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MathZoom.js
陳 慈忻
陳 慈忻
55 篇文章・ 1 位粉絲
在丹麥的博士生,專長是用機器學習探索人類生活空間,正在研究都市環境變遷與人類健康的關係。曾擔任防災科普小組編輯、社會創新電子報主編。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3月 重設

・2013/03/27
海纜地震觀測系統的建置比陸地上的地震觀測站困難許多,需要多次出航,成本相當高。(圖片來源:Global Marine Systems) 2013年的世界棒球經典賽當中,3月8日中華隊與日本的比賽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也有不少民眾注意到有日本球迷手上拿著「感謝台灣311賑災」的牌子。在日本311大地震即將屆滿兩周年的同時,世界各國沒有忘記地震對人類造成的影響有多深刻,台灣也不斷的發展地震觀測、預警技術,「臺灣東部海域電纜式海底地震儀及海洋物理觀測系統建置計畫」(Marine Cable Hosted Observatory,MCHO),由於英文名縮寫發英與媽祖相似,又稱「媽祖計畫」,也有保佑平安的意涵,是台灣近期地震技術的突破。
・2013/03/03
自1901至2006年,台灣地區共有97次災情較嚴重的地震災害,如果不論災情,台灣位於板塊交界帶,大小地震是家常便飯,在台灣人心中,或許頻繁的地震就像「黃鼠狼拜年」令人畏懼。郭鎧紋博士是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從台大地質系求學到多年的地震研究工作,經驗豐富的他由淺入深地介紹地震原理和近代趨勢,也探討多年觀察下來的有趣問題。
・2013/03/02
颱風自古至今都是台灣的常客,即使到了人類科技最先進的2012年,我們已經有足夠的因應能力來避免颱風災害了嗎?或著更根本的,我們認識颱風嗎?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的黃誌川助理教授的研究專長是水文地形作用,他與文化大學的研究團隊針對颱風路徑與災害分布的相關研究也獲邀刊登國際一流水文期刊。這次專題,黃誌川教授帶我們重新認識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颱風」,探討台灣面對風災應掌握的重點,並釐清大眾易產生的迷思。
・2013/03/02
世界末日的新聞沸沸揚揚,2012年紐西蘭東加里羅火山、日本櫻島、菲律賓都發生火山爆發,連電影〈2012〉都上演黃石公園火山大爆發的劇情,難道火山在2012年真的有更頻繁的趨勢?或許我們對火山的瞭解還不夠。陳中華博士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長期從事地球化學與火山學研究的他,剖析民眾容易誤解的火山知識,並提出面對火山的台灣觀點。
・2013/03/02
台灣的「山」多「谷」也多,山谷地的氣候若濕潤,就容易有小河,平常,這些小河是涓涓流水、旅客絡繹不絕,但是土石流一旦發生,1米的小水溝瞬間變成50米,釀成災害。台灣大學土木系的劉格非教授為麻省理工學院的土木工程博士,土石流正是其研究專長。
・2013/03/02
我們人類算不算是自然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是以人為本位,把自然當成資源,我們會希望木材、獵物能夠被使用,住在森林附近的居民也不想要受火災威脅,因此認為森林火是一種「災」。林朝欽博士是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的研究員,他長期支援國內森火防範工作、研究國內外森林火,他以中性的觀點出發,以更廣的視野看「森林火燒」的防災與生態意義。
・2013/03/02
氣候變遷不限於一時一地,而是全球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在國際發聲上,台灣是否有足夠的機會?在國際參與上,台灣是否能做出超乎期待的貢獻?為此,我們特別採訪了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議題、親身參與過許多國際重要會議的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林子倫,請他跟我們談談氣候變遷下台灣該如何透過科技實力與實踐切入國際議程。
・2013/03/01
在氣候變遷與災難議題上,台灣民間環境組織自發長期關注,累積足夠論述,進而對政府提出訴求、對民眾進行倡導。趙家緯是台大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的博士候選人,也是成立已10年以上的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理事,不但長期關注國際氣候變遷與環境災難議題,也持續提出關鍵意見。在此次專題採訪中,他特別強調環境組織在科學證據的蒐集與理解上要更加強化,說服力也才會更強。
・2013/03/01
今年6月全球氣候變遷風險感知度調查,越來越多民眾同意政府徵稅或提高油水電價格以發展再生能源,更多的民眾認為環境保護優於經濟發展,油電補貼不應該補貼產業,更有高達80%的人願意為了後代子孫延緩經濟發展。 在台灣經濟景氣低落之際,台灣人並未將環境問題拋開,盲目追求GDP經濟。然而究竟整體政策思維要如何實踐?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的周桂田教授長期研究災難風險治理,在採訪中,他指出災難風險評估最大的問題是「人」。
・2013/03/01
氣候變遷充滿了不確定性,不是1個單純的科學問題。從平均狀態改變到極端事件,做好準備,降低風險絕對不容輕忽。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簡稱:防災中心)是中央政府面臨防災救災時諮詢的首要研究單位,我們特別採訪了陳永明組長,請他告訴我們目前台灣防災工作的最新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