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另一場太平洋戰爭:祕魯鰹鳥──《便便不思議》

貓頭鷹出版社_96
・2016/06/10 ・3591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17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南美曾經存在著名為「印加帝國」的文明國度。

印加帝國有著以分毫不差的精密度加工製造的巨大岩石建築、美麗的織品、以及高度進化的統治制度。雖然沒有車輪、文字、鐵器等文明基礎,卻擁有高度技術,堪稱歷史之謎,是一個神祕的大帝國。印加帝國也擁有優異的農業技術。其中尤以鳥糞肥料給予帝國極大的恩惠。這不是普通的糞,而是能夠提高作物收穫量十倍的魔法大便,由祕魯鰹鳥為首的海鳥的糞堆積而成。

鰹鳥
大量的祕魯鰹鳥為秘魯帶來大量的鳥糞,為印加帝國和秘魯帶來了大量財富,稱之為「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可謂名符其實。圖/wikimedia commons

祕魯鰹鳥是棲息於海洋的鰹鳥的一種,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祕魯和智利北部。牠們在斷崖群集築巢,形成大規模群體,從上空如火箭般俯衝入海面捕捉沙丁魚。南美祕魯的島嶼自古以來就是祕魯鰹鳥的棲息地。鰹鳥已經在當地生生不息地生活了數千、數萬年。鳥群長年棲息,就會在地面堆積糞便。累積數萬年的糞便化為化石之後,形成厚厚的地層。這些糞化石稱為「Guano(糞石)」。Guano 是印加帝國時代的語言中代表「糞」的詞。

先民很早就知道鳥糞石能夠發揮家畜糞便十倍的效果,是非常優異的肥料。印加帝國利用糞石來耕作,使食物生產量穩定,因而有多餘的勞力整頓總長達五千公里的道路等公共設施,或是挖掘金銀礦。然而號稱有一千萬以上人口的這座帝國卻被一小撮西班牙軍隊的前哨輕易殲滅。西班牙人壓榨印加帝國的原住民,逼迫他們在礦山挖掘金銀。辛苦的勞役使許多人喪命,導致人口銳減。人類歷史好像總是重複著這種情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後來印加帝國被西班牙人稱為「祕魯」。一八二一年,祕魯終於脫離將近三百年的西班牙苛政統治,但當時國內已經沒有任何產業。然而印加帝國的子孫相當堅強。他們想到外銷遠古時代使國家富強的糞石。

Machu_Picchu_early_morning
馬丘比丘(Machu Picchu)上的印加王國遺址名列世界新七大奇蹟,也是現在著名的觀光景點。圖/wikipedia

 

這項貿易大獲成功。祕魯開始挖掘糞石,外銷到歐美國家。糞石不愧是奇蹟的肥料,能夠讓小麥和菸草收成突飛猛進,使歐美各國瞠目結舌。日本有「金肥」這樣的詞,而在土地貧瘠、食物供給開始出現危機的歐洲,糞石可說具有等同於黃金的價值。

很多人也許以為農作物只要有土壤、太陽和水就能生長,不過這種想法就像不知道石油存在還想讓車子跑一樣。要培育作物,必須定期補充土壤中被消耗的養分。其中重要的是氮、磷、鉀三大元素。尤其是氮,具有讓植物長大的作用。糞石當中便含了豐富的氮。

既然知道有這麼重要的功用,當然不能輕易放手。這一來就成了賣方市場。歐美各國只能依照祕魯價,但卻遭到頑強抵抗。在慣例的口水戰後,氣昏頭的美國竟然訂立了「糞石島嶼法(Guano Islands Act)」,硬是規定「生產糞石的土地可以視作美國國土」,簡直就跟搶人東西的霸道小鬼沒有兩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Guano
祕魯鰹鳥們應該永遠無法理解自己的便便形成的糞石居然會引來如此多的國際紛爭。圖/wikipedia

祕魯因為外銷糞石而一夕致富,不僅還掉借款,設置港灣、電信等基礎設施,還創建了軍隊。然而在採掘、生產糞石上,祕魯卻沒有花費任何金錢。採掘工作主要是利用囚犯、逃兵和黑人奴隸的勞力。祕魯一方面從非洲輸入奴隸,另一方面又派船到圖帕伊島、彭林島、庫克群島、拉帕努伊島(復活節島)等島嶼,拐走當地居民送入採掘現場壓榨勞力。他們毫無忌憚地複製昔日西班牙帝國的惡行

