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
0

文字

分享

0
3
0

用病毒治療青春痘

科學月刊_96
・2013/06/24 ・1636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74 ・九年級

痤瘡是人體皮膚發炎產生的刺狀丘疹。痤瘡丙酸桿菌分解皮脂腺分泌物所產生的物質,是 引起發炎反應的原因之一。

文 / 許家偉(業餘科普撰稿人)

痤瘡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是一種厭氧(或只需微氧)的格蘭氏陽性共生細菌,存在於毛孔之中,它就是引起痤瘡粉剌(acne,即俗稱的青春痘)的主要元凶。青春痘患者皮膚中,皮脂毛囊(sebaceous follicles)裡的P. acnes 比同年齡正常健康皮膚上的P. acnes 高出100 倍。

但臨床發現,有六成的P. acnes 已經具有抗藥性,即是說就算病患塗抹含抗生素的藥物於患處已無療效;再加上近年來沒有研發出新型的抗生素,為了對付P. acnes ,科學家勢必得找出其他的途徑。於是,他們將腦筋動到噬菌體(bacteriophages 或phages)上。噬菌體是只會感染細菌的病毒,因此,利用噬菌體來感染並殺死細菌的方法就稱為「噬菌體治療法」(phage therapy)。

噬菌體治療法的好處是,噬菌體對細菌有極高的專一性,它不會「誤殺」其它細胞,因此對人體無害,安全性極佳;另外,在動物試驗上已證實特定的噬菌體能專一地消滅痢疾志賀氏菌(Shigella dysenteriae )、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及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而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 在 2006 年已批准 使用Intralytix 公司的 LMP-102 型噬菌體處理生肉, 用以防止李斯特桿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所造成能奪命的食物汙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位在美國西岸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分別從 UCLA 醫院的青春痘患者及健康人士皮膚上皮脂毛囊裡的細微粉剌(microcomedones) 中分離出能感染P. acnes 的噬菌體。當中 5 株是從健康皮膚取得(採樣年份:2010 年),4 株從青春痘患者皮膚上取得(採樣年份分別在 2007、2008、2010年),另 2 株從培養庫存裡解凍(1978 年,位在美國東岸的費城)。

用電子顯微鏡觀察這11 株的噬菌體外型,除了清楚看見等邊六角形的頭部及細長又柔軟的尾部外,這些噬菌體的大小都一致。再加上另外 1 株之前在英國列斯大學(Leeds University)附設的里茲綜合醫院(Leeds General Infirmacy)及 2 株從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分離出的P. acnes 噬菌體,合共 14 株P. acnes 噬菌體的 DNA 都定序完成。

電子顯微鏡所觀察到的P. acnes 噬菌體影像。

研究人員發現,這 14 株P. acnes 噬菌體的 DNA 序列差異性比想像中的低很多。例如,14 株P. acnes 噬菌體 DNA 上的GC 含量(GC content)〔註〕都非常的接近,差異範圍不到0.5%。究竟一般噬菌體DNA 在不同株種之間的差異是多大?研究人員用總數超過200 株能感染垢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超過60 株能感染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及超過50株能感染假單胞菌(Pseudomonas sp. )的噬菌體 DNA 作對照,它們的GC 含量差異都在18 ~ 28%不等。由此可見,P. acnes 噬菌體的DNA 序列差異性的確是異常的低。而且,無論從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配對分析或基因組的組織(即基因排列次序及轉錄方向),這些結果都指出P. acnes 噬菌體的確缺乏多樣性。

註: 即 DNA 上鹼基 G(guanine)及 C (cytosine)的量對A (adenine)及 T (thymine)的量之比例(以百分比表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在DNA 層次, 各株P. acnes 噬菌體的蛋白質也都很一致,例如噬菌體在裂解週期(lytic cycle) 時要溶解細菌外層細胞壁時所用之內溶素(endolysin)的胺基酸序列相似度都非常高。所以,在親源分析的演化樹裡,這14 株 P. acnes 噬菌體都群集(cluster)在一起,編定為同一個結點(node),代表它們的相似度極高(反過來說就是差異度極少)。

