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6/30
1967 年,國際度量衡大會通過改以銫原子鐘所用的原理定義秒,從此擺脫了與日、年的關係。然而我們日常生活還是沿用傳統的的計時方式,因此與原子鐘會有些微誤差,於是國際時間局(現已由國際度量衡局取代)遂決議每當誤差累積超過 0.9 秒,就得在每年的 6 月 30 日或 12 月 31 日的最後一秒鐘增減一秒,以便與原子鐘同步。多出來的一秒就是閏秒。
・2015/06/28
愛因斯坦去世後,再無人能力抗量子力學,捍衛古典力學的信念。事實上古典陣營與量子陣營的爭辯熱潮早已過去,當年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陣陣攻詰被波耳一一拆解,只剩 1935 年提出的 EPR 悖論尚懸而未決──究竟是「不確定性原理」仍不完備,或是量子纏結真的有「鬼魅的超距作用」?多年後,古典力學的擁護者貝爾試圖推翻量子纏結具有「鬼魅的超距作用」,卻意外解決了 EPR 悖論的問題。
・2015/06/23
「走向公車站,一班公車就這麼湊巧的停在不遠處;輕輕的小跑步踏上公車的台階,臉上多了一抹微笑:這就是趕上公車的小確幸。」這是一個搭公車上班、上學的人們都希望的早晨劇本。但很難事事盡如人意:有時候公車早來,有時候公車晚到。所以,在這段平淡的等車過程中,我們到底快不快樂呢?讓數學來告訴你!
・2015/06/23
圖靈,一個科學界無人不知的名字,不只在二戰期間破解德軍密碼救了百萬人命,更是人工智慧研究的先驅,至今無「機」能破的圖靈測試,更被奉為人工智慧領域研究的圭臬。他一生的科學成就極高,卻因為性向而飽受委屈,甚至因此被「判刑」與逐出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
・2015/06/22
每年的夏至落在 6 月 21 日或 22 日(歐美地區則是 20 日或 21 日),這一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最長、夜晚最短;北回歸線地區的日正當中時,地面幾乎沒有影子。二千二百多年前的一個夏至,古希臘的埃拉托斯塞尼(Eratosthenes, 276 BC-194 BC)因此得知了地球的大小。
・2015/06/09
音樂和數學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數學是自然界的「語言」。每一個數學式當中,肯定都包含著某些「訊息」,反覆地演奏著科學界的樂曲。 數學以及音樂存在著兩項共通點,一是「兩者皆為美麗的邏輯」,二是「感性的頭腦,才能真正貼近這兩種最自然的美」。
・2015/06/08
整理的目的在於獲得新資訊 「數學式的整理」,即是透過明確的規則加以分類、運用乘法原則加以整理,或是準備檢查表等行為,進而獲得更多的新資訊」。假設你是一名葡萄酒收藏家,家中有數百瓶葡萄酒,你會怎麼整理它們呢?
・2015/06/08
所有對數學感到頭痛的人,求學期間應該都曾痛不欲生地心想:「為什麼要逼我學數學呢?」 在此,我想向各位分享一句愛因斯坦的名言:「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透過這股力量培養出能夠獨立思考、行動的人,並解決社會面臨的各種問題。」 學習數學是一種培養邏輯思考能力的方式。當想法不同的人聚在一起,解決前所未見的問題時,必須具備解析難題的眼光,和理解他人想法並且陳述自己觀點的表達能力。這,就是邏輯思考的能力。
・2015/04/28
自從十九世紀中期,黎曼等人推翻了兩千多年來顛撲不破的平行公設後,數學家們明白不能再憑直覺接受所謂不證自明的公設或定理,決心從地基開始,重新打造完美無瑕的數學體系。希爾伯特在一九二○年代提出的「希爾伯特計劃」明白地訂出目標:用嚴格的形式化語言表達所有數學陳述,並能滿足完備性與一致性。
・2015/04/15
凡是念過國中的人,一定都對 f(x)、π 這些數學符號不陌生吧!這些符號的創造者,是瑞士天才數學家尤拉,巧的是,他與另一位舉世聞名的天才──達文西,剛好同一天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