌肉張力,減少跌倒或者住院的風險。

透析對患者有何影響
圖/照護線上

倘若蛋白質和熱量攝取不足,身體就會開始消耗體內肌肉蛋白根據統計約有一半的慢性腎臟病患者會面臨「蛋白質-熱量耗損」的問題,患者可能出現噁心、嘔吐、體重減輕等狀況。蛋白質-熱量耗損當然會影響生活的品質,會使病人的住院率、死亡率上升。對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蛋白質-熱量耗損是重要的預後指標。

「每次血液透析約會流失 6 至 8 克蛋白質,如果沒有適當補充蛋白質,讓身體長期處於營養的負平衡,可能導致肌肉萎縮、肌少症,並衍生一些不必要的併發症。」王舒民醫師提到,近年來因透析患者罹患肌少症而導致死亡率增加故非常受到重視,提醒透析患者必須攝取足夠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 1.0-1.2 公克;熱量攝取也非常重要,建議攝取熱量是每天每公斤體重 30 至 35 大卡。以體重 60 公斤腎友為例,每天需要攝取 1800 至 2100 大卡,如果無法攝取足夠熱量,可以適時補充營養品,營養品內會添加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對於患者來說也很方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洗腎患者要避免蛋白質熱量耗損
圖/照護線上

透析患者營養補充重點提醒

王舒民醫師建議透析患者可以選擇高熱量、高蛋白質含量、富含肉酸及牛磺酸、維他命 B12、葉酸的營養品。「由於透析患者容易出現腎性貧血,可能影響生活品質、增加住院及死亡率,建議補充維生素 B12、葉酸,幫助紅血球生成,維持好氣色。脂肪攝取責建議選擇不飽和脂肪酸,減輕身體的負擔。

補充肉酸能幫助血紅素合成,降低紅血球生長激素施打的劑量。血紅素上升可以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減少心臟的負擔。若病患要使用營養品,請務必跟醫師、營養師討論,確認配方是否適合。

透析患者要如何補充營養品
圖/照護線上

貼心小提醒

慢性腎臟病患在洗腎前跟洗腎後,一定要調整攝取蛋白質的觀念。王舒民醫師表示,在洗腎之前,蛋白質攝取量約為每天每公斤體重 0.8 公克,以減少腎臟負擔,延緩腎臟功能的惡化。開始洗腎後,就要調整蛋白質攝取量至每公斤體重 1.0-1.2 公克。

若無法攝取足夠的熱量、蛋白質,可適時使用營養補充品。醫師提醒維生素 B12、葉酸、肉酸與牛磺酸等皆是重要營養素,能幫助腎友維持代謝與活力,改善生活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鑑識故事系列:盜服氯化汞
胡中行_96
・2023/09/11 ・2106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波蘭的這間實驗室裡,鎖著一櫥劇毒化學藥劑,只有員工才能持鑰匙開啟。她藉職務之便,盜走了一袋白色結晶。[1]

早上 6 點 54 分,急救人員接獲家屬通報,並於 7 點 7 分趕到女子的住所。她正嘗試嘔吐。女子說,自己3個月來服藥抗憂鬱,當天 6 點 40 分,卻還是吞下劑量不明的氯化汞(HgCl2)。她講話的時候抱怨腹痛,但沒有其他症狀。[1]

自殺防治專線:
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 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 1995
張老師輔導專線 1980

氯化汞。圖/Leiem on 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4.0)

症狀

救護車在 7 點 34 分抵達醫院急診室,女子開始嘔吐。[1]接著,她中樞性發紺(central cyanosis),全身缺氧,膚色泛青;[1, 2]心跳過速、頻頻顫抖、吞嚥困難、腹瀉、口齒不清。[1]她的呼吸急促,吸氣時肺部有濕囉音(crackles或rales);吐氣則伴隨喘鳴(wheezing)。[1, 3]

濕囉音。影/Medzcool on YouTube
喘鳴。影/Medzcool on YouTube

檢驗

血液檢測顯示,女子的血球容積比(haematocrit),也就是血液中紅血球所佔體積的百分比,數值極高,意味著嚴重脫水;[1, 4]單位容積裡,血紅素(血紅蛋白)的重量,還有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的個數,也全部超標;而汞濃度高達 191 mg/L[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生化檢驗的血液檢體,因為過份溶血(haemolysis),所以缺乏結果報告。[1]雖然汞中毒會破壞紅血球,而導致此現象;[5]但是另一管血液似乎未受影響。[1]如果兩管為同時採樣,僅此檢體溶血,其實也有可能起因於技術失誤,像是止血帶綁太久等。[6]