林肯的奴隸解放宣言對祕魯來說造成很大的困擾。祕魯因為無法壓榨黑人奴隸而傷腦筋,於是就改用被稱為「苦力」的中國勞工。這些苦力美其名為「移民」,實際上卻等同於奴隸,多半是被拐或被騙來的的人。他們形同商品般,從本國被「外銷」。

採糞石的工作條件極為惡劣。勞工必須在令人窒息的糞便粉塵飛揚中用鏟子挖掘糞石,然後又要背負裝了數十公斤糞石的袋子行走。勞工變得羸弱不堪,背上腫起蚯蚓狀的痕跡,臉上刻印著苦工與絕望的深深皺紋,甚至也有人自殺。十九世紀中葉,苦力人數多達十萬人,而糞石採集現場的七成是中國人。

就如過去印加帝國曾經繁榮,祕魯也倚賴糞石迅速發展經濟。然而過度的富裕會使人類的思考麻痺。祕魯人一再把理所當然的問題延宕到將來:糞石是海鳥糞的堆積,數量有限;只要繼續挖掘,總有一天會枯竭。經過好幾萬年累積熟成的大地黃金僅僅經過四十年就枯竭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完全仰賴糞石的祕魯經濟頓時萎縮。於是祕魯盯上了「硝石」來取代糞石。硝石是含有氮的礦物,可說是糞石的親戚。有人說來自鳥糞,也有人說是地殼變動產生的,可作為有用的肥料。

位在祕魯、玻利維亞、智利三國之間的「亞他加馬沙漠」便是硝石的礦床。三國原本約定在此採掘的硝石應平分,但智利旋即無視此項約定強行侵入,甚至還進逼玻利維亞與祕魯的領土。玻利維亞與祕魯因為產生危機意識而締結祕密同盟,並採取接收智利企業、增加課稅、逮捕經營者等手段與之對抗。智利則以占領玻利維亞領土的行動回敬。

到了這個地步,就只剩下一條路:戰爭

智利軍隊與祕魯/玻利維亞軍隊之間的「太平洋戰爭」(一八七九年∼一八八四年)是舊時代的戰爭,有裝甲艦發射大砲、撞向敵船、再由士兵攻入對手船上展開格鬥。戰爭持續五年,造成數萬人死亡,最終由智利軍獲勝。祕魯和玻利維亞各失去部分領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640px-Sinking_of_the_Esmeralda_during_the_battle_of_Iquique
圖/wikipedia

這一來,智利似乎終於可以毫無忌憚地外銷硝石大賺一筆⋯⋯然而這樣的算盤卻遭到科學發展的阻撓。二十世紀初葉,兩名德國學者發明了「固氮法」。「固氮法」號稱「從空氣中製造麵包的方法」,達成了人類長久以來冀求穩定食物生產的心願,可說是畫時代的發明。

使用這項技術,就可以從空氣中合成氮。也就是說,想做多少肥料就能做出多少肥料。硝石的需求突然消失了。今日人類消費的食物據說有一半左右就是依靠固氮法製作的化學肥料種植的。也就是說,構成現代人肉體的氮有一半是人工物質。就各種層面來看,固氮法都是改變世界的發明。

氮也可以作為火藥原料,而這項原料變得能夠大量生產。有人甚至認為如果沒有這項發明,第一次世界大戰就不會發生了。德國科學家透過固氮法,同時開發了拯救人命與奪走人命的手段。後來祕魯透過砂糖、棉花、金屬礦山等讓經濟復甦,但是糞石礦山卻完全荒廢了。原本數量眾多的鰹鳥幾乎都消失蹤影。

挖糞石的勞工趕走了干擾工作的鰹鳥,毀掉牠們的鳥巢,撲殺大量的鳥。海風吹拂著大地,只有倖存的幾隻鰹鳥發出尖銳的叫聲,迴盪在荒涼的採掘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了一個世紀的今日,祕魯的糞石再度受到重視。由於化學肥料導致地力衰落的問題逐漸受到重視,大家開始關注天然有機肥料。糞石堆積場經過重新調查,並設置採掘場。鰹鳥數量也恢復到三百萬隻,夜以繼日地把糞石原料的糞便落下並堆積在大地上。

祕魯導入了十九世紀時缺乏的「永續」概念。他們禁止捕捉海鳥賴以維生的沙丁魚,保護鰹鳥,並控制採掘量,希望能夠永續經營糞石產業。然而勞工做的事情仍舊和過去一樣。在令人窒息的粉塵中,勞工用毛巾作為口罩,拿著鏟子挖掘糞化石,並背負著沉重的麻袋。這些勞工不再像從前一樣是奴隸,不過因為擔心嚇跑海鳥,因此不能使用大型機械。

