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MathMenu.js
失智症
20 篇文章・
0 位粉絲
八旗文化
・2019/05/01
失智症的徵兆很難透過肉眼來確認,在政治領域中雷根總統也踏入失智的灰色地帶。而失憶與失智的關係更是使情況更加惡化,科學家透過逆行性失憶症來研究長期記憶的形成。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018/01/06
人們可以隨心所欲,依靠「神經細胞」健康地運作。陳儀莊懷抱著對生物細胞的好奇,發現醫治神經退化疾病的新可能。
活躍星系核
・2018/01/04
糖尿病用藥 Exenatide 一般被用於治療第二型的糖尿病上,不過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團隊在臨床實驗中發現,被投予 Exenatide 之帕金森氏症患者在病情上有所改善,這項發現振奮了英國學界。
活躍星系核
・2017/11/23
失智症的根本原因有可能因為體內能量供應異常?過去 30 年,異常的 beta 類澱粉和 Tau 蛋白質堆積被認為是失智病的元兇,然而有研究指出在早期失智症患者身上,有葡蔔糖的使用率變差的現象。脂肪酸在為大腦所用之前,得先在肝藏轉成酮體,方能穿過血腦障壁,那是不是酮體能改善失智症的病患?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017/05/07
失智症是個難解的神經退化疾病,國內外科學家皆投入大量研究,希望找出病理機制以研發新藥。但人腦的神經網絡複雜程度,遠超出目前理解範圍,在用藥之前,無論是科學家或是我們自己,都需要對神經網絡有更清楚的認識。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的陳儀莊特聘研究員,帶領團隊與跨領域專家合作,除了研究神經細胞與神經膠細胞之間的影響,亦盼能以亨丁頓舞蹈症為模型,發展可沿用於治療其他神經退化疾病的藥物。
彭 琬馨
・2016/05/06
獲得2016年吳健雄傑出女科學家新秀獎的台大心理系助理教授張玉玲,是目前國內臨床神經心理學少數從事老年臨床研究的老師,主要針對未來極有可能罹患失智症的高風險群,例如輕度知能障礙做研究。
彭 琬馨
・2016/03/19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薛一蘋帶領研究團隊,經過五年的研究,他們發現可以透過補充一種胺基酸——白胺酸(Leucine),來增加神經細胞突觸的數量與活性。
Brainy Waker 腦子醒了
・2015/10/11
演員茱莉安摩爾以《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首奪奧斯卡影后,故事講述一位在「認知語言界」頗負盛名的教授,漸漸失去「認知及語言」能力,本來最傲以生存的畢生心血與研究,卻成了發病後最大的諷刺。她原本是個笑容燦爛、社交能力極佳、處事圓滑的人,卻變成易怒、耐不住性子、忘東忘西、連自己都無法小便的中年少婦,因為她罹患早發型阿茲海默症(early onset Alzheimer disease)。
蔡宇哲
・2015/08/1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常常看到網路或是書裡在討論不同睡姿對性格、夫妻情感…等的
銀髮心理科普知識推廣
・2013/08/14
幾天前新聞報導提到每天喝兩杯可可,可以延緩失智,但真的是這樣嗎?在了解研究的原文後,我們要告訴大家,事情並沒有那麼的單純。
[LOG] 02:49:35:307 MobileLogger initialized
[DEBUG] 02:49:35:314 [
"Breaktime au.js ver: v20250413.2 Copyright © 2025 Break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
[WARN] 02:49:35:709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WARN] 02:49:35:710 [
"displayAd not find positional element #pansc-content-p4"
]
[ERROR] 02:49:35:867 [
"getGtmTags error",
{}
]
[ERROR] 02:49:35:868 [
"executeGtm err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