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Dr. Mai Thi Nguyen-Kim;譯者/呂以榮
沒喝酒也會醉嗎?我們的身體是怎麼消化酒精的呢?
我們平常喝的酒是乙醇(Ethanol),是酒精當中較為特別的一種類別。
所有的酒精皆具有毒性,只不過高低差異而已。所有的酒精種類都有其致命劑量,與其他醇類相比,乙醇的致命劑量相對還在容忍範圍之內,為避免乙醇中毒而丟了小命,人體發展出來的因應機制就是「嘔吐」。
原則上,消化系統會先吸收一部分的酒精,其餘的酒精才循著血液循環系統分布到全身。不可思議的是,醫界曾發現所謂的自動釀酒症候群(Auto-brewery syndrome)個案,或稱「腸道發酵症候群」。不過,罹患人數極少。
請讓我慢慢告訴大家這個故事:
故事開始於 2004 年。一位中年美國人在動過手術又連續接受抗生素治療之後,竟然發現兩瓶啤酒就能把他撂倒,有時候他沒碰酒竟然也「酒不醉人,人自醉」。也就是說,他的酒量沒緣由地變小了。
他太太是護理師,每天替他測量血液裡的酒精濃度,發現他的酒測值經常超過 0.3。德國有些地方規定酒測值超過 0.03 即不宜開車,超過 0.11 即不具上路駕駛能力;美國則規定酒測值超過 0.08 不准開車上高速公路。從數值來看,這個男人真的是喝得太多了。
他和太太曾經懷疑是酒心巧克力作祟,不過那也不太可能。他太太真的好相信他,沒怪他私下偷偷喝酒。2009 年某天,他因酒測值飆到幾乎會致命的 0.37 而掛急診,雖他一再表示自己並未喝酒,醫師們完全不相信他,認定他不僅偷偷躲起來喝,而且酒癮極大。
圖/giphy
君子腹中能釀酒——在大腸中發現啤酒酵母菌
一年後,他因為大腸鏡檢查而再度入院。醫師們驚訝地在他的腸道裡發現了名為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的啤酒酵母菌。這種真菌又被稱為釀酒酵母,因為是釀酒廠常用的菌種,極少存在於人類腸道當中。難道這個人在他自己肚子裡面開了釀酒廠?或者這是「啤酒肚」的最新定義?
醫療團隊開始研究這件事情的原委。2010年,他住院一天進行檢查。照顧服務員很詳細地檢查了他的入院行李,確定他並未偷帶任何酒精。許多醫護都懷疑這個人不老實。醫院提供他糖水及澱粉類點心。誰知道,接近中午的時候,這個可憐的人便已爛醉如泥,酒測值 0.12。
醫師才發現這個人罹患了「自動釀酒症候群」,因為他腸道裡的啤酒酵母將碳水化合物分解成酒精。這類案例不僅罕見,更缺乏精確的科學研究。這位患者後來接受了腸道殺菌劑治療,也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他終於不再天天酩酊大醉了。
──本文摘自《手機、咖啡、情緒的化學效應——一日24小時的化學常識》,2020 年 5 月,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