Campañeros_-_Trabajadores_del_Guano_de_Isla_del_Perú
不論是在哪個時代,挖掘糞石都不是個輕鬆愉快的工作。圖/wikimedia commons

來自祕魯各地的勞工當然也領得到工資。他們不像過去的中國苦力遠離家園,在對故鄉的思念中客死他鄉。他們身上有手機。有人認為新興的糞石產業再怎麼撐也不會超過十年。人類與鰹鳥的共存關係不知能夠持續多久。

鰹鳥仍舊和往昔一樣,只是發出尖銳的叫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便、糞便、便便……不管是多優雅的稱呼,我們腦中想到的就只是從洞口「噗通」一聲掉下去,而且很臭的那一坨東西。生物的神經系統和免疫功能如此精密,為什麼只有排泄過程卻這麼草率?大便啊,你到底是何方神聖?

動物的大便可是超有用的呢!

本書作者早川為日本知名的「奇怪生物」研究大師,他將帶你認識各種不同動物的大便,以及這些動物如何藉由大便產生了令人嘖嘖稱奇的動物行為!《便便不思議》,貓頭鷹出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貓頭鷹出版社_96
65 篇文章 ・ 26 位粉絲
貓頭鷹自 1992 年創立,初期以單卷式主題工具書為出版重心,逐步成為各類知識的展演舞台,尤其著力於科學科技、歷史人文與整理台灣物種等非虛構主題。以下分四項簡介:一、引介國際知名經典作品如西蒙.德.波娃《第二性》(法文譯家邱瑞鑾全文翻譯)、達爾文傳世經典《物種源始》、國際科技趨勢大師KK凱文.凱利《科技想要什麼》《必然》與《釋控》、法國史學大師巴森《從黎明到衰頹》、瑞典漢學家林西莉《漢字的故事》等。二、開發優秀中文創作品如腦科學家謝伯讓《大腦簡史》、羅一鈞《心之谷》、張隆志組織新生代未來史家撰寫《跨越世紀的信號》大系、婦運先驅顧燕翎《女性主義經典選讀》、翁佳音暨曹銘宗合著《吃的台灣史》等。三、也售出版權及翻譯稿至全世界。四、同時長期投入資源整理台灣物種,並以圖鑑形式陸續出版,如《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計八卷九巨冊、《台灣蛇類圖鑑》、《台灣行道樹圖鑑》等,叫好又叫座。冀望讀者在愉悅中閱讀並感受知識的美好是貓頭鷹永續經營的宗旨。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純淨之水的追尋—濾水技術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5/04/17 ・3142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與 BRITA 合作,泛科學企劃執行。

你確定你喝的水真的乾淨嗎?

如果你回到兩百年前,試圖喝一口當時世界上最大城市的飲用水,可能會立刻放下杯子——那水的顏色帶點黃褐,氣味刺鼻,甚至還飄著肉眼可見的雜質。十九世紀倫敦泰晤士河的水,被戲稱為「流動的污水」,當時的人們雖然知道水不乾淨,但卻無力改變,導致霍亂和傷寒等疾病肆虐。

十九世紀倫敦泰晤士河的水,被戲稱為「流動的污水」(圖片來源 / freepik)

幸運的是,現代自來水處理系統已經讓我們喝不到這種「肉眼可見」的污染物,但問題可還沒徹底解決。面對 21 世紀的飲水挑戰,哪些技術真正有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9 世紀的歐洲因為城市人口膨脹與工業發展,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水污染挑戰。當時多數城市的供水系統仍然依賴河流、湖泊,甚至未經處理的地下水,導致傳染病肆虐。

1854 年,英國醫生約翰·斯諾(John Snow)透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倫敦某口公共水井與霍亂爆發直接相關,這是歷史上首次確立「飲水與疾病傳播的關聯」。這項發現徹底改變了各國政府對供水系統的態度,促使公衛政策改革,加速了濾水與消毒技術的發展。到了 20 世紀初,英國、美國等國開始在自來水中加入氯消毒,成功降低霍亂、傷寒等水媒傳染病的發生率,這一技術迅速普及,成為現代供水安全的基石。    

 19 世紀末的台灣同樣深受傳染病困擾,尤其是鼠疫肆虐。1895 年割讓給日本後,惡劣的衛生條件成為殖民政府最棘手的問題之一。1896 年,後藤新平出任民政長官,他本人曾參與東京自來水與下水道系統的規劃建設,對公共衛生系統有深厚理解。為改善台灣水源與防疫問題,他邀請了曾參與東京水道工程的英籍技師 W.K. 巴爾頓(William Kinnimond Burton) 來台,規劃現代化的供水設施。在雙方合作下,台灣陸續建立起結合過濾、消毒、儲水與送水功能的設施。到 1917 年,全台已有 16 座現代水廠,有效改善公共衛生,為台灣城市化奠定關鍵基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片來源/BRITA