更重要的,雖然所觀察到P. acnes 噬菌體的差異性非常低,但已收採的11 株P. acnes噬菌體都可以感染 27 株不同的P. acnes 細菌( 當中有 2 株P.acnes 細菌比較難搞,只會被 11株裡的 1 株P. acnes 噬菌體成功感染),意味著這批P. acnes 噬菌體都有一致的目標,不會干擾其它細菌品種的生態。

綜合這項研究結果,針對這批跨越30 個年頭( 採樣時間從1978 ~ 2010 年) 及兩大洲(北美東西岸及歐洲)的P. acnes 噬菌體品種,研究人員已確定它們的差異性低又沒有發展出多樣性,也證實它們能廣泛地感染多種P. acnes 細菌,噬菌體DNA 非常穩定又不會嵌入細菌的DNA,這些都顯示它們適合用來開發以噬菌體為基礎的抗青春痘療法(phage-based anti-acne therapy)。

參考資料:Marinelli, L. J. et al.,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bacteriophages display limited genetic diversity and broad killing activity against bacterial skin isolates, 美國微生物學會(ASM) 電子期刊 mBio , Vol. 3(5): e00279-12, 20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原刊載於 科學月刊 第四十四卷第六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科學月刊_96
249 篇文章 ・ 3707 位粉絲
非營利性質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我們相信,提供一份正確而完整的科學知識,就是回饋給讀者最好的品質保證。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從「衛生紙」開始的環保行動:一起愛地球,從i開始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2/03 ・1604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是否也曾在抽衛生紙的瞬間,心頭閃過「這會不會讓更多森林消失」的擔憂?當最後一張衛生紙用完,內心的愧疚感也油然而生……但先別急著責怪自己,事實上,使用木製品和紙張也能很永續!只要我們選對來源、支持永續木材,你的每一個購物決策,都能將對地球的影響降到最低。

二氧化碳是「植物的食物」:碳的循環旅程

樹木的主食是水與二氧化碳,它們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利用這些碳元素形成枝葉與樹幹。最終這些樹木會被砍伐,切成木材或搗成紙漿,用於各種紙張與木製品的製造。

木製品在到達其使用年限後,無論是被燃燒還是自然分解,都會重新釋放出二氧化碳。不過在碳循環中,這些釋出的二氧化碳,來自於原本被樹木「吸收」的那些二氧化碳,因此並不會增加大氣中的碳總量。

只要我們持續種植新樹,碳循環就能不斷延續,二氧化碳在不同型態間流轉,而不會大量增加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總量。因為具備循環再生的特性,讓木材成為相對環保的資源。

但,為了木製品而砍伐森林,真的沒問題嗎?當然會有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說:從吸碳到固碳的循環

砍對樹,很重要

實際上,有不少木材來自於樹木豐富的熱帶雨林。然而,熱帶雨林是無數動植物的棲息地,它們承載著地球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當這些森林被非法砍伐,不僅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黃碳,也就是那些大量儲存在落葉與土壤有機質中的碳,會因為上方森林的消失重新將碳釋放進大氣之中。這些原本是森林的土地,將從固碳變成排碳大戶。

不論是黃碳問題,還是要確保雨林珍貴的生物多樣性不被影響,經營得當的人工永續林,能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是紙漿和木材的理想來源。永續林的經營者通常需要注重環境保護與生態管理,確保砍下每顆樹木後,都有新的樹木接續成長。木材反覆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成,因此不用再砍伐更多的原始林。在這樣的循環經營下,我們才能不必冒著破壞原始林的風險,繼續享用木製品。

圖說:人工永續林的經營者需要注重環境保護與生態管理,確保砍下每顆樹木後,都有新的樹木接續成長。

如何確保你手中的紙張來自永續林?

