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12/08
憂鬱症及焦慮症是常見的精神疾病,除了腦內的傳導物質異常,或失業、失戀等外在因素的刺激外。其實「腸道」也是造成這些疾病的因素之一,而「腸道菌」更是致病的關鍵因素?一起來看看專家怎麼說吧!
・2021/07/25
腸道環境內有著由眾多腸道微生物所構成的複雜生態系,其中,最為大眾所知的就是腸內菌了,不過既然是生態系,那就一定有腸內菌的天敵。近期發表的研究就指出,除了腸內菌,我們的腸道還有大量專門感染細菌的病毒 – 噬菌體的存在,而且這些噬菌體大部分都是新種,或許具有醫學上的應用潛力。
・2020/10/08
2004 年,一位美國中年男子發現自己動不動就會醉倒,甚至酒測值常常超標。雖然許多人都懷疑他私下酒癮嚴重,但後來發現他是罹患了自動釀酒症候群(Auto-brewery syndrome)個案。
・2019/09/03
去上大號常會說是「撇條」、「做蛋糕」,每個人的便便各不相同,而且每天的飲食內容、消化系統功能好壞與健康狀態都會使糞便有些變化。雖說排便是人體消化過程相當正常的一環,但安全衛生是我們無時或忘的,裡頭的細菌與病原體本來就不該跑進我們嘴巴或肚子,那樣子的話,麻煩就大了。
・2017/01/27
肥胖體質到底是什麼?無論是先天因素或後天因素所致,肥胖體質可以簡化成「腸道生態系」一詞。國家衛生研究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高承源助研究員團隊發現調控腸道菌相平衡的新機制,並且進一步證實特定腸道菌相能有效抑制肥胖。
・2016/09/02
人如果能行光合作用跟固氮作用,不就不用花心思花錢去找食物了嗎? 動物有沒有可能在身上養固氮菌,然後給細菌養呢?
・2016/06/04
在醫學界非常權威的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在 2013 年報導了糞便移植的功效,將健康人的糞便移植到病人的大腸,可有效治療患有腸道疾病 C. difficile(困難腸梭菌) 反覆感染的患者。雖然這個醫學療法早在 1958 年就有醫生嘗試,近幾年愈來愈多的醫生在嚴謹的醫學期刊發表研究,指出糞便移植對困難腸梭菌的治癒率高達 90% 以上,幾乎沒有其他藥物可以達到這麼高的療效!
・2016/05/12
微生物組成對於肥胖有深遠的影響:中等身材的無菌小鼠如果接受來自胖小鼠的糞便移植,就會變得比較胖。不論原先的那隻小鼠是因為吃太多不健康的食物1,或是小鼠有容易變胖的基因突變2,實驗結果都一樣。而在人類的肚子裡,又是怎麼樣的微生物決定我們或胖或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