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3/10/31
賴署長略為嚴肅地說:「我不期待氣候型態會回到 30 年前。」並重提了在 IPCC 的最優預測(SSP1-2.6)下,臺灣仍必須在 2050 年面對暴雨強度提高 15.7% 的情況。 無論我們怎麼做,風暴已確定到來,那麼我們能事先做好準備嗎?
・2021/11/12
《沙丘》是一步「硬科幻」作品,舉凡行星軌道、大氣組成等條件,在這個架空世界裡都有仔細的設定,這讓大氣科學家想到了有趣的點子:用氣候模型來還原出這顆星球吧!
・2021/09/03
歷時 8 年,IPCC 氣候變遷的第 6 評估報告於前日問世,這份報告就像地球的體檢診斷書。而在台灣的我們,未來會經歷哪些極端氣候影響呢?
・2018/05/19
氣候變遷是個讓現代人感受深刻的議題,許多人都為此感到憂心。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童慶斌教授則根據研究表示,我們所面對的是過去不曾見過的現象,很難從經驗中去找答案。然而,只要善用科學知識並具分析與整合的能力,說不定可從中找到發展的新契機,甚至開拓新的產業、聰明生活。
・2015/06/26
全球氣候變遷已成科學界關注議題,但絕多數研究與模式都是「全球」尺度,為了瞭解氣候變遷會如何影響台灣,科技部推動「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台計劃(TCCIP)」,推動台灣在地化的氣候變遷平台上線。
・2014/07/08
氣候嚮導工具誕生始於2009年,由美國自然保育協會、華盛頓大學、南密西西比大學、聖塔克拉拉大學以及世界銀行共同完成,目的是為了喚起整個世界對氣候變遷的關心,並且讓身處各地的人們更了解他們生活的地方即將受到的衝擊。
・2013/10/18
在經過數十年的成長後,歐洲森林固碳速率出現開始下降的徵兆,過去的研究或許高估了森林的固碳能力,歐洲各國勢必要重新檢視森林的管理策略!
・2013/03/02
氣候變遷不限於一時一地,而是全球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在國際發聲上,台灣是否有足夠的機會?在國際參與上,台灣是否能做出超乎期待的貢獻?為此,我們特別採訪了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議題、親身參與過許多國際重要會議的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林子倫,請他跟我們談談氣候變遷下台灣該如何透過科技實力與實踐切入國際議程。
・2013/03/01
在氣候變遷與災難議題上,台灣民間環境組織自發長期關注,累積足夠論述,進而對政府提出訴求、對民眾進行倡導。趙家緯是台大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的博士候選人,也是成立已10年以上的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理事,不但長期關注國際氣候變遷與環境災難議題,也持續提出關鍵意見。在此次專題採訪中,他特別強調環境組織在科學證據的蒐集與理解上要更加強化,說服力也才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