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耳鳴時,你的大腦長怎樣?

mvpisi3
・2015/04/28 ・1314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549 ・八年級
相關標籤:

8352732331_fa8a6ef1b7_z
cc  Flickr  @ jen collins 

週末午後與朋友坐在咖啡廳,輕鬆愉悅的氛圍下,突然一記嗡嗡低頻襲擊而來,難道是店內的咖啡機在運作?我詢問坐在對面的朋友是否有聽到任何聲響,答案令我失望。這到底是哪來的聲因,該不會是我的幻聽吧……

在缺乏外在對應聲源的狀況下,耳內突然有主觀聽覺,這是耳鳴最常見的描述;對於經歷過的人來說,輕則有幾秒鐘惱人不舒,重則可能影響日常生活;過往耳鳴的成因並未完全瞭解,大多認為這與老化或暴露吵雜環境中引起的聽力受損有關。耳鳴時會感受到的主觀聽覺,不只是來自於耳朵那麼直覺,若以知覺(perception)層面來看得話,其實腦中的顳葉(temporal lobe)才是接收、詮釋、產生出這些聽覺的主角!(可以參考〈耳鳴的科學〉一文)

近期一篇刊登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個案研究中,第一次利用侵入式電極,直接測量個案歷經耳鳴中的腦部活動(透過清醒開腦手術過程中,在個案大腦貼上164個電極點點觀察),這位自願協助研究的個案是名五十歲男性,正在做為期兩週的癲癇腦部追蹤又剛好有耳鳴症狀。過程中團隊利用殘餘抑制(residual inhibition)的方式來操縱個案的耳鳴—透過耳機給予額外的低頻聲音刺激,遮蔽住原先腦內出現的主觀耳鳴聲,利用此技術個案回報大約有一半機率能立即停止耳鳴聲。

先前一般認為耳鳴的發生,會與聽覺相關的腦區有直接關係;在這次的研究結果除了觀察到,聽覺區出現了耳鳴特有的低頻delta波震動(oscillations),竟然發現還有更多更廣的腦區參與其中。為了進一步分辨耳鳴與聽到聲音時腦部活動之差異,研究團隊模擬了個案報告耳鳴時所主觀聽到的聲音,並記錄聽到這類聲音時大腦的反應,發現即使是類似的聲音,但在一般狀況聽到時腦中的反應卻只集中在某一小區域。

耳鳴腦追蹤圖
耳鳴時在左半腦(大腦主要聽覺區)的反應,黑色圓點代表各個電極觀察點,各色圓圈代表耳鳴時每個點上所經歷的電極強度變化,顏色則代表電極的頻率(藍色為低頻、紅色為中頻、橘色為高頻)。所以藍色圈圈代表該點有低頻率的電極活動。

這樣的結果意味著耳鳴的發生並非單純與聽力損失相關,這當中還牽涉到更多相關腦區運作;同時也給予相關耳鳴治療一個很好的方向,好比需要病患練習控制他們腦波的神經回饋(neurofeedback)—耳鳴發作時可能與腦中某些腦波活化相關,所以想要降低耳鳴的發生可以透過腦波練習的方式進行;在練習過程中個案必須嘗試許多不同的狀態,然後漸漸找出使他主觀感覺耳鳴有改善的情境加以練習。

研究團隊希望未來能透過更多更深入的腦區認識,給予相關治療一些幫助,但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呢!

參考資料:

  1. In search of tinnitus, that phantom ringing in the ears. Science Daily [23 April,2015]
  2. Tinnitus mapped inside human brain. BBC Science & Environment News [23 April,2015]
  3. Sedley et al. Intracranial mapping of a cortical tinnitus system using residual inhibition. Current Biology, 2015 DOI: 10.1016/j.cub.2015.02.075
  4. 台灣耳鳴學會—藉由調製的聲音短暫抑制耳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mvpisi3
9 篇文章 ・ 0 位粉絲
實習生。 接觸心理學後,看到她其中蘊含能讓人過得更好的力量;開始想著要如何用文字幫心理學走出象牙塔,讓每個人在徬徨時都能想起「哦原來方法早就存在我心中了」。聯絡我:mvpisi3@gmail.com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為什麼門一關貓咪就抓狂?解讀喵星人的好奇心與控制欲!
F 編_96
・2024/11/26 ・1564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F 編按:本文編譯自 Live Science

貓咪為何討厭關閉的門?

