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心誠則靈、命中注定、花小錢賺大錢有影無?日常生活中的邏輯

賴昭正_96
・2016/01/20 ・3216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481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多一分分析,少一尺迷糊

在「適者生存是理論嗎」一文裡(科學月刊2014年四月號),筆者辯稱達爾文的「適者生存」雖是生物學上非常偉大的發現,但因即使在辯論上都不可能被推翻或反駁,因此不是一個物理學的「理論」;它事實上只是用來定義「適者」:「生存」下來的就是「適者」。雖然如此,但這類的「研究」還是常可以申請到研究費的(例如該文章裡所提到的例子)。仔細看看週遭,事實上這類混淆不清的邏輯在日常生活中是俯拾皆是的我們現在就來談談這些「邏輯」。

定義的問題

z(15)
Source: life

「誠者靈」(心誠則靈)在宗教信迎上是一個最常被用來說服信徒的「邏輯」。例如你內心真的是非常誠懇地相信上帝的存在(譬語,此處指的不一定是天主教),因此也像某些教徒一樣,很希望能在夢中看到祂;但就是一直無法如願以償。此時你如果問牧師,他將告訴你:因爲你信得不夠誠,因此才見不到祂!你不可能反駁他的,因爲「誠者靈」根本不是一個理論,「靈」只是用來定義「誠」的:你既然看不見(不「靈」),那當然不「誠」了,這還用問?!同樣的道理,如果有廟宇說你因「香火不夠」,才一直許願未償,你最好還是馬上另拜神明為妙!

內人每次預測她的股票一定會大漲、發個大財退休不對後,便會大聲感嘆説「呀,人算不如天算!」爲了安慰她,我立刻迫不及待地告訴她:「天從來沒有算過,妳當然不及它!」這道理似乎非常易懂,但「人算不如天算」還是我們常用來自責的藉口——或許是因我們不肯承認失敗?

瞎貓碰到死老鼠

與之正好相反的是:整天無時無刻不停地預測,因此總有碰對的時候!這也是非常易懂的道理,因此你以爲「騙」不了人?錯也!在「經濟學是科學嗎」一文裡(科學月刊2014年五月號),筆者提到了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的席勒(Robert J. ‏‏‏Schiller),「成功地」預測了「上世紀美國高科技股泡沫」及2008年的「房地產泡沫」;但同年得獎的芝加哥大學教授法瑪(Eugene Fama)卻一點也未所動,他說:「一有大事發生,媒體總會去挖掘,找到早就有人預測到,而大肆宣傳加冠。你從不回頭去看看過去的預測,想想這一預測是否只是運氣而已!」筆者在此每半年預測一次全世界股票大崩盤,「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那天應証了,不要忘了告訴筆者」是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類的例子事實上是到處可見。例如整天祈禱各種願望,總有一天某一願望將應願的。同樣地,大部分的股票投資公司總有一、兩次會碰到死老鼠,讓他們大肆吹噓他們的專業知識是如何地不得了、了不得的!又如「禍不單行」(單行的禍全給忘了)及「烏鴉嘴」(不對的話全給忘了)也是屬此類瞎貓碰到死老鼠的。請不要小看此一亂用邏輯的威力;事實上幾乎所有的「不尋常」藥物、醫療方法、補品、健康器材、….. 等等,因爲「人體太複雜了」,因此大概總會有「成功」的例子,讓他們拿來做見証大做廣告――但從不提成功的比率到底多高(低)!仔細想一想,你不是也曾因看了這類廣告而挑了腰包嗎?!

命中注定

20141201163950857
Source: cmoney

算命先生及占星術等的邏輯也是很奇怪的:他們總是會建議我們做一些事來避免惡運。他們似乎沒想到:如果命運可因我們的做爲而改變,那他們怎可能算出一個人的命運呢――除非我們的做爲也是一生下來就被上天注定、無法改變的!可是果如是,那他們又爲何建議我們做一些事來避免注定的命運?……越想越糊塗;算了,「勸君惜取少年時,莫待無花空折枝」,盡力而爲就是了,少花點冤枉錢吧!