如果你擔心自己無意中購買了對環境不友善的商品,而不敢下手,只要認明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與PEFC(森林認證制度)認證標章,就能確保紙漿來源不是來自原始林。並且從森林到工廠、再到產品,流程都能被追蹤,為你把關每一張紙的生產過程合乎永續。

圖說:只要認明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與PEFC(森林認證制度)認證標章,就能確保紙漿來源不是來自原始林。

家樂福「從 i 開始」:環境友善購物新選擇

不僅是紙張,家樂福自有品牌的產品都已經通過了環保認證,幫助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實踐環保。選擇 FSC 與 PEFC 標章只是第一步,你還可以在購物時認明家樂福的「從 i 開始」價格牌,這代表商品在生產過程中已經符合多項國際認證永續發展標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 i 開始」涵蓋十大環保行動,從營養飲食、無添加物、有機產品,到生態農業、動物福利、永續漁業、減少塑料與森林保育,讓你每一項購物選擇都能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無論是買菜、買肉,還是日常生活用品,都能透過簡單的選擇,為地球盡一份力。

圖說:選擇 FSC 與 PEFC 標章只是第一步,你還可以在購物時認明家樂福的「從 i 開始」價格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2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一餐變災難:台北素食餐廳爆食物中毒,這些細菌你不可不知!
careonline_96
・2024/08/30 ・2532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北市素食餐廳的食物中毒事件已造成二死四危急,引發眾人關注。食物中毒可能是因為食物內含有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當這些病菌持續在腸胃道理作亂、生長,就會引發不適。另外,食物中毒也可能與細菌製作出的毒素有關。

食物中毒的症狀

食物中毒算是個很廣泛的說法,包含了各種不同的細菌或病毒感染,多數在幫表現症狀的初期,我們還不知道究竟是哪一種細菌或病毒造成的,因為一般食物中毒還輕微的時候,就是腸胃炎的症狀。患者會肚子絞痛,想要跑廁所,開始有腹瀉症狀。這時要注意自己的糞便是純粹水便,還是含有血絲或大量的血便,這與猜測致病原有關係,要記得就診時告知醫師腹瀉的狀況。另外,還要告知有沒有發燒、嘔吐等情形。

另外,我們也需要注意這些噁心嘔吐及腹瀉症狀發生的時間點,不同的細菌或病毒造成症狀的時間不一樣,有的短至三十分鐘內患者就開始上吐下瀉,有的則是要過上一星期才發病。不過通常是吃到含有病菌的食物後一到三天發病。

多數的食物中毒症狀並不嚴重,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只是腸胃不舒服一下下,拉個幾次就會過去了。然而如果有以下狀況,最好趕快就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脫水嚴重:尿尿的量變少,覺得頭暈目眩,嘴巴很乾
  • 一直吐:什麼東西都吃不了,一進食就吐
  • 一直拉:成人拉肚子超過兩天,或是小孩拉肚子連續一天,就算是嚴重了。如果是新生兒,只要看到腹瀉,最好還是就醫。看到血便也是要就醫。
  • 肚子很痛或發燒
  • 家人發現患者意識狀況變差,或發現有複視皮膚變黃等等狀況。

引起食物中毒的知名病菌及其特色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幾個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或病毒。

  • 大腸桿菌(E. coli)

最常見的狀況是吃到沒有完全煮熟的絞肉,像是沒煎到全熟的漢堡排。不過大腸桿菌也會出現在受到污染的蔬菜(像是生菜沙拉)、水果、或生水之中。

  • 沙門氏菌(Salmonella)

沙門氏菌存在沒有煮熟的肉類與蛋類食物,或是喝到沒有完全經由巴斯德滅菌過程的乳製品。

  •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備餐的時候沒有先洗手,而處理食物後沒有再經過烹煮,像是切肉片肉排,切三明治或包裝三明治,就可能讓人因金黃色葡萄球菌而食物中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產氣莢膜桿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產氣莢膜桿菌存在自然界,可以形成具有耐熱性的孢子,有些甚至在沸水中仍能存活許久。因此,除了生肉、蛋類、奶類可能含有產氣莢膜桿菌外,土生土長的蔬菜、穀類也可能含有產氣莢膜桿菌。當燉煮的肉湯、肉汁放在室溫一陣子,沒有放到冰箱冷藏的話,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