你有沒有過只是要上廁所,但一關門,家裡的貓就在門外大喊大叫還抓門?又或者莫名奇妙對著關起來的房門開始喵喵狂叫,似乎非常著急、憤怒。但在門打開來之後,卻又進去晃一圈就出來了?

明明平常對人類都愛搭不理,為什麼只是關個門,貓主子就受不了呢?這不代表貓咪沒事找事做,背後的原因涉及到貓咪的生存本能,還有鏟屎官們給的影響。

不容小看的好奇心

貓咪的這些行為,部分原因在於牠們天生的好奇心和對似乎正錯失某些事物的恐懼感。行為學家蘇枝達博士(Dr. Karen Sueda)表示:「這些行為目的確實有點像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牠們會想,『我不知道門的另一邊有什麼,我想去看看,弄明白。』」

貓咪天性好奇,喜歡監視牠們領地內發生的一切,而這個領地包括飼主的整個家。這種對環境的掌控有助於牠們在野外生存,但在家中,則變成我們認為怪異的行為,例如攻擊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掌控」帶來的安全感

貓咪喜歡控制進出空間以及領地的能力。貓咪行為顧問英格麗·約翰遜(Ingrid Johnson)表示:「這並不代表牠們很壞。這只是因為牠們同時是掠食者和獵物,為了生存除了狩獵之外,也需要一個熟悉的環境才能感到安全和安心。」

而在房子中關閉的門,正好觸及到貓咪討厭的「三個的C」:討厭沒有選擇(choice)、討厭失去控制(control)、討厭改變(change)。貓行為學家珍·艾利希(Jane Ehrlich)指出,儘管貓咪不一定想參與門後正在發生的事情,但牠們需要知道那裡發生了什麼。

對貓來說,加入活動不重要,但知道人類們在幹嘛很重要。圖/envato

其實貓咪也喜歡跟人互動

貓咪也喜歡與飼主互動,而關起來的門則正好阻斷了這種互動。2017 年發表在期刊《行為過程》(Behavioural Processes)的一項研究表明,大多數貓咪更喜歡與人類互動,而非其他刺激,像是食物或玩具(想不到吧)。

而且,貓咪並不理解關閉的門只是暫時的。約翰遜表示:「牠們只知道之前能進入的地方——牠們感到安全、喜歡睡覺、打盹或吃東西的地方——現在突然被關閉了。」失去熟悉的環境,會造成牠們的壓力,導致牠們做出大叫與抓門的行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也反映出貓咪抓狂的背後,受到演化後的本能與飼養方式的雙重影響。在野外,掌控環境和了解周圍發生的事情對於貓咪的生存至關重要。這種本能在家中仍然存在,當牠們的探索受阻時,就會表現出焦躁不安的行為。當我們關閉門時,無意中剝奪了貓咪對環境的控制權,增加了牠們的焦慮感。

關起來的門,可能會帶給貓貓們焦慮與壓力。圖/envato

如何減少貓咪的焦慮

為了減少貓咪的焦慮,飼主可以先規定好牠們在家中可以隨時活動的範圍,並確保牠們隨時都可以進出。約翰遜也建議:「如果你不想讓貓咪進入餐廳,不要只在有客人時才關門;應該一直限制進入。」

值得貓奴們注意的是,雖然貓咪經常在關閉的門前表現出喵喵叫,或抓門等尋求飼主關注的行為,但有時候牠們可能真的處於極度壓力中。蘇枝達表示,如果貓咪表現出狂躁的叫聲、耳朵後壓和嘶嘶聲,這表示牠們真的很不安。飼主如果對貓咪的行為有任何疑慮,應帶牠們去看獸醫,確認是否有其他健康上的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F 編_96
2 篇文章 ・ 0 位粉絲
一個不小心闖入霍格華茲(科普)的麻瓜(文組).原泛科學編輯.現任家庭小精靈,至今仍潛伏在魔法世界中💃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新型生物製劑對抗全身膿疱!皮膚專家揭示治療突破的秘密
careonline_96
・2024/11/22 ・2790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照護線上