算命先生有一個大敵人,那就是風水先生。記得十年前筆者因失業擬賣家產時,一對大陸來的年輕夫妻對筆者的房子有興趣,但風水先生説大門口正對著一棵大樹,擋住了錢財進來,因此他們的大陸父母說不能買。可是算命先生卻說筆者將大富大貴,你說那個對呢?照現狀看來,可能算命先生要輸了――因他未考慮風水的關係?可是話說回來,筆者銀行那幾萬塊美金存款,可能正是因為被那棵大樹擋住而未外流,這不正是驗了算命先生的「大富大貴」嗎(算命先生從未定義多少存款是「大富大貴」)?風水先生,筆者命中注定要大富大貴的,那大樹擋不了的!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偶爾我們會看到廣告謂:此座談班將告訴你如何在網路或房地產上賺大錢。讓筆者臉紅的是:也許是財迷心竅,筆者竟然相信他們,報名參加了曲指可數之數(還好只是單手!)。當然,每次均是因為要先花錢參加密集訓練班或買什麼祕笈等等,而失望而歸。每次回來一分析,便立即覺得怎麼會這樣笨,竟然相信他們的廣告?試想一想:如果他們的方法真能那麼「輕易地」賺錢,他們早就天天在夏威夷渡假了,還會花那麼大的精力來這裡教你嗎?真正容易賺的、且保證不會蝕本的恐怕應只是你的學費(錢)吧?!當然,筆者不否認是有人用了他們的方法賺了大錢的,可是相信那只是極少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挑別人的骨頭容易;筆者也曾是「教」人的,因此不自覺地立即想到:我是否也曾犯了類似的邏輯毛病?仔細分析後,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大學從未廣告可以教你如何賺大錢或成為一位大學者。大學只是答應你如修完x學分,就發給你一個證書;從不保證那證書可以幫你找到一個好工作(像當「教授」)――雖然那乙張文憑還是真的很有用的(尤其在國內)。事實上,一所好的大學應是教你如何學習;而教授本身就是終身在學習的!好了,這下筆者可以心安了!筆者已是七十中旬的老翁,但還是時常向7歲的孫女討教英語的!

上述的分析應也適用於其它「授課」學校,如職業訓練班等!要你先交「小錢」去學賺「大錢」的技能在邏輯上是矛盾的:因為如果此技能真的有用,他們為什麼不用此方法去賺「大錢」,而在這裡賺你的「小錢」?至少他們應該等我們賺錢再抽成吧?「不久前」,美國這類以營利為主的私立大學還前途似錦(似乎將取代傳統的大學),它們大肆廣告,號稱可以教你能輕鬆地找到高薪的職業技能:從1990年到2010年間,它們授予的學位比例增加高達九倍之多!但曾幾何時,此一泡沫已因它們的「吹牛」而慢慢破裂:例如全美第二大之以營利為主的私立大學科雷訓學院公司(Corinthian ‏‏Colleges, Inc.)於2015年五月四日宣布破產;而另一「名校」芬尼斯大學(University  of  Phoenix)的註冊學生也只剩下2010年時的一半而已!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的理財專家或顧問告訴你,說他可以保證幫你賺大錢,你最好還是馬上提起你的錢袋離開吧!老實告訴讀者吧:筆者曾花上千元美金(內人從不讀筆者之大作的,因此不會造成「家庭糾汾」),加入股票投資公司,依照他們的所謂專家建議買股票。結果呢?「陪了夫人又折兵」。事實上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往華爾街日報的公司頁投擲標的所選出的股票,其結果將不亞於專業股票投資公司選股的結果!筆者是相信這些研究結果的:因那些專業股票投資公司如果真的能保證賺錢――不是客戶的錢,那老闆不是早就發了大財,就應抵押所有家產去理自己的財,那有空閉來幫你們玩股票?

不知讀者收過一般郵件或電子郵件謂有一大筆錢等著你去領?這筆錢的「來源」可能是中獎,或是是非洲某個王子在王室鬥爭失敗後留下來的;但因為稅或手續費等等關係,你必須先交一小筆錢才可拿到。仔細分析一下:如果我將取得一「大筆錢」,你還怕我交不出那筆「小錢」?邏輯很簡單――不須博士文憑就可瞭解,可是信不信由你,還是有很多人上當的!上面提到大學文憑在臺灣還是真的很有用的;事實上可能不只在國內,在國外也是很有用的。例如在美國,有許多調查統計發現,受過大學教育的平均收入較一般人高出不少。但請注意:這可能是「因果顛倒」的辯證邏輯,不一定是大學教授的功勞,因爲上大學的人一般均較聰明、家境較好、或較具進取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文章難易度
賴昭正_96
42 篇文章 ・ 50 位粉絲
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學士,芝加哥大學化學物理博士。在芝大時與一群留學生合創「科學月刊」。一直想回國貢獻所學,因此畢業後不久即回清大化學系任教。自認平易近人,但教學嚴謹,因此穫有「賴大刀」之惡名!於1982年時當選爲 清大化學系新一代的年青首任系主任兼所長;但壯志難酬,兩年後即辭職到美留浪。晚期曾回台蓋工廠及創業,均應「水土不服」而鎩羽而歸。正式退休後,除了開始又爲科學月刊寫文章外,全職帶小孫女(半歲起);現已成七歲之小孫女的BFF(2015)。首先接觸到泛科學是因爲科學月刊將我的一篇文章「愛因斯坦的最大的錯誤一宇宙論常數」推薦到泛科學重登。

