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午後與朋友坐在咖啡廳,輕鬆愉悅的氛圍下,突然一記嗡嗡低頻襲擊而來,難道是店內的咖啡機在運作?我詢問坐在對面的朋友是否有聽到任何聲響,答案令我失望。這到底是哪來的聲因,該不會是我的幻聽吧……
在缺乏外在對應聲源的狀況下,耳內突然有主觀聽覺,這是耳鳴最常見的描述;對於經歷過的人來說,輕則有幾秒鐘惱人不舒,重則可能影響日常生活;過往耳鳴的成因並未完全瞭解,大多認為這與老化或暴露吵雜環境中引起的聽力受損有關。耳鳴時會感受到的主觀聽覺,不只是來自於耳朵那麼直覺,若以知覺(perception)層面來看得話,其實腦中的顳葉(temporal lobe)才是接收、詮釋、產生出這些聽覺的主角!(可以參考〈耳鳴的科學〉一文)
近期一篇刊登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個案研究中,第一次利用侵入式電極,直接測量個案歷經耳鳴中的腦部活動(透過清醒開腦手術過程中,在個案大腦貼上164個電極點點觀察),這位自願協助研究的個案是名五十歲男性,正在做為期兩週的癲癇腦部追蹤又剛好有耳鳴症狀。過程中團隊利用殘餘抑制(residual inhibition)的方式來操縱個案的耳鳴—透過耳機給予額外的低頻聲音刺激,遮蔽住原先腦內出現的主觀耳鳴聲,利用此技術個案回報大約有一半機率能立即停止耳鳴聲。
先前一般認為耳鳴的發生,會與聽覺相關的腦區有直接關係;在這次的研究結果除了觀察到,聽覺區出現了耳鳴特有的低頻delta波震動(oscillations),竟然發現還有更多更廣的腦區參與其中。為了進一步分辨耳鳴與聽到聲音時腦部活動之差異,研究團隊模擬了個案報告耳鳴時所主觀聽到的聲音,並記錄聽到這類聲音時大腦的反應,發現即使是類似的聲音,但在一般狀況聽到時腦中的反應卻只集中在某一小區域。
這樣的結果意味著耳鳴的發生並非單純與聽力損失相關,這當中還牽涉到更多相關腦區運作;同時也給予相關耳鳴治療一個很好的方向,好比需要病患練習控制他們腦波的神經回饋(neurofeedback)—耳鳴發作時可能與腦中某些腦波活化相關,所以想要降低耳鳴的發生可以透過腦波練習的方式進行;在練習過程中個案必須嘗試許多不同的狀態,然後漸漸找出使他主觀感覺耳鳴有改善的情境加以練習。
研究團隊希望未來能透過更多更深入的腦區認識,給予相關治療一些幫助,但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呢!
參考資料:
- In search of tinnitus, that phantom ringing in the ears. Science Daily [23 April,2015]
- Tinnitus mapped inside human brain. BBC Science & Environment News [23 April,2015]
- Sedley et al. Intracranial mapping of a cortical tinnitus system using residual inhibition. Current Biology, 2015 DOI: 10.1016/j.cub.2015.02.075
- 台灣耳鳴學會—藉由調製的聲音短暫抑制耳鳴