「那是一位年輕女性,從小就診斷全身型膿疱性乾癬,也反覆發作過好幾次。」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助理教授曾涵琪醫師表示,「每次急性發作時,患者全身會冒出大量膿疱,伴隨發燒、劇烈疼痛、且癢得很厲害,苦不堪言。由於皮膚會持續流出膿水,患者經常需要住院治療,無法上班。為了遮蓋遍布全身的膿疱,患者都只能穿著長袖,也不敢外出。」

患者有申請使用傳統的生物製劑,讓病情初步獲得控制,不過因為肝膿瘍的關係,又導致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急性大面積發作。曾涵琪醫師指出,由於這位病患在接受基因檢測後,確認具有 IL36RN 基因突變,所以有機會改採用針對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致病機轉 IL-36 的新型生物製劑。接受治療後,患者的疼痛、搔癢快速緩解,大約一週後膿疱便幾乎清除,能夠較快恢復正常的生活與工作,帶給患者很大的幫助。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是一種少見的皮膚疾病,發病率大約是十萬分之一。因為患者可能面臨嚴重的併發症,是種會危及生命的重症。

有些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患者是由其他形式的乾癬轉變而來,也有些患者是自發性膿疱性乾癬。曾涵琪醫師說,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特徵是皮膚出現紅斑和膿疱,並且可能伴隨發燒、畏寒、疼痛、搔癢等症狀。患者全身上下、從頭到腳都可能受到影響,皮膚上會出現一顆顆膿疱,嚴重時這些膿疱會融合成一大片「膿疱湖」,且滲出膿液,急性發作時來的又急又猛,常常導致患者需要住院治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又痛又癢恐致命
圖/照護線上

急性發作時,抽血檢查會發現白血球和發炎指數異常升高。常被誤認為是嚴重的感染,因為表現出來的症狀像是全身感染膿疱。然而,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其實是一種由嚴重發炎反應所引起的自體發炎性疾病,而非細菌或病毒感染。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發病因子包括基因變異(如IL36RN)、藥物、感染、壓力、懷孕等。曾涵琪醫師說,全身型膿疱性乾癬並沒有特定的好發族群,兒童或成人都有可能發生。有些患者在小時候就出現症狀,有些患者則是在成年後發病。

臨床上可使用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整體評估工具(GPPGA)來評估病情的嚴重度,分別根據膿皰、紅斑、脫屑的狀況從到 0 分(無症狀)至 4 分(最嚴重)來評分,三項加總後除以三,可以得到平均分數。治療過程中也可利用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整體評估工具來評估治療成效。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整體評估工具(GPPGA)
圖/照護線上

新型生物製劑幫助快速緩解膿疱症狀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發作時會讓患者全身劇烈疼痛、搔癢,嚴重影響生活、睡眠品質,苦不堪言,所以大家都希望能盡快緩解症狀,讓膿疱消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傳統治療藥物包括口服 A 酸、免疫調節劑、類固醇等,但是治療成效較有限,必須使用一段時間後,症狀才會漸漸緩解,或有生物製劑選擇,但大多是針對一般乾癬的 IL-17、IL-23 發炎路徑所設計,難以對症下藥。

隨著醫學進步,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致病機轉較為清楚,所以可以針對致病機轉「IL-36 發炎路徑」所開發的藥物,目前已有針對此特定細胞激素發揮作用的新型生物製劑供患者選擇。

目前健保也已針對基因檢測確認具有 IL36RN 基因突變,急性大面積膿疱性乾癬的患者給付新型生物製劑。曾涵琪醫師說,針對 IL-36 的新型生物製劑可以精準的阻斷發炎的連鎖反應,達到快速控制急性發作的效果。