1

1
0

文字

分享

1
1
0
【成語科學】來龍去脈:從成語出發,教你怎麼看風水!
張之傑_96
・2023/08/23 ・993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成語和風水有關。風水,又稱勘輿,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觀念,起源於上古,大概戰國時已發展成一門學問。

成語中的「龍」和「脈」,指的都是山。看風水時,把山脈比作起伏的龍,要看得出它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才能找到所謂的風水寶地。演變為成語,比喻事情的前因後果。談到這裡,暫且打住,先造兩個句吧。

他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才知道是一場誤會。

在沒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前,不要妄下判斷。

接下去章老師要和小朋友談談風水,這對章老師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喔!

中華文化起源於黃河中下游。這一帶自古乾旱,在農業興起前,大多數地區為草原。在這樣的環境下,建立村落,不能不考慮下列幾個因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一是隱蔽,從外面不容易看到。第二是背山,也就是背後有靠山,可無後顧之憂。第三是向陽,也就是朝南,這樣冬季才不會對著北風。第四是面水,也就是有條河流經過,便於取水灌溉或飲用。

因此村落最好是建在四周環山,且有條小河流過的谷地上。谷地中的田地,足夠村民自給自足。四周的山,最好背後的較高,兩側的較低,前面的最低,且有個缺口,讓河水可以流出去。

因此村落最好是建在四周環山,且有條小河流過的谷地上。圖/wikimedia

當然啦,這樣理想的處所不可多得,但至少要向陽、面水。由前述理想村落,可以概括出風水「五訣」:龍、砂、水、穴、向。龍,背後的山脈;砂,兩側和前面的小山丘;水,河流;穴,建地位置;向,向陽。古時大至城市,小至民宅(陽宅)或墳墓(陰宅),都依照風水五訣選址。

因此風水是先民從生活經驗中得出的經驗,起初並沒有迷信的成份。到了漢代,風水和陰陽五行觀念結合,弄得愈來愈玄。然而,如果剝除迷信的成份,風水其實有其環保意義,和景觀生態學也有其相通之處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二戰時在中國工作約 4 年。他悟出中國農村之所以與環境融為一體,和風水有關。風水有很多禁忌,如不遵守,就是破壞風水,會成為眾人的公敵。

現今大多數人住在城市,風水五訣已無從講求。章老師家朝北,豈不違反了「向」字訣。如今找人看風水,不過是看看門朝哪開?床擺在哪兒?……已沒多大意義。

所有討論 1
張之傑_96
103 篇文章 ・ 224 位粉絲
張之傑,字百器,出入文理,著述多樣,其中以科普和科學史較為人知。

1

4
2

文字

分享

1
4
2
不要只顧呼口號,「適者生存」或許不能代表演化論?
科學月刊_96
・2023/06/23 ・4037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許家偉
    • 生物系和微免所畢,從細胞生化到分子病毒學轉入產業界專研蛋白質純化和細胞免疫。
    • 鼓勵人們要讀一點哲學和多接觸邏輯學才能獨立思考,不致於在網路資訊爆炸年代淪為人云亦云的應聲蟲。
  • Take Home Message
    • 適者生存」並非由達爾文提出,而是由崇尚拉馬克主義的史賓賽所發想。
    • 適者生存只談論適應性,過度簡化了演化的意義,而且不一定是最適者(fittest)才能生存下來。
    • 適者生存的說法放大了爭鬥意味,卻忽視了演化上其他作用在個體生存和生殖成就上的篩選力量。

一些短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人知,就是因為聽起來簡單、說起來順口、想想又覺得合理,「適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就是其中之一。不過,若只使用適者生存描述演化論,或許並不完整。

誰最先提出「適者生存」?

