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6月 重設

・2022/06/12
大腦與微生物之間的關係,可能比想像中近!透過小鼠研究,科學家發現大腦中下視丘的神經元可以直接透過微生物代謝物的增減,增測到腸道的狀況。
・2018/06/16
我們全身上下裡裡外外住了許多看不見的微生物,它們的細胞數估計有我們人體細胞的近十倍之多!腸子裡的細菌影響我們的個性?皮膚上的細菌會影響我們會不會被發好人卡?天天用肥皂洗澡反而越洗越有體臭?麩質過敏、乳醣不耐,是因為我們把體內的益菌趕盡殺絕了?甚至連自閉症的都跟腸道裡的細菌有關?天啊!我們身上那另外百分之九十的細胞,還有什麼事情管不著啊?
・2017/06/24
生鮮食材從產地到家裡,又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呢?你又是否想過,通路究竟是如何保存這些即將進入自己與家人口中的「生鮮食品」呢?
・2016/06/04
在醫學界非常權威的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在 2013 年報導了糞便移植的功效,將健康人的糞便移植到病人的大腸,可有效治療患有腸道疾病 C. difficile(困難腸梭菌) 反覆感染的患者。雖然這個醫學療法早在 1958 年就有醫生嘗試,近幾年愈來愈多的醫生在嚴謹的醫學期刊發表研究,指出糞便移植對困難腸梭菌的治癒率高達 90% 以上,幾乎沒有其他藥物可以達到這麼高的療效!
・2013/06/24
研究人員已確定P. acnes 噬菌體品種的差異性低又沒有發展出多樣性,也證實它們能廣泛地感染多種P. acnes細菌,噬菌體DNA 非常穩定又不會嵌入細菌的DNA,這些都顯示它們適合用來開發以噬菌體為基礎的抗青春痘療法(phage-based anti-acne therapy)。
・2013/06/10
瑞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父母若想要保護他們的嬰孩免於過敏,可以嘗試以下一個簡單的方法可幫助孩童適當接觸這個世界的廣泛微生物。父母只需先將奶嘴放入自己口中吸乾淨再放入孩童口中。雖然這個方法聽起來有點噁心,但是研究卻發現將大人口中的細菌轉給孩童時,可以幫助訓練免疫力,使嬰孩身體對於這些不會對身體造成威脅的病菌過度反應。
・2013/06/02
達爾文當年隨著小獵犬號四處採集動植物,在經過多年的分析後提出了影響後世甚鉅的天擇說。不過達爾文當年還做過不少其它有趣的事。你知道達爾文在船上除了搜集動植物之外,也收集過落塵嗎?現代科學家重回達爾文過去的採樣點,發現沙塵暴可以幫助微生物旅行到好遠好遠。
・2012/06/10
對我來說,有機農法是個謎,秀明農法是個更大的謎。明明同一種植物生長需要吸收的養份都一樣,為什麼換不同栽種法就有不同的味道?這個問題的解答,到現在還深深地埋在土裡。
・2012/06/05
科學家在夏威夷北方一千公里的太平洋挖掘出來的海底淤泥中,發現可以在 28 公尺深的淤泥中偵測到微量的氧氣的存在。這個發現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