進入 20 世紀,人們已經可以喝到看起來乾淨的水,但問題真的解決了嗎? 科學家如今發現,水裡仍然可能殘留奈米塑膠、重金屬、農藥、藥物代謝物,甚至微量的內分泌干擾物,這些看不見、嚐不出的隱形污染,正在成為21世紀的飲水挑戰。也因此,濾水技術迎來了一波科技革新,活性碳吸附、離子交換樹脂、微濾、逆滲透(RO)等技術相繼問世,各有其專長:

活性碳吸附:去除氯氣、異味與部分有機污染物

離子交換樹脂:軟化水質,去除鈣鎂離子,減少水垢

微濾技術逆滲透(RO)技術:攔截細菌與部分微生物,過濾重金屬與污染物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些技術相互搭配,能夠大幅提升飲水安全,然而,無論技術如何進步,濾芯始終是濾水設備的核心。一個設計優良的濾芯,決定了水質能否真正被淨化,而現代濾水器的競爭,正是圍繞著「如何打造更高效、更耐用、更智能的濾芯」展開的。於是,最關鍵的問題就在於到底該如何確保濾芯的效能?

濾芯的壽命與更換頻率:濾水效能的關鍵時刻濾芯,雖然是濾水器中看不見的內部構件,卻是決定水質純淨度的核心。以德國濾水品牌 BRITA 為例,其濾芯技術結合椰殼活性碳和離子交換樹脂,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氯、除草劑、殺蟲劑及藥物殘留等化學物質,並過濾鉛、銅等重金屬,同時軟化水質,提升口感。

然而,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非原廠濾芯也悄然湧現,這不僅影響濾水效果,更可能帶來健康風險。據消費者反映,同一網路賣場內便可輕易購得真假 BRITA 濾芯,顯示問題日益嚴重。為確保飲水安全,建議消費者僅在實體官方授權通路或網路官方直營旗艦店購買濾芯,避免誤用來路不明的濾芯產品讓自己的身體當過濾器。

辨識濾芯其實並不難——正品 BRITA 濾芯的紙盒下方應有「台灣碧然德」的進口商貼紙,正面則可看到 BRITA 商標,以及「4週換放芯喝」的標誌。塑膠袋外包裝上同樣印有 BRITA 商標。濾芯本體的上方會有兩個浮雕的 BRITA 字樣,並且沒有拉環設計,底部則標示著創新科技過濾結構。購買時仔細留意這些細節,才能確保濾芯發揮最佳過濾效果,讓每一口水都能保證潔淨安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濾芯本體的上方會有兩個浮雕的 BRITA 字樣,並且沒有拉環設計 (圖片來源 / BRITA)

不過,即便是正品濾芯,其效能也非永久不變。隨著使用時間增加,濾芯的孔隙會逐漸被污染物堵塞,導致過濾效果減弱,濾水速度也可能變慢。而且,濾芯在拆封後便接觸到空氣,潮濕的環境可能會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如果長期不更換濾芯,不僅會影響過濾效能,還可能讓積累的微小污染物反過來影響水質,形成「過濾器悖論」(Filter Paradox):本應淨化水質的裝置,反而成為污染源。為此,BRITA 建議每四週更換一次濾芯,以維持穩定的濾水效果。

為了解決使用者容易忽略更換時機的問題,BRITA 推出了三大智慧提醒機制,確保濾芯不會因過期使用而影響水質:

1. Memo 或 LED 智慧濾芯指示燈:即時監測濾芯狀況,顯示剩餘效能,讓使用者掌握最佳更換時間。

2. QR Code 掃碼電子日曆提醒:掃描包裝外盒上的 QR Code 記錄濾芯的使用時間,自動提醒何時該更換,減少遺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3. LINE 官方帳號自動通知:透過 LINE 推送更換提醒,確保用戶不會因忙碌而錯過更換時機。

在濾水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濾芯已不僅僅是過濾裝置,更是智慧監控的一部分。如何挑選最適合自己需求的濾水設備,成為了健康生活的關鍵。

人類對潔淨飲用水的追求,從未停止。19世紀,隨著城市化與工業化發展,水污染問題加劇並引發霍亂等疾病,促使濾水技術迅速發展。20世紀,氯消毒技術普及,進一步保障了水質安全。隨著科技進步,現代濾水技術透過活性碳、離子交換等技術,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讓每一口水更加潔淨與安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片來源 / BRITA)