  • 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這屬於少見但容易致死的食物中毒。肉毒桿菌是存在自然界土壤與水源的常見細菌,如果沒有藉由煮沸煮熟來殺死肉毒桿菌的話,是無法停止其生長的。最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狀況有兩種,一種是吃到沒有正確保存的醃漬物或罐頭食物,尤其是居家自己醃漬的小品,無論是醃菜、醃魚、醃肉,都可能會導致肉毒桿菌滋生。另一種傳染途徑是讓小於一歲的幼童吃到蜂蜜或玉米糖漿,裡面的孢子可能含有肉毒桿菌而造成幼兒食物中毒,記住記住,千萬不要以為讓幼兒吃蜂蜜很營養喔,會因為感染肉毒桿菌而致死的。

肉毒桿菌會影響神經肌肉的控制,造成的食物中毒特色是患者的視力出現複視,講話講不清楚,肌肉無力,無法吞嚥,有這種狀況務必趕緊就醫。

  • 李斯特菌(Listeria)

李斯特菌可以存在未經巴斯德滅菌過程的牛奶及乳酪中,也會存在於豆芽、瓜類、和香腸熟肉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諾羅病毒(Norovirus)

諾羅病毒的傳染能力很強,只要碰到帶有諾羅病毒的餐桌表面、再將食物送往口中,就可能感染。因此只要有個人感染諾羅病毒,很容易在與他人共餐的同時藉由分享食物、備餐等狀況而傳給其他人。

預防食物中毒

  • 擤鼻嚏、咳嗽、抽菸、上廁所之後,請記得都要好好洗手
  • 如果是備餐的人,請好好清洗蔬菜及水果,用來備餐的表面及餐具也都要在準備食物之前好好清洗。
  • 肉類、蛋類等務必都要好好煮熟,不要讓生肉或未煮熟的肉或肉汁去污染到其他食物。
  • 不管是煮過的食物或生肉,不要任其停留在室溫內超過兩小時,放兩個小時後的食物都不安全,請儘早把食物冰到冰箱。解凍的食物要趕快煮一煮,不要放在室溫過久。
  • 保存食物的時候,生的肉類要與蔬菜水果、煮過的食物、或加工食物分開擺放。
  • 買含有沙拉醬、美乃滋的食物沒吃完一定要冰起來。
  • 不知道放了多久的食物請丟掉。一打開有味道,或是罐頭蓋子鼓起的一定要丟掉。

預防食物中毒的重點是自己常洗手,並好好保存食物,備餐時也要用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careonline_96
519 篇文章 ・ 275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7
0

文字

分享

0
7
0
家中養貓狗,寶寶可能更健康?研究證實毛小孩有助於提升新生兒免疫力
PanSci_96
・2024/08/25 ・1449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林芸寬、張愷丰、張庭瑀、郭亮均、林詠真 

最新研究:寵物與新生兒健康的密切關聯

現代家庭飼養寵物的比例逐年上升,貓狗已成為人類最親密的夥伴。農業部最新(2023)的資料發現,臺灣飼養貓狗的比例上升,家犬較上一期(2021)增加 19%;家貓較上一期增加 50%。然而,許多新手父母常擔心,飼養貓狗可能會影響新生兒的健康,像是引發呼吸道過敏等疾病,但近期的科學研究提供了相對令人安心的解答。 

最新研究指出,飼養貓狗,可能更能減少新生兒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機率。 圖/envato

科學家發現,飼養貓狗也許有益家庭中新生兒的健康。最新研究證實,家中貓狗不僅能增添樂趣,更能減少新生兒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機率。早在 2012 年,就有芬蘭研究團隊追蹤鄉村地區 397 名新生兒,自出生到一歲的健康狀況,發現有飼養貓狗家庭中的新生兒,較少感染呼吸道疾病。研究詳實記錄貓狗與新生兒的互動頻率,及其對新生兒健康的影響。

