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徵才!
最新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科技大觀園
研之有物
讀力書展
科學生
文章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氣候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演化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核四公投】模擬器
【反萊豬公投】模擬器
【藻礁公投】模擬器
從打掃方式看出你是哪種人?
你是哪個系的寶可夢大師?
防疫小尖兵測驗!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用陰謀論測你的陣營!
世界地球日知識大挑戰!
用陰謀論測陣營─外星人篇
【光棍節】你是哪種單身?
會考考題大挑戰!
精選特輯
所有特輯
搞笑諾貝爾獎
性教育專區
COVID-19專區
童年崩壞!?
一切都是泛科學的陰謀
她是科學家
百工裡的科學人
SDGs
讀力書展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Podcast
請贊助泛科學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芮氏規模
4 篇文章・ 0 位粉絲
+追蹤
常用關鍵字
主震
前震
地震
大森房吉
大森法則
芮氏規模
餘震
古騰堡
地震矩
慢地震
芮克特
近震規模
震矩規模
飽合
震度
原子彈
地震規模
板塊
海嘯
火山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3年
2017年
選擇月份
3月
6月
12月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7/12/24
為什麼本來是主震,一下又變成前震?餘震有可能會比主震規模大嗎?——《震識》
身在地震頻繁的臺灣,相信在地震後若常關心報導,便不陌生「前震」、「主震」、「餘震」等名詞,但這些這些名詞看似熟悉,卻不代表理解這些詞的意涵的用法,因此看到誤用的情況後,忍不住再寫一篇說明白!
主震
前震
地震
大森房吉
大森法則
芮氏規模
餘震
0
1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7/06/30
地震大小誰說了算?Part II :更「先進」的地震規模算法?
或許地震矩規模有它「先進」的地方,但並不代表芮氏規模就「不好」,畢竟芮克特和古騰堡將地震的能量計算回歸地震波形,並用對數的方式做處理表示,已經是一個劃時代的做法。而金森博雄教授再進一步的量化方式,讓我們更了解地震發生過程和能量釋放的方式,又讓地震科學再更上一層樓。現在仍主要使用芮氏規模,它們至今還能相輔相成看出慢地震的發生,所以也不用比個高下,對於人類社會有幫助的,都是好單位!
古騰堡
地震
地震矩
慢地震
芮克特
芮氏規模
近震規模
震矩規模
飽合
0
1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7/06/30
地震大小誰說了算?Part I:課本沒教的芮氏規模
在地震規模問世以前,已經有「震度」可以用來描述地震,如果可以用個統一的震度階畫成等震度圖,那麼其實某程度就能用來「比大小」,但代誌絕對沒有這麼簡單!早期的震度估計並不是直接用地震紀錄來估算,而是藉人對搖晃的感受、房屋受損程度等定性的描述,這種方式連「誤差」都不知道怎麼給了!因此,將震度作為科學方法估算地震「大小」是非常困難的。
古騰堡
地震
芮克特
芮氏規模
震度
1
2
地球脈動
陳 慈忻
・2013/03/03
重溫2012(五)地震都在下班後?
自1901至2006年,台灣地區共有97次災情較嚴重的地震災害,如果不論災情,台灣位於板塊交界帶,大小地震是家常便飯,在台灣人心中,或許頻繁的地震就像「黃鼠狼拜年」令人畏懼。郭鎧紋博士是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從台大地質系求學到多年的地震研究工作,經驗豐富的他由淺入深地介紹地震原理和近代趨勢,也探討多年觀察下來的有趣問題。
原子彈
地震
地震規模
板塊
海嘯
火山
災害
矩規模
芮氏規模
重溫2012
0
0
繁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