今天,消費者不再單純依賴公共供水系統,而是能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適合的濾水設備。例如,BRITA 提供的「純淨全效型濾芯」與「去水垢專家濾芯」可針對不同需求,從去除餘氯、過濾重金屬到改善水質硬度等問題,去水垢專家濾芯的去水垢能力較純淨全效型濾芯提升50%,並通過 SGS 檢測,通過國家標準水質檢測「可生飲」,讓消費者能安心直飲。

然而,隨著環境污染問題的加劇,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減少水污染,並確保每個人都能擁有乾淨水源。科技不僅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更應該成為守護未來的承諾。濾水器不僅是家用設備,它象徵著人類與自然的對話,提醒我們水的純淨不僅是技術的勝利,更是社會的責任和對未來世代的承諾。

*符合濾(淨)水器飲用水水質檢測技術規範所列9項「金屬元素」及15項「揮發性有機物」測試
*僅限使用合格自來水源,且住宅之儲水設備至少每6-12個月標準清洗且無受汙染之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25 篇文章 ・ 313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1

1
0

文字

分享

1
1
0
鑑識故事系列:毛滿腸胃的長髮公主症候群
胡中行_96
・2023/09/04 ・2368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吃完義大利麵的 4 歲女童,嘔吐、昏迷。母親叫救護車的同時,她缺氧發紺(cyanosis;紺,音ㄍㄢˋ),膚色泛青。急救人員抵達後,搶救無效。女童沒幾分鐘就死了。[1]

發紺示意圖:左手正常;右手缺氧發青。圖/Agbarieh on 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4.0)

住院

2 個月前,女童連續 2 天腹痛嘔吐,食慾不振,以致脫水。然而被醫師按壓腹部,她卻不感疼痛。[1]在醫院做了驗血等,醫療影像以外的基本檢查,診斷出血液中氫離子濃度上升,碳酸氫鹽下降的代謝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以及跟感染或發炎有關的嗜中性白血球過多症(neutrophil leukocytosis/neutrophilia)。[1, 2, 3]當時神經精神科醫師注意到,母女倆情感共生:只有在緊張兮兮的母親沒介入對話時,女童才比較能反應,不再煩躁。[1]

女童住院 5 天後返家,儘管仍會噁心想吐,但飲食問題已經改善。因此,直到那天猝死前,父母都不覺有異。地方檢察官懷疑家長虐童,於是要求法醫驗屍。[1]

驗屍

屍體依照義大利的法律,擺在室溫下觀察 24 小時:女童高 111 公分,重 21 公斤,髮長 5 公分。頭髮及眼睫毛數量正常;2 顆牙齒狀況不佳;身上有急救留下的針孔、心電圖貼片和心肺復甦的痕跡。她的肛門擴張,但是下體沒有創傷的現象。之後,屍體被放入停屍間,以 −10 °C 冰了 22 個鐘頭,才取出解剖:女童的心包表面,因急救按壓而血浸潤;肺部鬱血,紋理增加;肺泡和支氣管內,有不慎吸入的嘔吐物;腹部內臟蒼白;淋巴細胞發炎性浸潤遍及胃、小腸、胰臟和心肌;腹腔累積 600 毫升的褐色液體(照片);壁層腹膜呈現不透明的灰綠色。[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胃(stomach);小腸(small intestine)的十二指腸(duodenum)、空腸(jejunum)及迴腸(ileum)。圖/BruceBlaus on Wikimedia Commons(CC BY 3.0)

女童窄小的消化道裡,堵著3顆巨大的團狀物:胃部的約 15 x 11 x 5 公分,重 307 公克(照片:外觀解剖);小腸的空腸和迴腸,塞的那顆是 9 × 8 × 2 公分大, 72 公克重;大腸的升結腸與橫結腸中的,則為 6 × 4 × 1.5 公分,46 公克。它們的核心結構皆為蔬菜等,消化時會在胃中停留較久的食物;而外層包裹的是糾結的頭髮。[1]

升結腸(ascending colon)、橫結腸(transverse colon)、降結腸(descending colon)、乙狀結腸(sigmoid colon)和直腸(rectum)。圖/BruceBlaus on Wikimedia Commons(CC BY 3.0)