臨床試驗顯示,在急性發作期使用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新型生物製劑治療後,有超過5成患者在首週即可達到膿疱完全消退,GPPGA 的膿疱評分從 2-4 分降低至完全消除的 0 分,疼痛也大幅緩解,顯著提升生活品質,幫助患者較快回到原本的生活與工作,而且在接受治療後有 6 成患者維持膿疱清除達 12 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型生物製劑幫助快速緩解症狀
圖/照護線上

新型生物製劑採靜脈注射,若狀況許可,注射完後患者就可以回家,有超過半數的患者在注射一次後便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成效,對於急性大面積膿疱性乾癬的患者來說是一項突破性的治療選擇。

筆記重點整理

目前健保也已針對基因檢測確認具有 IL36RN 基因突變,急性大面積膿疱性乾癬的患者給付新型生物製劑,可以精準的阻斷發炎的連鎖反應,達到快速控制急性發作的效果。有超過5成患者在首週即可達到膿疱完全消退,GPPGA 的膿疱評分從 2-4 分降低至完全消除的 0 分,疼痛也大幅緩解,顯著提升生活品質,幫助患者較快回到原本的生活與工作,而且在接受治療後有 6 成患者維持膿疱清除達 12 週。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特徵是皮膚出現紅斑和膿疱,並且可能伴隨發燒、畏寒、疼痛、搔癢等症狀。患者全身上下、從頭到腳都可能受到影響,皮膚上會出現一顆顆膿疱,嚴重時這些膿疱會融合成一大片,且滲出膿液,讓患者非常不舒服,常常需要住院治療,是種可能危及生命的重症。

臨床上可使用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整體評估工具(GPPGA)來評估病情的嚴重度,分別根據膿皰、紅斑、脫屑的狀況從 0 分(無症狀)至 4 分(最嚴重)來評分,三項加總後除以三,可以得到平均分數。治療過程中也可利用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整體評估工具來評估治療成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傳統治療藥物包括口服A酸、免疫調節劑、類固醇等,但是治療成效較有限,必須使用一段時間後,症狀才會漸漸緩解,或有生物製劑選擇,但大多是針對一般乾癬的 IL-17、IL-23 發炎路徑所設計,難以對症下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太空夢成真!自費就能上太空?SpaceX 與賈里德如何推動載人航太新里程碑
PanSci_96
・2024/11/21 ・2327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北極星黎明:開創商業太空漫步的新紀元

2024 年 9 月 10 日,載人航太任務迎來了歷史性的突破。由美國富豪賈里德·艾薩克曼率領的四名太空人,乘坐 SpaceX 的獵鷹九號(Falcon 9)火箭和龍飛船(Crew Dragon),開始了為期五天的「北極星黎明 Polaris Dawn」任務。這次任務實現了人類首次商業太空漫步,並打破了過去五十年人類距離地球最遠的紀錄。這也是美國四十多年來首次推出的新設計太空衣,進行了「人體測試」。

這次任務的成果不僅僅令人振奮,還為未來的商業航太業開啟了新的篇章。為了解這次突破的意義,我們先一起來體驗「北極星黎明」任務的精彩旅程。

歡迎訂閱 Pansci Youtube 頻道 獲取更多深入淺出的科學知識!

這位賈里德是何許人也?

賈里德·艾薩克曼,現年 4 1歲,是一位白手起家的美國富豪,擁有零售支付公司的成功經歷。他還是一名充滿冒險精神的飛行家,駕駛輕型飛機創下環球飛行的紀錄,並且會操縱戰鬥機與進行特技飛行。他甚至創辦了「私人空軍」公司德拉肯國際,為美軍訓練飛行員。

賈里德對飛行的熱愛讓他不斷追求新的高度,最終使他與 SpaceX 合作,共同邁向更遙遠的天空。2021 年,他啟動了「靈感四號 Inspiration 4」任務,選擇了三名來自不同背景的一般人,與他一同踏上三天的太空旅程。這次任務向世界展示,普通人也有機會踏上太空,而不僅僅是經過嚴苛訓練的專業太空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賈里德並不滿足於此。他希望飛得更高、更遠,甚至挑戰從太空船內走向船外,完成首次商業太空漫步。這便是「北極星黎明」任務的起源。

