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共筆
營養共筆
86 篇文章・ 3 位粉絲
應該是有幾個營養師一起寫的共筆,內容與健康議題有關。可能是新知分享、經驗分享或是有的沒的同學們~如果對寫這個共筆有興趣的話,歡迎一起豐富它的內容喔。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6/11/23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比較容易在冬天聽到關於流感的事情(感冒也是)──這箇中道理可能跟你體內缺乏維生素 D 有關。
・2016/07/04
母乳幾乎是新生兒唯一營養攝取來源,那我們有可能靠著讓母親吃下更多維生素 D ,讓嬰兒獲得更多這種對於人體免疫系統助益甚多的維生素嗎?答案是:可以!
・2015/08/24
偶爾會看到有些文章或是產品會提到「植物性膠原蛋白」,猛一看到是沒啥反應啦,但過了幾秒後......等等,這不科學呀!植物有膠原蛋白嗎?有沒有植物膠原蛋白的八卦呀?
・2015/08/07
你聽過「次餐現象嗎」?不吃早餐的風險不僅是讓你在早上頭昏眼花,更可能讓你的血糖在午餐後快速飆高,血液中的游離脂肪酸濃度也跟著上升,引發部分細胞的發炎反應。養成吃早餐的習慣,不僅可以維持血糖穩定,同時也有助於降低肥胖、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總之,要吃早餐啦!
・2014/11/25
腸道菌群對於雄性生殖功能會有影響嗎?最近一篇研究試圖釐清,腸道菌群是否能夠調節老鼠體內血睾屏障 BTB 的滲透度,並且可能在調控睪丸的內分泌功能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問題,最後研究顯示,在無菌空間成長的老鼠,曲細精管的發育遲緩、BTB 的屏障能力下降、與細胞連結相關蛋白質的基因表現變少。
・2014/08/13
目前已經有許多的研究指出餐後血中的脂蛋白與葡萄糖跟促使動脈粥樣化的發炎反應有關。當我們吃完一頓飯之後,血中除了葡萄糖濃度會上升, 蛋白質消化後的胜肽以及由脂蛋白運送的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 等也是會增加的。
・2014/08/13
一般認為攝取高能量的飲食會導致肥胖,新的肥胖機制認為飲食(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基因、生活壓力都會促使細胞將能量儲成為脂肪,我們會胖,不是因為吃太多,而是為了要維持血中代謝燃料的濃度才變得比較容易餓,而有慢性過食的情形產生。
・2014/06/10
有個發現來自於觀察 2 個大型的研究,研究對象 17 萬 3 千名女護士,評估他們飲食和其他資料將近 10 年的時間。每 4 年這群人要報告他們喝了多少飲料,包括含糖可樂、無咖啡因含糖可樂、非可樂的蘇打,但不包括代糖的蘇打。但這個研究有其限制,因人們通常會忘了他們過去喝過什麼東西。
・2014/06/05
表觀遺傳學究的是在不改變 DNA 序列的前提下,通過某些機制引起可遺傳的基因表達或細胞表現型的變化。相對於傳統的遺傳學,表觀遺傳比較能代表個體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後的結果。就以抽煙為例,抽煙本身不會改變你的 DNA 序列,但會給某些部位的基因帶來一些修飾,而這個變化會延續到後代,孩子出生後身體健康狀況會變得比較差。有些父母擁有的才華,也有可能讓其後代繼承,也有可能與表觀遺傳有關係。
・2014/04/23
研究者們從俄亥俄州特溫斯堡每年都會舉辦的雙胞胎節徵求 79 對的同卵雙胞胎,而這些雙胞胎們都是一個吸菸,另一個沒有的組合。研究者發現雙胞胎中有吸菸的那個有較明顯的肌膚老化現象,臉上有比較多的皺紋、鬆弛、下垂以及雙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