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  Darwin)《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自 1859 年發行第一版以來,第四章的標題一直是〈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但到了 1869 年的第五版時,他卻將這一章的標題改為〈自然選擇;或適者生存〉(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並一直沿用到 1872 年的最後一版(第六版)。人們都以為「適者生存」是達爾文說的,但其實不是!

適者生存其實是由達爾文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英國學者史賓賽(Herbert Spencer,圖一)所創。史賓賽也支持生物演化理論,還曾抨擊當時盛行的生物創造論,可是他崇尚的卻是半個世紀前的拉馬克主義(Lamarckism),也就是以「用進廢退」原則(principle of use and disuse)搭上後天形質遺傳(inheritance of acquired characteristics)的演化理論。

因此史賓賽心目中的演化會帶來進步,而且演化不只在生物上,也可以發生在地質、心理等範疇,他甚至把心目中的進步式演化應用到社會和政治層面,催生出社會達爾文主義(social Darwinism)和優生學(eugenics)。但史賓賽的想法跟達爾文所主張——以後代漸變(descent with modification)為軸心的自然選擇(常譯作天擇)不同,甚至是兩回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一、(上)38 歲的史賓塞(攝於 1858 年)和(右)六年後出版的《生物學原理》的扉頁。圖/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British Library

史賓賽在 1864 年出版的《生物學原理》(Principles of Biology)中用「survival of the fittest」定義達爾文演化論的自然選擇,這完美地反映出他心目中的進步式演化觀,當中「fittest」是英文「fit」(適合)的形容詞比較級裡的最高級,是「最適合」的意思(survival of the fittest 應當譯為「最適者生存」)。由於史賓賽的影響力,再加上「survival of the fittest」一詞簡潔有力、琅琅上口,立刻像個口號一樣在英語世界裡「夯」起來。

其實達爾文理應察覺到史賓賽的演化觀跟他所主張的無固定方向、沒有進步趨勢的演化機制南轅北徹,但另一位英國博物學家華萊士(Alfred Wallace)在 1866 年寫給達爾文的書信中卻建議達爾文採用史賓賽的說法。華萊士認為適者生存不只易懂,也可避免自然選擇把「自然」比作育種者去「選擇」的擬人化比喻,因為在某程度上「選擇」帶有刻意和消減這類不正確的涵意。

達爾文看到適者生存那麼流行,於是接受華萊士的勸說,也就在 1868 年出版的《育種變異》(Variation Under Domestication,又譯《人工培育》)裡首次引用史賓賽的說法表達自然選擇的意涵,並在次年出版的《物種起源》第五版時修改第四章的標題。但達爾文萬萬沒料到,他可能已親手種下一個對演化論的謬誤。

「適者生存」的問題

表面上,自然選擇和適者生存都清晰地告訴我們一個原則:在任何族群裡,個體如果擁有適合於環境、有利於生存的性狀(trait),就能通過演化的考驗存活下來。反之,若是個體的性狀不適合環境的話就會消亡。那麼,「適者生存」的問題出在哪呢?

1. 生存

生存當然重要,但是站在演化的立場,個體不只是要取得生活資源(生存),還要傳遞基因(生殖),若「適者」只會生存卻無法繁衍,在演化上其實沒有意義。因為子代數目才是衡量適者的指標,所以活著就得繁衍下一代,這也就是演化裡常提到的生殖成就(reproductive success)。生存只不過是一種策略和手段,演化的目標並非只要適者「生存」而已,而是要傳遞基因、使生殖成就達到最大,才是生物的終極目標。不然如何解釋有些生物只要春風一度後就一命嗚呼?如果一個基因能夠增加個體的生殖機會,即便會使個體的壽命縮短也能得到自然選擇的青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於演化生物學家而言,「適應」(adaptation)一詞含有繁殖成功的意義,可見「適者『生存』」這個說法過度簡化,只談論生存(適應性)卻忽視繁衍(生殖成就),沒有涵蓋物種演化的真諦。

2. 適者

適者生存一詞中的「適者」對於演化而言,是指個體有能力應付所在環境,那麼適者這個詞就成功地反映出物種的適應性。但無論是達爾文、史賓賽或華萊士(或任何一位生物學家),都沒有說明(其實也無法說明)適者擁有何種性狀能讓個體存活下來面對選擇壓力,因為那些適者只是符合某種當時、當地的標準去通過自然選擇的篩選,而不是馬後炮地基於存活的事實而回頭來追認某種性狀的能耐。