長髮公主症候群

拔毛癖(trichotillomania)患者時常扯下自己的頭髮、眼睫毛等各種毛髮;而食髮癖(trichophagia)的病人,則是拔了之後,還將毛髮吞下。後者大多是 20 歲以下的女性,常伴隨焦慮症、憂鬱症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其他精神疾患。沒有完全消化的食物,若在腸胃道中累積成團,叫作糞石(bezoar);其中摻了大量毛髮的類型,則稱毛糞石。0.4% 至 4% 的腸胃道阻塞病例,是由糞石所引起。食髮癖長期不治療,最後可能演變為長髮公主症候群(Rapunzel syndrome):巨大的毛糞石不僅塞滿了胃,甚至還延伸到小腸的空腸與迴腸等地方。此疾的兒童病患,一般不超過 6 歲。[1](延伸閱讀:〈精神個案系列:吃女兒頭髮的母親〉)

長髮公主症候群患者未必如童話主角,留著一頭長髮。圖/動畫《魔髮奇緣》(Tangled,2010;GIPHY

年幼的食髮癖病患,多見於社經地位低落的家庭;不過此個案據說出身中產階級。女童的父母其實曾注意到她吃頭髮,卻以為只要時常修剪,維持短髮就沒事了。他們未必像地方檢察官臆測的惡劣,但是的確忽略了孩子身體不適的警訊。長髮公主症候群有許多非此疾特定的症狀,例如:貧血、吸收不佳、營養不良、發育遲緩、慢性胃炎、低白蛋白血症(hypoalbuminemia)、腸套疊(intussusception),以及腸胃道或膽道阻塞等,診斷頗為困難。有時也會觸發腹膜炎、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還有食物進入支氣管所致的呼吸窘迫等併發症。嚴重的長髮公主症候群,會造成腸穿孔,終致死亡。此案的女童在住院期間,沒有拍攝任何醫療影像;出院後,又缺乏明顯症狀,頂多就是想吐,也難怪她的父母不曉得事態危急。[1]

法醫最後綜合驗屍證據,推論女童死亡的主因,為腸胃堵塞後,腹腔壓力升高,阻礙下腔靜脈和其他靜脈血液回流的腔室症候群(compartment syndrome)。[註]至於罹患長髮公主症候群的精神肇因,原個案報告並未詳述。可能是因為病歷資料不足,再加上地方檢察官禁止驗屍團隊與家長接觸。[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約莫在身體中線的下腔靜脈(inferior vena cava)。圖/Mariana Ruiz Villarreal on AnatomyTool(Public Domain)

  

備註

腔室症候群比較常見於腿部,通常是因為出血腫脹,使筋膜(fascia)包覆的肌肉腔室(muscle compartments)壓力提高,而影響血流輸送氧氣和養份。[4]

  1. Piras GN, Tomassini L, Bottoni E, et al. (2023) ‘An atypical death from Rapunzel syndrome: a case report’. Forensic Science, Medincine, and Pathology, 19, 207–214.
  2. Burger MK, Schaller DJ. (17 JUL 2023) ‘Metabolic Acidosis’.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3. Marx J, Hockberger R, Walls R. (2013) ‘Chapter 121: Anemia, Polycythemia, and White Blood Cell Disoders’. In: Rosen’s Emergency Medicine – Concepts and Clinical Practice. (p.1603)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4. Compartment syndrome’. (JUL 2022) Healthdirect Australia.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7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1

7
3

文字

分享

1
7
3
喝了就能通靈的死藤水?真的不是邪教或吸毒嗎?──《被遺忘的拉美》
麥浩斯
・2021/07/29 ・3900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攝影 / 胖胖樹(王瑞閔)

未經過薩滿巫師,直接在當地一些所謂死藤水中心自行服用死藤水,把死藤水當成產生幻覺的迷幻藥,這是相當不尊重當地原住民文化的行為。
薩滿強調,死藤水是為淨化人,甚至幫有毒癮的人解毒,絕對不同於嗑藥吸毒。

這幾年到南美洲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喝過死藤水的人也不少,網路上可以查到不少相關文章跟影片。不過,大部分都是分享自己喝死藤水後的經驗,較少完整介紹熬煮死藤水時所添加的植物。我個人除了好奇薩滿儀式,更有興趣的是過程中使用的民族植物,特別是死藤。

說真的,死藤水儀式是我參加的眾多薩滿儀式中,最期待卻也唯一讓我感到害怕的。喝下去後看到的一切,說是幻覺也好,通靈也罷,真的非常驚悚刺激。而且,每年都有不少歐洲遊客因為喝了過量的死藤水而喪命,說不緊張是騙人的。

死藤水儀式是神聖的,它的作用包含預見未來,還有淨化身心靈。我個人認為像是台灣傳統宗教中跟乩童問事、收驚,甚至祭解。薩滿的母親在懷他之前,就曾透過死藤水儀式求問:自己是否會生一個薩滿。我自己在儀式當下則是驚嚇大於解惑,直到返台後,持續不斷回想那個過程,才終於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主持死藤水儀式的薩滿。圖/作者提供

哪些地方會有死藤水儀式?

