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汎如
蕭汎如
7 篇文章・ 1 位粉絲
PanSci 實習編輯,台大公衛系,對世界充滿好奇,最喜歡的句子是王爾德在《溫夫人的扇子》中寫的一句台詞:"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stars. "。沒錯,我們都身陷在日常生活的爛泥溝渠之中,但還是可以抬頭,仰望燦爛星空。:)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2/04
我們平時所接觸的車輛,從自行車、汽車直到火車,大都是依靠摩擦材料之間的機械摩擦力,讓它們從奔馳的狀態中停下來,主要是運用機械連杆、液壓油或者壓縮空氣......等等不同的驅動方式達成目的,而《大英雄天團》中雷葆的磁浮自行車,則是利用電磁的方式產生制動力,讓車輛不需要有實際的摩擦,從而實現制動的效果,因此,自行車可以進行無摩擦自由轉動和制動,能量的運轉更有效率、速度也可以更快。 目前在現實世界,相關實際運用的技術是渦流制動技術(eddy current brake),中國大陸甚至據此技術在2000年的時候,設計規劃上海磁浮列車,甚至在2013年3月7日,由中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主任李和平在接受采訪時公開透露,中國已經掌握了最高時速500公里的高速列車渦電流制動試驗技術。
・2015/02/03
機器人(Robert)的語源,最早到底來自什麼時候呢?是近代的科幻電影嗎?還是某一個酷炫的器械發明呢?都不是喔!正確答案是,捷克科幻作家恰配克在西元1920年所撰寫的舞台劇《羅索姆的萬能機器人》。當年的原文是「Robota」,後來成為現今通行的「Robot」。 無論是什麼時代的人們,對於能夠以機械仿做出代替人類勞役負重的機器,都懷有高度的熱情與無限的想像力。隨著時代的演進,除了隨著工業改革因而率先出現的工業機器人(例如,操作機、控制器、自動控制......等等),許多不同種類的機器人,舉凡仿生機器人到戰鬥機器人也相應誕生,在不同的領域當中,持續發展,並期望能夠對於人類帶來更美好的世界。
・2015/02/02
在各國的死亡率逐漸降低、高齡化的人口越來越多的時候,能夠24小時居家照護的長照機器人的出現,就不禁讓人充滿了期待。老人的營養及健康的長期照護一向不是簡單的工作,目前全世界的照護體系分為三種:居家型、機構型和混合型,它們的差異在於照護場所以及照護人力的不同。 為了因應不同需求的照護型態,照護機器人如果能配合場所需求,增加某些功能,想必會更加完美。
・2014/12/18
在人體中多餘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會被轉換成一種叫做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的化學化合物,它們會被貯存在脂肪細胞的脂質體(lipid droplet)中。為了要減肥,你努力要做的事情,就是使這些三酸甘油脂被代謝掉,而這也意謂著必須解開貯存在脂肪細胞當中的碳鍵結。 想要減少10公斤的人類脂肪,需要吸入29公斤的氧氣,製造28公斤的二氧化碳以及11公斤的水。這就是肥胖細胞新陳代謝的真相。
・2014/12/16
一般而言,光的粒子(簡稱光子)會被視網膜吸收,接著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會產生光色素(photopigment)來吸收可見光,提供清楚的影像並將資訊轉換為神經能量,刺激視神經傳遞至腦部闡釋為視覺資訊。正常而言,每個光子可以被非常多個光色素所吸收。然而,如果把很多的光子擠壓在一個頻率很高的脈衝雷射光中的短脈衝時,就可以產生一個神奇的現象:一個感光色素可以同時吸收兩個光子的能量。也是因為這樣,這兩個粒子疊加的能量就可以激活神經位元,讓人們的眼睛可以看見這些原本在一般條件下無法看見的「不可見」光。
・2014/12/09
歷史上,貓咪大約是在從9500年前進入人類社會,與人類最早開始經營農牧業(在中東地區)的時間點並沒有相差太遠。野貓們躡手躡腳地遠離惡劣的沙漠環境,並且進入人類村莊的時機,起因於齧齒類動物大舉入侵穀倉之後。因此,有許多科學家猜測,牠們最有可能是自我馴化了。因為性格友善的貓咪更有可能取得人類餐桌的剩餘食物,也會受到人類的保護。研究團隊也發現了,有五個來自家貓的基因會影響神經脊細胞 ( neural crest cells )的演化,發展中的胚胎幹細胞會影響構成生物體的每個部分:從頭蓋骨的型構到皮毛的顏色。這也支持了最近的研究,也就是說,這些細胞可能都是影響動物馴養的主要控制開關,解釋了為何家畜都共享相同的特徵,例如牠們都擁有更小的腦和某種色素沉澱所致的斑紋。
・2014/12/04
知名的搜尋引擎巨人Google不只提供現代生活龐大的資訊,也可以保留你我的基因組。Google自從去年三月起,開始與許多醫院、大學合作,創辦了 Google Genomics雲端空間,試圖建立一個網路貯存基因資訊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