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14年 重設

・2014/12/05
這是一則援用外電的科學新聞,但內容簡略,可疑之處不勝枚舉,解剖員一樣從「科學」、「媒體」的角度切入,提出可進一步思考、懷疑之處,供閱聽人參考。
・2014/12/04
雖然新媒體大幅度地增進了科學傳播的方式與生態,但是科學記者的存在依然是必要的,若缺少了他們的判斷力與品味把關,他擔憂各種公關與廣告公司會取而代之,影響新聞的專業性。
・2014/12/04
作者寫這一篇文章的目的在於批評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以訛傳訛的訊息,首先元徒並沒有完整呈現,再來作者批評了實驗設計的問題,吸菸與看電視對小孩的影響並不能這樣子輕易下斷定,恐有統計上的謬誤,最後,研究者採用了畫人實驗的設計並不妥當,因為這個實驗方法備受爭議。
・2014/12/04
知名的搜尋引擎巨人Google不只提供現代生活龐大的資訊,也可以保留你我的基因組。Google自從去年三月起,開始與許多醫院、大學合作,創辦了 Google Genomics雲端空間,試圖建立一個網路貯存基因資訊的平台。
・2014/12/03
在網路上常常有「會移動的圖片」,號稱「你看得到他們在動表示你壓力很大」,這些圖片到底會什麼看起來像在動呢?難道真的和壓力大有關係嗎?
・2014/12/02
對於過去中國帝王的健康狀況,正史有記載,野史也有流言,可是不少記錄都是用過去中醫學的觀點來解釋。現在《歷史課本沒寫出的隱情:那些帝王將相才子的苦痛》作者譚健鍬醫師,在他的上一本好書《病榻上的龍:現代醫學破解千年歷史疑案,從晉景公到清嘉慶25位帝王病歷首度揭密》中,就為中國的25位帝王,以現代醫學的方法,開了診斷病歷。
・2014/11/27
「拉手坐起測試」是一個現今已經存在,瞭解嬰兒是否有發展遲緩的一個方式。大約在四個月時,小孩就會發展出這個能力。現今關於自閉症的流行性研究,已經知道有一部份的小孩,會伴隨肢體不協調的問題。但因研究不一致的關係,肢體動作不協調並未被列入自閉症的正式診斷準則之中。假如要發展一個新的測試方法,來做疾病之分類,最需要注意到的一件事,就是敏感度(Sensitivity)與特異性(Specificity),每一本基礎的教科書都會提到這件事。簡單的說,敏感度就是個案有這個疾病,你做了這個檢查或測試可以正確的將他分到這一個分類上;特異性是指個案沒有這個疾病,你做了這個檢查,可以正確的將他們排除。但目前關於「拉手坐起測試」,並沒有上述所提及的相關統計資料。
・2014/11/26
從太陽花學運、香港佔中到令人緊張的選前週末,「參與人數有多少?」往往在政府與公民、鄉民、暴民兩方產生拉鋸。雖然警方估計的人數是柯營公告的五折,柯文哲仍表示「沒什麼好吵的,票投出來最重要」。我剛好在太陽花學運後投入群眾人口的估計研究,藉此機會,與各位就這個問題本身,討論一下目前的方法是否具有明顯的瑕疵?如何更「專業」?
・2014/11/26
《舉報者》確實值得推薦。雖然情節並不緊湊,而且裡頭不少生物醫學專業名詞,但如果觀眾能夠理解韓國科學國族主義的背景、能夠體會在真相與國益當中拉扯的艱難,這部片無疑能夠帶來許多思考與反省。
・2014/11/26
將藉由更深入地討論可證偽性的觀念,來檢視「研究造假」與「科學假說的可證偽性」之間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