腸道菌相的力量:微生物如何提升寶寶免疫力

今(2024)年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兒科團隊發表在《Pediatrics》的最新研究,分析新生兒的就醫紀錄,並透過對父母的訪談,探討「親餵母乳」、「家中飼養貓狗」、「新生兒醫療需求」三者間的關係。研究發現,親餵母乳且家中有飼養貓狗的新生兒,出生六個月內對醫療服務的需求相對較低。華盛頓大學團隊推測,這可能是貓狗身上的微生物 ,增加了環境中微生物多樣性,並影響新生兒的免疫力。 

環境中微生物多樣性,與新生兒免疫力的關係為何?至今仍是未解的問題,但根據現有的研究,這很可能與新生兒體內「腸道菌相」的差異有關。「腸道菌相」是胃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由細菌、病毒和真菌組成,它們在我們的免疫系統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別是在生命的早期階段,對腸道的健康和功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何養狗的新生兒感染率更低?

2023 年的一項研究,進一步探討環境中微生物多樣性與新生兒免疫力之間的關係,揭示腸道菌相的多樣性在在影響了新生兒的健康。研究顯示,家中飼養狗的新生兒,其腸道中的梭桿菌、科林氏菌和瘤胃球菌等菌群明顯較多,這些菌種的豐富性有助於免疫系統的發育,也可能有助於減少新生兒過敏與氣喘的風險。

有趣的是,這份研究也提到,對於喝配方奶的新生兒而言,其腸道菌相的組成與養狗有關,「與狗接觸」可能成為他們獲取環境微生物的替代途徑,補充因缺乏母乳餵養而缺少的微生物,從而幫助免疫系統的發展。

小孩與狗的接觸,反而可能成為獲取環境微生物的途徑。 圖/envato

目前研究雖無法直接證實接觸貓狗可以增強免疫力,但可以確定的是,接觸貓狗的小孩,腸道內的微生物多樣性高,也比較不容易生病,新手父母可以不用太擔心養狗對小孩發育的影響。同時,與狗接觸還能改變嬰兒腸道中的微生物組成,這或許有助於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風險。

資料來源: 

  1. 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9418
  2. https://publications.aap.org/pediatrics/article/130/2/211/29895/Respiratory-Tra ct-Illnesses-During-the-First-Year
  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0-024-03200-9
  4.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111/cea.1430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PanSci_96
1259 篇文章 ・ 2384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3
0

文字

分享

0
3
0
用病毒治療青春痘
科學月刊_96
・2013/06/24 ・1636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74 ・九年級

痤瘡是人體皮膚發炎產生的刺狀丘疹。痤瘡丙酸桿菌分解皮脂腺分泌物所產生的物質,是 引起發炎反應的原因之一。

文 / 許家偉(業餘科普撰稿人)

痤瘡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是一種厭氧(或只需微氧)的格蘭氏陽性共生細菌,存在於毛孔之中,它就是引起痤瘡粉剌(acne,即俗稱的青春痘)的主要元凶。青春痘患者皮膚中,皮脂毛囊(sebaceous follicles)裡的P. acnes 比同年齡正常健康皮膚上的P. acnes 高出100 倍。

但臨床發現,有六成的P. acnes 已經具有抗藥性,即是說就算病患塗抹含抗生素的藥物於患處已無療效;再加上近年來沒有研發出新型的抗生素,為了對付P. acnes ,科學家勢必得找出其他的途徑。於是,他們將腦筋動到噬菌體(bacteriophages 或phages)上。噬菌體是只會感染細菌的病毒,因此,利用噬菌體來感染並殺死細菌的方法就稱為「噬菌體治療法」(phage therap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噬菌體治療法的好處是,噬菌體對細菌有極高的專一性,它不會「誤殺」其它細胞,因此對人體無害,安全性極佳;另外,在動物試驗上已證實特定的噬菌體能專一地消滅痢疾志賀氏菌(Shigella dysenteriae )、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及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而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 在 2006 年已批准 使用Intralytix 公司的 LMP-102 型噬菌體處理生肉, 用以防止李斯特桿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所造成能奪命的食物汙染。

