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03/29
「審議民主」讓民眾可以更了解政策的進行,並對其進行理性的討論,為因應疫情發展,青年署希望透過優化線上審議民主過程,讓參與公共事務可以不再受到疫情或距離的限制。
・2020/07/08
回首臺灣的情境,雖然沒有誇張到燒毀基地台,但也曾有抗議氣象雷達站與阻擋海底電纜的社會爭議,迄今也有現任立委因顧慮電磁波危害,在選前提出反對雷達站、各式基地台和海底電纜等主張。形塑科學文化的使命,不僅止於教化與啟迪,更在爭議科學議題的辯證之間。
・2019/08/08
想要節能減碳,隨手關燈、自備購物袋之外,你我還能做些什麼?中研院社會所參與「深度減碳政策建議」計畫,除了提出政策建議,也進一步從「公民電廠」尋找公民的角色和力量。在能源轉型的過程,公民電廠提供了另一種能源選項,更重要的是,將遙不可及的「發電」帶入大眾生活,並展現公民行動的可能性。
・2018/11/21
雖然經過幾次政黨輪替,但臺灣的民主其實還處於新興階段。然而面對民主改革的困難,仍有公民可以一起努力的政治策略。2018 競選觀測站收集的資料都會公開、提供各界進行實證研究,讓公民將不再只是表演政治的觀眾或消費者,還有機會積極促成臺灣選舉文化的反省與改變。
・2013/03/01
今年6月全球氣候變遷風險感知度調查,越來越多民眾同意政府徵稅或提高油水電價格以發展再生能源,更多的民眾認為環境保護優於經濟發展,油電補貼不應該補貼產業,更有高達80%的人願意為了後代子孫延緩經濟發展。 在台灣經濟景氣低落之際,台灣人並未將環境問題拋開,盲目追求GDP經濟。然而究竟整體政策思維要如何實踐?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的周桂田教授長期研究災難風險治理,在採訪中,他指出災難風險評估最大的問題是「人」。
・2012/07/24
SciStarter,或許會讓你立即聯想到國外知名的創意專案網路募資平台 Kickstarter,而且從字面上看來,大概就可以猜想的到,這可能就是後者的「科學版」。近來像這樣的群眾集資網路平台越來越多,就算出現了一個科學版,好像也不太讓人意外,不過,蠻有意思的是,SciStarter 的主要功用不只在於徵募資金,它更是一個讓科學人與公眾連結、對話與互動的管道。而這對於科學與科技創新來說,又可能帶來什麼樣的幫助呢?
・2012/06/03
市民大會或共識會議常被政府機構用來作為制定或影響政策的工具。包括美國衛生研究所、美國農業部都曾採用。這本來是設計讓政府制定決策的過程中,公眾能有發聲的機會,在某些特定的地方議題上提供一些洞見與意見。但是,面對具爭議性的發展中的新技術時,這類的公眾參與往往不能達到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