會使用死藤水舉行的儀式廣泛流傳於亞馬遜盆地,包括哥倫比亞、祕魯、厄瓜多、玻利維亞、巴西等國。不過,當地稱為Ayawaska的儀式主要流傳在祕魯、厄瓜多或玻利維亞,是多數國人認知的死藤水儀式。而台灣目前參加過死藤水儀式的人,主要都是在祕魯的亞馬遜地區第一大城伊基托斯,少數人則是在厄瓜多的阿奇多納或特納。當然也有去過哥倫比亞或巴西體驗的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哥倫比亞稱為yagé或巴西稱為Daime的儀式中,藥草水的主要成分都是死藤與其相關的植物混合而成。但是儀式型態不同,藥草水製作方法也有差異。特別是巴西的Daime儀式,結合了天主教與薩滿知識,已經不是傳統的死藤水儀式。

台灣也有死藤水!

熬煮死藤水的植物很多,最主要的包括死藤、綠九節[註1]、雙翅藤[註2]。有些地方還會加入砲彈樹、沙盒樹、大花番茉莉、亞馬遜苦丁茶、刺桐、樹曼陀羅(大花曼陀羅)、黃花夾竹桃、吉貝木棉、黃花菸草(神聖菸草)、絨毛鉤藤(貓爪藤)等植物。

熬煮死藤水的所有植物。圖/作者提供

死藤是黃褥花科的藤本植物,學名為 Banisteriopsis caapi,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卡皮木,各地區有不同的變種或品種。它的樹幹橫切面有美麗的花紋,常被做成項鍊墜子販售給觀光客。死藤是死藤水中的主要原料,其主要作用是產生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註3],但死藤水所謂會導致幻覺的二甲基色胺[註4]並非來自死藤,而是來自其他幾種植物。因為口服二甲基色胺需要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所以每種植物缺一不可。

一般來說,死藤水中提供二甲基色胺的植物主要是雙翅藤,跟死藤一樣屬於黃褥花科。其他有名的二甲基色胺添加物還有卡塔赫納九節木[註5],主要也是採用葉子。另外一種是細花含羞草[註6],主要採用它的根部。台灣常見的相思樹,分類上與細花含羞草同樣屬於豆科含羞草亞科,樹皮也含有二甲基色胺,因此有台灣死藤水之稱。

這些年不少到亞馬遜旅行的人,目的都是死藤水。如果野採死藤,一定會對其族群有影響。不過,當地的薩滿幾乎人人有一座草藥園,栽種自己需要的藥用植物,因此目前死藤水儀式使用的多半是人工栽培的植株,在當地傳統文化與生態之間取得了平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通靈儀式的事前備料

我在厄瓜多阿奇多納體驗簡化版的死藤水儀式,只有一天。據導遊說,完整的死藤水儀式要十天:前七天齋戒沐浴,然後進行三天三夜完整的儀式。每個地方的儀式會有些微差異,使用的植物也不太一樣。

在厄瓜多為我們主持儀式的薩滿,第一天採用兩種死藤雙翅藤一起下去煮死藤水在第二天要增加的第四種植物是綠九節。第三天則再加入一種俗稱蛇之眼的植物,紅色果托上有四顆藍到發黑的核果,彷彿蛇眼一般,應該是光亮賽金蓮木。

當地稱為蛇之眼的植物,是金蓮木科的光亮賽金蓮木(Ouratea lucens)。

死藤水儀式有淨化作用,很多人飲用後會上吐下瀉。所以在進行儀式前的晚餐,導遊交代我們不要吃太多。而且,死藤水非常非常苦,是我這輩子喝過最苦的東西。據說它的樹皮特別苦,所以煮之前要先削皮。待薩滿介紹完植物和整個儀式,我們大家就開始削皮——自己喝的死藤自己去皮的概念。削完後薩滿把死藤剖開,切成四條或六條細絲。

死藤削皮後再切成絲。圖/作者提供

所有參加儀式的人,依身高排列,男前女後,每個人捧一把死藤水的材料,往空地走,排成一個圓圈,在薩滿的引導下,進行接天接地的儀式。眾人先是一起將手上的死藤水材料往上舉,往下放;然後轉圈,順時針轉一圈,逆時針一圈;最後一個接著一個將手上的死藤水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彷彿讓死藤受洗一般。最後由參加者中最高的男女,象徵部落裡家族的家族長和妻子,將整鍋死藤水抬起後,放在地上,然後再舉高。

完成接天接地的儀式後,便將死藤抬去煮。所有人必須圍著爐火,守著死藤水,把自己心裡所想傳遞給死藤水,直到死藤水煮完為止。不過我們是體驗團,所以沒有待到最後就去叢林探險了。探險完回飯店吃晚餐,再繼續死藤水儀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煮死藤水時大家要圍繞著爐火。圖/作者提供

啟靈之旅正式啟航!