面對複雜多變的世界,沒有單一性狀可以保證個體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存活,而這種性狀不僅指個體身上看得見的特徵,也包括無形的戰術(例如生殖策略)。那麼「適者」就要視「時、地、人」——你生在何時?體態豐腴的楊玉環生在唐朝是她的福氣;你身處何處?住在火山口下的羅馬古城跟生活在熱帶雨林裡的村莊風險不同;你是誰?皇室貴冑的四阿哥面對奪嫡之爭的風起雲湧、販夫走卒韋小寶在街頭廝混的求生策略,不能同日而語。

其實也沒有必要那麼極端地將適者視為「fittest」(最適者),因為對於演化過程來說,只要具備能適應的基因就可以過關了,不必要挑選「最」適應者。因此很多演化學者就指出,這個適者只要「fitter」(較適者)就可以了,即「survival of the fitter」(較適者生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3. 將「適者」和「生存」湊在一起

「生存」當然是適者的「結果」,但我們卻不可以將「生存」作為適者的「定義」,原因在於生存下來的不一定是適者:

一、不見得所有適應性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因為自然選擇不是演化的唯一機制,還有人工選擇(artificial selection,人擇)、性徵選擇(sexual selection,性擇)、遺傳漂變(genetic drift)等機制,所以物種的演化有時候跟適應無關。

二、有些性狀並不是因為適應而留下,可能只是另一項適應性狀的副產物,其中也不能否認幸運與機遇也有微妙的作用,即是「幸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luckiest)。美國科普雜誌《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在2008年就有一篇以「幸者生存」為題的文章討論恐龍的滅絕。

三、很多導致生理疾病的基因也會在世代中被保留下去,也就是「病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sickest)。2007年就有一本以「病者生存」為書名的科普書籍,以演化醫學(evolutionary medicine)的角度討論各種人類疾病的演化意義,該書繁體中文版為《最衰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Sickest)。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4. 「適者生存」是否能代表整套演化論?

達爾文的演化理論是要解釋兩個淺而易見卻經常被忽視的生命現象:適應和多樣性(diversity)。前者解答物種如何順利地生存和繁衍下去,後者則解答物種的起源和多元化。對於宏觀的達爾文演化論來說,適者生存字面上只有半套演化論的內涵,不足以代表整個學說。不時會讀到一些文章提及適者生存的不是,所以演化論就不對。其實這根本捉錯了把柄,因為適者生存本來就不能代表演化論。

如何解套?演化的完整表述方式

因此對於演化較完整的表述方式,就是「生存和生殖差異率」(differential rate of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經統計分析比較兩組群體間,哪一組能夠留下多少後代才最為適合,完整地涵蓋自然選擇定義中關於物種之間或世代之間的生存和生殖差異。

專長於生物學和哲學的邁爾(Ernst Mayr)早在1963年就將自然選擇定義為「非隨機的生殖成就差異」(nonrandom differential reproductive success),這當然沒有「適者生存」那麼順口,但可以避免因過度簡化而造成人們對演化論的誤解,而且「差異性」才是生存競爭的核心。

「適者生存」在表面上沒有錯,使用在職場、商界、外交等方面或許都言之成理,但若光用「適者生存」說明演化,涵義就不精確。這不只是一個過度簡化的口號,更糟的是它放大了爭鬥意味,完全忽視了微小差異作用在個體生存和生殖成就上的篩選力量。演化論四尖兵之一的赫胥黎(Thomas Huxley)在1893年的著作裡就批評「適者生存」這種說法語意曖昧,果然真知灼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適者生存一詞鏗鏘有力、乾淨利落,堪稱是演化最大眾化的詮釋,但聽久了卻變成陳腔濫調,且字裡行間未免有去蕪存菁、汰弱留強、優勝劣汰的意味,這就會出現「強」與「弱」之分。試問當各個物種在生存競爭時披荊斬棘、乘風破浪之際,什麼是「強」什麼是「弱」?誰是「強」誰是「弱」?沒有人能夠說清楚。


適者 vs. 強者

英文的最高級形容詞 fittest 跟名詞 fitness(適應度)發音相似,而偏偏 fitness 的另一個字義跟身體健壯有關,例如 fitness center(健身中心)、fitness equipment(健身器材),那麼就有人將 survival of the fittest(最適者生存)揶揄成 survival of the fitness(健壯者生存)。人們也潛意識地認同強者理當會生存下來,這就給演化論蒙上難以洗脫的不白之冤。


