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2/11/17
雖然巴金森病沒有辦法根治,但是透過定期用藥、規律運動,其實可以讓巴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能力維持得很好,能夠自己照顧自己的狀態。
・2022/10/18
根據統計,40%~60% 的巴金森病患者有憂鬱症,且可能在未診斷前就有憂鬱現象。因疾病對腦部功能造成影響,或失去自我照顧能力,使患者越來越憂鬱。
・2022/09/13
大眾對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的「動作症狀」較熟悉,如手顫抖、平衡困難等;然而還有些「非動作症狀」,如憂鬱、失智、睡眠障礙、性功能障礙等。
・2021/06/17
失智症並非單純的老化或健忘,應及早接受治療,並善用各地區共照中心的資源,才有機會保存較多的認知能力與生活能力。
・2020/09/09
2020 年 8 月 29 日,馬斯克(Elon Musk)的公司 Neuralink 大動作召開記者會,眾人拭目洗耳,滿心期待見到腦機介面展現出音樂串流、取代語言等科幻場景,但是最後卻只等來三隻小豬。除了手術程序和晶片技術上的工程改良之外,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整場演示可謂了無新意。
・2018/01/04
糖尿病用藥 Exenatide 一般被用於治療第二型的糖尿病上,不過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團隊在臨床實驗中發現,被投予 Exenatide 之帕金森氏症患者在病情上有所改善,這項發現振奮了英國學界。
・2016/02/20
精準醫療這般的強勢展開下,不僅僅只有過去生物資訊上基因體學、轉錄體學上的資料探勘或是電子病歷醫療健康數據分析,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的發展也同時透過行動裝置與消費型穿戴式裝置大舉進入個人化健康促進與醫學上疾病研究領域。在這機電感測裝置快速發展下,各種輕巧卻具備多種感測裝置的隨身穿戴式裝置逐漸普及於消費電子商品市場,各家廠商發展出豐富的產品功能不僅能記錄活動頻率,更能偵測活動強度、睡眠狀態、作息規律,更甚至能取得穿戴者24小時的心跳狀態與壓力疲勞狀態,並利用這些生理數據進行健康促進的提醒與建議。
・2012/09/28
根據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 的研究,嚴重的流感會使人之後罹患帕金森氏症 (Parkinson’s disease) 的機會加倍。然而,對於在兒時罹患典型紅麻疹 (red measles) 的人而言,有相反的結果,他們可能發展帕金森氏症的機會少了 35%。
・2012/09/13
一個人對於某事件的經歷如何轉換成記憶,那能在數月,甚至數年後被存取呢?一個由賓州大學科學家所領導的團隊,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已快要呼之欲出了。他們確認一種關鍵分子,在協助將短期記憶轉換成長期記憶上,至關緊要。這些蛋白質也許會成為藥物的目標,能夠強化記憶,減緩某些認知症候群。
・2012/03/11
在現今老年人口日益增加的社會,帕金森氏症儼然已成為人人知曉但卻令人退避三舍的名詞。就像其他許多精神疾病一樣,帕金森氏症是因為神經細胞內蛋白質α-synuclein不正常聚積,而導致細胞毒性及死亡,因而反應出身心功能的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