位在美國西岸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分別從 UCLA 醫院的青春痘患者及健康人士皮膚上皮脂毛囊裡的細微粉剌(microcomedones) 中分離出能感染P. acnes 的噬菌體。當中 5 株是從健康皮膚取得(採樣年份:2010 年),4 株從青春痘患者皮膚上取得(採樣年份分別在 2007、2008、2010年),另 2 株從培養庫存裡解凍(1978 年,位在美國東岸的費城)。

用電子顯微鏡觀察這11 株的噬菌體外型,除了清楚看見等邊六角形的頭部及細長又柔軟的尾部外,這些噬菌體的大小都一致。再加上另外 1 株之前在英國列斯大學(Leeds University)附設的里茲綜合醫院(Leeds General Infirmacy)及 2 株從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分離出的P. acnes 噬菌體,合共 14 株P. acnes 噬菌體的 DNA 都定序完成。

電子顯微鏡所觀察到的P. acnes 噬菌體影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人員發現,這 14 株P. acnes 噬菌體的 DNA 序列差異性比想像中的低很多。例如,14 株P. acnes 噬菌體 DNA 上的GC 含量(GC content)〔註〕都非常的接近,差異範圍不到0.5%。究竟一般噬菌體DNA 在不同株種之間的差異是多大?研究人員用總數超過200 株能感染垢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超過60 株能感染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及超過50株能感染假單胞菌(Pseudomonas sp. )的噬菌體 DNA 作對照,它們的GC 含量差異都在18 ~ 28%不等。由此可見,P. acnes 噬菌體的DNA 序列差異性的確是異常的低。而且,無論從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配對分析或基因組的組織(即基因排列次序及轉錄方向),這些結果都指出P. acnes 噬菌體的確缺乏多樣性。

註: 即 DNA 上鹼基 G(guanine)及 C (cytosine)的量對A (adenine)及 T (thymine)的量之比例(以百分比表示)。

除了在DNA 層次, 各株P. acnes 噬菌體的蛋白質也都很一致,例如噬菌體在裂解週期(lytic cycle) 時要溶解細菌外層細胞壁時所用之內溶素(endolysin)的胺基酸序列相似度都非常高。所以,在親源分析的演化樹裡,這14 株 P. acnes 噬菌體都群集(cluster)在一起,編定為同一個結點(node),代表它們的相似度極高(反過來說就是差異度極少)。

更重要的,雖然所觀察到P. acnes 噬菌體的差異性非常低,但已收採的11 株P. acnes噬菌體都可以感染 27 株不同的P. acnes 細菌( 當中有 2 株P.acnes 細菌比較難搞,只會被 11株裡的 1 株P. acnes 噬菌體成功感染),意味著這批P. acnes 噬菌體都有一致的目標,不會干擾其它細菌品種的生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綜合這項研究結果,針對這批跨越30 個年頭( 採樣時間從1978 ~ 2010 年) 及兩大洲(北美東西岸及歐洲)的P. acnes 噬菌體品種,研究人員已確定它們的差異性低又沒有發展出多樣性,也證實它們能廣泛地感染多種P. acnes 細菌,噬菌體DNA 非常穩定又不會嵌入細菌的DNA,這些都顯示它們適合用來開發以噬菌體為基礎的抗青春痘療法(phage-based anti-acne therapy)。

參考資料:Marinelli, L. J. et al.,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bacteriophages display limited genetic diversity and broad killing activity against bacterial skin isolates, 美國微生物學會(ASM) 電子期刊 mBio , Vol. 3(5): e00279-12, 2012.

原刊載於 科學月刊 第四十四卷第六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科學月刊_96
249 篇文章 ・ 3707 位粉絲
非營利性質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我們相信,提供一份正確而完整的科學知識,就是回饋給讀者最好的品質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