晚飯後,死藤水儀式開始前,大家一一簽下切結書。一份出了任何事,自己對自己負責的切結書。我看完切結書後大概猶豫了 10 秒鐘,但是看團員全都簽了,我的膽子也跟著大了。

神聖的死藤水儀式,在陰暗中進行。因為死藤是屬於陰性的力量,所以儀式開始前,薩滿會先舀一口神聖菸草葉煮的菸草水在每個人手中。菸草在亞馬遜雨林的原住民部落中,是非常神聖的植物,在死藤水儀式中扮演保護的角色。第一次震撼是,我們要以鼻腔直接吸入菸草水,很多人在這時候已經非常不舒服了,吸入後整個嗆的味道直衝腦門,眼淚狂噴,有些人甚至吐了出來。

死藤水儀式所使用的神聖菸草水。圖/作者提供

接下來,團員一一上前接受死藤水。一般來說,完整的死藤水劑量大概是一個 shot 杯,約 30 毫升。喝下後約半小時後會開始作用,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通常是薩滿先喝,然後參加儀式的人喝。但是我們人數較多,所以我們先於薩滿飲用。

起初我完全沒有感覺,連噁心想吐都沒有,一度有些小小失望。後來儀式正式開始,當薩滿大聲吟唱時,我全身開始起雞皮疙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輪流到薩滿面前,薩滿先吐三口菸在每個人的頭頂,這是薩滿之息,是一種祝福。然後,薩滿一手拿扇子,一手拿搖鈴,一邊唱歌,一邊用扇子拍打參加者的背部跟肩膀。我很仔細地聽,發現每個人的旋律都不一樣,搖鈴的頻率也不同,時間長短約 12 到 16 分鐘。後來請教薩滿,他表示當時所唱的,是每個人靈魂發出來的聲音,所以人人不同

輪到我上前,當薩滿開始唱歌,我眼前為之光明。雖然我身處黑暗的環境,可是看到的卻是白天的景象。不管我如何閉眼,都無法消除眼前所見。起先,我像是透過美洲豹的眼睛觀看世界,在森林裡巡視,一度還近距離地目睹大蜘蛛。後來又變成鹿一般的草食動物,視野呈 360 度,不斷在叢林裡快速奔跑。然後一躍而起,像隻老鷹一樣凌空高飛,鳥瞰整座森林。誇張的是,從高空中竟可以看清楚林下的一切!眼睛不是自己的眼睛,這感覺非常恐怖。我彷彿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在亞馬遜雨林裡不斷穿梭。我想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那種感覺!嚇得我腿都軟了。結束後仍餘悸猶存。

穿梭在叢林之中。圖/Giphy

導遊說死藤水儀式進行時一定會下雨。果不其然,當薩滿開始唱歌,天空隨即下起了滂沱大雨。一直到凌晨儀式結束,雨勢才緩和下來。我跟幾個夥伴撐傘要離開時,受到了二度驚嚇!這雨竟然只下在儀式進行的棚子區域。我們從棚子走回各自居住的小木屋,一路上地板都是乾的!驚訝指數破表!

透過植物認識異國文化

參加死藤水儀式的目的,是為了解當地文化,一定要透過經驗豐富且合格的薩滿來舉行。萬一中毒了,薩滿才知道如何利用牛奶跟蜂蜜來解毒。過程中一定要抱持著敬畏的態度,切莫兒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從民族植物學的角度來理解死藤水,卻也從死藤水與眾多的薩滿儀式中,看到和民族植物學研究不同的面相。希望透過植物的角度,讓大家認識這個神祕的儀式與薩滿文化。

註解

  1. 學名:Psychotria viridis
  2. 學名:Diplopterys cabrerana
  3. 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縮寫為 MAOIs。
  4. N,N-Dimethyltryptamine,縮寫為 DMT 或 N,N-DMT。
  5. 學名:Psychotria carthagenensis
  6. 學名:Mimosa tenuiflora
──本文摘自《被遺忘的拉美──福爾摩沙懷舊植物誌》,2021 年 7 月,麥浩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