治療

氯化汞等腐蝕性物質,會傷害腸胃道的黏膜,使其穿孔。治療時,得密集地經靜脈補充水份,並對付各種症狀。醫療團隊試圖改善女子脫水的情況,同時投以正腎上腺素、胃酸抑制劑、鴉片類止痛劑等,然後插管連接呼吸器。他們沒有幫女子洗胃(gastric lavage),[1]或許是因為文獻指出這會引發嘔吐,然後就有將穢物吸入呼吸道的風險。[7]理想上,還可提供螯合療法(chelation therapy),[1]用能與重金屬結合的藥物,將毒物從血液中移除。[8]甚或加上血漿分離術(plasmapheresis),換置乾淨的血漿;或是以血液透析(俗稱「洗腎」;haemodialysis)過濾掉毒素。[1, 9, 10]不過,時間根本不夠執行這些治療。10 點 25 分,女子就心臟驟停(sudden cardiac arrest)。立刻心肺復甦無效,享年38歲。[1]

驗屍

儘管這名女子罹患憂鬱症,服毒動機明確;負責此案的檢察官為求謹慎,仍委託波蘭博美醫學大學(Pomeranian Medical University)的法醫系驗屍:女子嘴唇與口腔黏膜交界的表層壞死,呈現深褐色;某些跟牙齒連接處的牙齦發黑;肺及大腦等內臟鬱血水腫;食道和十二指腸的黏膜極為柔軟;白色剝落的病灶,遍佈血栓性壞死(thrombotic necrosis)的灰白胃壁;胃裡有 50 毫升的粉褐色液體(照片);有些稀爛的糞便,猶未排出體外。血液中,驗出急救時使用的藥物,以及 2 種抗憂鬱劑,還有濃度高達 147 mg/L的汞[1]

女子的嘴唇與口腔黏膜交界壞死,牙齦發黑。圖/參考資料 1,Figure 1(CC BY 4.0)

氯化汞

氯化汞能讓蛋白質變性,過去曾被當作消毒劑使用。其毒性極強,若不慎攝取,可能會造成腐蝕性灼傷、急性腸胃炎、急性腎衰竭與循環衰竭,甚至微小的劑量就能致人於死。正常來說,汞在血液裡的濃度,應該維持於 10 μg/L以下;超過 20 µg/L,即視為中毒。此案女子生前跟死後兩次驗血,得到的數值分別為 191 mg/L 和 147 mg/L,可謂相當驚人。檢察官看了驗屍報告,確認女子死於服氯化汞自盡,便不再繼續調查。[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Majdanik S, Potocka-Banaś B, Glowinski S, et al. (2023) ‘Suicidal intoxication with mercury chloride’. Forensic Toxicology, 41, 304–308.
  2. Pahal P, Goyal A. (03 OCT 2022) ‘Central and Peripheral Cyanosis’.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3. Dugdale DC. (14 JUL 2021) ‘Breath sounds’. MedlinePlus,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4. What Does Hematocrit Mean?’. The American National Red Cross. (Accessed on 26 AUG 2023)
  5. Kerek E, Hassanin M, Prenner EJ. (2018) ‘Inorganic mercury and cadmium induce rigidity in eukaryotic lipid extracts while mercury also ruptures red blood cells’.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BBA) – Biomembranes, 1860(3):710-717.
  6. Jacob E, Jacob A, Davies H, et al. (2021) ‘The impact of blood sampling technique, including the use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nnula, on haemolysis rates: A cohort study’.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30(13-14):1916-1926.
  7. Zag L, Berkes G, Takács IF, et al. (2017) ‘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massive mercury ingestion: A case report’. Medicine (Baltimore), 96(22):e6937.
  8. Millstine D. (SEP 2022) ‘Chelation Therapy’. MSD Manual – Professional Version.
  9. Sergent SR, Ashurst JV. (10 JUL 2023) ‘Plasmapheresis’.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10. Murdeshwar HN, Anjum F. (27 APR 2023) ‘Hemodialysis’.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7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