  • 〈本文選自《科學月刊》2023 年 6 月號〉
  • 科學月刊/在一個資訊不值錢的時代中,試圖緊握那知識餘溫外,也不忘科學事實和自由價值至上的科普雜誌。

延伸閱讀

  1. Gould, S. J. (1973). Ever Since Darwin: Reflections in Natural History. WW Norton & Co.
  2. 許家偉(2017)。壓力舆差異的成就——自然選擇三步曲,科學月刊576,950–953。
  3. 許家偉(2020)。自然選擇不是演化的唯一機制,科學月刊605,68–71。
所有討論 1
科學月刊_96
249 篇文章 ・ 3481 位粉絲
非營利性質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我們相信,提供一份正確而完整的科學知識,就是回饋給讀者最好的品質保證。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跳脫古典數學邏輯!直覺主義的興起——《大話題:邏輯》
大家出版_96
・2023/04/08 ・1479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非古典邏輯:直覺主義

布勞威爾 (1881 – 1966)是最早脫離所謂「古典邏輯」系統的學者之一。他反對弗雷格和羅素將數學化約為邏輯的構想,認為數學根基於我們對某些基本數學物件(如數字和直線)的「直覺」,因此他的學說便稱為「直覺主義」。

直覺主義。圖/大話題:邏輯

惡魔論證

布勞威爾主要將焦點擺在無限集合和序列上,例如所有正數的集合和無理數(如 π 和)小數點後的數字形成的序列等等。他的論證大致如下:

我邏輯上能證明 666 這個序列一定會出現在任何無理數(如 π)的擴張裡。因為若主張 666 不在裡面,就代表 666 不出現在 π 的小數點後數字的任何地方,但這一點在數學上是無法證明的。就算世界上所有白紙都寫滿π的小數點後數字,還是有無限多的數字沒檢查到。

惡魔論證。圖/大話題:邏輯。

直覺邏輯的興起

雖然布勞威爾只想證明有些數學證明的方式和邏輯證明不同,但有些人發現他的論證也能用來證明某些數學領域的邏輯和其他數學領域不同,甚至有些人還據以建構出一套邏輯系統,並嘗試證明這套邏輯適用於所有數學領域。這套系統就叫「直覺邏輯」。

直覺邏輯系統。圖/大話題:邏輯。

直覺主義 v.s. 歸謬法

直覺邏輯有一個關鍵特點,就是不能用萊布尼茲的歸謬法。歸謬法是先假設某個數學陳述的否定為真,然後導出矛盾,進而證明該陳述為真。但要從「某事的否定為假」推導出「某事為真」就得仰賴排中律,因此在某些數學領域裡,歸謬法並不符合數學應該運作的方式,也就是從公理推導出數學語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直覺邏輯與歸謬法互相對立。圖/大話題:邏輯。

直覺主義的數學熱潮

上述問題在 1930 年代引發了一波新的數學熱潮,不少學者嘗試用直覺邏輯替一些常用的基本數學陳述找到證明,也確實找到了不少。

數學系和哲學系紛紛成立,新的學術領域也隨之誕生。就連希爾伯特的方法明明是直覺邏輯的對手,也被加以改造,只使用得到認可的直覺主義程序。直到這股風潮引起了哥德爾的注意。

儘管後來學者對這場爭辯的興趣削弱了一些,但「唯有構造性證明才能確保一個陳述句為真」的基本看法至今仍然得到不少邏輯學家、數學家、科學家和哲學家支持。

許多人試著用直覺邏輯替數學陳述找證明。圖/大話題:邏輯。

處理未來陳述句的老問題

大約同一時期,波蘭數學家盧卡西維茨(1897 – 1956)1920 年提出的構想勾起了一些學者的興趣。此前十多年,這個構想從來不曾在波蘭以外的地區引起多大反應。盧卡西維茨當時想解決的,是從亞里斯多德到羅素都面對過的老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編按:「如何判斷大笨鐘一千年後會遇上大雪」這句話的真值?

未來陳述句是邏輯無法確認之事。圖/大話題:邏輯。

——本文摘自《大話題:邏輯》,2023 年 3 月,大家出版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大家出版_96
14 篇文章 ・ 11 位粉絲
名為大家,在藝術人文中,指「大師」的作品;在生活旅遊中,指「眾人」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