太空漫步的挑戰

太空漫步並非簡單地穿上太空衣、打開艙門便能完成。以國際太空站為例,太空人在漫步之前需要進入氣閘艙(Airlock),一個介於太空站內部和太空之間的小房間。在氣閘艙中,太空人需要進行數小時的「預呼吸(Pre Breath)」過程,以降低大氣壓力,適應太空衣中的低壓環境,並避免潛水時常見的減壓病風險。

然而,SpaceX 的龍飛船並未設計氣閘艙,這意味著要讓太空人進行漫步,就必須將整個太空艙降壓至真空狀態,再在太空漫步結束後重新加壓。因此,團隊對龍飛船進行了大幅改造,增強了生命維持系統,並安裝了更多氮氣與氧氣槽。

此外,SpaceX 原先設計的太空衣是艙內使用的(IVA Suit),僅用於緊急情況下保護太空人,並不適合太空漫步。為了這次任務,SpaceX 不得不設計一款全新的艙外太空衣(EVA Suit),這是美國自四十年前以來首次設計新型艙外太空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極星黎明任務的突破

2024 年 9 月,SpaceX 成功發射「北極星黎明」任務,這是首次由私人機構執行的太空行走任務,開創了商業太空探索的新紀元。 圖/envato

在完成了艱鉅的準備工作後,「北極星黎明」任務終於在 2024 年 9 月 10 日順利升空。這五天的旅程充滿挑戰與創舉,為商業航太寫下了新的篇章。

任務的前兩天,重點是進入 1400 公里高的軌道,這是自 1972 年阿波羅 17 號以來人類距離地球最遠的記錄。此外,兩名任務專家莎拉·吉利斯(Sarah Gillis)和安娜·梅農(Anna Menon)也成為飛得最高的女性。

在完成軌道調整後,第三天的重頭戲——商業太空漫步正式開始。龍飛船內部的氣體被排空後,賈里德和莎拉輪流將身體探出艙外,進行了一系列新太空衣的測試,而其餘兩名組員則留在艙內監控系統。這次太空漫步雖然並未像電影中那樣「漫步」在太空,但其意義非凡,因為這是由私人資金支持的商業艙外活動。

科學研究與未來展望

除了太空漫步之外,任務組員還進行了多項科學實驗和技術測試,包括微重力對人體各器官的影響研究,這些研究對於人類未來長時間在太空生活至關重要。此外,團隊還測試了星鏈(Starlink)雷射通訊技術,以提高太空中數據傳輸的效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任務期間,任務專家莎拉·吉利斯還在太空中用小提琴演奏了《雷伊主題曲》,並通過星鏈技術將影片傳送回地球,與全球音樂家合作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演出。

任務的最後一天,龍飛船安全返回地球,成功在墨西哥灣降落,為這次史無前例的太空任務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北極星黎明的意義

商業航太突破在即,未來實現太空旅行的可能或許離我們越來越近。圖/envato

對於熟悉太空史的朋友來說,這次的太空漫步似乎並不如 1960 年代的雙子星任務那樣驚險。然而,真正的突破在於「商業」二字。這次任務由賈里德自掏腰包資助,展示了商業公司在航太探索中的潛力,就像 SpaceX 在過去二十年所取得的成就。

任務中進行的大量技術測試和科學研究,證明了這不僅僅是富豪的太空旅遊,而是一次充滿挑戰的科學與技術驗證任務。這些經驗和技術將成為未來挑戰月球與火星的重要基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極星黎明」任務雖然已經結束,但賈里德的太空夢還在繼續。這只是「北極星計畫」的第一步,未來還有至少兩次任務正在籌備中,其中第三次任務將搭乘 SpaceX 的星艦(Starship),進行首次載人飛行。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更多私人資金的投入,還可以期待人類接下來在商業航太領域能取得更多突破。在未來,要來趟真正的太空之旅,看來除了熱愛科學,還需要努力賺錢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PanSci_96
1259 篇文章 ・ 2384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